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级安全教育目录前言3-4安全生产的重要性4-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6-18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18-27安全生产管理27-30劳动防护用品30-33电气安全基础知识33-45建筑施工现场防火安全知识45-55高空作业、防止高空坠落55-57施工机械安全管理57-59安全色与安全标志59-61前言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国家很早就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一方针在(2006年6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把“综合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当中,始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并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作为一项法律条文,具有了法律效力。安全教育就是贯彻这个方针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1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国家将安全教育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可见它的重要性。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企业生存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愿望,因为只有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要生存发展,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资金投入。如果我们的安全教育及其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及技能不足,导致事故、造成企业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这部分的损失就会用企业的利润积累来填补。3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对于我们的亲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珍惜生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是我们每一位员工最为重要的工作职责。我们每一个员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所学习的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技术等,其中都融汇了许多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安全和操作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个人真正树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懂得和掌握了必须的安全技术,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才能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做到保护他人不被伤害。第一节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一概念安全:安全是人们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安全生产的定义: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事故: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二安全的重要性第一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安全生产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重要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实现安全发展,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安全社会。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安全工作搞不好,就容易发生各类事故,造成伤亡及经济损失。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及创造性也会受到严重挫伤。极大地妨碍生产的进行与发展。“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例如(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大火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还因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抢工行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因此,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第二实现安全生产是保障职工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需要每位来到建筑公司的员工,都希望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顺利地开展工作,(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建筑施工带来的安全生产问题,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的三大重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据统计分析,全国建筑业伤亡事故80%以上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造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安全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施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些又都可以通过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来实现。)麻痹大意、盲目蛮干很容易发生事故,不仅使公司财产遭受损失,而且违章行为往往首先受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给家人、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所以说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家家有关。安全生产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安全,在生产工作中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职责,让隐患得到消除、事故得到控制、安全得到保障。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具有3个特点。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各级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国家所有的安全生产立法,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都要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围绕着执政为民这一根本宗旨,围绕着基本人权的保护这个基本点而制定。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安全生产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行业、领域,各种社会关系非常复杂。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生产经营单位的不同特点,针对各种突出的安全生产问题,制定各种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公民相互之间在安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安全生产立法的内容和形式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由母系统与若干个子系统共同组成。从具体规范来说,它是单个的;从法律体系上来看,各个法律规范又是母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关系。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按照法的不同层级划分,可分为上位法和下位法。法的层级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同。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或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作出不同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上位法没有做出规定的,可以适用下位法。1法律(上位法)专门法律:《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矿山安全法》。相关法律:《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2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3规章: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4.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趋势。将安全生产标准纳入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范畴来认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按照同一层级的效力划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也可以从法的内容上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安全生产法》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审议并于2002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制定的一部“生命法”。它的颁布,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安全生产法》一共是7章97条,作为任何一部法律都要确立它特有的法律制度,《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它所确立的7项法律制度加以体现的。这7项法律制度简要地介绍如下: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主要确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它的安全监管部门、有关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法律地位、基本任务及法定职责,它的义务及监管手段、执行行政处罚的一些规定。其中关于安全生产的一个创新就是引入了社会监督的机制,社会监督作为政府监管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对立法及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这是对我们企业直接有关的一项安全保障制度。第二章章是28条。是条文最多的一章。这一章立法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管理行为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投入;机构和人员设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管理;交叉生产经营;承包租赁的安全管理及工伤社会保险。