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章)_第1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章)_第2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章)_第3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章)_第4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联系和区别:

类别相同点不同点

分离混合物中的几种纯净物都要

都是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得

通常只要一种指定的纯净物,其他算杂质,

提纯到纯净物

舍弃不要

物质分离/提纯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

尽,除杂

常用分离/提纯方法:

物质状态分离依据方法注意事项举例

过滤“一贴二低分离NaCI和不溶性

溶解性不同溶解、过滤

三紧靠”泥沙

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

冷却结晶分离KNO3和NaCI

度变化相差较大

分离有升华特性的物质加热除去NaCI中的卜

固+固除去加热可分解成气体

加热除去NaCI中的NH4a

的物质

使杂质在加热条件下转除去Na2c。3中的

加热

化成需要提纯的物质NaHCO3

除去Cu中混有的

杂质与酸等反应除去加酸等试剂

Zn>Fe

过滤“一贴二低

不互溶过滤除去海水中的泥沙

三紧靠”

倒转振荡均匀,

互溶,但某种固体成分

振荡后打开塞子用四氯化碳萃取分

子啊其他溶剂中溶解度萃取

放气,静置至分离水溶液中的碘

更大

固+液层,分液

互溶,提纯液体蒸储自来水制蒸储水

蒸发过程中要用

玻璃棒加速蒸发NaCI溶液蒸发得到

互溶,提纯固体蒸发结晶

和使液体均匀受NaCI晶体

热,防止迸溅

液+液互溶,沸点相差较大蒸镭温度计水银球要石油的分储,分离水

放置在烧瓶支管和酒精

口处;放入几小

块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暴沸

用分液漏斗,上

不互溶分液层液体上口出,分离水和四氯化碳

下层液体下口出

用干装有干燥剂

除去SO2中的水蒸

除去水蒸气干燥法的干燥管或通入

气+气气

浓硫酸

除去其他杂质气体洗气瓶洗气瓶长进短出除去。2中的CO2

化学计量

基础知识:

物理量单位符号含义适用范围数值

所以微观粒子(原

含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子、分子、离子、

物质的量摩尔moln

体原子团、电子、质

子、中子等)

该粒子的相对原

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

摩尔质量g/molM任何粒子或物质子质量或相对分

的质量

子质量

标准状况(0℃,

L/mol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气体lOlkPa)下为

22.4L/mol

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物质的量浓度mol/LC溶液

B的物质的量

关系框图:

阿伏加德罗常数:0Q12kgi2c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符号NA表示,单位

为mo口.表示I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

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

其中影响固体和液体体积的主要是粒子数目和粒子大小,即固体和液体体积由物质种类和物

质的量决定;

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数目和粒子间距离,即温度、压强和物质的量决定。

阿伏加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又称为“四同定律”可总结为“三同定一同”。

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只能配制刻度体积的

溶液。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只能用于在该温度下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瓶塞不

能互换,不能加热,不能作为溶解和反应容器,不能用于存放溶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天平(溶质是固体)、量筒(溶质是液体或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试剂瓶,胶头滴管

2、步骤:计算——A天平称量(或量筒量取)一A溶解,搅拌,冷却至室温一^移到容

量瓶---►定容---►贮存

3、计算方法:溶质是固体,利用CB=n/V=m/(MXV)计算,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利用公式

C浓溶液XV浓溶液=C稀溶液XV稀溶液计算。

4、配制的误差分析

分析依据CB=n/V=m/(MXV),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n(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进行分析

引起误差的操作nVC

天平祛码粘物或生锈偏大—偏大

祛码与物品放置颠倒(使用游码)偏小—偏小

药品潮解偏小—偏小

用滤纸称量易潮解物质偏小—偏小

溶质含杂质偏小—偏小

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偏大—偏大

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偏小—偏小

溶解前烧杯有水———

搅拌时液体溅出偏小—偏小

移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小—偏小

未冷却就注入容量瓶—偏小偏大

液体转移进容量瓶时有液体溅出偏小—偏小

定容时水加多了后吸出偏小—偏小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液面下降,再加水—偏大偏小

定容时俯视—偏小偏大

定容时仰视—偏大偏小

定容后液体从容量瓶转移至试剂瓶时有液体

———

溅出

难点: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及两个变形式PV=(m/M)

RT和PM=PRT

2、CB与3的关系CB=1000P3/此对饱和溶液,co=S/(S+100)

