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1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2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3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4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下•第三单元练合素质评价

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怫然(%)缅素(g&o)休穆(qln)解筹交错(ging)

B.徒班(x齿n)加演(gu五n)不屑(xi3)浩浩汤汤(场ng)

C.缢袍(wEn)容戛(xiii)净然(y6)薄暮基冥(ming)

D.的卢(dl)赞裂(jtin)唐雌。口)水声潺潺(ch6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豆羹麾下泉香酒列燕然未勒

B.叱咄抵毁舍生取义朝晖夕阴

C.色挠惆怅宠辱偕忘橘倾楫摧

D.霹雳拜谒金尊清酒负箧曳屣

3.经典诗文默写。【在⑴〜⑺题中,任选五题;在⑻〜(10)题中,

任选一题】(6分)

(1)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5)古今多少事,o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o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纳兰性德《浣溪沙》)

(8)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布衣之怒,,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

(10)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

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4.12021・陕西模拟】名著阅读。(3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

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

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

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张明同学认为周进可以归入闲斋老人说的第一类“有心艳功名

富贵而媚人下人者“,请你在闲斋老人说的其他三类人中任选

一类,列举出《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并作阐释。

5.【2022•陕西模拟】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以文化人,更能心灵;以艺通心,更易

世界。②古往今来,人们..从一个国家的文学艺

术中体悟其理念。③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书法

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植根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

独特的中华风韵,产生了罩本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④唐

诗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学;中国画启发了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形

成;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曾让包括伏尔泰在内的欧洲文学

家们大为惊叹;他们曾多次对其进行改编,使18世纪的欧洲

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了中国故事……

⑴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1分)

A.凝结B.沟通

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语段中加点的“往往”“强大”分别是副词、形容词。

B.“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三个短语结构相同。

C.语段第②句是单句,其主干是“人们体悟理念”。

D.“植根”的“植”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第8画是横折。

⑶第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打算举办以“致敬英烈,开拓未来”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书写汉字】周恩来曾为巾帼英烈秋瑾题词“勿忘鉴湖

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出“侠''字的笔顺。(1分)

【活动二:调查研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了解英烈的渠道”问

卷调查。下图是调查统计图,请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学校课程

【活动三:新闻速递】2021年2月19日,某博主在微博上发

表诋毁英烈的言论。20日,该博主被警方依法拘留。这起事

件的快速处理大快人心,也再次表明: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

容挑衅。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有人在某论坛上发表抹黑先烈、诋

毁英雄的言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2分)

【活动四:参观游览】在参观西安烈士陵园后,请你在留言簿

上写下一两句话,表达你对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关系的认识。

(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7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1分)

(-)【2022・陕西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10题。(13分)

材料一: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

状不容乐观,下面是红星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

调查: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困惑调查

读了也记不

■喜欢程度住,8%不知道

□每天阅读读书效率/蓝,

时长低,27%大^"%

厩,,称,n阅读自觉

仁以卓©口程度没有时间,

材料二: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

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特别是像《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

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

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先

把小说读完再说。

快速阅读可以从平时开始训练,做到以下几点:集中精力,

专心致志;以默读为主,阅读速度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读的

时候视域要宽,尽量不回视,眼睛扫视范围要随训练逐渐扩大;

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有改动)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

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

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

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

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例如,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

物个性鲜明,就很值得精读。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

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

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

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

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抓住一

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忽略那些无关紧

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有改动)

材料三: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了吗?

如果你每天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

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

断不会只读三四页。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

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

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

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

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

笔记不但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各人天资习惯

不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

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一

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

——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材料四:

西游记前十回目录

章回名称章回名称

第一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比较教材介绍的阅读方法与朱光潜

《谈读书》一文中谈到的读书方法有何异同。(4分)

8.小张所在的学习小组要研究《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根据材料三的方法指导说说前十回他们应该怎么读。(3分)

9.下列有关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

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B.速读要以默读为主,阅读速度每分钟应不少于400字。

C.在长篇小说的一个章回中,精读与跳读是可以结合起来使

用的。

D.朱光潜先生认为,值得读的书只读两遍就行了。

10.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红星中学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该校初中生阅读名著的

积极性不够高。

B.红星中学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网文的喜欢程度与对

卡通的喜欢程度差别较大。

C.红星中学初中生阅读名著时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方法。

D.在红星中学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中,学生每天阅读

时文的时间虽不多,但阅读自觉程度比名著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高低陕北石

刘成章

①陕北属于黄土高原,因此,有些人便以为,陕北被黄土尽

覆,没有什么石头。那是天大的误会。黄土只是陕北的肉,陕北

哪会没有骨?陕北,是一条刚硬的汉子!

