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知识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995第1章医疗器械概述 4185401.1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 444911.1.1诊断类医疗器械:用于对人体生理、生化、解剖等指标进行检测、诊断的设备,如X光机、超声波诊断仪、心电图机等。 4303461.1.2治疗类医疗器械:用于对人体进行治疗、康复的设备,如激光治疗仪、电疗仪、磁疗仪等。 4323591.1.3辅助类医疗器械:用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设备,如医疗床、轮椅、担架等。 467751.1.4介入类医疗器械:通过介入手术方式,用于治疗或诊断疾病的设备,如心脏起搏器、支架、导管等。 4252821.1.5预防类医疗器械: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设备,如一次性注射器、口罩、手套等。 4199991.2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法规 4128571.2.1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在生产、销售前需进行注册或备案,取得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 4313721.2.2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需取得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范围进行生产。 4200031.2.3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需取得经营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经营医疗器械。 4282531.2.4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 468181.2.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评价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54151.2.6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加强对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杜绝虚假、夸大宣传,保障消费者权益。 529962第2章医疗器械操作基本要求 5160582.1操作前准备 5242062.1.1熟悉医疗器械 575762.1.2了解患者情况 513702.1.3个人防护 577162.1.4环境准备 5265002.1.5设备检查 511102.2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 5262342.2.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276352.2.2注意事项 558382.3操作后处理 6265192.3.1清洁与消毒 6142372.3.2设备维护 674522.3.3记录与归档 6219792.3.4废弃物处理 629213第3章医疗器械养护知识 68393.1医疗器械养护的基本原则 6127113.1.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615053.1.2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672513.1.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6194693.1.4分类管理,重点突出 677793.2养护方法与操作要点 748063.2.1清洁与消毒 79203.2.2检查与维护 7221723.2.3存放与保养 7324723.3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7115853.3.1清洁不彻底 7194193.3.2消毒不达标 7217563.3.3设备故障 790853.3.4存放不当 728733第4章呼吸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8162324.1呼吸机操作与养护 8222944.1.1操作前准备 8205234.1.2呼吸机参数设置 8300784.1.3呼吸机使用 884494.1.4呼吸机养护 893324.2人工气道管理 8160824.2.1人工气道的选择 875584.2.2人工气道置入 8256494.2.3人工气道护理 8254174.2.4人工气道更换及拔除 8149554.3氧疗设备操作与养护 837704.3.1氧疗设备选择 8163494.3.2氧疗设备操作 9124654.3.3氧疗设备养护 9261574.3.4氧疗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912225第5章循环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9202525.1心脏起搏器操作与养护 936415.1.1操作步骤 912845.1.2养护要点 984935.2除颤仪操作与养护 9133855.2.1操作步骤 9185945.2.2养护要点 10218235.3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养护 10313255.3.1操作步骤 10292705.3.2养护要点 1015330第6章检验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10216406.1临床检验仪器操作与养护 10198736.1.1操作规范 10287706.1.2养护管理 1162526.2医学影像设备操作与养护 11266.2.1操作规范 11142406.2.2养护管理 11234386.3实验室设备操作与养护 1135056.3.1操作规范 11259026.3.2养护管理 1132247第7章治疗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12233097.1高频电刀操作与养护 12322317.1.1操作步骤 1255587.1.2养护措施 122917.2激光治疗设备操作与养护 12190677.2.1操作步骤 1279457.2.2养护措施 12218387.3超声治疗设备操作与养护 1214417.3.1操作步骤 12282727.3.2养护措施 1311551第8章输血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1347208.1输血设备操作与养护 1362278.1.1操作流程 13223568.1.2养护措施 1345438.2血液净化设备操作与养护 13327438.2.1操作流程 1346468.2.2养护措施 14262298.3血型检测设备操作与养护 1494288.3.1操作流程 14252228.3.2养护措施 1432498第9章麻醉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14105829.1麻醉机操作与养护 14272949.1.1操作步骤 14263939.1.2养护措施 15275549.2麻醉药物输注设备操作与养护 15325879.2.1操作步骤 15294349.2.2养护措施 1552769.3麻醉监测设备操作与养护 15244689.3.1操作步骤 15156829.3.2养护措施 1515844第10章消毒与灭菌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 161194710.1消毒设备操作与养护 16134710.1.1操作步骤 161738010.1.2养护措施 161874610.2灭菌设备操作与养护 16722610.2.1操作步骤 161795510.2.2养护措施 161532510.3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161120210.3.1无菌操作技术 16986210.3.2注意事项 17第1章医疗器械概述1.1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医疗器械是指在医学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等方面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医疗器械可分为以下几类:1.1.1诊断类医疗器械:用于对人体生理、生化、解剖等指标进行检测、诊断的设备,如X光机、超声波诊断仪、心电图机等。1.1.2治疗类医疗器械:用于对人体进行治疗、康复的设备,如激光治疗仪、电疗仪、磁疗仪等。