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拟-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1页
第一模拟-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2页
第一模拟-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3页
第一模拟-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4页
第一模拟-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用)第一模拟(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文言文(20分)1.(本题6分)默写(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轻快迅捷地在水里游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涯若比邻青青子衿徒有羡鱼情黄发垂髫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天涯、衿、羡、髫、俶、翕”等字词容易写错。2.(本题1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甲】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分)下列对上述文段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B.“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C.【甲】文侧重于议论,而【乙】文则侧重于记叙和描写。D.【甲】【乙】都暗示了文中的言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2)(2分)上述文段,【甲】的作者是西汉时的____(人名),【乙】选自《_______》(3)(2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选贤与能()

②寻病终()(4)(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1)D(2)戴圣陶渊明集(3)同“举”,选拔随即,不久(4)(桃花源中人)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有误。《大道之行也》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而作。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两文并未明确表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故选D。(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而作。《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作品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3)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1)句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选拔。(2)句意为:不久因病去世了。寻:随即,不久。(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乃:竟然。无论:更不必说。【点睛】参考译文:【甲】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3.(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闽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②之礼?”即呼备,赍③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③赍:携带。(1)(2分)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①从②实(2)(2分)对“满之,负以致师”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装满了袋子,背着送给老师B.他装满了袜子,背着送给老师C.他装满了袋子,挑着送给老师D.他装满了袜子,挑着送给老师(3)(2分)对文中林琴南的品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心地善良B.知书达礼C.急人所困D.尊师重教【答案】(1)①跟随;②装满。(2)B(3)B【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跟随老师读书。从:跟随;②句意为:用袜子装米。实:装满。(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注意重点字词“满(装满),之(指袜子)负(背),致(送给)”要理解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可知,林琴南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急人所困,是一个尊师重教,心地善良的人。B.理解不恰当,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品质。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

闵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即举人)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大怒,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的心意虽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者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4.(本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难得淡定①淡定,_____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_____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因此,我们为人处事,要有淡定的情怀。②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③淡定,也指在(

)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东汉将军冯异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④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因此,淡定还指在胜败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⑤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⑥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1)(2分)文中第①段横线上填入的关联词应该是(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C.只有……才…… D.如果……那么……(2)(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2分)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③段括号内补上相应的内容。(限填两字)(4)(5分)第④段运用了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5(5分))第②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不能删去其中任意的一个,请说明理由。【答案】(1)A(2)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3)名利(4)举例论证论证了“淡定还指在胜败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这一分论点。(5)第②段的观点是“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态度”,列举诸葛亮和印度外长克里希纳的事例为了分别证明“淡定,是指面对危险”“淡定,指面对被动局面”时的“遇事不慌、镇定自若”。这两个例子和论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去掉。【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联系第①段“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和“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是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故选A。(2)本题考查提炼议论文的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结合题目通读全文,文章首先引用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我们为人处事,要有淡定的情怀”,然后②——⑤段从“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态度”“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四个方面论述了“淡定”的表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故本文是围绕“淡定”展开议论的,中心论点即: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③段“这是在名前的淡定”和“这是在利前的淡定”可得补充词语为“名利”(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理解。本段列举了东晋谢安面对捷报时的淡定,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淡定还指在胜败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这一观点。(5)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首先回答,第②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不能删去其中任意的一个。接着分析,第②段的观点是“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遇事不慌、镇定自若的态度”,列举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的事迹是为了证明“淡定,是指面对危险”时“遇事不慌、镇定自若”;而列举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时的被动局面,是为了证明“淡定,指面对被动局面”时“遇事不慌、镇定自若”。这两个例子都不能去掉,是因为论据和论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灯祭迟子建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了,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向上伸展,两头一旦会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③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④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⑤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⑥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大放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有灯。院子里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能照亮它周围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⑦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了。⑧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给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呀!⑨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⑩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有删改)5.(3分)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依次填入第⑦段的空格处。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____________。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____________。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____________了。A.有声有色

