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四校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2.下列各组物质全是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红蛋白、H+ B.葡萄糖、氨基酸、HPO42-C.呼吸氧化酶、Ca2+、载体 D.胃蛋白酶、维生素、激素3.如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K值可以不同C.理论上,曲线X没有K值D.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4.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5.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危害玉米植株地面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位丧失功能。在我国北方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但它们分泌的性信息素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玉米田中玉米螟幼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B.玉米螟幼虫的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种群的最大数量C.分布在同一玉米植株不同高度的玉米螟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与玉米为寄生关系6.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躯体精准运动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正常表达C.负反馈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7.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不同C.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某些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D.胞间连丝在相邻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8.(10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B.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二、非选择题9.(10分)胰腺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兼具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功能的腺体。它的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内分泌部由大小不同的胰岛所组成,能够分泌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图是某人进食后胰液分泌活动的相关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食物刺激引起神经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调节。(2)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上升,人体可以在__________(中枢)的调节下,增加__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促进__________,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食物还能够刺激小肠K细胞合成并分泌肠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若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葡萄糖,使空腹的健康成年人血糖升高同样的数值,则通过__________(选填“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的方式使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会更多。(3)食物中蛋白质水解产物可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一种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胆囊收缩,排出胆汁,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而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又可使胆囊收缩素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4)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引发肥胖,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诱发Ⅱ型糖尿病。人脂肪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瘦素、脂联素等激素类物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瘦素、脂联素的分泌功能异常相关。为探究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科学家用小鼠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一:给予已经表现“胰岛素抵抗”的瘦素缺失小鼠一段时间瘦素治疗之后,“胰岛素抵抗”得以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实验二:实验组正常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正常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一段时间之后测定两组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分组体重(g)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mg/dL)脂联素含量对照组38.73.4325210.6实验组49.24903455.7根据实验二结果可以推测脂联素能够__________胰岛素的敏感性。根据实验一可知瘦素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实验二实验组中少数鼠体内的瘦素比对照组还高,且胰岛素抵抗指数仍高,请从瘦素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实验二中对照组小鼠因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患糖尿病,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对照组小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___________。10.(14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用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机体在各种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关于调定点设置,主要取决于下丘脑中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随着温度变化其放电频率也发生变化的特性。下图甲表示某人因病毒感染发烧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图乙表示此过程中冷敏神经元与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请回答:(1)图甲中,激素X是_____。该激素由垂体产生后,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又可以通过_____调节来抑制激素X的分泌,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至于过高。(2)正常生理状态下,下丘脑设定的体温调定点为_____。由图甲可知,在病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这种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是_____调节的结果。(3)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也称作_____。图乙中字母A代表的神经元为_____(填“冷敏神经元”或“热敏神经元”)。由该图可知,当二者的_____相等时,所对应的下丘脑温度即为体温调定点。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填“变大”或“变小”)时,即可将体温调定点调高。(4)当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释放_____,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11.(14分)众多广阔的湿地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在某湖边洗菜、洗衣服等并未造成该湖泊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2)大量工业污水流入某湖泊后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并使部分鱼类死亡,加重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的鱼类和水生动物的死亡。①以上过程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调节。②造成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____。造成鱼类和水生动物死亡的原因是____(3)研究表明湿地植物菖蒲、慈姑、雨久花等对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将这些植物种植在湖泊中能有效地防治水华发生。①以上湿地植物能够净化水体的机理有_____(写出三点)。②湿地植物引进受污染的湖泊中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增强。③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12.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当玉米植株体细胞中含2个A基因时,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基因时叶片呈浅绿色;不含A基因时叶片呈黄色称为白化苗,白化苗会在幼苗期死亡。若在黑暗环境下生长,所有基因型的玉米植株都呈现黄色叶片。(1)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生物的性状由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控制。(2)在正常光照下,以浅绿色玉米植株为亲本,随机交配得F1,F1再随机交配得到F2,在F2幼苗中白化苗占___,F2成熟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用分数表示)。(3)在种植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的时候,发现一株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确定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图1)产生的还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图2)造成的,(已知染色体片段缺失的花粉不育),用该地段中的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和该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为亲本,完成如下杂交实验(实验条件均为正常光照下)∶实验方案∶用深绿色玉米植株与该浅绿色玉米植株分别作_______进行杂交,分析比较F1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浅绿植株和深绿植株的比例为1∶1,则该浅绿植株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该浅绿植株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A、c点之后种群数量增长率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A错误;B、c点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因此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前开始,B错误;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D正确。