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天津专用)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命题趋势】“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根据文意推断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题中主要考核概括和推断的是否正确。【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猛。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材料二: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入文旅产业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机游”“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Zo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材料三: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夜间经济”的概念,即从晚7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司若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材料四:(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B.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大众。C.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D.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考点详解】概括分析材料内容除注意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推断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间逻辑关系常见错误类型及判定方法: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有: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判定逻辑关系正误“两步走”: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仅……而且……、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关注限定词,快速判断原文信息与选择项中出现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要特别注意,思考是否与原文不符。这类词语主要有:1.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完全”“一般”“大多数”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3.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4.复句关联词: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是否合理。【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19年12月期间,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当时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020年1月12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二:在密切接触者里传播冠状病毒并不难。首先是喷嚏,你会喷出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传到8米之外。然后是咳嗽,1000-2000粒飞沫,最远6米。最后,即使是平静的说话每分钟也会产生大概500粒飞沫。口罩的多层结构可以有效的阻隔大颗粒,而那些纳米级的微粒又会因为静电效应被吸附在内部纤维上。最难过滤的其实是直径0.3微米左右的颗粒。口罩把0.3微米的氯化钠过滤能力作为测试指标,能在测试中过滤95%以上的就是N95口罩。那么飞沫核的尺寸到底有多大呢?一份2007年的论文资料显示,咳嗽产生的飞沫核尺寸82%都集中在0.74-2.12微米。这么看来,N95口罩对飞沫核的过滤效果最好,但普通医用口罩也可阻隔绝大多数飞沫核,用它防护已经够了。做好自我保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材料三: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中间宿主,因为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中国国家卫健委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世卫组织2月28日曾在日内瓦表示,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但仍有待更多研究。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认为,作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动物有可能来自中国以外,例如走私的穿山甲等动物。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2月18日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研究论文中称,在反走私行动中缴获的马来亚穿山甲中分离出了与新冠病毒相似度在85.5%至92.4%的冠状病毒,提出应考虑将穿山甲视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材料四:钟南山说,世界卫生组织将对新冠疫情的特征定义提升至“大流行”,即要求各国都要采取措施防控疫情。若各个国家能响应世卫组织的呼吁,采取国家层面的干预,各国都能动员起来,“这样的话,我还是期待6月底结束全球疫情有可能实现。”但这是基于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估。(获取以上材料的时间为2020年3月)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目的是要切断病毒的感染渠道。B.世界各国能同心协力找到病毒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渠道,是遏制病毒的关键之一。C.世界卫生组织从为新冠病毒命名到对疫情特征定义为“大流行”,意在唤起全世界的警惕及积极地面对。D.钟南山估计,只要世界各国都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疫情就能在6月底结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其后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摘编自宗利《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人民网”2019/7/1)(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摘编自《垃圾分类行业数据分析:2019年10月上海市有害垃圾处置量为1吨/日》,“艾媒网”2019/12/24)材料二: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达到约8710吨/日,远超指标量的552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飙升,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和规划,“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末端处置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目前,上海正在调试运行和已建成的湿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共6座,实际处置能力约为5000吨/日。为此,上海市的湿垃圾处置项目开始紧急上马。浦东老港镇,原计划明年第二季度投产的上海最大规模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已于10月24日实现试运行。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由于湿垃圾热值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成本高,其它资源化路径是必然选择。目前,上海湿垃圾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沼液、沼渣等。但这些资源化产品利用途径不畅,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受限。现在,资源化利用渠道不畅等,让很多专家开始思考:分出那么多湿垃圾怎么办?同时,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末端处理减量,但是不会减少垃圾的源头产生量。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人均垃圾产生量不能无限制扩张,最后一定是后端处置设置倒逼前端源头减量。”一件东西在成为垃圾之前,曾经历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这意味着,减量要从源头开始,这是整个垃圾产生链上的改变,包括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改变。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抑制过度包装,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的责任,这值得国内借鉴。