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400试题题库_第1页
马克思400试题题库_第2页
马克思400试题题库_第3页
马克思400试题题库_第4页
马克思400试题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D)

A.马克思B.恩格斯C.马克思、恩格斯D.亚当•斯密和大卫•李

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D)

A.世界革命的影响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5、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C)

A.第一个星期B.第二个星期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6、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

7、哲学正式形成于(A)

A.奴隶制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8、哲学是(A)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9、世界观就是(B)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A)

A.适应时代的需要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1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D)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或灵魂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B)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D.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之间的关系

16、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7、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是(D)

A.前者是完整的理论形态,后者是不完整的理论形态

B.前者承认运动,后者不承认运动

C.前者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后者未能揭示意识的本质

D.前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后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

18、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o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D)实践性

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

2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

A.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或终极真理

B.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C.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D.不可抗拒、永恒不变的原则

2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2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反复阅读教材,背熟每一个要点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实践实际)

2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5、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B.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

26、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它们是(B)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D.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

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B)

A.辩正法与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与二元论

2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

3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

3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3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33、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C

A.唯心主义B.诡辩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

3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表现在(D)

A.是否承认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B.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C.是否承认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D.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

的反映

35、不可知论者和可知论者的主要理论分歧在于(B)

A.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是否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36、古代西方的“回忆说”、近代的“天赋观念论”以及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的认识思

想是(B)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经验论D.可知论

37、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或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B)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

关系

3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E.辩证的观点

39、所谓实践,指的是(C)

A.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B.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

C.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D.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40、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以上都不是

41、洛克说:“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A)

A.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B.这是感觉论的思想

C.这是认识论中辩证法思想D.这是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思想

42、“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典型的(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反映论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反映论观点E.唯物

主义

4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4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

A.唯理论B.经验C.先验论D.反映论

4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

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4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

A.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47、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D)

A.主观认识B.客观对象C.人的大脑D.是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

48、认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D)

A.主体决定客体B.客体反映主体C.主观性原则D.主体的能动性

49、认识的主体是指(C)

A.客观事物的主要部分B.物质C.从事实践活动的人D.主要的客体

50、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主体的根本属性是(C)

A.自然属性B.认识属性C.社会属性D.具有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和实践能力

51、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追求,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C)

A.自主性B.社会性C.创造性D.适应性

52、认识的客体是指(B)

A.客观事物B.进入认识范围内的客观事物C.自然界和社会D.绝对精神

53、认识的客体具有的属性是(B)

A.主观性B.对象性C.社会性D.选择性

54、主体要和客体发生关系是通过(C)

A.认识B.反映C.实践D.领悟

5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D)

A.审美与审美对象的关系B.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C.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D.改造与被改

造的关系

5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5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

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B)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5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59、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

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

6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C)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6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社会形态的发展(D)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62、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规律是(D)

A.由人的意志决定的B.革命阶级能够加以改变的C.偶然事件的堆积

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6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C)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C.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D.它们都是通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起作用的

6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B)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现的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支配的,社会规律是不可

捉摸的

65、人的活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规律性的制约,这种制约性表现在(A)

A.人们的思想动机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规律制约人们思想实现的程度

B.人们的自觉活动不能影响历史的进程C.人们的企图与其活动的结果是一致的

D.人们的主观愿望不可能超越现实的历史条件

6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

(A)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D.英雄史观

6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D.生活方式

6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69、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中的钥匙,因为劳动是(B)

A.人的本质B.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C.一切财富的源泉D.全部人类社会的内容

70、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C)

A.人B.社会活动C.社会劳动D.地理环境

71、因为人们有选择能力,因此(D

A.人们可以改造和消灭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们可以超越主观条件的制约D.人们可以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72、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这个问题的正确观点是(A

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B.循环论的观点

C.倒退论的观点D.直线式连续发展的观点

73、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

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

74、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B)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7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76、社会存在(B)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

77、下列各项中,全面表述社会存在含义的是(C)

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B.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人类自身的生产及其条件的总和

78、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C

A.社会运动的领导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国家元首

7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A)

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B.社会意识自身的作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生作用D.社会意识对政治制度发生作用

80、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上层建筑D.生产方式

8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活方

式的总和

8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8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D)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84、地理环境要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必须通过(D)

A.对人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B.对人的生理结构产生影响

C.对民族气质产生影响D.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85、一定社会组织经济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叫(C

A.生产关系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市场经济

8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约束机制

87、进入汽车修理厂的汽车是(B)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固定资产

8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

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产力D.物质资料的生产

8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劳动

90、生产资料包括(C)

