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江苏徐州卷)语文·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2分)1.(10分)【答案】(1)年少万兜鍪(2)英雄末路当磨折(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此题中注意(1)“鍪”不要错写成“釜”;(2)“末”不要错写成“未”;(3)“奈”不要错写成“耐”,“燕”不要错写成“雁”;(4)“材”不要错写成“才”;(5)“涟”不要错写成“莲”;(6)“作”不要错写成“做”。2.(6分)(1)(2分)【答案】言简意赅形神兼备yánjiǎnyìɡāixínɡshénjiānbèi(2)(2分)【答案】A.①B.②【解析】(1)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独闯一条路子,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根据“在世界文艺之林”语境,应指中国文艺在世界文艺之林自成一家,有其独特性。故A处选①。(2)里程:路程或指发展的过程;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根据“讲述中国故事”语境,应指讲述故事从前到后的程序。因此,应使用“过程”;故B处选②。(3)(2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排序。根据前文语境“今天的创作者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此处应是讲把握的原则或方法。②④句是一个语意单位,讲的是方法,①③是一个语义单位,讲的是效果;由方法到效果(或目的),符合认识规律,②④句应在前,①③句应在后;②句讲的是方法,④句讲的是目的,②句应排第一位,④句应排第二位;①句讲的是方法,③句讲的是目的,①句应排第三位,③句应排第四位;因此语序为②④①③;故选C。3.(3分)【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在句尾加“的能力”;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虽然……但……”改为“既……又……”;故选A。4.(3分)【答案】A【解析】A.“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有误。在封建社会,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时期,往往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故选A。二阅读(55分)(一)(12分)5.(2分)【答案】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句意为:皇帝近臣又推举他为授经郎。武恪便假装自己喑哑不能说话,还是不去上任。根据句意可断句为: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为喑哑/不就。6.(3分)【答案】(1)等到
(2)讨厌
(3)适逢,正赶上【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等到他出镇云南。及:等到。(2)句意:太子左右对武恪的话很反感。恶:讨厌。(3)句意:遇上朝廷又选地方官。会:适逢,正赶上。7.(4分)【答案】(1)武恪于是便离开太子返回京师,居住在陋巷,教孩子们读书。(2)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遂:于是,就。还:返回。居:住。教训:教读书。(2)向:过去,从前。屈:委屈。复:再,又。8.(3分)【答案】从武恪以神童身份游学,跟从他求学的人大多学有所成,可见武恪是一位学识渊博之人。从太子要起兵陕西,武恪进谏劝阻,可见他是一位敢于直言劝谏之人。从武恪居陋巷,多次有机会做官都不到任,可见他是一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慕名利、不贪恋权位的人。【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结合“初以神童游学江南”,“恪好读《周易》”和“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可以看出,武恪是一位聪明、好学、学识渊博的人;结合“明宗欲起兵陕西,恪谏曰:‘太子北行,于国有君命;于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书太子反’”可以看出,武恪是一位敢说敢做的人;结合“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和“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亦不赴……不就”可以看出,武恪是一位不贪图荣华富贵、不慕名利的人。【译文】武恪字伯威,是宣德府的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担任江西儒学副提举,推荐武恪入国学读书。明宗在潜邸时,便选武恪为说书秀才。等到他出镇云南,武恪也同行。明宗想在陕西起兵,武恪进谏道:“太子往北行动,从国来说,要有君命;从家庭来说,要有叔父之命。现在如果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写太子造反。”太子左右对武恪的话很反感,就说:“武秀才有老母在京城,理应让他回京。”武恪于是便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里,教孩子们读书。文宗知道武恪其人,任他为秘书监典簿。任期满,适逢母丧,朝廷再授中瑞司典簿,又改任汾西县知县,都不到任。有人劝他上任,他说:“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闲居几年,遇上朝廷又选地方官,泰不华便推举武恪为平阳沁水县知县,也不到任。皇帝近臣又推举他为授经郎。武恪便假装自己喑哑不能说话,还是不去上任。武恪喜欢读《周易》,每天长时间坐着。有人问他说:“先生的学问,以什么为根本?”武恪说:“以敬作为根本。”他著有《水云集》若干卷。跟着他学习的人大多有成就。(二)(5分)9.(3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出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没有体现活泼可爱的性格;故选C。10.(2分)【答案】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小松》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意思是:松树在小的时候不被人发觉,如今松枝己超过蓬高(野草)了。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参天大树,等到长大了人们才称赞:这棵树真高!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三)(10分)11.(3分)【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作答。通读四个分句可知,意在介绍名著《西游记》的相关知识,③作为总起句应放在首位,①意在介绍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应紧随③后,由④中“小说刻画了众多生动形象的人物”“本领高强、智勇兼备的孙悟空形象”等内容可知,④在介绍其中的人物形象,由“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可知,②在介绍该书的艺术特点,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12.(3分)【答案】(1)怒推果树,挑起事端(2)三打白骨精【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题时,注意结合原著内容作答,需参考第三张图片的评价及标题补充孙悟空的“西行成长之路”的相关内容。结合原著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可知,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嘱咐两个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见果害怕不敢吃,两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被童子责问。