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1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2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3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4页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祖有国,当元尽紊法度之后,一切准古酌今,扫除更始,所定制度,遂奠二百数十年之国基。——孟森:《明史讲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最腐败、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中国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金雍:《袁崇焕评传》我从来不认为明代比清代或汉、唐、宋、元更为重要,对一些断代史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对象无限拔高,我一直认为“甚无谓也”。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各个历史阶段和各个朝代又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方志远:《我眼中的明朝和清朝》全面肯定全盘否定中立客观名家谈明朝《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2)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大清,清朝建立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明朝建立明朝灭亡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16世纪—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世界文明明朝从世界的角度看明朝时空定位目

录CONTENTS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二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三第三章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探究:为什么要废除丞相?材料一: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明太祖实录》材料二:胡惟庸…独相数岁,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原因:1、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教训2、相权太大,威胁皇权3、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废除丞相废除丞相的影响有哪些?材料一:废除宰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地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制相互牵制),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祖明训》材料二: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于“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明太祖实录》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防止权臣专权,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效率低下,易造成决策失误设置内阁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废除丞相内阁的发展材料一:“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明史》材料二:“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

——《四库全书总目》卷58《嘉靖以来首辅》材料三:“至世宗中叶,夏言、严篙迭用事,遂赫然为宰相,压制六卿矣。”

——《明史》咨询,无实权,侍卫机构权力增大,开始专权,压制六卿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设立内阁监阁共理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设立内阁材料三:“如英宗时,批答多参以中官”。“武宗时,刘瑾则将章奏,持归私第,与妹

婿孙聪、华亭大猾张文冕相参决”。“熹宗时,魏忠贤专权,王体乾为司礼太监,凡奏章入,体乾与秉笔李永贞选摘款要,以白忠贤议行”。

——《廿二史札记》卷33《大臣荐举》材料二:“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

——《明史》宦官材料一:“凡有政令下各衙门,均以旨意批红,经由内府司礼监传奉发出。”

——《明武宗实录》卷168

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四:“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于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其手。伴食者承意之不暇,间有贤辅,卒篙目而不能救。”

——《明史》卷72。由此达到两者的一个制衡,权力最终都在皇帝的手里。(三)宦官参政内阁之争材料一:“万安为首辅,与南人相党附,刘诩与尚书尹曼,王越又以北人为党互相倾轧。”

——《明史》卷168《万安传》材料二

:“高拱是穆宗的老师很有些政治才能,但他与张居正不睦,穆宗一死高拱就失去了靠山,被张居正勾结司礼太监冯保而攻下台。张居正为首辅大权独揽,其他阁臣询拘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但张死后尸骨未寒就受到群臣攻击惨遭抄家之祸”

——朱子彦《论明代的内阁与党争》内阁内部达到一个相互牵制的局面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三)内阁之争废丞相设内阁宦官参政监阁总理,相互牵制朋党之争朝臣之间的牵制内阁之争内阁之间的牵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第一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教皇子午线我们也曾面向深蓝郑和下西洋(1405-1433)官方贸易

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朱元璋:《禁海令》航海大时代谁控制住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马汉《海权论》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一)郑和远航1.目的: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政治目的)材料2:亚诸国都纳入朝贡的体系之中。……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谋求商业利益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力图将全世界都变成中华帝国的朝贡附庸。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范围下西洋到达美洲时间1405-14331492-1504次数7次4次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17艘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航海技术天文导航,罗盘导航、路标导航等中国传入的罗盘,多桅帆船特点:时间早、长;规模大;范围广飞燕阵编队明朝技术的先进与国力的强盛(一)郑和远航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材料2:1624年荷兰入侵台湾南部,先在安平建城设立军事据点,逐渐扩大侵略范围。1642年荷兰在与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获胜,迅速扩张侵略范围,势力扩张到台北的基隆和淡水一带……材料1: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摘编自《明史》完全建立在朝廷补贴上唯一合法海外贸易途径成本>收益中方:财政不济,未能持续,错失与世界接轨的机会。VS西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错失走向深蓝的历史机会朝贡贸易殖民侵略2.特点:“厚往薄来”、“皆倍偿其价”(一)郑和远航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材料: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井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仅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壮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1)积极:①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2)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受封建观念影响,未能抓住发展机遇,后来未能持续。3.影响:(一)郑和远航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讲话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结合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思考,有没有一种兼顾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和平实现共赢的道路?(一)郑和远航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1.倭寇问题倭寇范围的扩大:日本海盗日本海盗+中国海商??材料2:海上居民,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1)背景: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材料1: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朱元璋:《禁海令》(二)沿海形势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怎么解决倭乱问题?1.倭寇问题戚继光俞大猷禁材料:明穆宗朱载垕即位时,面临“四方之民竭矣,各处之库藏空矣”的窘境,国家财政严重紧张。北部鞑靼部落持续进犯,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屡打不绝。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他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王朝统治并无好处。

——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开隆庆开关(二)沿海形势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明初“海禁”与“隆庆开关”的原因。(二)沿海形势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2.欧洲殖民者东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买明朝官吏,借口到香山县濠镜澳晾晒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两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天启六(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还侵占了我国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天启四年(1624年)以后,荷兰侵占台湾南部。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了台湾。三、世界变局下的明朝:时机与危机(二)沿海形势第二章

郑和远航与沿海形势

第三章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②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朝疆域示意图(1433年)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1.内陆边疆(1)明朝与蒙古:战和交替③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449年土木之变)④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隆庆和议,接受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土木堡之役示意图1.内陆边疆(1)明朝与蒙古:战和交替第三章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2)明朝对西藏的管辖:羁縻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①封授称号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军政机构)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②设置机构(3)明朝对东北的管辖:招抚对东北地区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①封授称号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军政合一)。②设置机构鞑靼瓦剌亦力把里和议与互市奴儿干都司乌思藏都司宣慰司、元帅府哈密卫建州女真(建州卫)设立都司卫所册封当地人管理疆域: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1.内陆边疆第三章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③皇太极将女真族改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都城在盛京,即今天辽宁沈阳。努尔哈赤2.明清易代(1)清朝建立清沈阳故宫第三章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皇帝奇葩之处皇帝奇葩之处朱元璋布衣皇帝——姓名昭示朝代命运朱祐樘凄惨皇帝——年至六岁认祖归宗朱允炆革新皇帝——革新削藩反被拿下朱厚照玩乐皇帝——任皇宫动物园园长朱棣暴力皇帝——夺位迁都编书远洋朱厚熜求仙皇帝——忠于炼丹不爱上朝朱高炽美食皇帝——一不小心肥胖猝死朱载垕重色皇帝——惨死于身体被掏空朱瞻基蟋蟀皇帝——爱斗蟋蟀施行仁政朱翊钧罢工皇帝——罢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