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机器设备

和劳动对象

91、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D)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平均利润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92、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B)

A.生产者的活动B.物质资料的生产C.社会产品的分配D.劳动分工协作

93、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B)

A.生产工具B.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

94、社会生产关系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C)

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C,生产劳动者D.社会生产率

95、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C)

A.它的创立者的阶级出身决定的B.它的学习者的构成状况决定的

C.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D.它的研究者从外部强加于它的

96、社会生产方式是(C)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D.经常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9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B)

A.劳动力属于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98、简单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A)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奴隶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封建私有制D.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99、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D)

A.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B.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

C.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D.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100、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01、在一只羊=一把石斧中(C)

A.石斧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同时又是一般等价物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D.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个别

等价物

102、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D)

A.商品的效用B.供求关系C.商品质量的高低D.商品的价值

103、某公司在秋季以每公斤0.7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春夏季出

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B)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10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

A.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B.生产商品的时间上交叉、空间上并存的两次劳

C.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过程D.生产商品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10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的根源是(D)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6、在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商品价值中的劳动是(D)

A.复杂劳动B.简单劳动C.抽象劳动D.具体劳动

10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职能的是(B)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10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是(C)

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109、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D)

A.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实现的B.通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的

C.通过大家协商共同解决D.是通过竞争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110、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B)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的规

111、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D)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

品的价格

11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B)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在瞬间充当

交换媒介

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实的货币D.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退

出流通

113、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B.纸币代表贵金属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C.纸币流通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D.纸币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114、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是(C)

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C.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15、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C)

A.前资本主义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C.垄断资本主义D.后资本主义

116、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117、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产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

118、垄断价格的出现(D)

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1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在(B

A.银行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B.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结算中介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0、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C)

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生产的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1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代表着(D)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利益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D)

A.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应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

123、把一些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领域上统一起来的垄断组织是

(A)

A.辛迪加B.卡特尔C.康采恩D.托拉斯

12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手段主要是(B)

A.个人联合B.参与制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D.设立“民间机构”对政府施

加影响

125、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向私人企业订货的形式属于(C)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

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国民经济计划的一种方式

12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

1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A.通过国家的力量,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通过实行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的发展

D.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128、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D)

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

12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B)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3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B)

A.垄断消灭了竞争,垄断与竞争不相符B.垄断不能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

C.垄断虽不能消除竞争,但削弱了竞争D.垄断消灭了自由竞争

13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D)

A.各国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体化B.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趋同化

C.各国经济体制的一体化D.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132、欧盟建立的重要动机之一是(A

A.增强与美国抗衡的能力B.增强与东盟抗衡的能力

C.提高与日本联合时的身价D.加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能力

13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D

A.既互相控制、又互相反控制B.既互相剥削、又互相反剥削

C.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反利用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

1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

A.国际卡特尔B.国际托拉斯C.国际辛迪加D.跨国公司

1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B)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B.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D.西欧北美的国际资本市场

136、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是(C

A.资本输出B.劳务输出C.商品输出D.货币输出

13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经济特征是(B)

A.货币输出B.资本输出C.劳动力输出D.自然资源输出

138、“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13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

14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订货或采购是(C)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

141、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B)

A.东南亚国家联盟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七国集团

142、资本国际化逐步扩展的进程是

A.从商业资本到借贷再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再产业资本

的国际化

C.从产业资本到借贷资本再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再到商业资本

的国际化

143、贸易全球化的实现是(D)

A.随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实现的B.随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而实现的

C.随着国际上的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而实现的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实现的

144、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B)

A.生产力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先例生产力的状况规

律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145、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

A.垄断统治B.竞争的存在C.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

146、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

A.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B.提高产品质量C.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D.提高生产效

14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食利国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食利者人数不断增加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和瓜分殖民地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商品输出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资本输出

148、一般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C)

A.最坚固和环节B.最复杂的环节C.最薄弱的环节D.最明显的环节

149、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

C.最终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全世界同时进入社会主义

150、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的结果(C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B.能够提高工人其他劳动者的实际工

C.不会降低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

非对立

二、多选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1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

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1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

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1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1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使统一体分解

17、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E)

A.水往低处流B.0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ACDE)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19、辩证的否定是(ABCDE)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E.既克服又保留

2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E.社会规律没有客观性

2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

2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

2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E)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2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2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

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E.理论优于实践

28、“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

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29、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BCD)

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E.真理原则侧重于现实性,价值原则侧重于理论性

3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E)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3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

E.社会生活的精神生产活动

3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3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

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

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

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3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