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原卷版)_第1页
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原卷版)_第2页
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原卷版)_第3页
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原卷版)_第4页
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与光学相关的实验——精剖细解复习讲义知识点1:与光学相关的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目的】探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光路的特点。【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带刻度的折板、光屏、支架、量角器等。【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把一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根据图甲沿折板平面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线,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笔描出,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入射角)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表格;沿折板中轴(ON)将折板向后转动,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在OF上;选择一次实验,沿原反射光线反方向改变为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判断光路可逆性;整理器材。【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1.可折转白色粗糙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②探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纸板与镜面垂直放置;第6页共28页第6页共28页4.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5.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转,观察硬纸板上是否显示反射光线;6.验证光路是否可逆: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观察新的反射光的传播路径是否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第6页共28页第6页共28页7.实验中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8.让光线紧贴纸板(光屏)射向点的目的:在硬纸板(光屏)上能显示光路;9.实验描绘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在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上取一个点,将该点与反射点连接;10.区分每一组的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法:对每一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描绘,或者对每一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进行编号。11.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器材】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等。【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A的像。;再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A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A的位置,再进行两次实验,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把物点和像点连接起来看是否与镜面垂直;把测量结果填在表格中。【实验数据】次数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结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①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到像的位置(玻璃板反射光的同时透光)。②选择较薄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两次反射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③在室内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或用茶色玻璃: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④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⑤用两只形状外形相同的蜡烛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⑥刻度尺的作用:便于确定像和物体与玻璃板距离的关系。⑦实验中多次测量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⑧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实验应在暗环境下进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像与物能够完全重合。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操作: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置于原蜡烛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测得蜡烛和像到平面镜距离不相等的原因: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太厚;实验过程中玻璃板改变了位置。3、探究光折射的特点实验观察: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哪个方向偏折?实验发现(如下图所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如下图所示),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垂直入射时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所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总结如下表所示: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按照以上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水平高度;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入凸透镜,在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焦距等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将蜡烛移到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直至观察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并将以上距离和像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将蜡烛逐渐往凸透镜移近,并在等于二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一倍焦距和小于一倍焦距处各记录下各自的距离和像的特点。【实验数据】【实验结论】为了方便观察,本实验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凸透镜的选取:根据光具座的量程选取,一般情况下,光具座的量程大于凸透镜的四倍焦距;实验器材的放置顺序:由左向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焦距的测量及判断: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可;②利用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来确定焦距;成实像时眼睛的观察方法:①眼睛注视光屏上的像;②去掉光屏,从光屏一侧(即蜡烛与眼睛在凸透镜异侧)通过透镜,逆着折射光线观察蜡烛所成的像;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蜡烛越短,烛焰的位置越低,像的位置越高;可将光屏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动态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上找不到像、像不完整、像没成在光屏中央的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物距太小,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量程。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说明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缺一角),光屏上仍会成完整的像,像会变暗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透镜时像的变化问题:加远视镜(凸透镜),光线提前会聚,要使光屏上能成像,光屏需靠近凸透镜;加近视镜(凹透镜),光线推迟会聚,要使光屏上能成像,光屏需远离凸透镜。换透镜时焦距发生变化,凸透镜越厚,焦距越小。烛焰作为发光体的不足分析:①烛焰形状不稳定,不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②蜡烛会越烧越短,像偏离光屏的中央;③烛焰亮度不大。用LED灯替代蜡烛的好处:①成像更清晰、更稳定;②准确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光路图(请完成下列作图)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特点动态成像规律应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计算焦距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放大镜成实像时:成虚像时: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与像的速度关系: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②当f<u<2f,物体比像移动得慢。虚像,物、像同侧正(放大);实像,物、像异侧倒(放大或者缩小)。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2023•阳春市二模)小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0°40°360°30°475°75°(1)除了图中器材外,还应补充的测量仪器是。(2)实验时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3)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这样可以方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5)小李的实验记录如表所示。其中有一个数据错误,你认为原因可能是。(6)如图所示,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方向射到O点,这束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2.(2023秋•章丘区期中)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A、B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白纸板,纸板B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实验次数12入射角30°50°反射角30°50°(1)实验时,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A和纸板B与平面镜放置:硬纸板应选择(填“光滑”或“粗糙”)的使实验效果更明显;(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F,接着将纸板B绕ON向后翻折,如图乙所示,则纸板B上(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若让另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光路是的;(4)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序号);A.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5)小明实验两次次测得的数据由上表1可知,可知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同组小红同学指出应多次实验,目的是。3.(2023春•西峰区校级月考)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1)为了显示光路,硬纸板要(选填“光滑”或“粗糙”);(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甲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如图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使纸板F和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5)实验时,小明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他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标记两个点就能确定了,他用到的光学知识是。4.(2023•濮阳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应该在较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且应使纸板与平面镜保持;(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B,若光线沿BO入射,则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3)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同一平面内。5.(2023秋•朝阳区期中)小刚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次数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1)如图甲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2)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如表格所示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3)让光沿图甲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4)如图乙所示,小刚将右侧纸板沿PQ剪开,将上半部分向后折,则在上半部分纸板上(选填“会”或“不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6.(2023•广东模拟)小华发现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由此他想借助玻璃板,A、B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白纸,铅笔等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甲所示。(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实验时,由于环境太暗难以找到棋子A的像,小华解决的办法是用手电筒照射棋子(选填“A”或“B”);(2)换用更薄的玻璃板,三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的操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3)实验中,小华透过玻璃板看到棋子A的两个像A′、A″,分别在白纸上标记棋子A与两个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通过分析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mm;(4)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安装的好处是(任写一条)。