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 D.司南:航海导向2.(2分)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化学家是()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伽德罗 D.门捷列夫3.(2分)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铁夹 B.蒸发皿 C.燃烧匙 D.量桶4.(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铜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氮肥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作烟花5.(2分)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D.大力植树造林6.(2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蜡烛7.(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 B.洁净的空气 C.液氧 D.医用酒精8.(2分)根据生物知识指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解释与结论9.(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B.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10.(2分)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由绿变黑 C.碘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11.(2分)如图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结束时停止加热 B.加热立即收集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集满后移出集气瓶12.(2分)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有机肥腐熟 B.呼吸作用 C.钢铁生锈 D.蜡烛燃烧13.(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用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保持不变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保持不变 D.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14.(2分)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导管连接 B.气体制备 C.气体收集 D.气体验满15.(2分)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紫色——无色16.(2分)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17.(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所以能加速反应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18.(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空气中体积含量 B.气体密度的大小 C.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物质的热稳定性19.(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磁铁吸引后得到铜粉 B.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闻气味 C.检验双氧水是否失效——取样,加入少量MnO2 D.鉴别葡萄糖与面粉——灼烧,看是否产生黑色固体20.(2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过量的白磷放入容积为40mL的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 C.不使用弹簧夹,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前沿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直至停在约12mL刻度处 D.若先夹紧弹簧夹,实验结束冷却后再松开,可观察到活塞前沿移动到约12mL刻度处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6分)有下列物质:A.石墨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E.金刚石F.氦气。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1)可用于抢救病人的气体的是;(2)可用作电池电极的是;(3)充入食品包装作保护气的是;(4)可用作温室肥料的是;(5)可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6)可用作切割玻璃的是。22.(7分)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应用扑灭。(2)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指明用量,只需取即可。(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给试管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填“偏大”或“偏小”)。(5)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23.(10分)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碳、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从反应的类型看,它们都是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②从反应的条件看,它们都需要;③从反应物的状态看,它们都是与气体的反应;④从反应的热效应看,它们都(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甲:;乙:;丙:。24.(10分)工业制取氧气有深冷法与变压吸附法两种。​Ⅰ、深冷法的原理是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1)深冷法制氧气属于(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不同。(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将该集气瓶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体积时。Ⅱ、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3)分析表格数据,与深冷法相比,变压吸附法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项目变压吸附法深冷法最大产量(m3/h)320020000产品气含氧量(%)93~9599.5~99.8工作表压强(kPa)﹣70~40460~750温度(℃)0~40﹣109~190产每立方米氧气耗电量(kW•h)0.400.50~0.6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B.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C.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D.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5)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5.(15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并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装置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择(填序号)。(3)若用图2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管口(填“a”或“b”)通入瓶中,此时如何验满氧气。若用该装置用排水法收集,在瓶中装满水后,氧气从导管端进入集气瓶。(4)探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实验数据见表。实验序号123456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30%30%15%30%30%30%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6x6666水槽中水的温度(℃)209070702020锥形瓶中的物质0.5gNaCl0.5gFeCl360分钟内产生氧气(mL)0.041.04.512.12.0650.0①实验2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mL。②实验1~6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③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填序号)。④通过实验1、2、4可得出的结论是。⑤向实验2收集的氧气中插入带火星木条,木条没有复燃,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26.(12分)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Ⅰ.二氧化碳的制取第一小组用如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时间/min123456量筒读数/mL405055586060(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3)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不断减慢的原因可能是。Ⅱ.二氧化碳的性质第二小组用图三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如下:步骤一:按图三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5)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6)分析图四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7)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此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四中的哪一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胥江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活字排版、破布捣烂、航海导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烟花燃放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正确;B、活字排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C、破布捣烂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D、航海导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2.【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论。B、拉瓦锡首先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故选项正确。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选项错误。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项错误。故选:B。3.【分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仪器是试管夹;B、该仪器是研钵;C、该仪器是燃烧匙;D、该仪器是量筒。故选:C。4.【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铜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于制造氮肥。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具有可燃性,可作烟花。故选:A。5.【分析】A、根据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行分析。B、根据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分析。C、根据加高烟囱,不会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气进行分析。