1.1.3辅助类医疗器械:用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设备,如医疗床、轮椅、担架等。1.1.4介入类医疗器械:通过介入手术方式,用于治疗或诊断疾病的设备,如心脏起搏器、支架、导管等。1.1.5预防类医疗器械: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设备,如一次性注射器、口罩、手套等。1.2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法规为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严格的管理与法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2.1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在生产、销售前需进行注册或备案,取得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1.2.2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需取得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范围进行生产。1.2.3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从事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需取得经营许可证,按照许可范围经营医疗器械。1.2.4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1.2.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评价: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评价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1.2.6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加强对医疗器械广告的审查,杜绝虚假、夸大宣传,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以上管理与法规制度,保证医疗器械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安全、有效和合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医疗器械操作基本要求2.1操作前准备2.1.1熟悉医疗器械操作者需充分了解拟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名称、结构、功能、功能、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要求,保证准确、安全地使用。2.1.2了解患者情况在操作前,操作者需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过敏史等相关信息,以便选择合适的医疗器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2.1.3个人防护操作者应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保证自身及患者的安全。2.1.4环境准备保证操作环境符合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尘埃、潮湿等不良因素影响操作效果。2.1.5设备检查在操作前,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外观完好,功能稳定,无损坏,以保证操作安全。2.2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2.2.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者应按照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简化操作步骤。2.2.2注意事项(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3)避免过度施力,以免损坏设备或对患者造成伤害;(4)遵循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5)严禁将医疗器械用于非规定用途。2.3操作后处理2.3.1清洁与消毒操作结束后,及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设备表面及内部无污染,避免交叉感染。2.3.2设备维护根据医疗器械的维护要求,定期进行保养、检查和维修,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2.3.3记录与归档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归档,便于追溯和管理。2.3.4废弃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识和处理,保证环境安全。第3章医疗器械养护知识3.1医疗器械养护的基本原则3.1.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的养护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养护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3.1.2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养护过程中,要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潜在的危害。3.1.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养护,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3.1.4分类管理,重点突出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用途和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管理,保证养护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3.2养护方法与操作要点3.2.1清洁与消毒(1)按照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清洁和消毒方法;(2)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操作规程,保证清洁和消毒效果;(3)定期检查清洁和消毒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2.2检查与维护(1)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遵循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和维护;(3)对易损件进行定期更换,保证医疗器械的完好率。3.2.3存放与保养(1)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存放环境;(2)保持医疗器械干燥、清洁,避免受潮、生锈;(3)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3.3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3.3.1清洁不彻底(1)分析原因,改进清洁方法;(2)加强清洁操作培训,提高清洁效果;(3)定期对清洁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3.3.2消毒不达标(1)重新评估消毒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保证消毒效果;(3)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功能。3.3.3设备故障(1)及时报修,排除故障;(2)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3)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降低故障率。