故饱和溶液中CB与溶解度S的关系CB=1000PS/M(100+S)

3、气体溶于水的CB计算:

标准状况下VL(Mg/mol)气体溶于水(lg/cm3)所得溶液密度为P(lg/cm3),

3、共价键计算: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距离达到8电子(2电子)稳定结构还差的电子数之

和除以二。

4、在应用Vm=22.4L/mol,一定要有气体、标准状况两个条件。

5、相对原子(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区别

含义单位符号

某原子(分子)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1(但一般不写也不读)Ar(Mr)

与1/12X12(;质量的比值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

摩尔质量g/molM

有的质量

6、m、n、N与P、T无关;CB与溶液体积V无关

7、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

(J^M=m总/n总=(Mini+M2n2+)/(ni+r)2+.......)=MiXn%+M2Xn%+.......

②对于愠合气体,根据PV=nRT,V=(RT/P)n,混合气体P、V相同,V与n成正比,

M=(MiVi+M2V2+......)/(Vi+V2+..)=MiXV%+M2XV%+........

③对于混合气体,M=m/n=pV/n=pVm,

④对标准状况下的气体,M=22.4L/molXP

⑤由PM=PRT,混合气体P、T相同,M和P成正比,M=MkP相对(P/P产P相对=M/U)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树状分类

j金屈

,乳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

a<骏性氧化物

r化碱性氧化物

无f

机两性氧化物

切不成盐性氧化物

「据隈根(含氧酸无氧酶)

裳<据H.数(一元隘、二元隈、多元醛)

L据强弱分(强酷、中强酸、弱隘)

‘据0H-数(一元碱、二元碱等)

'据溶解性(可溶性碱、彼溶性碱、难溶性碱)

1据强弱分(强碱、弱碱、两性氢氧化物)

r据阳离子分(钾盐、钠盐等)

J据姐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式盐)

[据骏根分(盐酸盐、硝酸盐等)

据花成盐的酸碱性分(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等)

l烯

泾r

x

.炭

i,

l香

衍i

生sr0

物5

勖2

JQ

合均一混合物如:空工1S<.

不均一混合物如:浊液

化学研究的近千万种物质,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层次对它们进行多种分类:根据

组成的成分是一种物质还是几种物质,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

是一种还是几种,把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单质的性质把单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

据化合物电离出的阳离子是否是氢离子,及是否全部是氢离子,或者阴离子是否全部是氢氧

根离子,把某些化合物分为酸、碱、盐。

酸、碱、盐也可以分别进一步分类。

酸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水合氢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度的大小,酸分为强酸和弱酸。根据酸分子中可以电离的氢原

子个数,酸分为一元酸(如HN03)、二元酸(如H2so4)和三元酸(如H3Po4)。

根据酸中是否含氧,酸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无氧酸称氢某酸。如HF叫氢氟酸,H2s叫氢硫酸。在无氧酸中,HCI、HBr和HI是

强酸,其余都是弱酸。

简单含氧酸通常叫某酸,如硫酸(H2so4)、碳酸(H2CO3)。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

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化合价的高低命名,如高氯酸(HCI04)、氯酸(HCI03)、

亚氯酸(HCI02)、次氯酸(HCI0)。

碱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碱分成强碱和弱碱。能全部电离的是强碱,包括碱金

属和钙、锢、领的氢氧化物;只能部分电离的是弱碱,其他的氢氧化物都是弱碱。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组成不同,盐可以分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等。

正盐既不含可以电离的氢原子,又不含氢氧根。

酸式盐由金属离子和含有可以电离出氢原子的酸根组成,如KHS04、NaHC03和

NaH2PO4«

碱式盐除金属离子和酸根以外,还含有一个或几个氢氧根,如CU2(0H)2c。3(碱式碳酸

铜)。

复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如KAI(SO4)272H2O(明

矶)。

化合物中还包括氧化物,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

在氧化物中,凡是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叫

酸酎。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少数金属高价态氧化物(如Mn2O7、Cr03)属于酸性氧化物。

凡是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如AI2O3、ZnO等。

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不成盐氧化物。

如CO、NO、H2O等。

难点: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情况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2、含水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含结晶水的物质是纯净物,例如CuSCU•5H2。。

3、“同位素单质”是同一类分子,混合在一起是纯净物,例如H2和D2混合,化02和1802;

