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高二联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封建诸侯前,周王除了对受封诸侯要有很深的了解外,还会有一个为其选定国家方位或占卜决疑的环节;封建诸侯后,还有一个周王为诸侯选址建城,以及诸侯收纳土地、设官分职和定期报政的落实环节。这说明西周时期A.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B.官僚制等政治制度开始产生C.对地方统治有所加强D.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发挥作用2.唐代前期,边关统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勋名声卓著者往往入朝为相,少数民族将领更是多受牵制。后来,宰相李林甫为杜绝边帅入相之路,遂奏请皇帝大量任用胡人为边将。这一变化A.源于边疆危机的加重B.导致外重内轻局面的出现C.解决了君相间的矛盾D.推动了地方行政体制调整3.希腊古典时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比如打猎、绘画、作诗、听音乐等活动,但也存在更多的公共生活,如在市政广场上参加集会、宴饮、庆典,或者观看戏剧和体育比赛等。这A.对行政效率产生一定影响B.使公民参政途径多元化C.激发了居民的参政积极性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4.果字有以为,在中世纪的欧洲,以国王为自的封建等级制间以教量为自的教所制这两个系统,虽然彼此渗透,但在组织上始终是两个平行的系统。双方各自严密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不仅使得自身拥有较强的生命力,还能够有效抵挡并最终化解彼此之间有意或无意的权力染指。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世俗王权与教会势力长期并立B.骑士和市民利益得到维护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渐趋于稳定D.封建贵族与教会长期合作5.19世纪初,关于反对党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已经在英国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各种报刊也认为一个积极活跃的反对党是英国宪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反对党有助于制约掌权者的权力欲望,甚至认为反对党的重要性仅次于内阁。这说明当时英国A.两党轮流执政遭到破坏B.君主立宪政体有所完善C.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强化D.国王行政权进一步扩张6.美国总统否决权与国会立法权之间并非截然对立的关系,实际上,否决权也属于广义上立法权的一种。否决权成为总统与国会之间维系立法效率和立法质量的一个纽带,从而保证任何一方都不至于滥权失控。据此可知,美国A.谨慎对待国家权力B.总统权力有所扩张C.三权分立形同虚设D.国会立法日益萎缩7.1940年4月24日,谢觉哉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一文中指出:“大家的事,大家来议,大家来做。在大家公认的条件下-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全体。谁都能发表意见,好的意见一定能够被采纳,谁都有出来做事管事的义务与权利。这是民主的实质。”这一认识A.以维护国共两党党内合作为出发点B.旨在揭露国民党的一党专政C.着眼于巩固和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D.认同农村现有的土地所有制8.1956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八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所联系的阶层群体,主要是教科、文卫等专业精英人士。如民盟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民进以教育界出版界精英为主;农工民主党则是医药卫生界为主;九三学社就是科技界精英代表等。这主要基于当时元国家B.政治协商开始走上制度化轨道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D.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9.张居正改革期间,推行“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大量削减军费,提倡开垦军屯,大力整饬北边屯田,重点清丈军队的土地数目。据此推知,张居正改革A.有助于缓解统治危机B.减轻了蒙古势力的威胁C.着眼于国家休养生息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10.康有为在第四次上书中解释“设议院”:参加会议的人员,仍然由君主裁定;设议会可以集思广益,同时可以使民意有所伸张,这有利于筹集钱款,也可以使皇帝的仁德得到宣扬,而不会损害君主的权柄。康有为此举旨在A.避免顽固势力反对B.赢得皇帝对变法的支持C.完善君主立宪制度D.以仁政思想来治国理政11.1992-2002年,我国各文化部门之间的职能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实现了部分职能的分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部门效率低下的问题,充分激发了文化市场的活力。这可以用于说明A.人民大众文化修养提升B.经济与文化实现了协调发展C.国家文化职能得到转变D.经济发展助推文化领域改革12.西汉时期,刺史的“秩”(官员等级、俸禄)相当于低级县令(“六百石”),却可以监察郡国“秩六百石”以上长吏。但朝廷又规定刺史“以六条问事,非六条所问,即不省”,如干涉郡国正常工作,郡守可以抵制并上诉。这反映出A.地方行政效率在逐渐提高B.国家行政层级日益复杂C.刺史监察权受到严格规范D.郡国并行体制逐步瓦解13.如下表,京察是清朝对官员的考课制度之一。由此推知,该制度项目内容对象官阶在京忽略官阶,在外首重官阶序列从军政领域,到地方督抚及翰詹教职,再到整个文官群体,最后又将代表清廷专有特权的旗人人仕阶层也纳入范围之内实际效果在推动常制化的同时,仍不忘“查缺补漏”,关注“特殊地带”,实行纠拾办法,关注一般考课活动中容易被忽视的对象群体A.周密严谨且力求公正B.以打击官员的贪腐为主C.旨在维护贵族的特权D.加速了官僚阶层的流动14.1968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委员会提出,在文官队伍中,必须要打破通才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实行专业化管理。英国政府基本上采纳了这一意见。据此可知,这一改革A.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B.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D.杜绝了官僚习气和腐败现象15.1913年12月2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知事任用暂行条例》和《知事试验暂行条例》。12月7日,内务部又颁布《知事试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县知事试验的具体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该做法A.践行了“革命程序论”B.促进了文官制度建设C.彰显了“宪政”的优势D.削弱了中央集权体制16.据国家人事部统计,1999-2002年,全国政府机关竞争上岗人数占同年晋升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95%、25.33%、41.79%、59.8%,这四年共有35.3万人通过竞争走上管理岗位。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国家机关共辞退17857名公务员,机关作风因此明显转变。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B.公务员队伍的迅速膨胀C.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D.公务员招录的人数增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元朝监察机关定期检查在京衙门和地方官府的文卷,检查有无稽迟、失错、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事,谓之照刷;复查照刷中指出的误失是否改正,称为磨勘。元朝还对照刷的内容、方法及处罚等均作了详细规定。明朝承袭了元朝的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洪武年间就对执行机关、检查范围、检查程序、奖惩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由监察机关掌握。清朝文书工作制度多承明制,而稍加变更。照刷、磨勘文卷制度,也为清朝所沿袭,只不过在名称上改成了“稽察汇奏制度”。清朝对各种公文、事件的处理时限,根据不同衙门事务的繁简程度规定不同的限期。清朝还设有专门负责文件稽察和汇奏事务的机构。--摘编自《元明清的公文稽察汇奏制度概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清公文稽察制度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明清公文稽察制度的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科举制度开创于隋朝,在唐朝逐步被确立,宋朝时发展的较为完备,而到了清朝开始衰落并最终被废止。科举考试在多数以军功、世袭获得社会地位的封建社会中使得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考取功名的方式来使得社会地位提升,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思想原则。古代封建社会读书人,也就是“士”这一阶层的人才主要流动方式是通过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带来的地域转变、士农工商间的流动都可以看作是社会的水平流动。