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_第1页
运动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_第2页
运动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_第3页
运动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_第4页
运动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康复评定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态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协助康复评估和治疗。协助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理研究等1、中枢命令:皮层、脊髓、步行中枢。2、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3、足、踝、膝、髋、躯干、颈、肩、臂的肌肉和关节协同运动。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或掩盖。(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2)上身姿势稳定。(3)最佳能量消耗。(一)步频与步数1、步频(cadence)(步数/min)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125步/min。

2、步行速度(velocity

)(m/s)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5m/s。步速(m/s)={跨步长(m)×步频(步/min)}÷120

(二)步长与跨步长

1.步长

(step

length)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

正常人的步长约为50-80cm。偏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延长。2、跨步长(

stride

length)

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100-160cm。

(三)步宽与足偏角1、步宽(stride

width)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2、足偏角(toeout)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常见步态分析仪红外发射标志点的步态分析系统(英国CODA)如图所示。超声波步态分析系统(ZebrisGait-假肢所有),如图所示。红外摄像和反光标志的综合运动分析系统(VICON、假肢技校、清华大学)如下图所示。借助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平板进行的、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的测试

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平板分为0.5米、1米、2米三种规格;0.5米板有4096个压力传感器、1米板有8192个压力传感器。

2米板有16384个压力传感器,平均每平方厘米4个传感器,可提供高精度的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可对足运动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自动生成支具矫正方案;压力概况

足角度

足翻转

压强压力

步态分析1

步态分析概述2

正常步态34

常见异常步态步态分析的方法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以目测观察患者的行走过程,通过与正常步态的对比,并结合病理步态的特点从而做出步态分析的定性结论。定量分析:借助仪器或专门设备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分析步骤了解病史:包括既往手术、损伤、神经病变等病史,有无疼痛、肌无力、关节不稳。体格检查:重点在腱反射和病理反射、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况(溃疡/颜色)等。步态观察:对患者的行走过程进行全面观察。结果分析:根据观察所得的印象,进行分析,作出步态分析的结果。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观察内容步态的总体情况: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躯干在行走中的趋向性,上肢摆动、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特点。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骨盆、髋、膝、踝关节的活动情况。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观察要点步行周期: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步行节律:节奏是否匀称,速率是否合理。疼痛:是否干扰步行,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

观察要点肩、臂:塌陷或抬高,前后退缩,肩活动度降低。躯干:前屈或侧屈、扭转、摆动过度或不足。髋:前、后倾斜,左右抬高、旋转或扭转。膝关节:摆动相是否可屈曲,支撑相是否可伸直,关节是否稳定。踝关节:是否可背屈和跖屈,是否下垂/内翻/外翻,关节是否稳定。足:是否足跟着地,是否足趾离地,是否稳定。足接触面:足是否全部着地,两足间距是否合理,是否稳定。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

注意事项受试者一般采取自然步态,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患者要充分暴露下肢,并可以显示躯干和上肢的基本活动。根据需要,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性分析–

评定表RLA步态观察分析表:由美国加州RLA医学中心设计提出的。该表横行主要观察步行周期中的各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序将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黑色的格子表示与该步行分期相对应的关节运动情况无需观察;空白格和浅灰格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空白格的内容需要重点观察。有异常存在的格子打“0”。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右”表示。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步态的定量分析:是通过器械或专门的设备获得的客观数据对步态进行分析的方法。简单的器械或设备:如卷尺、秒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以及能留下足印的设备;复杂的器械或设备:如利用电子角度计、肌电图、录像、高速摄影、步态分析仪等设备,通过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活动参数及能量参数进行这项工作。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1.整体时间与空间测定足印法:是步态分析最早期和简易的方法之一。在足底涂上墨汁,在步行通道(一般为4~6m)铺上白纸。受试者走过白纸,留下足迹,便可以测量距离。步行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这种方式不需要复杂设备,但是十分耗时。逐渐为步态分析系统取代。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1.整体时间与空间测定足开关:一种微型电子开关,装置于鞋垫形状的测定板内,放于前脚掌和足跟。相应部位着地时打开开关、离地则关闭开关,并将信息发送给主机进行测定。可获得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同时还可以获得第一、二双足支撑相,单足支撑相,摆动相,以及各时相在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1.整体时间与空间测定电子步态垫:是足印法和足开关的结合,长度为3-4m,10000个压感电阻均匀分布于垫下。患者通过该垫时,足底压力被检测,并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相关参数。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2.关节运动角度测定将反光标志点分别置于各关节,通过摄像测量技术进行标志点轨迹采样,计算机系统自动识别标志点及其坐标,计算得到关节角度并绘制曲线。通过测量下肢各关节在步行中的角度变化,评定步行中关节功能障碍的部位、出现时间、程度。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2.关节运动角度测定同步摄像分析:4-6m步行通道设置2-4台摄像机,记录患者正面和侧面步行的图像,将患者的动作同步分解慢放,在同一屏幕显示,获得两维图像,进行动作特征分析。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运动学分析2.关节运动角度测定三维数字化分析:通过2-6台检测仪连续获取患者步行时关节标记物的信号,通过计算机转换为数字信号,分析患者的三维运动特征。可记录各关节的角度变化、速率、时相。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动力学分析对步行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强度、方向及时间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揭示特异性步态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动力学分析测力平台:设置于步行通道的中间,主要测定身体运动时的垂直力和剪力。与运动学参数结合可以分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所产生的控制外力的动力,以力矩表示。感觉定义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的定量分析—动力学分析足测力板:将特制的超薄的测力垫置于患者鞋内,测定站立和步行时足底受力分布及重心移动的静态和动态变化,进行步态分析、了解患者足的应力状态。步态分析1