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企业的一把手在安全生产法中就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他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样也肩负着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任务)。为了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有哪些安全责任,《安全生产法》专门就企业负责人的法定责任规定了6项职责,这6项职责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保证企业负责人与任职资格相应的安全知识、管理经验以及组织指挥的能力。这一点在安全生产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虽然条文不多,但分量很重。如果主要负责人不履行这6项法律条文,就会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另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提出“实际控制人”的概念,把企业(项目)实际控制人纳入法律管理的范畴。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从业人员是生产中第一线的作业者,往往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第一当事人、第一受害者。必须把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安全生产法》第四章专章规定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6事故应急和处理制度;7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背景及目的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安全生产法》的制定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逐渐好转。但近几年来,安全生产状况很不稳定,重大、特大事故连续发生。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事故,减少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先后采取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特别是加强法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奠定了外部条件。在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之后,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安全生产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1、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3、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4、促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载入我国宪法。安全生产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他们的生命权不受侵犯。《安全生产法》在第一条就将保障人民群众生民财产安全作为立法宗旨,而且在第三章专门对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方面所享有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围绕着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个核心抓好安全管理工作。2预防为主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是安全生产基本方针,也是《安全生产法》的灵魂。《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始终突出了这一方针,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安全生产法》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六先”安全意识在先: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法》把宣传、普及安全意识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任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安全投入在先:安全投入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救命钱”。《安全生产法》把安全投入作为必备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安全责任在先:《安全生产法》在明确赋予政府、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各自的职权、权利的同时设定其安全责任,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必要措施。建章立制在先隐患预防在先:预防为主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无数案例证明,绝大多数的生产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属于责任事故。在生产活动中,如果安全防范措施周密,从业人员尽职尽责,管理到位,都能够使隐患得到及时消除,避免或减少事故。所以,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督执法在先权责一致的原则;《安全生产法》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的相关职权和手段,同时也对其违法行政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及约束监督机制做出了明确规定。权力越大,责任越重。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和机制。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重大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现行相关立法的处罚力度过轻,不足以震慑和惩治各种安全生产和造成重大事故的违法犯罪分子。《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安全生产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设定了11种行政处罚,有11条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形式全面,处罚种类多,处罚之严厉是前所未有的。(三)《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安全生产法》是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普遍使用的基本法律。四安全生产相关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安全生产法》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有11条,如果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规定而构成犯罪的,都要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重大责任事故罪《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略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行政处罚是对犯有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者实施的行政制裁。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劳动者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在劳动卫生方面赋予劳动者享有7项权利,分别是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未成年工保护: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1.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未成年工不得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大的工作。(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措施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保障;职业病防治监督检查及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等方面,极大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五安全生产行政法规(一)《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称“条例”)制定。条例共八章七十一条:条例第四条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其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及大型游乐设施。(三)《工伤保险条例》是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商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商风险。是法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补偿实行“无责任补偿”即无过错补偿的原则。(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6.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23.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同时,依法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29.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六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是2005年7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号令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第三节从业人员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这一章包括了第44条到第52条共8条规定。从业人员人身保障权利一.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安全生产法》工伤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负伤致残,造成本人及家庭工资收入中断或减少或增加了开支,而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社会保险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雇主责任保险,另一种是劳工补偿保险。劳工补偿保险则要求企事业主必须向保险机构交纳工伤保险费,在发生工伤事故时,由保险机构给付伤残抚恤金或工伤补助金。我国实行的是劳工补偿保险。保险费全部由企业缴纳,劳动者(职工)概不负缴费义务,这是我国工伤保险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工伤保险费的唯一来源是生产经营单位,而不允许向职工筹措,这和无偿责任一样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我国例来的做法。这是因为职业伤害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是创造生产经营单位财富的关键因素。工人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所以应该由生产经营单位负担全部的工伤保险费用,这种负担是合理的,相当于“劳动能力的修复费用”。