士子可以通过学习经史子集后参加统一的科举考试来获得入朝为官机会。-摘编自《科举制度对宋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材料二近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的科举制被介绍到了欧洲。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欧洲人开始放弃腐朽的赐官制,进行文官制改革,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法国早在1791年就进行了文职人员考试,之后有德国等。虽然法国、德国早期就吸收中国科举制精髓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但是较不稳定和正规,对其他国家影响也较小。而英国在19世纪处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它于1855年以后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又较系统而卓有成效,因而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所仿效。英国成为中国科举制度对欧美文官考试制度影响的典型国家和重要中介。-摘编自《论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并谈谈中国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给我们的启示。(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下图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41号,1932年3月18日,在此召开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199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汀州试院)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领域建设党组织,建设民主政权,改造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各类群团组织,建设国营企业,合理设置机关事业单位,建设各种形式的群众组织、合作互助组织。总之,把全体人民都组织起来,组织到一定单位中来。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的机构,就能作为各级国家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有效地领导国家治理。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和对社会的有形有效覆盖;各级政权体系的建立和延伸,在城市延伸至社区一层,农村延伸至村一级;同时改革旧经济组织和建设新经济组织、重组旧社团组织和建设新社团组织、改造旧文化教育和建设新文化教育,把一切人纳入到单位中来,短时间内共同完成了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历史使命。-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1949-1956)》(1)根据材料一提炼一个历史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体系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取得进步的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法、德、美各国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阶级力量对比存在重大差别,他们在建构各自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和国别特色,致使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表现形式凸显深刻的民族烙印,但又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政治特征,如政治权力来源的理性化、国家和政府机构的复杂化和职能划分的专业化等。-摘编自《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同源多面性》以“民主制度”为主题,参考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封建诸侯前和封建诸侯后,周王对诸侯都有一定干预,说明西周时期相对于夏商时期对地方统治有所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排除A项。官僚制等政治制度开始产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原始民主传统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前期运用多重方式防范边将拥兵自重,但李林甫改变了唐代前期控制边将的政策,导致胡人边将拥兵自重,造成外重内轻局面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与边疆危机无关,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本身无从体现,均排除。故选B项。3.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古典时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且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故D项正确。材料现象无法对行政效率产生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公民参政途径多元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论述对象是公民,并非居民,排除C项。故选D项。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以国王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这两个系统平行存在且彼此渗透,说明世俗王权与教会势力长期并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骑士和市民利益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封建贵族的内容,无法体现封建贵族与教会的长期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5.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反对党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已经在英国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反对党是英国宪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认为反对党的重要性仅次于内阁”等说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有所完善,故B项正确。“两党轮流执政遭到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当时英国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强化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国王行政权进一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6.A【解析】根据材料“否决权成为总统与国会之间维系立法效率和立法质量的一个纽带,从而保证任何一方都不至于滥权失控”可知,材料所述意在强调美国谨慎对待国家权力,故A项正确。否决权是宪法赋予美国总统的权力,不是总统权力的扩张,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三权分立形同虚设,排除C项。“国会立法日益萎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其目的是适应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需要,巩固和扩大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的形式,排除A项。“旨在揭露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认同农村现有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8.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消亡,我国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八个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所联系的阶层群体也随之变化,故D项正确。“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与材料并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A项。政治协商制度开始走上制度化轨道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既减轻了北方边防压力,又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缓解了统治危机,故A项正确。是否减轻了蒙古势力的威胁依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张居正改革着眼于国家休养生息,排除C项。