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02 读懂诗歌之二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02 读懂诗歌之二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02 读懂诗歌之二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02 读懂诗歌之二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讲与练 02 读懂诗歌之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之读懂诗歌(二)诗歌语言凝练,对考生词语解读的能力要求更高,甚至需要考生用读文言文的方式去逐字逐句理解,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往往涉及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表达等。需要考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准确把握字词里蕴含的丰富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命题者要求考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解题,是对考生诗歌解读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题目有难有易的标准。【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内容;翻译出大意。(2)领会深层意思:意境(形象、氛围);情感(情绪、心境);思想(态度、观点)。三、由诗歌鉴赏内容切入(一)读标题①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表明的诗歌题材;⑥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二)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③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三)看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四)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主要有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答案】①本诗中,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解析】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第二句说杜鹃鸟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也就带出了杜鹃花,呼应标题。表明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不能忘。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孤寂。结合《杜鹃花得红字》和《琵琶行》的内容,从多角度分析杜鹃鸟在诗中的不同作用。(五)明典故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庆庵寺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答案】①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②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解析】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鱼的人顺着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六)抓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1、名词(作主语)抓住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便于我们理解诗歌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2、动词(表行为)表行为的动词,有时更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看”一“拍”,突出了作者借拍打栏干来发泄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的情态,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诗人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3、形容词(表性质、状态)表性质、状态的形容词,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独”“闲”两字即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4、副词(表语气、情态)抓住表情态、语气的副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两字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增分技巧】——鉴赏流程:一“读”:诗词都比较简练含蓄,文字量不多,所以需要细细地读诗词文本,不要遗漏。二“看”:①看标题:是赠别诗、思乡诗,还是咏物抒怀、托物言志?②看作者:知名的诗人,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积淀了解他的生平、情感倾向,不知名的作家往往有相应的注释,不要遗漏,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③看注释:诗人的现在处境怎样,被贬谪了吗?用了什么典故?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④看题目:明确考点和答题方向。⑤看分数:看分作答,看分赋点。如本题总分六分,习惯上要切分成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要点;如果是四分,两个要点足矣。三“思”:“三思而后作答”,这个环节在草稿纸上快速进行,具体思考的内容:考点及相应的术语是什么?文本是如何表现的?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四“答”:“四化”原则:①分条作答,“序号化”;②专业分析,“术语化”;③组织文字,“具体化”(善于引用诗句,适当翻译);④卷面书写,规范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疏密有间,行列整齐)。【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2021·八省市模拟演练)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注张说,著名文学家,诗人。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答案D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思想。每答出一点给3分。【速读指导】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注张说,著名文学家,诗人。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字义疏通]去岁:去年。人事何常:人事无常,变化不定。燎火彻明:灯火通明。开:开放。引申为大放光明。京城:指长安。长安日:喻指皇帝。①读标题,感知诗歌内容:标题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在新年伊始之际抒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人世无常和忠君报国的种种情愫。②读作者,把握诗人特点:张说是盛唐政坛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盛唐诗坛的一代宗主,其以“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以重文学、倡风雅、奖后进、创作丰、影响大而成为盛唐文学的开路人,以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③读正文,理解诗歌内容:《幽州新岁作》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作者被迁幽州后而感岁序之变,后两联写作者在幽州而想念京城;全诗隐隐透露出作者时时思欲回到京都,献寿于君侧,希望重新得到君王信任的思想。全诗充满乐观气氛,结句却不免落于俗套。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解析《赠别郑炼赴襄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赠别友人郑炼之作,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B项,“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意思是“手拿着您的诗篇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次分别深感不安和震惊”。“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分析错误,不是“日后陪伴”而是“现在正在拜读”。答案B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颈联承“念此别”说从此别后,我在峨眉,君在岘首,地阔天高,何时会面。郑炼赴襄阳,而杜甫在蜀地,诗人看似是写两地之山,实则是表示两人分隔异地。同时通过写两座山的不同之景,互文见义写出相隔之远,突出牵挂之深,不舍之情见于言外。[速读指导]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字义疏通]戎马:代指战争。际:时期。过日:过日子。别:分别。地阔:天地广阔,征程遥远。①读标题,感知诗歌内容:“赠别郑炼”说明写诗寄送对象和诗歌选材类型;“赴襄阳”交代友人去往的地点。②读作者,把握诗人特点: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描写事物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致,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风格沉郁顿挫。③读正文,理解诗歌内容: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叙时危身老。上句交代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句说明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此联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暗含着诗人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惆怅。颔联抒写离别之情。诗人拜读友人郑炼的诗以度时日,但是一想到和友人分别,诗人内心便不能平静,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借景抒情。上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色。天高地阔,诗人与友人两地相思,情谊深厚。尾联借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趣。诗人希望友人为自己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寄寓了诗人渴望自己能有像庞德公一样的志趣。【附录】1由诗歌鉴赏内容谈选择题的判断【解题思路】一、整体把握,了解考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即是出题的立足点,也是解题时的关键点。二、阅读领会,把握诗意诗歌鉴赏“四读”1、读标题。诗歌的标题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用信息: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时间、写作目的、题材;奠定诗歌情感基调;暗示作者情感或表达技巧。