故选D。2、B【解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葡萄糖、氨基酸、HPO42-都可以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3、A【解析】1、“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形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Y代表的是“S”形增长曲线。【详解】A、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Y代表的是“S”形增长曲线,在自然状态下,因为空间和资源条件有限,种群数量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大部分是曲线Y的趋势,但并非其余都是曲线Y的趋势,有些种群会先增长,后减小,直至消失,A错误;B、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环境容纳量可以不同,即K值可以不同,B正确;C、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因此理论上曲线X没有K值,C正确;D、X代表的是“J”形增长曲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函数增长,数学模型为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正确。故选A。4、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光,这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因此会对其进行愤怒地啄击扑打,C正确;由B选项可知,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故选D。【点睛】生态系统的传递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5、A【解析】1、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3、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4、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详解】A、对于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蚜虫、跳蝻以及昆虫的卵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玉米螟幼虫的环境容纳量不一定是种群的最大数量,B错误;C、同一玉米是种群,而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D、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因此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与玉米为捕食关系,D错误。故选A。6、B【解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来实现的。【详解】A、躯体精准运动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B、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只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达,B错误;C、负反馈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维持内环境各项物质含量和理化性质的稳定,C正确;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B。7、C【解析】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高等植物细胞才存在胞间连丝。【详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其不能进入线粒体内,所以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的载体,A正确;B、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载体蛋白,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B正确;C、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其具有选择性,不是自由进出,C错误;D、胞间连丝是相邻植物细胞间的特殊通道,对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C。8、C【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详解】A、并不是所有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只有骨髓才能产生免疫细胞,A错误;B、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B错误;C、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因此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但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神经-体液(2)①.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②.胰岛B组织③.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④.口服(3)负反馈(4)①.提高②.瘦素的特异性受体减少③.高【解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分析表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的实验组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瘦素含量都升高,而瘦素受体蛋白含量、脂联素含量下降。【小问1详解】食物刺激中枢神经,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进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属于体液调节,故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进食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上升,人体可以在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的调节下,增加胰岛B组织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食物还能够刺激小肠K细胞合成并分泌肠抑胃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葡萄糖可通过血糖和肠抑胃肽两条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而注射只有血糖浓度升高这一条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口服葡萄糖后更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小问3详解】进食后,在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作用下,通过胆囊收缩素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胆囊收缩素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激素和酶的含量相对稳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小问4详解】实验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增高,而小鼠脂联素含量低,可以推测脂联素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实验组的瘦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小鼠体重并未降低,据表分析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小鼠的瘦素受体蛋白含量少,瘦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影响了脂肪的转化。实验二中对照组小鼠因长期的胰岛素抵抗患糖尿病,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对照组小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分泌增加。【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其功能,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10、①.促甲状腺激素(TSH)②.(负)反馈③.37℃(左右)④.大于⑤.神经调节和激素(体液)⑥.神经冲动⑦.冷敏神经元⑧.放电频率⑨.变大⑩.变小⑪.致热性细胞因子【解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太高,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分析图乙: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A曲线代表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B曲线代表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A、B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详解】(1)由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图甲中,由垂体产生的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浓度过高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此过程为负反馈调节。(2)分析图乙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A、B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37℃(左右),即下丘脑设定的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在病人发烧体温上升期间,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3)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也称作神经冲动(或兴奋)。由图乙中可知,当体温低于37°C时,A的放电频率增加,说明需要给下丘脑传递身体变冷,需要升温的信号,可以推测出A是冷敏神经元,则B是热敏神经元。由该图可知,当二者的放电频率相等时,所对应的下丘脑温度即为体温调定点。当致敏原作用时,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大,或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小时,体温调定点提高。(4)由甲图可知,当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运用,综合性较强,需要考生能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11、(1).一定的自我调节(2).负反馈调节(3).正反馈(4).N、P含量过多(5).缺氧或中毒(6).①湿地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N、P;能将部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等(7).抵抗力(8).间接【解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1)根据分析,洗菜洗衣服没有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2)①污水导致的水华使得鱼类死亡,鱼类死亡加重污染,使鱼类死亡增多,这一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②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大量繁殖引起的,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并且释放有毒物质,使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3)①湿地中种植大量的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P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挺水植物和蓝藻竞争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