“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与题干材料主旨和史实均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解释,是出于打消光绪皇帝对于议会限制君主权力的顾虑,以坚定君主对变法的支持,故B项正确。A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当时尚未建立,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材料所述现象表明经济发展助推文化领域改革,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民大众文化修养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与文化是否实现协调发展,排除B项。“国家文化职能得到转变”与题干材料主旨和史实均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刺史以卑制尊、以小制大,但若其干涉郡国正常工作,郡守可以抵制并上诉,表明刺史监察权受到严格规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地方行政效率提高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国家行政层级日益复杂,排除B项。“郡国并行体制逐步瓦解”与题干材料主旨和史实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A【解析】根据材料中京察制度“在京忽略官阶,在外着重官阶”以及“旗人入仕阶层也纳入范围之内”、不忘“查缺补漏”、关注“特殊地带”,说明该制度周密严谨又力求公正,故A项正确。京察是对官员的考核,并非是要打击官员的贪腐,排除B项。“旨在维护贵族的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加速官僚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的英国进一步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而这一时期的改革注重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文官制度改革并不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国家的财政负担并无联系,排除B项。“杜绝了官僚习气和腐败现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5.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而县知事试验就是文官考试的一种,《知事试验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促进了文官制度建设,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排除。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9-2002年,我国通过竞争上岗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数占比越来越高,同时辞退部分公务员,机关作风因此明显转变,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干部管理的民主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公务员队伍的膨胀,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照刷与磨勘相结合;规定细致明确;以监察机构或专门机构为主要负责机构;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有利于纠正公文处理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文质量;有利于提升公务处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照刷与磨勘相结合、规定细致明确、以监察机构或专门机构为主要负责机构、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纠正公文处理中的问题、提高了公文质量、有利于提升公务处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作答即可。18.【答案】(1)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提升了行政效率;弘扬了重文重教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和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公务员制度等具有借鉴作用。(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2)背景:欧美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时代对于官员管理的要求提高;启蒙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科举制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启示: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不仅要注重专业科目,而且要多维度考查;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从加强中央集权、打破特权垄断、对后世的借鉴作用等角度分析意义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美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时代对于官员管理的要求提高、启蒙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即可。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考试过程中要坚守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人才的选拔要注重专业科目和多维度考查、要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等角度思考,言之成理即可。19.【答案】(1)示例:历史结论一: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建立工农民主政权。(2分)理由:1927年10月,毛泽东到达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并进行根据地建设,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该理论逐渐影响到其他地区,福建共产党人由此在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建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这实际上就是工农民主政权。(6分)历史结论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这一理论。(2分)理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的基础上,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光辉成果,福建苏维埃政府致力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扩大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6分)历史结论三: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探索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2分)理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各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这实际上是工农民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成果。(6分)(以上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进步之处:创设多种形式的机构来组织全国人民;通过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地位;建立了完备的政权体系;组织的建设与改造相结合;政治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并举。(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原因: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美容院活动房租赁合同
- 企业瑜伽课程协管员聘任合同
- 教育机构财务内控准则
- 桥梁加固脚手架租赁协议
- 美食节目监制合作协议模板
- 影视制作公司聘用合同范本
- 临时科技实验基地租赁合同
- 昆明市二手房交易金融服务合同
- 城市绿地绿化草种管理办法
- 建筑钢结构维修施工合同
- 储能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食品干杂供销合同(2篇)
- 2024个税内部培训
- DB11-T 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方案
- GB/T 44537-2024精细陶瓷室温断裂韧性试验方法表面裂纹弯曲梁(SCF)法
- 绿化服务承诺与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DB3502T 081-2022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 DB11T 1296-2021 体育场馆能源消耗定额
-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
- 情感纠纷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