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2.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二十四日作①陆游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万里窜酷吏②,湖南几时起卧龙③?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注]①本诗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春写于山阴家中,诗人时年三十二岁,他早年曾被秦桧黜落,困居山阴。②酷吏:指秦桧死党曹泳。③卧龙:这里借指宋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抗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已死,此时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由村民在春社日举行的祭祀活动写起,后转而写朝政时事和自身境况。B.首联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描写景物,烘托出了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C.颔联突然转折,写农民只求吃饱饭,不敢抱怨,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D.颈联语气强烈,将诗人对奸佞的恨、对起用抗金将领的盼表现得淋漓尽致。4.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高尚情操?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南丰先生①挽词二首其一陈师道早弃人间事,直从地下游。丘原无起日,江汉②有东流。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③休。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注]①南丰先生:曾巩,江西南丰人,学者称南丰先生。作者在十六岁那年曾受知于曾巩。②江汉:借用王安石赠曾巩诗“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之意。③取次:轻易之意。④程仇: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学生程元和仇璋,王通说他们有制礼作乐的才能。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写南丰先生与世长辞令人悲痛;后一句表达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B.颔联感叹南丰先生已经归葬丘原,人生虽然无常,但文章和美名却可永垂不朽。C.“身世从违里”对曾巩一生遭际高度概括,回顾其一生坎坷,让自己更加伤感。D.“功言取次休”说明曾巩辞世,立功立言等也将至此而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6.本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一、(湖南省四大名校2022届全国高考名师团队猜题卷A)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朱湾①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③。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注】①朱湾:生卒年均不详,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②火燧: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③灰心:《庄子·齐物论》有“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语。故人:古人,此指介子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标题不难看出,诗人在外漂泊已久,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过的第二个寒食节。B.首联对仗工整,“几回”“每遇”“泣”“叹”数词,写尽久旅的沧桑与凄苦。C.颈联写诗人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表明其心境开始转变。D.尾联直抒胸臆,困顿之中本不应再让忧烦萦心,只需放开胸怀陶醉于春风之中。16.颔联“灰心”一词巧妙而隽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湖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16.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6分)一、(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保温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赠韦七赞善杜甫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①,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①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6.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届高三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落梅刘克庄①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②,坠似骚人去赴湘③,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为建阳(今福建北部,在当时属荒僻之地)令。任建阳令期间,他创作了《落梅》。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因《落梅》诗被诬告谤讪时政,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②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③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与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透露出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B.颔联写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对仗工整,比喻形象,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C.颈联写莓苔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而梅花粘在衣袖上,香气经久不灭。作者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D.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心迹与情感。写梅又似写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16.有人说,《落梅》一诗因言近旨远,讽喻之意溢于言表而成为宋代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三、(湖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芭蕉郑燮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咏春笋杜甫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①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注】①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郑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长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喜悦之情。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16.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实则大相径庭。试作比较分析。第07讲评价诗歌思想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2.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答案及解析】

1.C2.相同点:

①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

②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不同点:①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②韦诗表达了作者有志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想到自己辖区内还有百姓流离失所,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问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触景生情”错。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是以景结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诗人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诗人想辞官归隐,但因为诗人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诗人又不能一走了事。这一联充分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个清廉而又正直,满怀报国之志向却又施展不出的官员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和处于这种进退两难境地的苦闷矛盾的思想而又无奈的心情。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意思是我享受三百石的官薪,年终还有余粮。想到这件事,私下惭愧,整日不能忘怀。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也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而白居易的诗是一首讽喻诗,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此句诗既有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由此可以得出两首诗的情感上的相同点为: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生活艰难,而自己却领取俸禄的愧疚的心情;也对百姓寄予了深深同情。不同点则为: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整个不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僚贵族社会的进行了批评。韦诗表达的则是作者的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但是想到自己所管区域内还有百姓民不聊生,自己未尽到职责,对不起国家和百姓,所以暂且不能离开。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二十四日作①陆游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万里窜酷吏②,湖南几时起卧龙③?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注]①本诗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春写于山阴家中,诗人时年三十二岁,他早年曾被秦桧黜落,困居山阴。②酷吏:指秦桧死党曹泳。③卧龙:这里借指宋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抗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已死,此时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由村民在春社日举行的祭祀活动写起,后转而写朝政时事和自身境况。B.首联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描写景物,烘托出了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C.颔联突然转折,写农民只求吃饱饭,不敢抱怨,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D.颈联语气强烈,将诗人对奸佞的恨、对起用抗金将领的盼表现得淋漓尽致。4.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高尚情操?【答案】