3.3.4存放不当(1)改进存放环境,保证医疗器械安全;(2)加强存放管理,避免医疗器械受损;(3)定期对存放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第4章呼吸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4.1呼吸机操作与养护4.1.1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呼吸机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检查呼吸机设备是否完好,保证电源、气源稳定,连接好相应管道。4.1.2呼吸机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及生理需求,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吸入氧浓度等。4.1.3呼吸机使用将患者与呼吸机连接,保证人工气道通畅,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4.1.4呼吸机养护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洁、消毒,检查设备功能,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4.2人工气道管理4.2.1人工气道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4.2.2人工气道置入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人工气道置入患者体内,保证位置正确,固定牢固。4.2.3人工气道护理定期观察人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痰液堵塞,及时吸痰,保持气道湿化。4.2.4人工气道更换及拔除根据患者病情及人工气道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或拔除人工气道,避免并发症发生。4.3氧疗设备操作与养护4.3.1氧疗设备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及氧疗需求,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如氧气瓶、中心供氧系统、便携式氧疗机等。4.3.2氧疗设备操作连接氧疗设备与患者,设置合适的氧流量,保证患者吸入足够的氧气。4.3.3氧疗设备养护定期检查氧疗设备,保证设备无泄漏、无损坏,保持设备清洁,防止交叉感染。4.3.4氧疗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氧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并发症发生。注意:本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与养护请遵循相关医疗器械说明书及专业指导。第5章循环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5.1心脏起搏器操作与养护5.1.1操作步骤(1)确认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类型的心脏起搏器。(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局部皮肤消毒。(3)铺设无菌洞巾,进行局部麻醉。(4)按照起搏器植入步骤,将导线植入心脏,并与起搏器连接。(5)确认起搏器工作正常,调整参数至合适范围。(6)缝合伤口,进行包扎。5.1.2养护要点(1)定期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2)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更换电池。(3)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起搏器,避免剧烈运动和磁场干扰。(5)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起搏器使用效果。5.2除颤仪操作与养护5.2.1操作步骤(1)接通电源,开启除颤仪,检查设备自检结果。(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能量等级。(3)保证患者充分暴露胸部,将除颤电极板紧密贴于患者皮肤。(4)按照除颤仪操作提示,进行充电、放电操作。(5)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必要时重复除颤操作。(6)操作结束后,关闭除颤仪,记录操作数据。5.2.2养护要点(1)定期对除颤仪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良好。(2)检查除颤电极板,保证其表面清洁、完好。(3)定期检测除颤仪电池,保证其电量充足。(4)存放除颤仪时,避免潮湿、高温、磁场干扰等环境。(5)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练掌握除颤仪操作方法。5.3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养护5.3.1操作步骤(1)准备体外循环设备,检查设备完整性。(2)按照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管路、膜式氧合器和泵。(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设备连接和预充。(4)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调整体外循环参数。(5)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调整设备参数。(6)手术结束后,逐渐减低设备运行速度,停机并撤除设备。5.3.2养护要点(1)定期对体外循环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检查管路、膜式氧合器和泵,保证其完好无损。(3)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设备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存放设备时,避免潮湿、高温和阳光直射。(5)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第6章检验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6.1临床检验仪器操作与养护6.1.1操作规范(1)操作前,务必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功能、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3)设备使用前,进行功能检查,保证设备功能稳定。(4)根据检验项目要求,正确选择仪器程序,调整相关参数。6.1.2养护管理(1)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设备表面及内部清洁。(2)定期检查设备配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建立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6.2医学影像设备操作与养护6.2.1操作规范(1)操作前,了解患者基本病情,保证患者符合检查条件。(2)根据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像方式及参数。(3)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安全,避免辐射伤害。(4)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避免重复检查。6.2.2养护管理(1)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保持设备功能稳定。(2)检查设备冷却系统,保证设备运行温度正常。(3)定期检测设备射线输出,保证辐射安全。(4)建立设备维护、维修、质量检测档案,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6.3实验室设备操作与养护6.3.1操作规范(1)操作前,熟悉设备功能、操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2)严格遵循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做好个人防护。(3)正确使用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4)定期进行设备校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6.3.2养护管理(1)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设备卫生。