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_第1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_第2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_第3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_第4页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区中梗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TechnologyregulationofwholeprocessmechanizationHYPERLINK2016-06-15发布2016-07-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凤台县农科所、凤台县水稻原种场、安徽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凤台县农技推广中心、颍上县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立权、何海兵、孔令娟、何清华、胡学友、李刚华、朱振江、贺文畅、王冠军、李胜群。1沿淮地区中粳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21015稻谷干燥技术规范NY/T2674水稻机插钵形毯状育秧盘3.1品种选用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米质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二级米标准的品种(组合),高产田块达产量700kg~750kg/667m²、一般种植水平达650kg/667m²以上;生育期150d~155d左3.2产量指标产量750kg/667m²的田块要求亩穗数23万~25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40粒~150粒,总颖花量3500万/667m²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27.5g。4水稻栽培机械5育秧技术5.1播栽期根据沿淮地区麦茬稻为主的茬口、气候和品种特性,粳稻最适抽穗期在8月下旬,以及摆栽机械和毯状苗插秧机对秧苗秧龄的要求,故摆栽秧苗在5月10日到15日播种、毯状苗5月20日到25日左右播种,在6月10日至15日栽插。25.2壮秧标准摆栽秧秧龄30d~35d,叶龄4.5叶~5.5叶,苗高15cm~20cm上下,单株茎基宽0.3cm~0.4cm,平均单株带蘖0.3个~0.5个;毯状秧秧龄18d~22d,叶龄3.5叶~4.5叶,苗高13~18cm上下,苗均,每平方厘米2.0~2.5株主茎苗,苗挺叶绿,秧苗带蘖率20%~30%。5.3秧田选择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育秧基地,秧大田比例摆栽苗1:60、毯状秧1:100留足秧田。5.4秧盘准备盘秧选用塑盘,规格参照NY/T2674。5.5营养土准备5.5.1营养土选择选用菜园土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不宜在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5.5.2营养土培肥2月上旬在取土田块上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2000kg/667m²,以及复合肥25kg/667m²(NPK:15-15-15),连续旋耕2次~3次后取表层熟化土壤,粉碎过筛,粒径2mm~4mm,土壤含水量为15%左右。大田备营养土60kg/667m²,同时在营养土过筛后每100kg细土拌1kg壮秧剂。5.6秧板制作5.6.1秧板培肥在播种前10d~15d,苗床施用复合肥30kg~35kg/667m²(NPK:15-15-15),将苗床翻耕、碎土、耙平。5.6.2秧板规格与质量秧板按畦面宽1.40m、沟宽-0.3m、沟深0.15m制作,秧板做好后使板面达到“沉实、平整、无5.6.3铺切根网秧板上铺一层与畦面宽度相同的切根网。5.7播种育苗5.7.1用种量选用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稻谷,大田用种量常规粳稻3.0kg/667m²、杂交粳稻1.5kg5.7.2晒种3播种前选晴暖天气晾晒稻谷2d~3d。用10kg清水加2kg食盐,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比重为1.14盐水选取谷粒饱满的种子,选5.7.5浸种消毒5.7.7播种摆栽秧用装土和播种一体机,盘钵内营养底土厚度稳定在2/3孔深,盖表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常规粳稻每孔播种4粒~6粒、杂交粳稻每孔播种2粒~3粒;毯状秧杂交粳稻80g~85g/每盘(芽谷100g~110g)、常规粳稻110g~120g/每盘(芽谷130g~140g)。5.7.9铺盘封膜后加盖一层薄稻草(预防晴天中矢高温灼伤幼苗乙遮阳降温,确保膜内温度控制在30℃~35℃,封膜盖草好后灌一次透水,保证秧盘土壤湿润至出齐苗。其他用途5.7.11揭膜练苗播后3d~4d,齐苗后晴天在傍晚,阴雨天在上午8~9时揭膜。6秧田管理6.1水管——1~3叶期晴天早晨叶尖露水少要及时补水;—3叶期后秧苗发生卷叶于当天傍晚补水;——4叶期后注意控水,以促盘根;4——移栽前1天适度浇好起秧水。2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4g,对水均匀喷施。7.1大田耕整做到田平(田表整洁无杂草、残茬)、泥熟(上烂下实不拥泥)、水浅(寸水不露墩,寸水棵棵到)。7.2栽期与密度6月上旬开始栽插,6月15日前栽插结束。钵苗栽插行距33cm,常规粳稻采用株距12cm、插1.68万穴/667m²、每穴3~4苗、基本苗5.9万/667m²左右,杂交粳稻采用株距14cm、插1.44万穴/667m²,每穴2苗,基本苗2.9万/667m²左毯状苗栽插规格行距27cm~30cm,株距13.3cm左右,每667m²栽1.6万~1.8万穴,每穴栽主茎苗2.5~3.0,基本苗4.5万~5.5万/667m²。8.1肥料种类和数量产量700kg~750kg/667m²稻田施纯氮17.5kg~20kg/667m²、P₂O₅7kg~10kg/667m²、K₂08kg~10kg/667m²,根据情况可补硅肥4kg~5kg/667m²、锌肥1kg~2kg/667m²。8.2施肥运筹采用撒肥机做业,基肥氮:穗肥氮为6:、4,其中穗肥中的促花肥氮:保花肥氮为7:3。8.3施肥时期勿传播或其他用途穗肥中促花肥在拔第一节间后、抽穗前25d左右施下,保花肥在抽穗前12d~15d施下。抽穗期及抽穗后一般不施氮肥,灌浆期酌情可用磷酸二氢钾250g/667m²加尿素500g兑水喷施。9大田管理9.1水浆管理湿润立苗,浅水分蘖,保持水层3cm至湿润无水层;适时搁田,分次轻搁: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90%时即脱水搁田,多次轻搁。5首次搁田时,放水落干,待沟内(10cm~15cm)无水1d~2d后,再上新水3cm~4cm,自然落干后待沟内无水1d~2d后再上水,直到灌浆初期;后期间隙灌溉:坚持干湿交替灌溉,防止后期脱水过早。直到收割前5d~7d,上最后一次跑马水。9.2.1防治原则9.2.2防治方法——稻瘟病:每667m²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kg~0.15kg或30%稻瘟灵0.15kg~0.2kg对水喷雾。——纹枯病:每667m²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ml~200ml对水喷雾。——稻曲病:每667m²用苯甲·丙环唑乳油20ml或2.5%纹曲宁200ml~300ml对水喷雾。——水稻螟虫:每667m²用21%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