3.B4.希望众多的忠勇之士都集聚庙堂之上,同心协力,共商国家大计;我这个书生即便困顿而死,也无怨无悔,也胜过封侯拜将。诗人具有不贪图享乐荣华,不计较个人名利,只追求国家和江山社稷的前途未来的高尚情操。【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B.“首联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描写景物”错误,“社酒浓”的意思是“社酒已酿得浓浓的”,并非从味觉来描写。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诗人形象的能力。开头两句生动地描写春社日农村的热闹景象。三四句突然转折,写农民只不过暂且祈求麦熟能吃饱饭,不能再说谷贱伤农。这样写,含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接着,由此联想到该窜逐那些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同时希望朝廷尽快起用抗战志士张浚,使天下贤才能云集朝廷,让有才能的贤人来治理国家。前几句写出了诗人担忧百姓生计,希望国家安定的心理。“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意思是: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也胜过升王封侯!在前面层层铺垫之后,结尾两句进一步表明诗人的强烈愿望:只要天下贤人都能云集朝廷,国家中兴有日,即使自己穷死山村亦胜于封侯。充分表现了诗人不计一己之穷通崇高的精神境界。可见,诗人不贪图享乐荣华,不计较个人名利,一心只为国家和江山社稷的前途未来的高尚情操。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南丰先生①挽词二首其一陈师道早弃人间事,直从地下游。丘原无起日,江汉②有东流。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③休。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注]①南丰先生:曾巩,江西南丰人,学者称南丰先生。作者在十六岁那年曾受知于曾巩。②江汉:借用王安石赠曾巩诗“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之意。③取次:轻易之意。④程仇: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学生程元和仇璋,王通说他们有制礼作乐的才能。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写南丰先生与世长辞令人悲痛;后一句表达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B.颔联感叹南丰先生已经归葬丘原,人生虽然无常,但文章和美名却可永垂不朽。C.“身世从违里”对曾巩一生遭际高度概括,回顾其一生坎坷,让自己更加伤感。D.“功言取次休”说明曾巩辞世,立功立言等也将至此而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6.本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5.C6.这两句,作者感慨虽然得到南丰先生的提掖,可惜的是才能不高,未能光大曾巩的文学和功业,所以深感有愧师门。【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C项,“回顾其一生坎坷,让自己更加伤感”理解错误,曾巩在世的时候,既有坎坷之时,也有顺遂之时。失意和得志的时候都有。所以“身世从违里”这句,是曾巩一生遭际的概括。因此,“让自己更加伤感”缺乏依据。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这两句,作者感慨虽然得到南丰先生的提掖,可惜的是才能不高,不必等待到制礼作乐的盛事,和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学生程元和仇璋相比,优劣已经判明。王通曾经赞誉过自己的学生程元和仇璋,说他们有制礼作乐的才能,作者自愧不如程、仇,未能光大曾巩的文学和功业,所以深感有愧师门。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诗歌赏析:这首诗始起两句:“早弃人间事,直从地下游。”表明南丰先生已与世长辞,抛弃了人间的万事,而九原难作,相见无期。地下从游,只不过勉作心灵上的安慰而已。这两句,前一句写南丰逝世的令人悲痛;后一句表示作者沉痛的悼念。第三四两句:“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感叹南丰先生已经归葬丘原,不可能再行返回人间了,而先生的文章和令名,则长期与江水汉水永存,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忆念。王安石曾有赠曾子固诗说:“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这里作者借用其意。这两句说明人生虽然无常,但文章和美名,可以永垂不朽。第五六两句:“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曾巩在世的时候,既有坎坷之时,也有顺遂之时。失意和得志的时候都有。所以“身世从违里”这句,是曾巩一生遭际的概括。晋代杜预曾经说过:立德的事情,是不可企及的;但立功和立言是可以办到的。南丰先生也是如此。但此时他已辞世,则是立功立言,也将至此而止了。这句感叹南丰先生倘若长寿,则功言方面的成就,当是不可限量的。一、(湖南省四大名校2022届全国高考名师团队猜题卷A)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朱湾①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③。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注】①朱湾:生卒年均不详,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②火燧: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③灰心:《庄子·齐物论》有“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语。故人:古人,此指介子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标题不难看出,诗人在外漂泊已久,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过的第二个寒食节。B.首联对仗工整,“几回”“每遇”“泣”“叹”数词,写尽久旅的沧桑与凄苦。C.颈联写诗人告诫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表明其心境开始转变。D.尾联直抒胸臆,困顿之中本不应再让忧烦萦心,只需放开胸怀陶醉于春风之中。16.颔联“灰心”一词巧妙而隽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C【解析】“告诚自己关注客居之地鸟语花香的春日美景”理解错误,黄鸟悲伤的啼叫声不是“春日美景”。【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意象、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及效果的能力。16.【答案】“灰心”一词由“火燧”对仗而出,既拈连钻隧改火时的灰烬(2分),又暗用《庄子》“槁木死灰”之典,“灰心”即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2分),诗人言“灰心还与故人同”,是说自己如古人介子推一样,淡然于名利权位(2分)。【解析】本题为评价解析题,“巧妙而隽永”是解题关健。“巧妙”是就结构而言,“势永”是就思想情感而言。诗人由寒食钻燧改火之灰爆,勾连《庄子“槁木死灰”之典,“灰心还与故人同”,这里的“故人”即古人·指寒食所祭古人介子推,从而表明自己如介子推般不慕名利,不为外物所动,即庄子所言,已有悟道之心、超脱之意。【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章法、句法特点及重要典故含义的能力。二、(湖南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①,青眼聊因美酒横②。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②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16.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