D、根据增大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A、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B、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C、加高烟囱,不有利于保护环境;D、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C。6.【分析】根据助氧气的化学性质,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在除去氧气的同时要通过体积的变化体现氧气的消耗量.在选用红磷时,红磷具备了以下三点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这是本实验中选择替代物质的依据.【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故错误;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故正确;D、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当氧气浓度较低时生成物为一氧化碳,故错误;故选:C。7.【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解答】解:A、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A错;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属于混合物;C、液氧是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故C正确;D、医用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故D错。故选:C。8.【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故选:A。9.【分析】A、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B、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是化学变化,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C、氧气不易溶于水。C、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解答】解:A、低温加压,故选项正确。B、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故选项不正确。C、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但是不能确定溶解量,故选项不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10.【分析】根据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故描述正确;B、加热碱式碳酸铜,故描述正确;C、碘化钾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D。11.【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B.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机来分析;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的操作来分析。【解答】解:A.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使试管炸裂;B.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图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D.收集满氧气后要在水下先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再拿出水面。故选:C。12.【分析】根据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有机肥腐熟,故选项错误。B、呼吸作用,故选项错误。C、钢铁生锈,故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发热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13.【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解答】解:A、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保持不变。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选:B。14.【分析】A、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来分析;B、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来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管内;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硫酸,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D、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时,若木条熄灭,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选:A。15.【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解答】解:紫色石蕊试液是紫色的,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故选:C。16.【分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解答】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故B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D。17.【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新;B、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确定是催化剂还需证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B。18.【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分析;B、根据CO2、空气、O2密度分析;C、根据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密度分析;D、根据物质的热稳定性分析。【解答】解:A、空气中N2为78%,O2为21%,CO5为0.03%,则空气中体积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2>O3>CO2,故A错误;B、CO2的密度比空气大、O8密度比空气略大,则它们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O2>O2>空气,故B错误;C、氧气不易溶于水,氮气难溶于水5>O2>N2,故C错误;D、氧化铜加热不易分解,碳酸常温下易分解,故D正确;故选:D。19.【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C、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C、取样2,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可检验双氧水是否失效。D、灼烧,不能鉴别。故选:D。20.【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白磷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必须等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之后再读数,处于膨胀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C、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若不使用弹簧夹,氧气的体积为(40mL+20mL)×,活塞应停在20mL﹣12mL=4mL的刻度处。D、若先夹紧弹簧夹,氧气的体积为40mL×,活塞应停在20mL﹣3mL=12mL的刻度处。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病人;(2)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3)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作保护气;(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温室肥料;(5)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故答案为:F;(6)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物质,可用作切割玻璃。22.【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酒精灯不慎打翻着火,应用湿抹布扑灭。(2)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指明用量;故答案为:1~2mL。(3)酒精灯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答案为:外焰。(4)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偏大。(5)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7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继续添加药品;故答案为:继续添加药品。23.【分析】根据碳、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从反应的共同点、生成物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①从反应的类型看,它们都符合“多变一”的形式,都属于化合反应。②从反应的条件看,它们都需要点燃。③从反应物的状态看,它们都是固体与气体的反应。④从反应的热效应看,它们都放出热量。(2)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故答案为:(1)①化合;②点燃;③固体;④放出;(2)碳+氧气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24.【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气体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来分析;(4)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5)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深冷法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2)因为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液态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也不能支持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液态物质剩余约,其主要成分是氧气;氧气或O2;(3)分析表中数据,与深冷法相比、耗电量较少等、耗电量较少等);(4)A、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所以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B、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碳;C、在吸附塔中,所以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D、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5)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供给呼吸,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故答案为: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水。25.【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4)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解答】解:(1)①是分液漏斗;②是水槽。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水槽。(2)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