因不愿连累师傅受骂,悟空就承认了。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惹怒悟空,悟空就到后园推倒果树,铲了灵根,并连夜与师傅师弟逃跑。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捉拿唐僧师徒。后菩萨来至观内,医好灵根,果实复旧,大仙十分高兴,与孙悟空结为干兄弟。唐僧师徒这才继续向西进发。因此,偷食人参果中孙悟空的评价可概括为:怒推果树,挑起事端。结合原著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可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残暴、狡猾,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傅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赶跑。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唐僧果然中计,贬走了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侥幸逃出,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征途,可见第二张海报中的标题可概括为:三打白骨精。13.(4分)【答案】示例一:C这个设计首先梳理孙悟空成长的经历,接着聚焦典型事件分析孙悟空形象,进而推断孙悟空的心灵成长变化,最后以读后感的形式阐释自己的认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符合把握人物心灵成长变化的思考路径。示例二:B这个设计首先梳理人物成长的经历,然后关注西行路上的有趣故事,进而深入到孙悟空的心灵成长这一有趣的变化过程,适用于“有趣的西行之路”这一板块。【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掌握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注意结合问题及相应的学习任务作答。综合四个问题可以发现,“孙悟空”“成长”出现次数最多,四个问题基本都是围绕西天取经之时,孙悟空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和他在一次次失败与成功中积攒的经验教训,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原本的顽劣石猴成为了取经成功后的“斗战胜佛”,第四个问题中设计的读后感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进行总结,所以这四个问题的设计,重在体现C.孙悟空的心灵成长。但是四个问题中第二个,明显倾向于取经西行路上的趣事,这些趣事几乎都离不开孙悟空,所以加上其他三个有关孙悟空的主要情节的回顾,更能清晰地展现出西行之路的有趣,由此看来,这四个问题也可以认为重在体现B.有趣的“西行之路”。(四)(10分)14.(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和判断不正确。根据材料四“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知,每一次面向世界的展示,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给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魅力。没有谁为谁打基础的意思,因而,“为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打下了基础”理解有误。故选D。15.(2分)【答案】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解析】本题考查材料概括。根据材料一“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等,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成功‘出圈’,中国风满满。与传统鲜花花束不同的是,冬奥会的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纵放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可概括为:由七类花组成的冬奥会颁奖花束采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根据材料一“而不止是颁奖花束,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可概括为:此次冬奥会的会徽、火炬、奖牌等,每一次的精彩呈现,都因融入东方文化而出彩。16.(3分)【答案】举例论证,列举运动员着迷中华美食,体验中国各种传统文化,运动员身着“神奇女侠”服装,装扮成拳击手模样,不同国家和地区运动员与“冰墩墩”合影互动等事例,证明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根据材料二“冰雪健儿在冬奥村里为饺子、豆包等中华美食着迷……一幕幕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场景暖人心田,奥林匹克精神因团结和友谊而绽放”可知,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结合首句“北京冬奥会上,文明交流互鉴随处可见”可知,通过体验中国美食、中国医药、中国功夫等多种中国文化元素的例子,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17.(2分)【答案】(1)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顶流”影响的角度,谈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2)材料四侧重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8分钟演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传统元素为例,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三关键句“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时代“顶流”和“出圈”的流量密码”可知,本段侧重的是从“顶流”影响的角度,看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根据材料四关键句“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可知,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8分钟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传统元素展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五)(18分)18.(3分)【答案】盲人老妪听海;童年的“我”在故乡亲近自然;蕾切尔·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响世人。【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作者围绕“听海的心”写了三个故事,先找出三个故事对应的段落,再结合相关语句进行概括。第一个故事,对应第⑴至⑻段。结合第⑷段“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第⑸段中“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可概括为:盲人老妪听海;第二个故事,对应第⑼至⑿段。结合第⑼段“在儿时故乡的冬天”,第⑿段“大自然是我的另一颗心脏,当我的心在俗世感到疲惫时,它总会给我动力”,可概括为:童年的“我”在故乡亲近自然;第三个故事,对应第⒀段至结尾。