(摘编自马肃平《上海垃圾分类180日》,《南方周末》2019/12/22)材料三: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市民在整个垃圾分类链条中处于前端的投放部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实际运行中的混装混运会极大打击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各试点城市都按照要求对分类设施、转运车辆、分类处置厂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及配置,构建了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为消除市民的不信任感,各城市应努力把中后端的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情况展示给市民,让群众了解他们分类后的垃圾没有被混装清运。鼓励部分中后端分类处置单位向市民开放,让公众获得更多参与感,增强其分类的责任感。垃圾分类除了需要用法制手段强制推动外,一定的激励也有利于更快的推进。目前,不少城市是对垃圾分类行为本身进行奖励,甚至个别城市对分类量进行奖励。但是,引入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不是对垃圾投放进行奖励。因此,在公众逐步形成分类习惯后,一些城市要及时对奖励分类的做法予以调整。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技术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推动,避免走入误区,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摘编自鞠昌华《垃圾分类要避免走入误区》,《中国环境报》2019/7/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A.奖励垃圾分类投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因此,我们不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更要通过鼓励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B.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以应对目前出现的末端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C.当后端处置设置倒逼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意味着整个垃圾产生链上的改变,包括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改变。D.向市民展示垃圾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情况,可以成为试点城市增强市民垃圾分类责任感与积极性的途径之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材料二: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材料三:《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要想打造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样做”的推断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B.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进行创新性发展,并对其抱有包容心态。C.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交融。D.重视文化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优质内容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考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1.下列材料中对“成人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拥有悠久的“成人礼”历史和传统,男子在20岁时行冠礼,女子在15岁时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至今。B.当代中国将18岁作为一个人的成人标志,而且十分注重“成人礼”仪式,而“成人礼”仪式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教育。C.在思想感情方面,相对于“成人礼”前,“成人礼”后,中国学生的爱心意识、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明显增强。D.中英两国的“成人礼”都有宣誓环节,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国旗宣誓,而后者是对祖先和家族宣誓,因此前者高于后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对“成人”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真正的“成人”应该在财利、危难面前不忘道义和担当,在困顿之中执着初心。B.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紧随其后的是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C.当代中国一直注重“孝敬父母”“敬爱老师”“关爱他人”“报效社会”“热爱国家”等情感教育,“成人节”仪式尤其能体现这些教育。D.“孝心、诚心、热心、忠心”等誓词洋溢着当代中国学生“成人”后的正能量,但不能忽视的是成人后必须培养自己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3.结合材料一、二、三,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女子满15岁后,就会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B.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都会为孩子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C.材料二中,笔者的成人礼在祖辈的安息地举行,全程庄严肃穆,令人印象深刻。D.在思想感情变化方面,“成人礼”前后,学生“报效社会”的意识变化最大。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材料二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成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5.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D.Czur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6.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而疫苗的真假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简单地说,疫苗的效价(疫苗的有效性)有一个60分的合格线,没达到合格线的疫苗可能只有40分,效果不够,不符合规定的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疫苗没效果,也不代表它对身体有害。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的问题则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一般来说,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都直接影响疫苗质量。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长春长生因更改生产参数而导致狂犬疫苗出现了问题,但他们更改了哪些参数,疫苗质量受到多少影响等情况目前都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这批疫苗暂时不能定性为假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必须受到严惩。”(取材于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2013-2030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数据来源: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这引发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程序。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则要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一般要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才能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评估,研发一种新药需要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大概需耗时10年,而其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的情况也大致相当。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进行试验。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试验中要求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的两组对象的条件(如,年龄、性别等)大致相当。双盲则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在药物和疫苗研发中,一般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后续一系列试验,以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取材于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生产过程中原料选用或生产流程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疫苗成为通常所说的假疫苗。