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_第1页
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_第2页
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_第3页
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_第4页
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教学内容2012年高二地理教案:第1单元(鲁科版选修2)地理

1.地理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我国行政区划的认识

2.地形与气候

-我国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河流与湖泊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湖泊的分布及成因

4.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5.人口与民族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主要民族的分布及特点

6.经济发展与地区差异

-我国经济发展概况及地区差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及政策

7.城市与交通

-我国城市分布特点

-我国交通网络的现状与发展

8.旅游资源与旅游业

-我国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空间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地理信息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

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基本地理特征,形成地理空间观念;

2.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等地理现象,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3.评价我国生态环境、城市交通、旅游资源等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4.了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情怀。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高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念有初步了解。但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素质方面表现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意识。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地理实践能力。

此外,学生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导致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产生困难。因此,教学中应结合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鲁科版选修2地理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直观展示我国地理特征和现象。

3.实验器材:本节课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提出问题:“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行政区划如何划分?”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2.讲授新课(20分钟)

-①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5分钟)

-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等。

-介绍我国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②地形与气候(5分钟)

-分析我国地形特点,如高原、山地、盆地等,并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概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③河流与湖泊(5分钟)

-介绍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如长江、黄河等。

-讲解我国湖泊的分布及成因,如青海湖、洞庭湖等。

-④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5分钟)

-阐述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分布,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针对新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问题1: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2:简述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问题3: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是什么?

-问题4:列举我国自然资源类型及其分布。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问题1:我国行政区划包括哪些级别?

-问题2: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问题3:我国主要湖泊的成因有哪些?

-问题4: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5.创新教学与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如优化公共交通、发展共享经济等。

-教师点评,强调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6.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结合新课内容,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展与延伸1.提供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地理百科全书》: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

-《中国国家地理》:关注我国地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

-《中国行政区划手册》: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最新变化和各级政区的基本情况。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我国某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1:我国不同地形区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2:如何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问题4: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如何进行旅游规划,促进旅游业发展?板书设计1.①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重点知识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关键词: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重点句:我国地理位置特点显著,行政区划多样。

2.②地形与气候

-重点知识点: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关键词:地形、气候、影响

-重点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相互影响显著。

3.③河流与湖泊

-重点知识点:主要河流、分布特点、湖泊成因

-关键词:河流、湖泊、分布、成因

-重点句:我国河流众多,湖泊成因各异,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4.④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重点知识点: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保护

-重点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保护措施亟需加强。

5.⑤人口与民族

-重点知识点:人口分布、民族分布、特点

-关键词:人口、民族、分布

-重点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民族分布多样,各具特色。

6.⑥经济发展与地区差异

-重点知识点: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经济、地区差异、战略

-重点句: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区域发展战略为缩小差距提供路径。

7.⑦城市与交通

-重点知识点: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城市、交通、现状、发展

-重点句:我国城市分布广泛,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8.⑧旅游资源与旅游业

-重点知识点:旅游资源类型、分布、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重点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说明对新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入。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方面。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见解,共同探讨问题,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各小组展示的成果丰富多样,体现了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深入理解。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学生在随堂测试中表现良好,正确率较高,说明对新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正确率较高,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

-针对作业中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提问、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新课内容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并提出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不够准确,说明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应在讨论前明确要求,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导,确保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拓展性问题回答不够到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课后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

教学总结方面,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他们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基本地理特征,提高了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预习不够充分,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课前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确保他们能更好地跟上教学进度。二是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张,未能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发言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合理调整课堂时间,给予学生更多发言和展示的机会。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2.明确小组讨论要求,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提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4.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5.合理调整课堂时间,给予学生更多发言和展示的机会。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1: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处北半球、东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60°以上,地域辽阔。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使其拥有丰富的气候类型和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渔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

2.例题2:分析我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等。高原和山地对气候有明显的阻挡和屏障作用,使得我国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寒冷气候;而四川盆地则因地形封闭,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3.例题3:列举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答案:我国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长江流域位于我国南方,水量丰富,航运价值高;黄河流域位于北方,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珠江流域位于南方,雨量充沛,水系发达;黑龙江流域位于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境河流。

4.例题4: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答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相对较少。此外,我国西部地区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5.例题5: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原因。

答案: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差异;二是历史发展背景的差异,如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经济基础较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