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首师大附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①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相同B.图②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图③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由图④可判断该动物一定是雄性2.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A.细胞膜对物质进出控制的相对性B.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C.细胞保持完整性D.细胞核遗传物质的稳定性3.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表明K+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4.下图是基因工程主要技术环节的一个基本步骤,这一步需用到的工具是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 B.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C.DNA聚合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5.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且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红眼黑体性状存在胚胎致死现象 B.F2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仅有2种C.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约占1/4 D.F1与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完全不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几年的主题都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1)多巴胺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2)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3)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________调节减少【】________的数量。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________(激素)的含量减少所致。吸毒者反复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________。(4)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对照组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活胚胎数/胚胎总数(%)100766555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0335579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l)6.77.510.012.5以下分析合理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①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②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③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④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8.(10分)同一物种,分布地域不同,会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从而可能出现亚种,华南虎和东北虎就是这样的两个亚种。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及朝鲜一带,估计种群数量约有437至506头。华南虎:分布于华中地区的南部,估计种群数量约有20至3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华南虎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依据现代进化理论,_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4)很多年以后,它们可能会分别要分别形成新物种,那么必须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和隔离三个步骤。(5)由于人类活动,野生华南虎已经几乎灭绝,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又一个实例!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9.(10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4)题。20世纪70年代,哈维·阿尔特发现了一种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新型慢性肝炎—丙肝,但由于技术限制未能分离出相应病原体。十几年后迈克尔·霍顿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了丙肝病毒(HCV)的RNA片段。查理斯·莱斯比较了大量从丙肝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CV-RNA,找到了HCV的“共有序列”,将其注入到黑猩猩体内后引起了丙肝感染,建立了目前唯一能模拟HCV感染的动物模型,最终确认HCV就是引发丙肝的真正“元凶”。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过去10年内,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2亿,其中约15%~35%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但大多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有10%~2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用于预防的特异性疫苗。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_____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_____A.HCV抗体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HCVRNAD.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10.(10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体液中的电解质是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组织液和血浆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的构成分别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差异较大”)。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2)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若监测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_____,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原因是内环境中的成分都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3)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缺氧时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增多,组织液中的乳酸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血浆。11.(15分)陆坡是陆架到深海的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特征,能量和物质交换活跃。图1是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关键度指数分布,表1是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能量转化效率营养级ⅡⅢⅣⅤ22.1125.7218.5713.40(1)从图1中可以看出,南海陆坡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主要为________和________中的能量,相应的食物链即为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而是死后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以________食物链为主。(2)研究过程中,游泳动物标本主要来自底拖网采集,该方法属于________法。常用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来定义关键种,图2结果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键度指数和相对总影响较高,在系统中处于关键种地位。(3)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结构呈金字塔状,生态系统规模较大,从表1结果表明,各营养级能量转化效率均高于10%,甚至超过20%,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来看,低营养级转化效率相对较________(填“高”或“低”),其中第________营养级转化效率最高。(4)与南海北部沿海海域生态系统普遍处于退化状态相比,南海北部陆坡生态系统整体处于较为成熟、稳定的状态,可能主要得益于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图①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其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行为是相同的,A正确。图②正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基因发生自由组合,B正确。图③是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最短最粗,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图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等分裂,有可能是雌性动物中的第一极体,D错误。【点睛】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混淆不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辨别看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由细胞板隔裂为植物细胞分裂,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动物细胞分裂。看细胞的外形特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2)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为雄性减数分裂或雌性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不均等分裂为雌性减数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及第二极体)。(3)时期的判断2、C【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故选C。3、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红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说明钾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的。【详解】正常生理条件下,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借助载体蛋白,故钾离子转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ABC错误。故选D。4、D【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必需的工具酶,而RNA聚合酶是合成RNA必需的,DNA聚合酶是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能将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在已有的DNA片段上。【详解】图示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首先需要用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质粒,其次还需要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5、A【解析】基因突变的特征:1、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详解】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具有突变具有普遍性,A正确;B.无论是个体发育的哪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错误;C.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C错误;D.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出现新的生物体性状往往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但是有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D错误。故选A。【点睛】注意理解基因突变的4大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B【解析】根据实验结果中F2的性状分离比9(黑眼黄体)∶3∶4(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黑眼黄体),即黑眼、黄体为显性性状,因此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黑眼黑体鳟鱼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可知在F2中不存在致死基因,之所以没有出现红眼黑体性状,是由于aabb表现为了黑眼黑体,A错误;B、因为黑眼、黄体为显性性状,故F2红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共2种,B正确;C、F2黑眼黑体中,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纯合子约占2/4=1/2,C错误;D、F1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因此F1与F2黑眼黄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2)①.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②.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3)①.负反馈②.④多巴胺受体③.甲状腺激素④.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特异性免疫)(4)②③④【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小问1详解】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小问3详解】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能通过减少多巴胺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低,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有关。吸食可卡因的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原因是T细胞减少使特异性免疫受损。小问4详解】①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发生在发育的整个过程中,①错误;②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低剂量海洛因使活胚胎数的比例降低,使脑畸形胚胎数的比例升高,所以低剂量海洛因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②正确;③Bax是促凋亡蛋白,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③正确;④结果提示孕妇吸毒脑畸形胚胎比例和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增加,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④正确。②③④合理。【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素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8、(1)①.基因库②.种群(2)①.否②.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3)地理隔离(4)自然选择(5)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小问2详解】第一年中DD、dd、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75%、10%,D的基因频率=15%+1/2×10%=20%,d的基因频率=1-20%=80%,而第二年DD、dd、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30%,D的基因频率还是20%,d的基因频率还是80%,由于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由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种群没有进化。【小问3详解】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分布地域不同,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但他们属于同一物种,这种现象叫做地理隔离。【小问4详解】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小问5详解】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台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①.体液②.辅助性T③.抗体④.细胞毒性T⑤.AC⑥.编码结构蛋白(E1)的基因变异率高⑦.研制有效疫苗;早期诊断,切断血液制品的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清楚侵染的全部机理;抑制HCV-RNA在肝细胞内复制【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详解】(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2)A,能检测体内含有HCV抗体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了该病毒,A正确;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检测出来不能说明是否感染该病毒,B错误;C、HCVRNA的存在意味着患者体内已经感染了该病毒,C正确;D、机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也会产生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因此检测出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不能说明患者感染该病毒,D错误。故选AC。(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编码结构蛋白(E1)的基因变异率高,导致抗病毒药物有效性不能持久,因此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具体的做法有加速研制有效疫苗(做到有效预防),并早期诊断,切断血液制品的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清楚侵染的全部机理;抑制HCV-RNA在肝细胞内复制等。【点睛】熟知病毒的特性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并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开放性思维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0、①.基本相同②.差异较大③.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④.增大⑤.相对稳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⑥.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⑦.淋巴循环和毛细血管壁【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1)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成分基本相同,所以其电解质基本相同,但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所以二者蛋白质差异较大。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或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肺水肿。(2)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肝酶浓度明显高于参考值,则说明患者的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肝酶进入内环境,血液生化检查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是一个变化范围,原因是内环境的成分都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