步态分析概述2

正常步态34

常见异常步态步态分析的方法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导致常见异常步态的主要原因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等造成的躯干、骨盆、髋、膝、踝、足静态畸形和两下肢长度不一致。疼痛和关节松弛等也对步态产生明显影响。神经肌肉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中枢神经对肢体运动调节失控,导致肌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代偿性步态改变等。

外周神经损伤:肌肉失神经支配而致肌肉无力或瘫痪、肌肉萎缩、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代偿性步态改变等。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偏瘫步态因患侧膝关节僵硬摆动相活动范围减少,患侧足下垂内翻,步行时身体向健侧倾斜并依赖于健侧,故步行有停滞现象;为了将瘫痪下肢向前迈步,摆动相患侧肩关节下降,骨盆代偿性太高,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划一个圆弧将患侧下肢向前迈出,又称划圈步态。由于重心转移有困难,则转移很短促,又形成明显的跳跃步行。在矢状面上还可看到患者使头部交替向前方探出,称为鸡样步态或鸽样步态。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足前部内收跖屈,通常足下垂合并跟腱挛缩,而足前部跖屈且常合并有跖筋膜挛缩和高弓足畸形;行走时,比目鱼肌、腓肠肌或胫骨后肌的不协调运动,使摆动相出现踝过度跖屈;跟腱挛缩或踝背屈无力,表现为支撑相多用足尖或足外侧缘着地,甚至用足背外侧着地行走。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脑瘫步态蹲位步态:由于腘绳肌痉挛,或髋屈肌痉挛、跖屈肌无力、跟腱痉挛等原因,使得患者支撑相髋内收和内旋,膝关节过度屈曲,同时足呈马蹄形,足趾外展;在摆动相中期屈膝减少、末期缺乏伸膝。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脑瘫步态剪刀步态:多见于痉挛型脑瘫,髋内收肌张力过高,双膝内侧呈并拢状,行走时,双足尖点地,交叉前行,呈剪刀状。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脑瘫步态舞蹈步态:双下肢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多见于四肢张力增高的脑瘫患者。行走时,双上肢屈曲,不协调抖动,双下肢跳跃,呈舞蹈状。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帕金森步态:又称慌张步态、前冲步态,可见于基底神经节病变如帕金森氏病或其它基底节疾患。双侧性运动控制障碍和功能障碍,步行启动困难,双支撑相时间延长。行走时躯干前倾,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踝关节迈步相时无跖屈,步长、跨步长缩短,步伐细小,上肢摆动几乎消失,易跌倒。患者虽启动行走困难,而一旦启动又难以止步,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中枢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共济失调步态:又称酩酊步态,可见于小脑和前庭病损引起的共济失调。行走时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步基增宽,高抬腿,足落地沉重;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前进;因步行不易控制,故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步态或醉汉步态。

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下神经损伤时,导致臀大肌无力,髋关节伸和外旋受限。行走时,由于臀大肌无力,表现为挺胸、凸腹,躯干后仰,过度伸髋,膝绷直或微屈,重力线落在髋后。整个行走过程重心在水平面前后方向的移位要大于在垂直面内的移位。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臀中肌步态:又称摇摆步态或鸭步步态臀中肌在摆动相中起到稳定、支持骨盆的作用。臀中肌无力,在行走时,使骨盆控制能力下降,支撑相受累侧的躯干和骨盆过度倾斜,摆动相时身体向两侧摇摆。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股神经损伤时,屈髋关节伸膝关节受限。行走时,足跟着地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胫前肌步态:又称踝背伸无力步态,跨槛步态或垂足步态。当腓神经损伤时,足背屈、内翻受限。在行走时,足下垂使得摆动相足不能背屈,以致过度的屈髋、屈膝,提起患腿,完成摆动;足跟着地不久,足前部“拍地”。整个行走过程,身体左右摆动,骨盆侧位移幅度增大。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腓肠肌步态:当腓肠肌损伤或胫神经受损时,导致腓肠肌无力,支撑相足跟着地,身体稍向患侧倾斜,患侧髋关节下垂,蹬离无力导致步幅缩短,行走速度下降。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骨关节损伤所致异常步态疼痛步态:又称短促步。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逃避疼痛的减痛步态,其特点:患侧支撑相时间缩短,以尽量减少患侧负重,步幅缩短。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上肢伸展。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骨关节损伤所致异常步态跛行步态:又称短腿步态患腿缩短超过2.5cm时,同侧骨盆及肩下沉,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4cm,缩短侧下肢则用足尖点地代偿。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骨关节损伤所致异常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髋关节

