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

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美洲人,完全过着蛮荒、没有国家、没有历史的混沌生活。导入新课提问:材料中展现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人对非洲和美洲的认识,你是否同意上面的观点?古老的非洲大陆、美洲大陆真的没有属于自己的文明吗?【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区(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和美洲)的多元面貌。01古代非洲文明02古代美洲文明目录东非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玛雅文明阿兹克特文明印加文明01古代非洲文明非洲文明开端——班图人古代东非文明古代西非文明古代南非文明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古代非洲文明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公元前后4C8C10C13C14C15C16C12C阿克苏姆王国兴起、鼎盛【时空坐标】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原来住在赤道以北喀麦隆高原,西非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公元初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的压力,开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班图人迁徙图

班图人的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大迁徙导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图人与外部接触较多,便利吸收先进文化,先后形成了一些文明国家。1.非洲文明开端——班图人

古代非洲文明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东非文明(1)东非文明的产生——阿克苏姆王国◎古代非洲的国家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②特征: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①产生: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东非文明(2)东非文明的发展——国家兴起◎古代非洲的国家蒙巴萨桑给巴尔①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②表现: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桑给巴尔、

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国家的兴起。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依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东非文明(2)东非文明的发展③特征: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非洲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黄金、象牙和奴隶阿拉伯商人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西非文明(1)国家兴起蒙巴萨桑给巴尔非洲大陆的商路(局部)②总体特征:黄金资源丰富,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出口:象牙和奴隶,进口:马、布匹和盐。◎古代非洲的国家①表现: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西非文明(2)政权更迭①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曼萨·穆萨朝圣队伍古代非洲文明2.古代西非文明(2)政权更迭②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占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

15、16世纪,桑海国家在国王松尼和阿斯基亚统治时期,达到全盛的高峰,国家面积超过了昔日的加纳和马里。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统治阶级推崇伊斯兰教,廷巴克图有桑科尔大学,大学里研究《古兰经》,还专门研究法律、文学、历史、天文和数学等科学,成为当时非洲内陆伊斯兰教文化中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特征:①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③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古代非洲文明3.古代南非文明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蒙巴萨桑给巴尔◎古代非洲的国家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古代非洲文明【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汉武帝明朝1971年新时代唐朝元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非洲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非洲传统文明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两点认识: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二者关于非洲传统文明的观点,你支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拓展提升】古代非洲文明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因此,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完成殖民。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古代非洲文明区域国家时间国家形态特征东非阿克苏姆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地域广大的王国文化:信仰基督教;经济:从事农牧业;对外贸易兴旺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10-15世纪城市国家经济:广泛使用奴隶,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8-15世纪中央集权帝国经济:贸易发达;文化:城市、文化繁荣;政治:中央集权南非津巴布韦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地域广大的王国文化:巨石建筑群呈区域性特点原因1.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故文明产生的时间及特点不同;2.受到外来文明影响,尤其是东非受亚洲文明影响教大。必背清单1.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C2.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D02古代美洲文明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公元前后4C8C10C13C14C15C16C12C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时空坐标】古代美洲文明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洲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大小,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也是因为它稳定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①农业:②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古代美洲文明1.美洲文明开端——印第安人古代美洲文明2.美洲文明发展——玛雅文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1)兴衰: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15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玛雅文明衰落。

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城邦);在玛雅人国家中,氏族首领、祭司和贵族等构成统治阶级,最高首领兼掌政治和军事大权,以祭司为顾问。广大氏族成员、奴隶等为被统治阶级,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他们需要为贵族服役,并向城市缴纳租税。政治:建立众多城市国家(城邦),阶级关系明显。传说中的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城市遗址(2)特征:2.美洲文明发展——玛雅文明古代美洲文明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玛雅人发展了农业。公元前后更出现了城市。他们培植了多种农作物。其中以玉米的培植最为重要,成为玛雅人(也是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主要粮食。此外,玛雅人还知道饲养火鸡、狗和蜜蜂。手工业和商业也很发达。他们用陶土制成器皿,用棉花织成布匹。他们知道用金银、铜和锡等元素制成合金,再把这些合金制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品。每个村落和城市都辟有广场,作为相互交易之所,并有客栈,可供带货商人住宿,交易在一定日期进行。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并出现建筑精美的城市。古玛雅城市遗址(2)特征:2.美洲文明发展——玛雅文明古代美洲文明