B.不管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疫苗生产企业不严格按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都是违法的。C.2013到2018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增速起伏较大。D.从预测来看,2020年后,疫苗全球销售额将呈现平稳缓慢下降态势。8.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类型的疫苗的研发手段完全不同。有些需要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有些则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B.目前,瑞德西韦已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试验成功并办妥相关手续后,其研究成果即可用于疾病治疗。C.当前新冠疫情严重,虽然疫苗研发有其自身规律和程序,但通过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疫苗离正式进入临床使用阶段指日可待。D.三则材料均围绕“疫苗”展开,材料一围绕通常所说的假疫苗展开讨论,材料三则侧重于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9.下列活动符合材料三中“双盲”原则的一项是()A.同样不知道高考成绩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对照参考答案一起估算学生的高考成绩。B.不了解志愿者个人信息的医生,让不了解医生个人信息的两组已服用同种药物多年的志愿者,一组继续服用原药物,另一组改用新药。C.不了解产品信息的工作人员让同样不了解产品信息的消费者试用两种去除标签、从外表看完全没有区别的商品。D.不了解机器内部构造的生产线工人和不了解生产流程的设备制造人员一起商讨如何改进设备。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3非连续信息文阅读之概括、分析、推断【命题趋势】“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根据文意推断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题中主要考核概括和推断的是否正确。【真题再现】一、【2021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猛。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材料二: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入文旅产业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机游”“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Zo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材料三: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夜间经济”的概念,即从晚7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司若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材料四:(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B.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大众。C.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D.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答案】C【分析】A.“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于文无据。原文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B.“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错。原文是“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注意“不仅……更是”,而不是“只”;D.“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错。材料四只是针对受访者的得出的数据,不能扩大到整个“70后”;“70后”虽然“月均消费频次”低,但词均消费金额并不是最低的,因此也得不出选项所说的结论。故选C。【考点详解】概括分析材料内容除注意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技巧,推断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间逻辑关系常见错误类型及判定方法:常见的逻辑关系错误有:因果关系不当、混淆肯定与否定、条件关系不当(混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递进关系不当、目的关系不当、把假设关系说成既成事实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不当有两种情况:因果颠倒和强加因果。判定逻辑关系正误“两步走”:①检索加工。阅读各个选项,筛选圈定选项中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不仅……而且……、如果……那么……、……是为了……),然后从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或段落,锁定信息区间。②仔细比对。将选项与原文反复对照,注意选项是否改变了原有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偶然性、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关注限定词,快速判断原文信息与选择项中出现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时要特别注意,思考是否与原文不符。这类词语主要有:1.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2.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完全”“一般”“大多数”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3.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4.复句关联词:比对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是否合理。【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19年12月期间,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当时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020年1月12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二:在密切接触者里传播冠状病毒并不难。首先是喷嚏,你会喷出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传到8米之外。然后是咳嗽,1000-2000粒飞沫,最远6米。最后,即使是平静的说话每分钟也会产生大概500粒飞沫。口罩的多层结构可以有效的阻隔大颗粒,而那些纳米级的微粒又会因为静电效应被吸附在内部纤维上。最难过滤的其实是直径0.3微米左右的颗粒。口罩把0.3微米的氯化钠过滤能力作为测试指标,能在测试中过滤95%以上的就是N95口罩。那么飞沫核的尺寸到底有多大呢?一份2007年的论文资料显示,咳嗽产生的飞沫核尺寸82%都集中在0.74-2.12微米。这么看来,N95口罩对飞沫核的过滤效果最好,但普通医用口罩也可阻隔绝大多数飞沫核,用它防护已经够了。做好自我保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材料三: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中间宿主,因为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中国国家卫健委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世卫组织2月28日曾在日内瓦表示,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但仍有待更多研究。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认为,作为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动物有可能来自中国以外,例如走私的穿山甲等动物。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与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教授2月18日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研究论文中称,在反走私行动中缴获的马来亚穿山甲中分离出了与新冠病毒相似度在85.5%至92.4%的冠状病毒,提出应考虑将穿山甲视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材料四:钟南山说,世界卫生组织将对新冠疫情的特征定义提升至“大流行”,即要求各国都要采取措施防控疫情。若各个国家能响应世卫组织的呼吁,采取国家层面的干预,各国都能动员起来,“这样的话,我还是期待6月底结束全球疫情有可能实现。”但这是基于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估。(获取以上材料的时间为2020年3月)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目的是要切断病毒的感染渠道。