②陕北的石头含着雷电之光,沾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

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河谷,有的吊在悬崖,有的

被树根紧勒。亿万年来,它们总是裸露在西北风中,大雷雨中,

烈日的暴晒中。西北风、大雷雨、烈日,网织的深重苦难,教会

了它们生存的本领,也磨锐了它们的精神。它们载土,载水,载

风,载云,载众生,载着一部人类史,沉雄,坚毅,厚实,人在

其间伸展性灵。

③陕北的石头缺乏大理石的精细纹理,但那是一种粗犷霸气

的美。它们刀劈斧砍的棱角,那刺破黄土层的棱角,只能用“毛

辣”二字形容;它们原油流贯般的线条,那骨力感、顿挫感、节

奏感极强的线条,除了天才画家石鲁,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来。那

几笔确是不同凡响,画出了陕北石头的真魂,恢宏磅礴。

④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这石头上的面和块,没有

笔墨和宣纸之气,是铁打钢铸,是史前洪水的凝固。在这里,我

多次赏读摩崖石刻:“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既是对范仲淹的称

赞,也是对这些石头的讴歌。这些石头所显露出的强劲力量,就

是数万甲兵。若非如此,巍巍宝塔山,何以能被托起?

⑤陕北有一个县名,水意溶溶,叫“清涧”。清涧的石板和米

脂的美人齐名。这些石板生在那里,发育在那里,成熟在那里,

在山根河畔一叠一叠的,宛若竹简,宛若册页,宛若两万本新印

的课本,使山河充溢着书卷之气。如果说别处的石头都是古典散

文,那么清涧的石板就像南北朝的庾信写下的骈文,对仗工整,

声律一如神曲。那一页页石板一页页书,仿佛一阵轻风就能把它

们哗啦啦吹起——轻风且慢,它们虽然页面平整,薄厚均匀,质

地细腻,但是,翻它们的指头应是铁,应是铁的撬杠。

⑥在绥德、米脂、子洲一带,有女就有巧媳妇,剪得一手好

窗花,有男就有好石匠,三个石匠里,就有一个石雕艺术家。他

们的身上是有遗传基因的。石昴遗址的石雕,还有那些汉画像石,

就是他们祖先的创作。那些朴拙而又浪漫的作品,滋养着他们的

艺术悟性。雕石者被石粉的云雾所缭绕,时隐时现,有如仙境里

的神。他们和石头共脉搏,他们脸上的纹路融进石头的纹理。他

们在四溅的火花中,让石狮子抖着鬃毛威武成型,他们的心跳激活

了石狮子。他们就像古书里记载的图景:“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⑦志丹永宁山,是一块画囹石头,它满身通红,奇崛高大,

一仰难尽。虽然火炽的革命已成过往,但永宁山至今还是一派血

火之色,连通着中国文化的气脉。刘志丹就是在这儿举旗鸣枪的。

我父亲的人生也曾燃烧在这里。山下的洛河,在这儿来了个大回

环,似在揭示:永宁山不只是一块奇石,它还是一座可圈可点的

风云巨碑。

⑧沿着佳县县城的东坡走下去,满眼威威赫赫,那是秦晋大

峡谷,黄河的浪涛一刻不停地飞溅,一眼看不尽的石崖上,发出

不息的回声。石崖上铁云一样的岁月纹理,斑驳陆离,参差纷杂,

就像一部神话传说或地质史。从这儿南下数百里,就是惊雷一样

的壶口瀑布。瀑水狂泻,势如千军万马,拍打、撞击、踩踏着河

岸、河道的石头。在浪涛的冲击下,这些石头不见丝毫颓势,更

显威严、坚毅。它们有如在炼丹炉里炼过,“紫色内达,赤芒外

射“,随时可以搬起补天。露出水面的一组石头,已经成了浪涛

的模样。石头和水,共同造就了瀑布的壮观和伟力。

⑨人们常常刻名于石,企望不朽,殊不知在风吹雨打中,名

字也会磨灭。只有像陕北石一样身连大地、支撑群山,才会与宇

宙同在。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4月9日,有删改)