(1)D

(2)①从诗歌意境看,颔联描写落木千山,高天远大,澄江月明等画面,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的特点,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作者思想情感)浩然豁达,疏放洒脱。首联有不愿沾滞于公事的疏放,颔联以寥廓高远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达,颈联中作者虽知音难觅,却姿态孤傲。尾联“弄长笛”的景象潇洒恣肆,更显其洒脱豁达,成其“绝高之风骨”。③从遣词造句上看,运用“千山”“万里”等大字眼,“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D.“蕴含的情感相同”错误,黄诗的情感为愉快,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作者对归隐而去的冀望,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之情;刘诗的情感为悲伤,“闻笛赋”用了典故(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表达了对受害故友的悼念。所以二者所蕴含的感情有所不同。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手法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意境方面:诗歌的颔联写诗人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开阔、远大、澄澈、清明,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

情感方面: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颔联写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其实是诗人豁达胸襟怀抱的写照;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虽有知音难觅、孤独无聊的无奈,更有姿态孤傲的风骨;尾联诗人说“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弄长笛”的景象潇洒恣肆,更显其洒脱豁达。总之,词人人生境界的浩然豁达,疏放洒脱能体现其“绝高之风骨”。

语言方面:诗歌语言笔力雄健,境界阔大。比如“落木千山”便具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开阔意境,“万里归船”更使得寥廓江天浮现于读者眼前;比如“青眼”的动作用“横”来描写,大词小用,在表现动态的同时更显力度,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一、(2022届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学校高三考前保温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赠韦七赞善杜甫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①,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注】①魁三象:组成魁星的四颗星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以“不乏贤”“未央前”来凸显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家世显赫。B.“尺五天”运用夸张手法,既言韦、杜两家离皇宫很近,也渲染了两家权势大。C.诗人通过写“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悲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D.诗人借范蠡泛舟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16.古人称赞此诗颈联“妙处甚多”,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②巧用对比,“北”与“南”方向相反,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或“开”与“塞”意思相反,“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有写诗人前途困顿之意,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③意象典型,描写北方景物时选用“关山”“雨雪”,描写南方景物时选用“花柳”“云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达了对韦赞善的劝诫之意,希望他远离官场”错误,尾联运用范蠡泛舟的典故,表明诗人此时漂泊无依,“忘归”实为“难归”,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不得归去的悲哀之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从语言形式看,诗句对仗工整,“北走”对“南游”,“关山”对“花柳”,“开”对“塞”,“雨雪”对“云烟”,语言凝练有节奏,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修辞手法看,巧用对比,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表明诗人与友人前行的道路不同,暗含了聚散匆匆的遗憾。“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表达了诗人落魄漂泊的情状。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从选用的意象看,意象典型,“关山”“雨雪”是北方特别的景物,“花柳”“云烟”则是典型的南方景物,这就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对南北方不同景象的充分的想象空间。二、(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届高三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落梅刘克庄①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②,坠似骚人去赴湘③,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①刘克庄,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为建阳(今福建北部,在当时属荒僻之地)令。任建阳令期间,他创作了《落梅》。宝庆三年(1227年),权臣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作为江湖诗派领袖的刘克庄,因《落梅》诗被诬告谤讪时政,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②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③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与李煜“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透露出浓重的感伤,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B.颔联写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对仗工整,比喻形象,描绘出落梅在风刀霜剑摧残下凋零、四散飘坠的凄惨情景。C.颈联写莓苔沉沦萎顿于泥土之中,而梅花粘在衣袖上,香气经久不灭。作者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质,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D.刘克庄的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际,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心迹与情感。写梅又似写人,运笔委婉,寄托遥深。16.有人说,《落梅》一诗因言近旨远,讽喻之意溢于言表而成为宋代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