B.世界各国能同心协力找到病毒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渠道,是遏制病毒的关键之一。C.世界卫生组织从为新冠病毒命名到对疫情特征定义为“大流行”,意在唤起全世界的警惕及积极地面对。D.钟南山估计,只要世界各国都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疫情就能在6月底结束。【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注意推断要以文本为依据。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D项,“新冠病毒疫情就能在6月底结束”推断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这样的话,我还是期待6月底结束全球疫情有可能实现”。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其后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摘编自宗利《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人民网”2019/7/1)(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摘编自《垃圾分类行业数据分析:2019年10月上海市有害垃圾处置量为1吨/日》,“艾媒网”2019/12/24)材料二: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达到约8710吨/日,远超指标量的552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飙升,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和规划,“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末端处置能力不足,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目前,上海正在调试运行和已建成的湿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共6座,实际处置能力约为5000吨/日。为此,上海市的湿垃圾处置项目开始紧急上马。浦东老港镇,原计划明年第二季度投产的上海最大规模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已于10月24日实现试运行。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由于湿垃圾热值低,采用焚烧方法处理成本高,其它资源化路径是必然选择。目前,上海湿垃圾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沼液、沼渣等。但这些资源化产品利用途径不畅,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受限。现在,资源化利用渠道不畅等,让很多专家开始思考:分出那么多湿垃圾怎么办?同时,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末端处理减量,但是不会减少垃圾的源头产生量。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人均垃圾产生量不能无限制扩张,最后一定是后端处置设置倒逼前端源头减量。”一件东西在成为垃圾之前,曾经历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这意味着,减量要从源头开始,这是整个垃圾产生链上的改变,包括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改变。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抑制过度包装,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的责任,这值得国内借鉴。(摘编自马肃平《上海垃圾分类180日》,《南方周末》2019/12/22)材料三: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市民在整个垃圾分类链条中处于前端的投放部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实际运行中的混装混运会极大打击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各试点城市都按照要求对分类设施、转运车辆、分类处置厂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及配置,构建了系统的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为消除市民的不信任感,各城市应努力把中后端的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情况展示给市民,让群众了解他们分类后的垃圾没有被混装清运。鼓励部分中后端分类处置单位向市民开放,让公众获得更多参与感,增强其分类的责任感。垃圾分类除了需要用法制手段强制推动外,一定的激励也有利于更快的推进。目前,不少城市是对垃圾分类行为本身进行奖励,甚至个别城市对分类量进行奖励。但是,引入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不是对垃圾投放进行奖励。因此,在公众逐步形成分类习惯后,一些城市要及时对奖励分类的做法予以调整。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技术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推动,避免走入误区,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摘编自鞠昌华《垃圾分类要避免走入误区》,《中国环境报》2019/7/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A.奖励垃圾分类投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因此,我们不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更要通过鼓励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B.2020年第二季度前,上海计划建成3座湿垃圾资源化项目,以应对目前出现的末端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C.当后端处置设置倒逼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意味着整个垃圾产生链上的改变,包括居民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改变。D.向市民展示垃圾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置情况,可以成为试点城市增强市民垃圾分类责任感与积极性的途径之一。【答案】A【分析】A项,“奖励垃圾分类投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因此,我们不仅满足于让市民分类投放,更要通过鼓励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错误,“因此”强加因果,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垃圾分类除了需要用法制手段强制推动外,一定的激励也有利于更快的推进。目前,不少城市是对垃圾分类行为本身进行奖励,甚至个别城市对分类量进行奖励。但是,引入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而不是对垃圾投放进行奖励。因此,在公众逐步形成分类习惯后,一些城市要及时对奖励分类的做法予以调整”,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且从材料来看,“在公众逐步形成分类习惯后,一些城市要及时对奖励分类的做法予以调整”说明奖励的做法并非绝对正确。故选A。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材料二: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材料三:《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要想打造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样做”的推断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B.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进行创新性发展,并对其抱有包容心态。C.我们应认识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积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交融。D.重视文化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优质内容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B项,“应为所有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考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答案】D【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A项,“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错误,由原文可知,“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不管是买的图书还是借的图书,都能从中获得精神享受,所以都应属于文化消费。B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错,说法绝对。且文中没有依据;C项,“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文化消费品味的形成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故选D。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