2、读作者。有些诗歌的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他们的生平经历或诗风性情,有时对理解诗歌有辅助作用。3、读诗句。大体读懂诗歌意思,注意意象、意境、人物、情感关键词、抒情句、议论句等重点内容。4、读注释。注释中常常包涵写作背景、作者介绍、词句注释、典故阐述、他人评价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推敲和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三、审清题干,仔细对比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认真读题,既是良好的做题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区间,发现隐含信息,找出正确答案。诗歌鉴赏的选择题,首先要读清赏析方向,大部分选择题是针对整首诗歌,但也有的是针对诗歌局部,如2017年全国卷2“本诗尾联用了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读清题干后,逐一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仔细推敲,找出作出判断的确切依据。【选择题答题注意事项】①要通读全诗后再动笔,除了正文部分,标题和注释都有可能出现在选项的考察中;②要掌握诗歌鉴赏题的考点,迅速分辨出选项中的重要信息;③要加强文言文相关积累,避免出现古今异义、以今推古而导致的失误;④掌握好课内古诗文,才能解答好对比分析类的诗歌选择题或主观题。【设误方式】①错解词语意思;②艺术手法辨析错误;③思想感情分析错误;④忽视注释致误;⑤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⑥典故分析错误;⑦内容、主旨理解分析偏差;⑧语言风格表述不当;【答题方法】——排除法。第一步:通读全诗,从句意上整体感知诗的意思。第二步:阅读各个选项,抓住关键词弄清每个选项的命题角度。第三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判断选项是否有误解词义、曲解句意、略去深意、手法有误、误定情感、误评风格等错误。【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②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①秦:此指长安。②西第:东汉大将军梁冀,起宅第于洛阳城西,当时的人作《大将军西第颂》,此处借指贵人的府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首句起笔即紧扣题目,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交代了整首诗的背景。B.首联次句表情达意较直接,整句巧用重字,气韵回环,节奏和谐,极富音韵美。C.颔联作者以“徒”和“漫”写其无心赏花看柳,以表现自己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D.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解析“颈联写诗人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错,由“应尽兴”可知,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与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答案D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年游寓独游秦”中“独游秦”三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B.“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是对诗人睹物感怀“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描述。C.“公子南桥”句,寓情于叙述之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D.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向洛阳“预订”明年要讨还的春债,基调昂扬。解析“诗歌尾联用拟人、比喻等手法”错,没有比喻。答案D二、阅读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题许道宁[注]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选项选项内容分析判断A项技巧词:写景兼抒情。语言风格词:简淡中见新奇。诗既客观描述了画作,又突出了独特的主观感受,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营造出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前面三联描写画中景色,尾联抒情。正确B项形象特点词:山水、江水。结合首句分析,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正确C项形象特点词:一扇小窗、辽阔万里。“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万里意”理解正确,“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错误。“一窗间”指的是尺寸不大的画。颔联凸显了画家画技的高超。错误D项形象特点词:苍茫。内容情感词:主观感受。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正确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精准审题尾联(限制答题区间);诗人对这幅画(明确了答题方向);评价(明确了答题要求)规范答题答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答题角度:思维步骤具体内容分析紧扣尾联中的关键字词,准确阐释。“此”代指画作;“佳句”指画作中蕴含的绝妙诗意;“吟断”的意思是吟尽,形容创作诗句时竭尽心力的样子;“不相关”的意思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结合全诗,揣摩诗人在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结合前六句中对许道宁画作的描述以及诗人的主观感受,来分析概括尾联中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1)从“有佳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这幅山水画如同一首诗,其中蕴含着精彩的诗句,即“画中有诗”,意境深远;(2)从“吟断”可以看出,诗人即使吟尽心中所想也觉得不合画意,这幅山水画作蕴含着无穷的韵味,越玩味,越觉得诗意无穷。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注]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选项内容分析判断A项形象特点词:社会地位低下、信奉。内容情感词:儒家思想、坚定不移。分析:结合诗歌第一句中的“贱”“道长存”等可以分析出诗人出身卑贱,地位低下,但对“道”的坚守不改变,这是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表达。正确B项形象特点词:世俗的权势、精神的归依。技巧词:对比。分析:第二句中的“朱门”可以联想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孔门”则指孔子的门下,借指儒家。二者形成对比,说明作者对世俗权贵的鄙视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追求。正确C项形象特点词:真才实学、正常渠道进身、不愿去寻找捷径。分析:对应第三、四句“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诗人只求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不求做官。正确D项内容情感词: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形象特点词: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对应第七、八句“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有相应的理由,我平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这是作者对待恩惠的态度。但是“受恩必报”从诗句中无法体现出来,属于无中生有。错误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精准审题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限制答题区间);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明确了答题方向)规范答题答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答题角度:思维步骤具体内容分析明确两个场景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叶声阵阵传来。情感表达作用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安排作用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委婉从容。【附录】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分析备考方向建议1.加强对诗歌语句理解的训练,特别是根据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从理解上来说,文本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标题、注释及选择题的提示来进行相应理解,但是要将关键语句解读准确,仍然需要调动诗歌知识,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这样才能达到疏通意脉解读透彻的目的。比如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考查的是,颈联间接抒情在表情达意和结构上的作用,但是这个句子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涉及到景物描写的作用,涉及到意象的理解与分析,没有对此句进行准确的理解就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回答。2.加强对间接抒情的训练,特别是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训练间接描写是诗歌手法鉴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但它又是诗歌含蓄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应该把对它的学习与训练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间接抒情中,借景抒情、用典、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3.重视诗歌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训练,但要灵活掌握,个性答题对于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是绕不开,但是,在我们讲解之后,学生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知道了一些术语,他们答题也会有些机械,缺乏个性和灵活性。我们看到此题的答案“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就体现了高考考查反套路化的倾向。4.重视诗歌的比较阅读在比较的内容方面,有的涉及到手法,有的涉及到内容,有的涉及到语言风格,内容手法语言风格都成为了考查对象,所以在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全面训练,以提升诗歌比较阅读能力。规范答题(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1.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