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模块素养检测_第1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模块素养检测_第2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模块素养检测_第3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模块素养检测_第4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练习:模块素养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素养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

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

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

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

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

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

一种永恒的“常二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

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

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

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

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

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

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

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

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

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

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

审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

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

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

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

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

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

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

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

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

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

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

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

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

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

要。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诗在新文学运动中充当着旗帜和先锋的角色,变化是新诗的

根本。

B.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排除在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

外,原因是人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

C.中国新诗能否繁荣取决于它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程度,

而诗歌精神和审美精神又是诗歌的一种“常,

D.新诗有它作为诗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化,“常”

总是存在的。

选B。“国人”扩大了范围原文为“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

外”。

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提出论点。

B.文章三至六段的总分结构展开,论述中国诗歌“常”的表现。

C.第三至六段运用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来说中国诗歌的家国情怀之

,,

arpo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诗歌形式的重要性。

选D。强调新诗无论如何“新”,都要在“变”中继承中国诗“常”的

三个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所

以,处在国泰民安的当下,诗人们是写不出上等诗篇的,也成不了大诗

人的。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

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定不变的诗歌元素;“变”

则是指新诗创作对传统规范的不断突围、超越与改写。

D.中国新诗要想在未来文学中重振雄风,必须在“变”中继承“常”,

时时回望,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

选A。”处在国泰民安的当下……成不了大诗人的”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

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

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

反之,凡自己不喜作,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

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

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

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

十度(注: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

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

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

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

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

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等了;心

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

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

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

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的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

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

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

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

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但凡我手脚不动,

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

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

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

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

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

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

个粉碎。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

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

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

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

呢?

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

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

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一一瞎忙一

一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载一九三五年六月三十日《益世报》

“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可以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

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

忙”之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C.“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

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其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二

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明白如话、清新

质朴、典雅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选D。“清新质朴、典雅精致”不是本文风格,主要是“明白如话”。

5.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6分)

答•

答案:①标题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点明主旨,警醒

读者自我反思;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作者

为生计忙碌,使自己颇似狗马驴兽类,期望人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状

态。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文本并联系

现实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合文本:①“真忙”,为自己喜欢的事,忙而无怨,忙而充实,是

作者赞同的人生境界;②反对“瞎忙”,做没意义的事或者不喜欢的事,

或者只为“饭碗”而忙,是作者批判的人生状态。

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生活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整日

奔波忙碌,疲惫不堪,却忙而无所得;而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喜欢的事

情而忙,忙得开心。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10月1日至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一一生理学

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

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一一

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

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

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

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

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镶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

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

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

手段和方法。2018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

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

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大学排名T0P200

排国家/

学校中文名总分奖项分布

名地区

2剑桥大学英国94.8诺贝尔化学奖

3斯坦福大学美国94.7诺贝尔经济学奖

5加州理工大学美国94.1诺贝尔化学奖

6哈佛大学美国93.6诺贝尔化学奖

8耶鲁大学美国91.3诺贝尔经济学奖

10芝加哥大学美国90.2诺贝尔经济学奖

加州大学伯克

15美国87.7诺贝尔化学奖

利分校

19康奈尔大学美国85.1诺贝尔物理学奖

27纽约大学美国81诺贝尔经济学奖

65京都大学日本67.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麦克马斯特大

77加拿大64.4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贝尔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

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

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

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

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

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一一气候变暖、能源危

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

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

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贝尔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

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

的实践者。生理学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

的一一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

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

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

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

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

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

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

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

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

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

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

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

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

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

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

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

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贝尔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

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o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

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

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

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

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

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

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

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

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

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

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

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

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

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此本届诺贝尔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

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

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贝尔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

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

活动。

选B。“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

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

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2018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

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

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

研究。

C.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

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D.本庶佑获得诺贝尔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

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选C。“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

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9.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

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

合材料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每点1分,答出六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木学,补《巨经》讲书,五年不谒告。

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

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

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

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

离子二何。胴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

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

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

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堤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

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堤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蒙性者,升朝籍,得

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

以天下端狱失出入㈤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

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

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

惧疑中外。”迁测鄙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郭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

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

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逃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

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

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

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

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

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D。注意“始终不渝”非现代成语,“不渝厥守”是动宾结构,意思是

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山后八州”是“复”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原

文标点: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

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

称者。

1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

规定年龄而离职。

B.“太学”是殷商时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五经”是指古代学校必讲的五部经典,包括《易》《书》《诗》《礼》

《春秋》。

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隋开始设置,历代因之。

选B。“殷商时代”错,应为“汉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过假;有

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疾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

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他主张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

的,可升为朝官;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但又正直公正。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

多冤案;有官员明显有过错而复职时.,他又明确反对。

选C。“他主张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可升为朝官”不属于

“为民请利”。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

泣。(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各县的牧地,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

墓,砍掉桑树、柘树,众多人家聚在一起哭泣。(得分点:“诸”“取”“夷”

各1分,句意2分)

⑵邢恕和蔡确结交深厚,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

内外疑心。(得分点:“结”“鼓唱扇摇”“惧疑”各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进入太学,补为《五经》讲书,五年没有

请过假。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看到(乔执中)后器重他,让自己的子弟和

乔执中交往。选取为进士,调任须城主簿。当时大举兴起黄河劳役,管

劳役的人不能胜任。一天晚上,劳工混乱溃散,就造成大案。乔执中前

去代替管劳役的人,终于安定下来。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

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这事的害处,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造