“同位素化合物”也是同一类分子,混合在一起是纯净物,例如例如H216。和D218。混

合。

4、N02不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与碱作用

生成盐和水(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或与碱性氧

化物反应生成盐的氧化物,但一般不与正盐或酸式盐反应。N02与水反应生成盐和水时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改变,且生成其他物质(NO)。

5、过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只生成相应价态的碱,或与酸

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Na2O2与水反应除了形成碱还放出氧气,与酸反应除了形成盐也放出氧气。

6、酸酊不一定与水反应,例如Si02

7、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是两个概念。氧化性酸是酸性条件下酸根有明显氧化性的酸,如

HNO3,浓H2s04;酸都能电离出H+,H+有氧化性,能氧化金属放出出。

物质的交叉分类法: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

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

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在给物质进行

分类时,采用交叉分类法能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

较全面的分析

化学变化分类:

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根据是否有化合价升价或电子得失(偏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是否有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根据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

根据反应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分散系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分散剂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二"2

分散系分类: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分散系的组合方式有九种:气T气,气一液,气T固,液

—>气,液—液,液-固,固一气,固一液,固—固。

9种分散系

按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分为如下三类:

①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1nm=10-9m)

②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③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本

<lnmlnm-100nm>100nm

质区别)

分散系粒子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分子集合体大量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稳定介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无有无

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0H)3胶体、豆浆泥水

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

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可以采

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②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微小粒子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体粒子在各个方

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也会产生无规则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

原因之一。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一些悬浮的颗粒,如花粉、藤黄等都存在布朗运

动。

③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胶体的凝聚。

能促使溶胶凝聚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等。

④电泳:胶体粒子带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

⑤吸附:胶体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因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胶粒表面吸附溶液中的离

子.

胶体的提纯:

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粒子比半透膜孔径大,无法通过半透膜,因此可以利用

渗析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提纯胶体。

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不同,胶体分为三类:

(1)气溶胶:雾、云、烟

(2)液溶胶:如Fe(0H)3胶体、鸡蛋清、豆浆、肥皂水

(3)固溶胶:如大多数天然宝石、有色玻璃、土壤

胶体的制备

向烧杯中的蒸储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

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0H)3胶体

FeCl3+3H20='加热>Fe(0H)3胶体+HCl注意:胶体不能写成“

胶体的应用:

1.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3.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胶体的聚沉),明矶净水(胶体的吸附性).

4.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I,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形

成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

易错点:①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②胶体是一种分散系,是混合物,胶体中胶粒直径介于lTOOnm,胶体没有大小;

③胶体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

④通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非电解质溶液溶质粒子不移动,胶

体粒子向一极移动。

⑤胶体聚沉是物理变化,蛋白质加热变性沉淀是化学变化不属于胶体聚沉

⑥向Fe(0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现象是先沉淀(电解质溶液使胶体聚沉)后

溶解(硫酸与Fe(0H)3沉淀反应);向A1(OH)3胶体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现象也是先沉淀

后溶解。

⑦胶体的制备是向烧杯中的蒸储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溶

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如果向Fe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Fe(0H)3沉淀。

离子反应

u强酸:HCKHNOjsHjS。,等

[混合物

单质

物质强电解质1强碱:KOH^NaOH、CaCOH)^眠0助等

纯净物@数&NaNOj、NaChBaS。,等

'电解所

弱酸:CHjCOOH、HsPO,、HjCO?等

1化仓物,

弱电解质•弱噱,卜啊・乩0等

.水

非电解演COj.SOj.NH3蔗糖、酒精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酸、碱、盐和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

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2.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条件:①熔融状态:离子化合物

②水溶液里:离子和共价化合物

(3)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自由移动的粒子

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4)酸、碱、盐的本质

酸:酸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水合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碱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的H+和碱电离出的0H「结合生成H=0的过程

(5)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C02、NH3等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它们并不属于电解质,

因为它们本身并不能发生电离,其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分别生成了电解质

H2co3、NH3-H20,所以CO2、NH3不是电解质。

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一看:是不是化合物;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的左程式叫电离方程式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五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

电离产生的离子

(2)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用号

+

⑶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如H2c03rHCCV+H+HCO3=CO3^+H

⑷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Fe(OH)3=Fe"+30H-

⑸多元强酸的酸式盐,熔融状态下电离KHSO1C+HSO;