其次,就生产经营单位而言,生产经营单位缴纳了全部的工伤保险费,首先可以提高本单位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职工有好的工伤保障,工伤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医务治疗和职业康复,恢复暂时失去的劳动动力,为生产经营单位创造更多的物质价值。有了工伤保险,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心理上得到了平衡,更能激发生产和创造能力。再次,生产经营单位有良好的福利制度,有助于保持职工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内部凝聚力是生产经营单位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生产经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为自身减轻了工伤保障的负担,有利于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将全部真实情况告知劳动者,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和待遇等。要使劳动者在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第二,劳动合同中应当写明涉及职业危害的有关条款,不能有含糊不清的内容;第三,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整个过程中,应当体现真实、确切的原则,不能有任何隐瞒或者欺骗行为。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主要包括:第一,载明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条件。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条件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所提供的劳动安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劳动安全条件概括地讲包括安全技术设施。工业卫生设施以及辅助设施,是为劳动者进行劳动所提供的基本安全保障条件。我国劳动法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管以何种方式,强制的还是非强制的,只要在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协议中订立有“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条款,或者单独签订“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合同,都属于合同内容违法。因此,只要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此类生死合同,不管从业人员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该劳动合同都为无效合同,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生产经营单位仍需承担责任。第44条做这一禁止性规定,就是为了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有权享受工伤社会保险,依法获得工伤医疗和医药治疗、手术费用、工伤生活待遇及长期生活费补助、工伤残疾补助金、丧葬补贴、遗嘱抚恤金,以及工伤康复和转业培训费用,任何人不得阻碍从业人员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从业人员依法享受的工伤社会保险金,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必须按时发放,并且必须按法定的数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克扣、延迟支付或不支付、挪用从业人员依法应当获得的工伤社会保险金。对于违反本规定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据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本条是关于从业人员知情权、建议权的规定。国家一方面通过法律赋予劳动者应当享有的对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依靠法律的强制力规定了企业主应负有向劳动者进行告知的法定义务,从而确定劳动者对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的知情权的实现,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健康权不受侵犯。劳动者知情权实现的前提是生产经营单位合同告知义务的履行。从业人员根据技能和专业的不同,分布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各个岗位上,最了解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从法律上赋予从业人员有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力,有助于调动从业人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生三.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规定这些权利,有利于从业人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即时对单位主管人员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理,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安全生产,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四.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主要是指生产经营主管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违反规章制度,不顾安全,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对从业人员的极大威胁。从业人员发现这种情况,有权加以拒绝,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生产法作出这一规定,是为了从法律上保证从业人员行使批评、检举、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五.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人都有维护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从业人员是生产经营单位中的一员,有责任服从领导的正确指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然而,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在条件成熟时往往会直接危及到人身安全,这时作为一名从业人员,是坚守岗位奋战到最后一刻还是采取保存自己生命的措施,如果法律没有作出规定,从业人员就会处于两难境地。因此法律应该做出规定,以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它充分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本条的规定正是这一立法目的的体现。对本条的理解应注意:第一,并不是在所有不安全情况下,从业人员都有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只有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从业人员才可以拥有这一项权利。在一般的不安全情况下,从业人员不仅不能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还负有排除危险的责任,以保障安全生产。例如,当只危及到财产的安全时,从业人员应当尽力保护。第二,拥有本法规定的权利的人只限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对于负有救助责任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则不拥有这项权利。例如,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人民政府等。当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出现时,这些部门及负有救助责任的人员应从业人员的安全义务一.遵章守纪,服从管理的义务。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针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而制定的,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二.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能够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劳动防护用品一般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鞋、防护靴、防护服装、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具、护听器、眼护具、防寒服等。三.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和培训工作,不仅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认识,提高安全责任感,提高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而且能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的操作技能,为确保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不懂安全知识、不熟悉安全操作规范,不会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这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的原因之一。从业人员应当接受以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安全意识教育,它是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人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它包括思想教育和法制、劳动纪律教育。思想教育就是使用人单位领导(项目实际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生产安全观,自觉地去组织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法制、劳动纪律教育就是对用人单位领导侧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教育;对劳动者侧重事故危害性教育和有关安全法规教育,以及自主保安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具有统一人们的安全行为,提高用人单位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作用。2.安全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主要是安全技能教育,它是巩固劳动者安全知识的一种必要途径。其内容包括:设备的性能作用和一般结构原理,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等。3.安全知识教育,它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的内容有:用人单位基本生产状况;生产过程、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用人单位内特别危险的设备和区域;设备性能及产品结构;安全保护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有关预防经常发生事故的基本的方法;各人防护用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的常识等。安全卫生知识的内容有:用人单位职业性危害的产生、发生的特点,职业性危害对人体的影响,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及平时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四.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管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条规定了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的报告义务。