11.“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一句中的“如此”具体指代什

么内容?(3分)

12.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陕北的石头含着雷电之光,沾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

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河谷,有的吊在悬崖,

有的被树根卷沙。(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2)如果说别处的石头都是古典散文,那么清涧的石板就像

南北朝的庾信写下的骈文,对仗工整,声律一如神曲。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永宁山不只是一块奇石,它还是一

座可圈可点的风云巨碑''这句话的理解。(4分)

14.本文主要写的是陕北石,在第⑧段中作者为何还要写壶口瀑

布的“浪涛”?(3分)

15.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高低陕北石”的用意。(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2021•西安釜湖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

题。(12分)

承之字奉世,性严重,有忠节。从兄①柬之将仕以官,号不

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②。郡守任情孰③法,人莫敢忤,

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日:“曹掾④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

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

蒙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抄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⑤检详

文字,得召见。神宗举■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

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

⑥,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

书》二十篇。

(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释】①从兄:堂兄。②司法参军:官名。下文的“检正中书

刑房''也是官名。③歆(w6i):枉。④曹掾(y脸n):文中指下属。⑤

条例司:宋官署“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省称。⑥秩:官吏的官阶、

品级。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超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建免役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安石见而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神宗申执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谓之曰”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康肃笑而遣之

C.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D.策之不以其道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19.请写出选文中正面描写李承之气节的两个句子。(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20、21题。(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

“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2分)

21.“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2分)

四'作文(50分)

22.题目:奋斗的印记

要求:(1)文体自选;(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4)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练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和运用

1.D点拨:A项,“裱”应读“jin”;B项,“汤”应读“shGng";C

项,“编”应读“yM”。

2.C点拨:A项,“列”应写作“洌”;B项,“抵”应写作“诋”;D

项,“尊”应写作“樽”。

3.(1)何日遣冯唐(2)赢得生前身后名(3)四面歌残终破楚

(4)莫听穿林打叶声(5)渔唱起三更(6)直下看山河

(7)身向云山那畔行(8)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亦免冠徒跣(10)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4.示例一:第二类,汤奉。他科举入仕,升官发财,却变成了

压榨百姓、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

示例二:第三类,杨执中。他看起来行事风雅,实际上不过是

虚张声势的落魄文人。

示例三:第四类,杜少卿。他鄙薄功名,蔑视权贵,并对某些

封建礼教提出大胆挑战。

5.(1)AB

(2)B点拨:B项说法有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是并列短

语,“明清小说”是偏正短语。故选B。

(3)将“大为惊叹”后的分号改为逗号。

二'综合性学习

6.【活动一】

右伊件伊侠

示例:【活动二】学生了解英烈的主要渠道是学校课程和网络、

新闻。

【活动三】祖国的万里江山,英烈们用鲜血捍卫过;我们的

幸福生活,是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对于英烈,我们应当怀

有崇敬之心,决不能去诋毁他们。请你立刻删去自己的不当

言论。

【活动四】不忘历史,因为它让我们对现实保持警醒;认清

现实,因为它让我们明白未来需要努力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三'阅读

(-)7.相同:教材介绍的速读法,就是朱光潜所说的快读法;教材介

绍的精读法,就是朱光潜所说的慢读法。不同:①教材介绍的是

精读法和跳读法结合使用,朱光潜强调快读法和慢读法要结合

使用。②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只着眼于阅读,而朱光潜强调读书

时还要做笔记,并且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点拨:由材料二“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