7.(2023•淅川县一模)小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该实验应在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现有5mm和1cm的玻璃板,应选择(选填“5mm”或“1cm”)的玻璃板(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时,在B处放一张白纸,白纸上(选填“有”或“没有”)A的像。(4)点燃蜡烛A后,小胖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此时人应该从(选填“A”或“B”)侧观察,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在蜡烛B的左侧,无法与蜡烛B重合,这时小胖可以将玻璃板适当(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即可。(5)解决问题后,将蜡烛B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刚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那么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6)若将图中玻璃板向左移动10cm,这时需要将蜡烛B移动到cm刻度处,才能再一次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8.(2023•龙马潭区模拟)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选用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关系。(3)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工具,它是。(4)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实验时小明发现蜡烛A的像较暗,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5)若将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6)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如图),则在玻璃板中(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9.(2023•兴化市三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蜡烛A与蜡烛B大小相同)(1)如图甲,小明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他认为透过玻璃板不仅能看到蜡烛A的像,而且能看到后面的蜡烛B,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进而可以确定,并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小华思考后觉得小明的方案并不妥,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是蜡烛B的像与A的像重合,所以蜡烛B的位置并不是A的像的真实位置,此方法测得的像距(选填“偏大”或“偏小”)。(3)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经讨论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案: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的距离并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蜡烛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虚像,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他们用此方案确定了蜡烛A像的位置,具体操作是。10.(2023•清江浦区校级二模)如图1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手电筒等。(1)实验中“调整棋子B位置”的操作过程中,人眼应该一直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侧观察;(2)将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平移,像将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3)移去棋子,在该位置放置光屏,(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所以棋子A所成的像是虚像;(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手电筒的作用是;(5)若把棋子A换为点燃的蜡烛,将会发现它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2所示),其中离玻璃板较远的像,是来自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形成的。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实验:探究光折射的特点11.(2022春•潮阳区校级期中)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细心的陈远君同学发现,当光以较小的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时,既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又能观察到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当入射角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而反射光线变得跟入射光线一样亮。老师告诉远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叫做“全反射”,并让远君同学将每次实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制成了以下表格。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入射角i0°10°30°40°41.2°41.8°42°折射角α0°15.2°48.6°74.6°81°90°/反射能量5%7%43%77%84%100%100%(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选填“亮”或“暗”)。当入射角i≥°时,反射能量达到100%,此时发生全反射;(2)当光由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此(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12.(2022•高州市校级开学)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13.(2023秋•普陀区校级期中)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让一束激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实验现象如图(A)所示。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B)、(C)、(D)和(E)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A)、(B)和(C)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可以得出初步结论:。(2)为了进一步探究折射光线产生和消失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必须对入射角在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实验探究。(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14.(2023春•蜀山区校级月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入射角i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r0°15.2°30.9°48.6°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5.(2023秋•东莞市校级期中)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2)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选均“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3)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调整。(选填“向上”或“向下”)。(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则光屏要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像再次清晰地呈现在光屏上。(5)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突然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看到。A.烛焰你的下半部分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6)若有一个新凸透镜,小明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16.(2023秋•西丰县期末)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上。(2)此时成像的特点是(请完整描述),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特点与此相同。(3)小明想起老师说过应先测量“水凸透镜”的焦距,再探究成像规律,于是他将蜡烛和光屏均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在光屏上找到一个的像时,测量物距,再用测量得出的物距除以2可以得出焦距。(4)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焦距调整为15cm,应缓慢调节“水透镜”的厚度,使其厚度(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同时前后移动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此时折射光为平行光。17.(2023秋•南京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前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必须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cm刻度线处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将蜡烛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在一起,则蜡烛能成(选填0、1、2、3)个像,如不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并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此时在光屏上成(选填编号:①一个部分像、②一个全像、③两个部分像、④两个全像)。(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18.(2023秋•洛南县期末)小东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如图1所示,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前,小东发现所成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应向(选填“上”或“下”)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如图3所示,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图中光屏未画出)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该像为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图3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调换,光屏上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原因是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该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5)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突然,一只飞虫落到了凸透镜表面上,则光屏上出现(选填“飞虫的像”“飞虫的影子”或“仍是烛焰的像”)。19.(2023秋•开原市校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3)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填序号)。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是。(5)小刚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甲)代替蜡烛,放在离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形状应该是图乙中的(填序号)。20.(2023秋•依安县期末)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比较规范的操作是(填序号)。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C.将三者分散排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高度进行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3)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填“像部分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完整亮度变暗”)。(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6)固定透镜位置如图甲所示,蜡烛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移动到标尺“30cm”刻度处,通过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出现清晰的像,在此次移动过程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填序号)A.始终变大B.始终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E.保持不变(7)如图甲,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老花镜,结果光屏上像变模糊不清了,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1.(2023秋•上杭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纸板应平面镜放置;(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平面镜,图观察反射光线在纸板B上的位置,描绘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径迹,如图甲所示。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于表格中。实验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测量比较,目的是;实验次数123入射角30°45°60°反射角30°45°60°A.减小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图甲中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的;(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转。实验时发现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22.(2023秋•平原县期中)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在纸筒的A端蒙上用半透明薄纸做成的光屏,再将纸筒插入易拉罐中(易拉罐顶部已切去),如图所示。(1)小孔成像原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