桥,乔执中说:“我的官职可以去掉,桥不能建。”最终没有建桥。

王安石掌管政事,引荐乔执中编辑修改《熙宁条例》。章惇讨伐五

溪,发文命令乔执中攻取大田、离子二胴。通往胴的路非常危险,时间

临近,乔执中只是派一个校官跑去晓谕他们的首领,就一个个来归顺。

记录乔执中的功劳应当升官,他把恩惠转给父母。

就地任转运判官,征召担任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各县的牧地,

百姓长期耕作,有人提议要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桑树、柘树,众多人

家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向朝廷请求,神宗下诏(把牧地)重新给百姓。

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堤筑成的堤坝非常危

险,大家聚在一起不敢上去。乔执中不顾这些,站在堤坝上,大家跟随他

像蚂蚁一样附在上面,不到一天用墙筑成的堤坝建成。

元祐初年,担任吏部郎中,请求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

升为朝官,得以加封他们的父母。兼任徐王府侍讲、翊善,升为起居舍

人、起居郎,代理给事中。有官员把审判案件判重了的和判轻了的,判

同等罪,乔执中驳斥他们说:“先王从重处罚把人重判的,从轻处罚把人

轻判的,这是慎重使用刑法的极致。现在一旦同等判罪,恐怕从此法官

不再愿意让罪人活下去,这不是爱护生命使百姓融洽的本意。”升为中

书舍人。邢恕碰上赦免,经审查后复职,乔执中说:“邢恕和蔡确结交深

厚,摇旗呐喊,现在恢复他的官职,担心会使朝廷内外疑心。”升为刑部

侍郎。

绍圣初年,乔执中凭宝文阁待制的身份出任郭州知州。乔执中宽厚

有仁慈之心,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第

二年,谈笑着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评论说:宋朝的人才,从祖宗培养,到了中期,很兴旺。乔执中始终

不改变他的操守,真是难得啊。章衡想恢复山后八州,给国家打开了灾

祸。但是瑕不掩瑜,其他的好的地方也有可以称赞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吉安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

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

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

“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

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

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

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

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选B。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

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

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

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用“"四个字表达了当年的书生意

气,用“"七个字表达了对当时的权贵的蔑视。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的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

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3)《鸿门宴》中常被用来指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

语句是:,O

答案:(1)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面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

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而是在长期互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双向自

由选择逐渐形成的。当西方学者吸收中国文化时,首先不是大量知识的

掌握,而是一种灵感的,需要从各自的需要和文化处境出发。我

们必须重视长期以来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尊重对方的处境、意愿和兴趣,

而不是主观地强加于人。同时也必须看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

识,虽然本来就是真知与误解并存,自有其,但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必须看到我们所说的复兴是一个五千年—

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我们所说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发展,这

种复兴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我们

有能力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也有能力其他文明的一切

长处而不失去自我。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不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B.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制作设计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C.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一盘点心

D.并不是一盘我们的主观愿望设计制作好再端出去的点心

选C。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我们的主观愿望”前缺介词“按”;

语序不当,应该先“设计”,再“制作”,只有C项全部做了修改。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共鸣两面性源源不断吸取

B.共鸣片面性连绵不断汲取

C.共振片面性源源不断汲取

D.共振两面性连绵不断吸取

选Bo第一空,共鸣:物体因共振而发声;也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

同的情绪。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

个物体振动。根据前面的“灵感”可知选“共鸣”。第二空,两面性:从

哲学原理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两

面性的;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全

面地去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而是抹杀事物所固有的共性与个性、绝对

与相对的辩证关系。根据前面“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可知,

应选“片面性第三空,连绵不断:连续不断,指山脉、树林等静的事

物,也指雨、革命、运动等动的事物;源源不断:继续不断,如物质的供

应、运输,也指人、水等事物不断。根据下文“伟大文明”可知选“连

绵不断”。第四空,“汲取”与“吸取”意思大致相同,但“汲取”,比

较文雅庄重,多用于书面语。而“吸取”较通俗,无论在书中还是口语

中都被广泛使用。这里运用“汲取”更合适。综上选B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也得以用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B.我们也大大加深了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得到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

C.这些认识也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文化视角,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

己文化的认识

D.这些认识也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给我们提供了崭新

的异文化视角

选C。根据上文“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认识”可确定这里句子的主

语应是“这些认识”,排除A、B两项;因先有“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异

文化视角”,才有“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排除D项。

故选C项。

20.(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2字。(6分)

认清历史真相的目的在于①,从而避

免人类社会重入历史的陷阱。人类中的聪明者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就是

因为他们能体认在历史行程中屡屡出现而本质相同的“陷阱”和“误

区”,并②,决不重蹈覆辙。同理,人类历史在某个时段、

某个区域出现倒退,③o

答案(示例):①反思历史,汲取教训1(总结历史教训)②绕开它们③

则大多是因为人们重蹈历史的“陷阱”和“误区”

2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文中画横线的散句改成整句,可以改换和增加

词语,改换标点。(5分)

烟雨迷蒙,情也迷蒙,飞花如梦,人也如梦。一觉睡去,睡在花里了;

一觉醒来,又醒在花里了。心,都是桃红、粉色、洁白的了,早已辨不此

自己究竟是花,还是人了。空气里弥漫的,全是那粉色的诱惑,一壶酒,

喝到薄醉;一壶茶,品到微甜。原来空无一物,就是万紫千红开遍。柳丝

就是发丝啊,飞花就是离人;烟雨犹如离人的泪,离人的眉眼啊就是山

水。

答:.

首先明确句子的写景对象是:柳丝、飞花、烟雨和山水,都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所以比喻词要统一,可以用“就是”。“啊”这个词位置要

统一,应放在句末表示感叹,所以变换句子应按照“柳丝就是发丝啊”

的形式变换。

答案:柳丝就是发丝啊,飞花就是离人啊,烟雨就是离人的泪啊,山水就

是离人的眉眼啊。

四、写作表达(60分)

22.应用文。(10分)

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奥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