他们用石料建立许多非常富丽堂皇的庙宇、陵墓和雄伟的纪念碑。至今,在玛雅族古城的遗址上,还保存了卓越的建筑古迹。他们在庙宇上为我们留下了各种颜色的图画和美丽生动的雕刻。在波南帕克神庙遗留下来的壁画,画出了古代战争的场面。画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成为世界壁画艺术的著名宝藏之一。建筑与艺术: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建造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壁画、雕刻艺术高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玛雅太阳金字塔(2)特征:2.美洲文明发展——玛雅文明古代美洲文明文字: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天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数学:采用20进位制,可能知道0的概念。数学玛雅文字天文历法(2)特征:2.美洲文明发展——玛雅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3.阿兹特克文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1)兴衰:

形成于14世纪初,16世纪,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人口有600余万。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人的势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所有男人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时使用。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榨取到数量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政治:以擅长军事武功著称,结构松散的王国阿兹特克文明太阳金字塔都城特诺奇蒂特兰设想图古代美洲文明3.阿兹特克文明(1)特征: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浮动园地”即在用芦苇编成的芦筏上堆积泥土,浮在水面,然后在这新造的土地上种植作物和果树,利用树根来巩固这些人造浮动园圃。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古代美洲文明3.阿兹特克文明(1)特征:

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面积约10平方千米,有房子60000幢,人口有20万—30万,有防波堤保护城市,有引水渠将淡水引到城市。城内有广场,有定期的集市,市场上物品齐全。特诺奇蒂特兰复原图阿兹特克文明都城古代美洲文明4.印加文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1)兴衰:印加文明·12世纪,以秘鲁库斯科为都城建国。·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鼎盛,人口约

600万。·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

帝国逐渐走向灭亡。政治: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贵族充任;政区之下,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③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④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⑤将征服地区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印加人把新近被征服或特别不听话的民族迁往库斯科(首都)。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利用多色结绳这些结绳,整个帝国都在掌控之中。——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秘鲁发行的印加结绳记事邮票古代美洲文明4.印加文明(2)特征:1983年印加文明的“得力之作”马丘比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

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当时的印加人连车辆和畜力都不会使用,怎么能够把几十吨重的石头搬到这么险峻的高山之上?那些巨大的石块很明显留有像人们切奶酪一样切割的痕迹。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思考:请你将印加帝国与秦始皇的统治措施进行对比,说一说有何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印加人与秦始皇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很多相似性,如:国王是政权核心,实行集权统治;地方上实行比较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如完善道路系统、税收系统,组织人口迁移,实行文化统一等。说明人类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有可能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历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特征。

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各区域文明便呈多元发展的趋势,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统一规律。古代美洲文明区域文明时间国家形态成就中美玛雅文明15世纪中期衰落城市国家农业:玉米为主手工业:精美陶器建筑:金字塔庙宇文化:20进位制、象形文字、历法纪年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

结构松散的王国政治:擅长军事武功农业:浮动园地建筑: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美印加文明12世纪建立,13世纪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鼎盛

统一大帝国政治:国王集权建筑:马丘比丘文明特点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必背清单3.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C4.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本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B5.马丘比丘遗址的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里有沿着陡峭山坡层层开凿建造的房屋、从山顶向各个方向开凿的供水渠道、各种形状的庙宇、庄严的皇家墓葬,还有日晷、采石地点等。该遗址反映了()A.印第安人高超的城市建筑艺术B.阿兹特克人国家发达的城市化水平C.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的中心D.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A6.材料一材料二: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