水溶液中电离KHSO"=IC+H++S0/

+-

⑹多元弱酸的电离NaHCO3=Na+HCO3HCO3=CO/+H*

⑺两性氢氧化物的电离,如A1(OH)3,碱式电离Al(0H)3=A。+30H-

_+

酸式电离Al(0H)3^A102+H+H20

5.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03+CuCl2=2AgClI+Cu(N0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痂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

2Ag++2N0-+Cu"+2Cr=2AgCl3+Cu'+2N03

(3)>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

2Ag++i>JQ3-涿2++2CT==2AgeN+^+^0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2Ag++2Cr=2AgClI

Ag++Cl=AgCl3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

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0HCK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C.可溶性盐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d、CU(0H)2、CaCO3.AgCl等

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钱皆可溶,钾钠领钙碱中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

硫酸领,碳酸盐只溶钾钠钱。

B.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强酸:H2SO4、HNO3、HC1、HCIO4、HBr、HI等

弱酸:H2S03S压S、H2cO3、H2SiO3>H3P0,、HF、HC1O等

强碱:四大强碱NaOH、KOH、Ba(OH)z、Ca(OH)2

弱碱:除四大强碱外都是弱碱

C.气体:CO?、H?、SO?等

D,单质:压、Na、Fe、0?等

E.氧化物:NaCFezOs等

(2)微溶物,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是否写离子形式都由其浓度决定。如氢氧化钙,

2+

石灰乳写化学式Ca(0H)21澄清石灰水写成Ca+20H

(3)固体之间的反应、浓硫酸(或浓磷酸)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电离出自由离子,所

以仍不写离子方程式。如NaCl(s)+HZSOF2HC1+Na2so4t

(4)易分解的物质,是否写成分解式,由酸碱性和是否加热决定。如:

NH4++OH-(很稀)=NH3-H2O(不写分解式)

NH4++OH-(浓,足量)—NH3t+H2O(写分解式)

2-+

(5)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如NaHCOs应写成Na*+HCOf,不能写成N-+C03+H

强酸的酸式酸根在水溶液中拆,如KHSO,写成♦+H++SO?

在熔融状态下不拆,KHSO4写成IC+HSO;

(6)在非水溶液中,只要有大量自由离子,也可以写成离子形式。

如2Al2。3(熔融).4AI+3O2f可以写成4Al3++6O2-=4AI+3O2t

离子反应的类型:①复分解②氧化还原③水解④络合

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⑤生成络合物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常见错误

1.主观臆断,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写成:Na+Cu2+=Cu+2Na+

应先考虑:2Na+2H2O=2NaOH+H2t

钠与水反应生成的OH-再与Cu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所以应写成:

2++

2Na+2H2O+Cu=2Na+Cu(OH)23+H2t

2.不符合“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的论述

对不该写离子方程式的错写出离子方程式.

如:实验室用固体NaCl与浓H2s。4共热制氯化氢化体,错写成:H++CI=HCIt

错在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反应应该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H2s。4(浓)=Na2so4+2HCIt

与之相类似的,如实验室用固体NH4cl和用固体Ca(0H)2制NH3等,都是不在溶液中进行的

反应,就是有离子参加反应,也不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反应.

3.对三种状态(难溶解、易挥发、难电离)的物质错判或遗漏

将不该拆的弱电解质或难溶物写成了离子符号,而该拆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未拆写成离子符号.

如:石灰石加入醋酸溶液,错写成CaC03+2H+=Ca2++H2O+CO2t

2+

正确的写法:CaCO3+2CH3COOH===Ca+2cH3co0-+H2O+CO2t

如:将氯气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错写成CI2+H2O===2H++C「+CIO-

+

正确:Cl2+H2O===H+Cl-+HCIO

4.方程式等号两边物质的质量或电荷不守恒

如: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错误:Cu+Ag+===Ci|2++Ag

错在等号两边电荷不守恒

正确:Cu+2Ag+=Cu2++2Ag

5.对微溶物的处理不当

如:向石灰乳中加入碳酸钠溶液,错写成CO32-+Ca2+==CaCO3J

错在没有考虑反应物石灰乳是以悬浊液存在,Ca(OH)2应写成分子式.

+2+

如:向澄清石灰水中加稀硫酸,错写成Ca(OH)2+2H===Ca+2H2。

错在澄清石灰水处于全溶状态,应写离子符号,而生成物的CaSO4是微溶物,应写分子式.