(2)检查设备易损件,及时更换,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根据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建立设备使用、维护、校准记录,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第7章治疗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7.1高频电刀操作与养护7.1.1操作步骤(1)保证设备电源与患者接地良好,避免电击。(2)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刀模式。(3)检查电刀线缆、电极片等配件完好,连接正确。(4)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5)使用完毕后,关闭设备电源,拔掉电极片,整理线缆。7.1.2养护措施(1)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避免受潮、受热。(2)定期检查设备线路、电极片等配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储存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4)按照厂家推荐的周期进行设备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7.2激光治疗设备操作与养护7.2.1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2)检查设备外观、线缆、光缆等是否完好,连接正确。(3)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佩戴防护眼镜,避免激光伤眼。(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调整参数或停止使用。(5)治疗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拔掉光缆,整理设备。7.2.2养护措施(1)保持设备清洁,避免灰尘、污垢影响激光输出。(2)定期检查设备线缆、光缆等配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储存时应避免潮湿、高温环境,防止设备内部元件受潮、老化。(4)按照厂家推荐的周期进行设备保养,保证激光输出稳定。7.3超声治疗设备操作与养护7.3.1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超声参数。(2)检查设备外观、探头、线缆等是否完好,连接正确。(3)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患者舒适,避免探头对皮肤造成损伤。(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调整参数或停止使用。(5)治疗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拔掉探头,整理设备。7.3.2养护措施(1)保持设备清洁,避免灰尘、污垢影响设备功能。(2)定期检查探头、线缆等配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储存时应避免潮湿、高温环境,防止设备内部元件受潮、老化。(4)按照厂家推荐的周期进行设备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第8章输血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8.1输血设备操作与养护8.1.1操作流程(1)检查输血设备是否完好,确认设备表面清洁,无损坏。(2)根据输血医嘱,选择合适的输血器型号。(3)将输血器与患者静脉通道连接,保证连接紧密。(4)按照输血规范,对输血器进行排气、冲洗等操作。(5)缓慢调节输血速度,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输血。8.1.2养护措施(1)输血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无污渍、血渍。(2)输血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3)储存输血设备时,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4)定期对输血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8.2血液净化设备操作与养护8.2.1操作流程(1)检查血液净化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认设备各项指标正常。(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模式。(3)准备相关耗材,如血液管路、透析器等。(4)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设备自检、设置参数等操作。(5)连接患者血管通道,开始血液净化治疗。8.2.2养护措施(1)定期对血液净化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及内部管路无污渍、血渍。(2)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报修。(3)储存设备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潮湿。(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8.3血型检测设备操作与养护8.3.1操作流程(1)检查血型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认设备各项指标正常。(2)准备血型检测卡、样本等所需材料。(3)采集患者血液样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型检测。(4)观察检测结果,记录数据,保证检测准确无误。8.3.2养护措施(1)定期对血型检测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表面及内部无污染。(2)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报修。(3)储存设备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潮湿。(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提高检测准确率。第9章麻醉类医疗器械操作与养护9.1麻醉机操作与养护9.1.1操作步骤(1)麻醉机开机前检查设备完整性,保证设备表面无损坏,配件齐全。(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开机操作,检查设备自检结果,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求,合理设置麻醉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4)在患者身上正确安装吸氧面罩、气管插管等配件,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5)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需要调整麻醉参数,保证患者安全。9.1.2养护措施(1)定期对麻醉机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2)检查麻醉机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气体泄漏。(3)定期检查麻醉机电源线、气管等配件,发觉损坏及时更换。(4)遵循设备说明书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9.2麻醉药物输注设备操作与养护9.2.1操作步骤(1)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的麻醉药物,检查药物包装、标签及有效期。(2)将药物输注设备与患者静脉通道连接,保证通道通畅。(3)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设置合适的药物输注速度。(4)持续观察患者病情,根据需要调整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5)药物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9.2.2养护措施(1)定期检查药物输注设备,保证设备运行正常。(2)遵循无菌原则,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