从业人员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往往能够首先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如能及时报告,可以为消除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赢得时间。第四节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教育及档案等。《安全生产法》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二安全生产制度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制度由国家立法规定、各级政府立法规定及企业立法规定组成。安全生产制度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安全生产制度是来自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安全制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劳动者用鲜血或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它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所以,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就是珍惜血的教训,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安全生产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制度具有指导和推动安全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位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三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生产实际,将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作用:1明确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和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负的责任。2在各部门及员工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制度,有利于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3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贯彻执行安全制度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制度是管理的支撑,但有章不循与无章可循的后果是一致的,就是说再好的规章制度,不去认真、自觉地执行,也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四员工安全生产职责的主要内容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遵守有关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关心安全生产情况,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组长或有关部门汇报;发生工伤事故,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并协助调查工作;努力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第五节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个人防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措施来控制危害。防护用品主要(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呼吸防护器具等。一头部防护用品: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品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帽主要是为了保护头部不受到伤害。它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保护人的头部不受伤害或降低头部伤害的程度。
(1)飞来或坠落下来的物体击向头部时;
(2)当作业人员从2m及以上的高处坠落下来时;
(3)当头部有可能触电时;
(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业,头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锐、坚硬的物体时。
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标准,使用要符合规定。如果佩戴和使用不正确,就起不到充分的防护作用。一般应注意下列事项:
(1)戴安全帽前应将帽后调整带按自己头型调整到适合的位置,然后将帽内弹性带系牢。缓冲衬垫的松紧由带子调节,人的头顶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垂直距离一般在25~50mm之间,至少不要小于32mm为好。这样才能保证当遭受到冲击时,帽体有足够的空间可供缓冲,平时也有利于头和帽体间的通风。
(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脑后方。否则,会降低安全帽对于冲击的防护作用。
(3)安全帽的下颌带必须扣在颌下,并系牢,松紧要适度。这样不致于被大风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碍物碰掉,或者由于头的前后摆动,使安全帽脱落。
(4)安全帽体顶部除了在帽体内部安装了帽衬外,有的还开了小孔通风。但在使用时不要为了透气而随便再行开孔。因为这样作将会使帽体的强度降低。
(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坏。所以要定期检查,检查有没有龟裂、下凹、裂痕和磨损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更换,不准再继续使用。任何受过重击、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论有无损坏现象,均应报废。
(6)严禁使用只有下颌带与帽壳连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内无缓冲层的安全帽。
(7)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中,不得将安全帽脱下,搁置一旁,或当坐垫使用。
(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是使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变蜕的性质。所以不易长时间地在阳光下曝晒。
(9)新领的安全帽,首先检查是否有劳动部门允许生产的证明及产品合格证,再看是否破损、薄厚不均,缓冲层及调整带和弹性带是否齐全有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立即调换。
(10)在现场室内作业也要戴安全帽,特别是在室内带电作业时,更要认真戴好安全帽,因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还能起到绝缘作用。
(11)平时使用安全帽时应保持整洁,不能接触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准当凳子坐,防止丢失。如果丢失或损坏,必须立即补发或更换。无安全帽一律不准进入作业现场。二安全带为了防止作业者在某个高度和位置上可能出现的坠落,作业者在登高和高处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安全带的使用和维护有以下几点要求:(1)思想上必须重视安全带的作用。无数事例证明,安全带是救命带。可是有少数人觉得系安全带麻烦,上下行走不方便,特别是一些小活、临时活,认为“有扎安全带的时间活都干完了”。殊不知,事故发生就在一瞬间,所以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要求系好安全带。(2)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绳带有无变质、卡环是否有裂纹,卡簧弹跳性是否良好。(3)高处作业如安全带无固定挂处,应采用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带挂在移动或带尖税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4)高挂低用。将安全带挂在高处,人在下面工作就叫高挂低用。这是一种比较安全合理的科学系挂方法。它可以使有坠落发生时的实际冲击距离减小。与之相反的是低挂高用。就是安全带拴挂在低处,而人在上面作业。这是一种很不安全的系挂方法,因为当坠落发生时,实际冲击的距离会加大,人和绳都要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所以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杜绝低挂高用。(5)安全带要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要防止摆动或碰撞,绳子不能打结使用,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6)安全带绳保护套要保持完好,以防绳被磨损。若发现保护套损坏或脱落,必须加上新套后再使用。(7)安全带严禁擅自接长使用。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长绳时必须要加缓冲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8)要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部分和挂钩部分,必须详细检查捻线是否发生裂断和残损等。(9)安全带不使用时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不要存放在潮湿的仓库中保管。(10)安全带在使用两年后应抽验一次,频繁使用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更换。定期或抽样试验用过的安全带,不准再继续使用。三.安全网企业购入安全网,应分进货批次记录存档。记录应载明进货日期,供货商及地址、电话,产品名称及分类标记,制造商、商标及地址、电话,制造日期(或编号)或批号,有效期限,生产许可证编号及其他必须填写的内容,使用的工程项目名称以及使用时间,以便发生问题时追溯。搭设好的安全网在施工过程中禁止随意拆除,特殊情况需要拆除时必须经过批准,作业完成后要立即恢复。第六节电气安全基本知识一电气危害种类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危害可分为触电、雷击、静电、电磁辐射和电气装置危害。1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通常所说的触电就是指电击。由于电流对呼吸、心脏及神经系统的伤害,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颤、心跳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度,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人的工频感知电流0.5~1mA。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人的工频摆脱电流为5~10mA。如果长时间不能摆脱带电体,摆脱电流能导致严重后果。室颤电流是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室颤电流约为50mA。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后,如得不到及时抢救,数分钟甚至数秒即可导致生物性死亡。三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一)触电事故的规律: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一般可以找到如下规律。1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有关资料及实践均显示,低压触电事故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因为,低压设备、电网多,与人接触机会多;低压操作对操作人员来讲思想容易麻痹大意。2触电事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两季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多汗,皮肤电阻下降;衣着单薄,身体暴露部位较多,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3非电工多于电工:据资料统计,非电工触电死亡约占四分之三。