取舍”及材料三“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

可知,教材介绍的速读法,就是朱光潜所说的快读法。由材料

二”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精读就

是细读,精思,鉴赏”及材料三“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

衡量书的内容”可知,教材介绍的精读法就是朱光潜所说的慢

读法。由材料二”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

用的”“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将精读和跳读结合运用”及

材料三“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

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可知,教材介绍的是精

读法和跳读法结合使用,朱光潜强调快读法和慢读法要结合使

用。材料三“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

的意见”的方法,在材料二中未提及;材料三“各人天资习惯不

同,你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我用哪种方法收效较大,不是一

概而论的。你自己终究会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别人绝不能给你

一个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制”,即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

的阅读方法,这在材料二中也未提及。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8.示例:他们首先应该用快读法读完前十回,找到与孙悟空有关

的章回,即第1〜7回。然后在这些章回中,慢读体现“孙悟空

的反抗精神''的第3〜7回,对那些描写孙悟空的文字进行勾

画,记笔记,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点拨:此题要求根据材

料三的方法指导来说说前十回应该怎么读,由“第一,凡值得

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了解全篇大旨

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可知,

首先应该用快读法读完前十回,找到与孙悟空有关的章回,即

第1〜7回。第二遍慢读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内容,即

第3〜7回。由“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

己的意见”可知,对描写孙悟空的文字要进行勾画,记笔记,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9.D点拨:“值得读的书只读两遍就行了”说法有误。朱光潜先生

认为“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两遍是最低要求,并不是

只读两遍就行了。

10.B

(-)11.缺乏大理石的精细纹理,但有一种粗犷霸气的美;刀劈斧砍、

刺破黄土层的棱角,只能用“毛辣”二字形容;原油流贯般的线

条,有极强的骨力感、顿挫感、节奏感。

12.⑴“摔”“吊”“紧勒”三个动词,不但形象地写出了遍布山川的陕

北的石头的各种状态,而且极富动感,仿佛静态的石头拥有了

生命一般,被“摔”,被“吊”,被“紧勒”,表现出了陕北的石头

坚强的意志。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清涧的石板比作南北朝的庾信写

下的骈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涧石板形状规整的特点。

13.永宁山是一块囱冏石头,它满身通红,奇崛高大,一仰难尽,所以

说它是一块奇石;永宁山又是陕北革命的燎原之地,它见证了那

段火炽的革命历史,所以说它还是一座可圈可点的风云巨碑。

14.作者写壶口瀑布的“浪涛”是为了衬托出石头的威严、坚毅。浪

涛拍打下的石头,呈现出浪涛的模样,浪涛与石头相互作用,

共同造就了壶口瀑布的壮观和伟力。

15.示例:①表达对陕北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表达对陕北石

所象征的沉雄、坚毅、厚实、强劲的革命精神的赞美之情;③

表达对陕北的石雕艺人以及石雕艺术的赞美、欣赏之情;④呼

吁人们要像陕北石一样脚踏实地,担起身上的责任,努力奋斗,

多去奉献,这样才能被世人永远铭记。

(三)16.⑴推辞(2)曾经(3)称赞,赞许(4)告诉

17.B点拨:“谓之日”中的“之”与B项中的“之”均为代词,他。

A项中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项中的“之”,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之”,代词,代指马。

18.李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点

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应将直译和意译

相结合。句中的重点词语有:言,谈论;及,比得上。

19.①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②郡守任情散法,人莫敢忤,

承之独毅然力争之。点拨: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梳理文

章内容,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来分析判断即可。“从兄柬之将

仕以官,辞不受”“郡守任情散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毅然力争

之”这两句分别写李承之拒绝给的官,不畏权势,正面表现了

李承之的气节。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

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

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枉法断案,

没有人敢违逆(他),唯独李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

属敢像这样(顶撞上司)吗?''李承之说:“事情一发生,您自己

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负责专职的官员,那就应当遵

循法令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

(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看了

很称赘他的建议。熙宁初年,任命他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以

被(神宗)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李承之谈论制置司

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于是,神宗)改任他为

京官。有一天,(神宗)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

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

(李承之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和浙江地区的常平

仓、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

(四)20.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

令特点。②大雁是写边塞的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

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点拨:“燕”是春天

的使者,“雁”则具有点缀秋冬景象,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的象征意义。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分析,

此处的“雁''与“秋天”有关,与思乡有关。据此写出理由即可。

21.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

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

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

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

绪的浓重。)

四'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