髋关节屈曲挛缩者,行走时,骨盆前倾,腰椎过伸,足尖点地,步幅短小。髋关节伸直挛缩者,行走时骨盆上提,过度屈膝,躯干旋转,完成摆动。感觉定义常见异常步态骨关节损伤所致异常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膝关节

膝关节屈曲挛缩在20°以上者,出现斜肩步态;膝关节伸直挛缩者,摆动相时躯干向健侧倾斜,患侧骨盆上提,髋外展。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analysis步态分析是运动功能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1

步态分析概述2

正常步态34

常见异常步态步态分析的方法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正常步态的特征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上身稳定省力,能量消耗小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又称单步长健康人平地行走时步长约为50cm~80cm正常步长与腿长成正比左右步长不一致反映步长不对称。如偏瘫常见健侧步长缩短,患侧延长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步幅: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行进的距离,又称跨步长等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00cm~160cm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步宽:行走时左右两脚之间的距离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正常在4.5cm~11.5cm步宽越窄稳定性越差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足角:行走时前进方向与足长轴形成的夹角正常约为6.75°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态分析常用参数常用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等步频: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自然状态下步频约为95-125步/分钟步速:即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正常人约为1.2米/秒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步行周期是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的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支撑相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支撑相

又称站立相,指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过程;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

占整个步行周期的60%。支撑相包括单支撑期和双支撑期。单支撑期:一侧下肢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时期。双支撑期(12%):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前双下肢与地面接触的时期。每一个步行周期中,有两个双支撑期,即负荷反应期和站立末期。感觉定义支撑相

正常步态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摆动相摆动相:又称迈步相,

指从足趾离地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支撑相(站立相)分期首次着地期:足跟或足底的其它部位接触地面的瞬间,站立相的起始点。正常人首次着地方式为足跟着地,病理步态时表现各异:脑瘫患儿可出现脚掌着地,脚后跟疼痛患者可见足底外侧缘或内侧缘着地。

承重反应期(双支撑期

):一侧足跟着地后到对侧下肢离地时。站立中期: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时。站立末期:从站立中期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迈步前期: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离地之前。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支撑相(站立相)分期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摆动相(迈步相)分期迈步初期:指足离开地面早期时段的活动,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主要的动作包括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迈步中期:指足在空中摆动中间时段的活动,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迈步末期:指迈步即将结束,足在落地之前的活动,从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主要动作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摆动相(迈步相)分期迈步中期迈步初期迈步末期正常步态分析

摆动相是指在步行中始终与地面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1)足上提: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3.6%开始,是足尖离地、下肢向前摆动的加速。(2)膝关节最大屈曲:是从一个步行周期的67.9%开始的,摆出的下肢刚刚通过身体的正下方。(3)髋关节最大屈曲:自步行周期84.6%开始。此阶段已完成下肢向前摆出的动作,开始减速,直至足跟着地。(4)足跟着地:完成步行周期的100%。摆动相前期(pre-swing)指对侧足跟着地至支撑腿足趾离地前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股四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臀大肌。摆动相初期(initialswing)从支撑腿离地到该侧膝关节到最大角度。主要的动作为屈髋带动屈膝(足廓清地面)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腘绳肌。摆动相中期(midswing)从膝关节最大屈曲到小腿与地面垂直时段。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参与的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摆动相末期(terminalswing)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前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参与的肌肉包括: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正常步态分析掌握各步行周期的特点。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1、站立相(stance

phase

60%):又称支持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的时期。2、迈步相(swing

phase

40%):又称摆动相,指支持腿离开地面想起摆动的阶段支撑相(站立相)首次触地负荷反应期站立中期站立末期迈步前期摆动相(迈步相)迈步早期迈步中期迈步末期

首次触地(initialcontact)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首次触地的正常部位为足跟,参与的肌肉主要包括胫前肌、臀大肌、股四头肌等。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负荷反应期(loadingresponse)也称“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参与的肌肉: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站立中期(midstance)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态周期的15%~40%。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站立末期(terminalstance)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时期身体重心向对侧下肢转移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腓肠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髂腰肌等步态分析1

步态分析概述2

正常步态34

常见异常步态步态分析的方法感觉定义

正常步态正常步态中的关节和肌肉活动整个行走模式是复杂的协调运动。身体各部位按一定次序移动,髋、膝、踝关节有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