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尤其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多,私拉乱扯现象严重,违章接线等。(二)预防技术1绝缘:使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它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又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绝缘电器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2屏护: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应小于0.15m,10kV设备不应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3间距:间距是将可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需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等条件的影响。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下表所列各项最小距离的要求。类别电压等级/KV1035无遮栏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不足间距时应设临时遮栏)0.71.0无遮栏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用绝缘杆操作)0.40.6线路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不足间距是邻近线路应停电)1.02.5带电水冲洗,小型喷嘴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0.40.6喷灯或气焊火焰与带电体之间最小距离(火焰不应喷向带电体)1.53.04.接地和接零接地: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它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保护接地: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保护接地。由于绝缘破坏或其它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都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如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及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予以接地。一般低压系统中,保护接电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紧密地连接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系统中,通常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同时接地、接零,这就是所谓的重复接地保护措施,但还应该注意,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1.IT系统(保护接地系统)2.TT系统3.TN系统(保护接零系统)5.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6.安全电压(特低电压):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大,电流也就越大。因此,可以把可能加在人身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得在这种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安全电压限值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特低电压额定值有42V、36V、24V、12V、6V。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通常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与二次之间有良好的绝缘。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不得与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或其它电气回路连接。安全电压的插销座不得与其他电压的插销座有插错的可能。7.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Ⅱ类设备的铭牌上应有“回”形标志。8.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电气隔离是通过采用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三)注意事项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电气设备。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头、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5、在移动照明灯、电焊机、小型手持工具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8、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四)触电急救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症状,应迅速而持久地实施救援。有触电经四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紧急抢救而的救的记录。统计资料表明,触电后一分钟之内开始施救者,其救活的可能性为90%;触电后六分钟开始救治者,其救活的可能性为10%;触电后十二分钟开始救治者,其救活的可能性很小。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这时,应使用适当的方法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对于低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是:1立即断开电源;2用绝缘物挑开电线或拉开触电者。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然后再采取措施施救。实施救援应注意以下几点: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2不事先切断电源,决不能碰触触电者的身体。3当触电者在高处时,要防止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4在夜间应解决临时照明,以利抢救。5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现场救护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五)雷电事故预防技术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一雷电种类及危害1.种类: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以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不超过500ms。感应雷。也称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它高大导体上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体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从而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球雷: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它颜色光的火球。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2.雷电危害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KA至数百KA)、雷电陡度大(可达50KA/u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数百KV至数千KV)的特点。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火灾和爆炸、触电、大规模停电。二防雷技术雷电危害的防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网、避雷线等装置将雷电直接导入大地。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人身防雷:雷暴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躲避。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丘、隆起的小道,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边,尽量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它设施。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六)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一电气作业管理措施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业。电工作业人员要遵守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维护检修制度,特别是高压检修工作的安全,必须坚持工作票、工作监护等工作制度。二电气防火防爆技术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很多,电器原因造成火灾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引燃源1.危险温度: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状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他们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过长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产生危险温度。铁心过热:电气设备铁心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产生危险温度。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电压波动太大: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500~600℃,100W的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可能会发生燃烧事故。白炽灯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核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插入或拔出时;产生的电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火花。3.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第七节建筑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知识一防火安全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定义、条件和过程1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他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如作为气焊、气割作业中经常用到的氧炔焰,乙炔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反应过程中发光并放热,称为燃烧。电灯照明虽然发出热和光,但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化学反应,就不能称为燃烧;同样,某些化学反应虽然能生成新物质,并放出热量,如果没有发光现象,也不能称为燃烧。