结合第⒀段“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第⒁段“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可概括为:蕾切尔·卡森用作品警示并影响世人。19.(3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这个句子开启了下文对童年时热爱大自然的叙述,因此应放在第二个故事之前,即第⑻段之后,第⑼段之前,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引出下文中对儿时在故乡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的往事回忆。20.(6分)(1)(3分)【答案】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生动描绘了下雪后树木、林地和屋顶的美丽画面,表达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这是第⑨段中关于冬日大雪的景物描写。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赏析。三个分句都是“雪花落在……”的句式,因此是排比的手法,每一个分句又分别运用了比喻手法。排比和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后树上、林地上、屋顶上的美丽如画的景象,表达了“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2)(3分)【答案】句中“昂”“拔”等动词,“努力”“缓缓”等副词,生动描写了盲人老妪听海时的庄严的姿态,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虔诚与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是第③段老妪“看”海的描写。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努力昂着头”“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是动作描写,动词前后的“努力”“直直的”“缓缓”写出了老妪“看”海时庄严的姿态。结合第④段“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第⑤段“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可见老妪虽然看不见,但她听海的态度依然是庄重认真的,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虔诚崇敬与热爱之情。21.(3分)【答案】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但是她的作品还在警示并影响着世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她身上人性的光辉永远照耀后人。(围绕蕾切尔·卡森的贡献,结合选材理解,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第⒂段划线句“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表达对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的敬仰之情。结合⑭段中“蕾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可知蕾切尔·卡森虽然离开了人世间五十多年了,但是她的作品还在警示并影响着世人:要对自然充满柔情,用心感悟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获得内心的朴素纯净,保持灵魂的骄傲和高贵,她对大自然的关切之情永远警示着后人。22.(3分)【答案】示例一:“人与自然”栏目“海”既指大海,也是自然的象征。从选材来看叙写了盲人老妪“观海”,“我”童年感受自然,蕾切尔·卡森“观海”。揭示了散文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示例二:“人性的光辉”栏目从选材来看,本文叙写了“盲人老妪”“我”和“蕾切尔·卡森”三个人的故事,塑造了乐观向上的老妪、热爱自然的“我”和伟大的蕾切尔·卡森,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肯定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她们用倾听自然,感悟自然的心抗衡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岁月的倦怠、幻灭、虚伪,从而拥有不竭的前行的源泉(动力)。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让人敬佩。【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选材和主题的分析。本文通过讲述三个故事,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歌颂了热爱自然的人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因此本文适合归于“人与自然”或“人性的光辉”栏目,“民风民俗”“家国情怀”则不能概括三个故事的共性。可从选材都是关于大自然的故事,主题都是感悟自然的角度分析归入“人与自然”的原因。或从三个故事中的人物都热爱自然,三个人物都用心与自然交流,闪现着人性的光辉的角度分析归入“人性的光辉”的原因。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三写作(63分)23.(63分,含书写3分)【范文】突破自我春蚕不作茧化蛹,不破茧而出,就不能翩翩飞舞。人不积累能量,不在磨难中升华自己,就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实现生命潜在价值,作茧化蛹,积蓄力量。“十年磨一剑”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人就不能有好的素质。曾子,一个多么洪亮的名字。但他也曾是3岁小儿,也曾是愚鲁少年。孔子曾经说过“参也鲁”。就是这么一个愚钝的曾子,却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脱颖而出,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靠的是什么?他人嬉戏玩耍,求名逐利时,他在刻苦钻研。因此,他比孔子其他弟子积蓄了的能量。这不仅仅弥补了他的缺陷,更使他素质超群,因而具备了继承孔子学说的基本条件。同曾子一样,我们虽然生活在崭新的21世纪,也需要积累力量,这样才能使我们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改造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电动车租赁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与应用合同
- 2024年度甲方与乙方合作的环保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承包合同3篇
- 股份公司2024年度专利许可合同
- 2024年度租赁演出设备器材合同2篇
- 2024光伏设备供应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珠宝饰品设计与制造合同2篇
- 医学论文写作讲稿幻灯片2
- 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工作总结模板(3篇)
-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
- 短跑-原地摆臂教案
- 2023年esmo直肠癌指南解读
- 2023爱婴医院评审细则
- 身份证籍贯对照表(自动)
- 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教学课件
- CAST工艺设计说明书
- 2023年全国卷英语甲卷讲评课件-2024届高考英语复习
- scratch少儿编程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第3课 猜猜我是谁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