6.离子配比不合理

2

如:氢氧化钢和硫酸溶液反应,错写成Ba2++H++SO4-+OH-=BaSO4I+H2O

错在不符合反应物离子组成比,每个分子Ba(OH)2电离,生成1个Ba?+同时,生成2个。叶,

一个H2s。4分子电离生成1个S042一个H+.

2++2

应写成Ba+2H+SO4-+2OH-=BaSO43+2H2O

与量有关或与反应先后有关的离子反应:

(1)生成弱电解质:

H+电离川页序:H2s03>CH3coOH>H2cO3>HCIO>HCO3>H2SiO3>AI(OH)3>H2O

OH-电离顺序:NaOH>NH3•H20>难溶性氢氧化物,AI(OH)3>H2O

形成弱电解质时,弱者优先

(2)多离子参与的复分解反应:

用少动多变法,即量少的反应物,其阴阳离子都参与反应,个数比按化学式比例;

过量的反应物,其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需要确定,不受化学式比例约束。

例如Ba(0H)2与NaHS04的反应

2+2

Ba(OH)2少量,离子方程式Ba+20H-+2H++SO4=BaSO4I+2H2O

2+2

NaHSO4少量,离子方程式Ba+OH-+H++SO4-=BaSO4(+H2O

(3)CO2(SO2)与碱溶液反应,量少生成CO3&,(SCV-),量多生成HCOM(HSOT)

(4)酸式盐溶液+强碱溶液一难溶盐+水类,用少动多变法

(5)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中有多种离子能被还原剂还原,按氧化性强弱,氧化性强的

优先反应;还原剂中多种离子能被氧化剂氧化,按还原性强弱,还原性强的优先反

应。

离子共存: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即溶液颜色。

3+2+23+

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P、Fe>Fe>MnO^Co\Cr2O2-\CrO2\Cr

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2、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在强酸性溶液电,0H-及弱酸根阴离子(C03&、SO3&、S2\CH3co。等)均不能大量存;

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Mg2+、AI3+、Fe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03-、HS03-、HS\H2P。"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可能大

量存在。

3、三特殊。指三种特殊情况:

①HC0-3与AI0-2不能大量共存(发生双水解反应);

②H+与N03-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卜等发生反应;

③NH4+与CH3COO-、C03”,Mg2+与HC0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

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

了)。

4、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

量共存。①复分解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③相互促进酌水解反应,④络合反应。

常见离子的检验

⑴常见阳离子的特征反应和检验方法.

阳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①紫色石蕊试液①石蕊试液变红色

++2+

H②橙色甲基橙试液②甲基橙试液变红色Zn+2H=Zn+H2t

③锌片(或铁片)③有能燃烧的气体产生

K+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

Na+焰色反应黄色

NaOH溶液(浓)湿润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使湿

NHJNH4++OH-=NH3t+H20

红色石蕊试纸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①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①FC2++20K=Fe(OH)21

①溶液

NaOH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02+2H2O=

Fe2+②新制的氯水②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由浅绿

+KSCN4Fe(OH)3

2+3+

溶液色变为黄色,再滴加KSCN溶液,@2Fe+Cl2=2Fe+2CI

3+

溶液呈红色Fe+3SCI\F=Fe(SCN)3

@FC3++3OFT=Fe(OH)31

①NaOH溶液①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Fe3++3SCN-Fe(SCN)3

Fe3+②KSCN溶液②生成血红色溶液

③Fe3++6C6H50H=

③苯酚溶液③生成紫色溶液

[Fe(C6H5。)6产+6田

①Cu2++2OH—=Cu(0H)2(

CU(OH)^=CUO+HO

①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变22

②CU2++2NH3•H20=

①NaOH溶液成黑色

2++

CuCU(OH)21+2NH4

②浓氨水②生成的蓝色沉淀,溶于过量浓

CU(OH)+4NH•H0=

氨水中,呈深蓝色溶液232

2+

[CU(NH3)4]+20K

+4H2O

①Ag++Cl-=AgCI1

①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

②Ag++OH-=AgOH3

①盐酸或氯化物+稀稀HNO3

2AgOH=AgO+H0

②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棕22

HNO3+

Ag+@Ag+2NH3•H20=

②溶液黑色

Na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