2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无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火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既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二)火灾的分类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闪燃、自燃的概念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热,以亚音速传播。4.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货源的作用,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黄磷暴露在空气中自燃是最典型的自热自燃现象。煤在储存过程中,如果散热不够或空气流通性差,也容易发生自燃现象。油锅起火是最常见的受热自燃现象。由于受热自燃引起的火灾较多,要避免这类事故发生,可采取下列措施:可燃物不要离高温物体太近;加热处理可燃物是要注意控制好温度;生产设备要密闭,防止内部的高温物料泄漏遇空气自燃。另外,化学反应热、摩擦热、压缩热等都能引起受热自燃。具有重要意义。火灾的发展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至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势的发展、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时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灭火原理、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1.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中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四种: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分隔开或疏散到安全地点,燃烧会因失去可燃物而停止。窒息法:隔绝或稀释燃烧区空气中的氧气,使可燃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停止燃烧。冷却法:把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措施:用水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化学抑制法:破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使链锁反应中断,燃烧停止。灭火的基本措施: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所采取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在防火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材料;降低可燃气体、易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浓度,使其低于爆炸浓度下限等。控制助燃物:遇空气容易氧化自燃的物质要隔绝空气储存,如黄磷储存在水中,金属钠储存在煤油中;生产设备严格密闭,防治空气进入;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生产设备要用惰性气体保护等控制和消除着火源:在生产生活中,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着火源大多是人为造成的,因此,控制和消除着火源是预防火灾发生的关键。在生产作业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严密的措施,控制着火源的产生和使用,严格用火制度。防止火势扩大蔓延:为了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生产和建筑方面都要符合有关法规。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以扑救初期火灾等。(二).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成因及预防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工地众多而繁忙,加上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如不加以监督整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近几年,国内外发生多起建筑工地因施工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健全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消除潜在的火险隐患,已迫在眉睫。一、建筑工地的火灾隐患及其成因(一)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或者成“一”字型排列,并且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施工现场随意存放大量易燃可燃材料。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堵塞了消防车道;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些工地未划分明火作业区,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二是用电量大、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随着当前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临时性用电多,安装极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工人宿舍和食堂,电线接头随处可见,由于电线移动频繁,致使绝缘层破损较厉害,易引起短路引起火灾,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配电箱随意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三是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普遍。施工期间,部分电焊、气焊工作人员无证上岗,频繁使用电刨、电锯、切割机、电焊等,且保护措施缺乏,施工、住宿人员用火用电等管理不严,在现场使用火炉、液化石油气等生活用火设施较多,存在极大火灾隐患。三是忽略烟头等火源管理。施工现场外来人员和民工多,可燃、易燃物多,流动吸烟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引燃其他物品造成火灾。问题:为什么烟头能引起火灾?燃着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度,中心温度为500~800度,明显高于其他可燃烧物品的燃点。如:纸张的燃点为130度,棉被、麻绒为150度,松木为250度,涤纶稍高也只有390度。吸剩的烟头一般能继续燃着1~4分钟,在这个时间内,许多易燃性物品均能被点燃。有时烟头扔在棉被、刨花、木屑中,要阴燃几十分钟,不容易被人注意,危险性更大。有资料显示,在我国一些城市中烟头引起的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七分之一。熄灭烟头,不乱扔烟头,是吸烟者的社会义务。四是忽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施工单位氧气、乙炔使用频繁,加之民工食堂大部分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当,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五是忽视意外火灾。这种火灾是由于不能预见或忽视管理引起的。(三)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少数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但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为节省成本,大量选用低价位的可燃材料,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龙骨、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四)消防安全意识谈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在进行施工现场检查时,很多施工负责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认为消防管理是建设单位的事,与己无关,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消防安全知识掌握较差,侥幸心理严重。另外,由于工人从事重体力活,下班疲劳睡觉不易醒,一旦发生火灾,发现不及时,极易酿成大灾。(五)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无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工地人员为图方便,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二、预防和消除建筑工地火灾隐患的对策(一)加强消防审核和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动态检查。一是限制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在审核中一定要准确适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二是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又无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三是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关。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消防器材配备情况。(二)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84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有关条令规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有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三)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一是要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生活区的设置必须符合消防管理规定,宿舍不得设置在建设工程内。二是要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宿舍严禁使用可燃材料搭设。三是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不得少于两处,且宽度不小于3.5米。同时,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全新泥水工合同协议下载
- 2025年度智能场馆租赁合同中保证金与押金管理细则3篇
- 2025年网络投票系统开发与运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特色餐饮文化体验馆租赁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教育机构安保人员劳动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饭店租赁合同合同履行监督与评估机制2篇
- 2025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合同担保协议书范本2篇
- 2024年规范化消石灰销售协议模板版B版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建设监理团队聘用合同3篇
- 2024美容院部分股份转让协议书
- 2024年海口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1套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新教材各单元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部分)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法院后勤部门述职报告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 仙家送钱表文-文字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