B.妖娆迷人

C.有盼头的6.(5分)阅读本文第②④段,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为什么说“那灯是不寻常的”?7.(4分)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8.(2分)本文第⑥段看似与中心关系不大,却不能删除,其理由不包含(

)A.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烘托“我”的灯,突出其美丽以及“我”对它的喜爱之情。B.描写过年时院子里安放的灯,渲染明亮温暖的氛围,突出家给“我”带来的温暖。C.与第⑧段“我”家院子里黑漆漆对比,突出父亲离去给“我”家带来的巨大悲痛。D.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和“我”的灯对比,突出其它的灯不美丽,我的灯最精致的特点。9.(5分)联系全文,说说第⑪段画线句的含义。【答案】5.CAB6.那灯是父亲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那灯是父亲亲手给我做的,饱含着父亲对我的爱;父亲每次做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灯做得很漂亮,我提着它走东串西,总能得到人家的夸赞。(四选三即可)7.“轻轻”写出了捧起灯罩的动作很轻柔、小心,“敛声屏气”描写了放下灯罩时害怕呼吸影响到蜡烛的火光而努力屏气的样子,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父亲所做的灯的喜爱和呵护,以及这盏灯给我带来的温暖和满足。8.D9.父亲生前给我做过很多灯,对我呵护备至、关爱有加,如今他去世了,我用送他一盏灯的方式来祭奠他,既是对父爱的一种回馈/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也寄托了我对父亲的恒久思念。【解析】5.本题考查词语运用。⑦段是一个排比句式,一句比一句更深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根据“觉得日子是”可知第一空为“有盼头的”。根据“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了。”两空的情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因此第二空填“有声有色”,第三空为“妖娆迷人”。故选C;A;B。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作者之所以说“那不是寻常的灯”,从全文内容来看,重点写灯的不寻常。根据③段“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可知父亲做灯,很费功夫,想法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灯凝聚着父亲对“我”浓浓的“不寻常”的爱。④段“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我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处处受人夸赞,这种风光的感觉是“不寻常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父亲做的灯使年妖娆迷人,因此在“我”心里是“不寻常的”。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首先分析字词本义,“轻轻”是指力气很小,写出了捧起灯罩的动作很轻柔、小心。“敛声屏气”是屏住呼吸,描写了放下灯罩时害怕呼吸影响到蜡烛的火光而努力屏气的样子。两个词都体现出小心翼翼的感觉,结合③段“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可知,“我”小心翼翼的动作是对父亲送给我的灯笼的珍视以及我对这盏灯的喜爱。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第⑥段用院子里的红灯、冰灯和“我”的灯对比,是突出灯笼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故选D。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虽灭犹燃”是比喻父亲虽去世,但他对我的爱却没有消失。文章以父亲给“我”做灯开头,以“我”给父亲送灯结尾,蕴藉含蓄,意味深长,这样结构上前后照应,内容上突出“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赞颂父爱的伟大,深化了主旨,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恩以及深深的依恋和怀念;父亲对“我”的爱,将永远温暖着“我”,伴随“我”的一生。三、综合与运用(共5分)10.(本题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咨;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_》(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_________的形式。(3)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_____________。【答案】(1)诗经(2)重章叠句(3)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结合“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可知,本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2)本题考查诗歌特点。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的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所谓重章叠句,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选文“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可知,重章叠句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11.(本题2分)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段著名的话,请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0字左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答案】示例:保尔•柯察金用他的一生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像他那样珍惜生命,不虚度年华。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惧怕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考验,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生命的意义。【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感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给出的话语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保尔病愈后来到烈士墓前,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思考。因为他自己也经历了多次考验,所以才有这些深刻的思考。它高度概括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理想与追求,能激励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提醒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谈自己的理解时,要结合全书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正像保尔一样,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甚至在全身瘫痪后,都坚持不懈地在为革命事业奋斗。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也要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创造和贡献,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