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42组易错点+13个主观题答题神器
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
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
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
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
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
【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
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
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
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
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
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
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
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
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
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
一。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
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
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
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
【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
系。
【正确理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
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低于郡守,但却代表中央
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汇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下贯通、预防
和惩治腐败。北宋监察地方的行政官员是通判,其官阶地位低于知州,
但却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因此通判与刺史同样具有
“位卑而权重”的特点。
5.唐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
【错因】淆这几个概念。
【正确理解】唐朝中书省是三省六部中掌管草拟政令的机构,其职能
是参与决策。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总领各行省,又
兼辖腹里(今冀、晋、鲁等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或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
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
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
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殖
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
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7.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
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
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
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
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
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
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8.辛亥革命
【错因】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
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9.民国初年民众的思想状况
【错因】认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针对的是城市
中的知识分子人群;而广大农村的下层群众仍受封建儒家思想的束缚,
所以辛亥革命后开展新文化运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0.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革命道路
【错因】对毛泽东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后还存在着两种不同道路的
斗争缺乏清醒认识,错误地认为毛泽东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后,中共
领导人就全部放弃了“城市中心论”。
【正确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先后失败,已经在实践上证明
照搬苏联的“城市中心论”是错误的,是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的。
经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
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但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一正确道路,而是在坚持“城市中心论”,所以1927
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共党内都存在着两种不同道路的斗争。
11.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错因】对各时期的根据地的名称记忆不准。
【正确理解】“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
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
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
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
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
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12.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
【错因】对四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掌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
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
批准。(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
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
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
权由两院共同行使。(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
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案
只有延搁权。
13.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
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
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
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
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
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
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4.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
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
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
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
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
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
局结束的标志。
16.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错因】认为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正确理解】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成立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国际组织,
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信守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
何一个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其成员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
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17.均田制与宋代“不抑兼并”
【错因】对两者实施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存在认识偏差。
【正确理解】均田制是我国古代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
种者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
发的社会矛盾。
宋代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施,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土地的
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
盾;但它也促进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及荒地的开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18.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错因】把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
【正确理解】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
物,与商品经济相对立,新中国成立以前,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
地位。小农经济是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而形成的,是自然经济的一
种典型表现形态。
19.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于何时
【错因】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正确理解】受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战争频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
代经济重心出现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发展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
济的开发缩小了其与北方经济的差距,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
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
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不要误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
经开始了南移。
20.工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错因】不能正确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性关系一一雇佣关系。
【正确理解】工商业的发展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萌芽。因为只有经营
者与劳动者之间产生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才可将其定位为资本主
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
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最早出现的部门是纺织业,其标志性词语为“机
房”“机户”“机工”“雇佣”等。
21.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错因】对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性质混淆不清,
误认为洋务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正确理解】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一定的资
本主义性质。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
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
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进
步的经济因素。
22.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三场战争
【错因】误认为英国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
建主义的胜利。【正确理解】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
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
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
资本优于商业资本。
2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错因】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
何积极作用。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
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和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
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
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
2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错因】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
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25.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错因】把帝国主义等同于殖民主义。
【正确理解】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组
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殖民主义始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是指比
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
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26.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错因】三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正确理解】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
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27.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对经济的干预
【错因】认为胡佛一直放任经济危机的蔓延,罗斯福是对经济进行干
预的第一人。
【正确理解】罗斯福并不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
人,早在美国总统胡佛执政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
没有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其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由此可见其政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1933年罗斯
福入主白宫后,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
府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
美国的经济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错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成立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
【正确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
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
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
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
29."仁政"与"仁"
【错因】认为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相同。
【正确理解】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
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
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
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
把它扩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
“仁政”。“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
治者发出的建言。
30.荀子的思想与法家的思想
【错因】将荀子的思想和法家思想相混淆。
【正确理解】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
精华,提出“性恶论”,法家也主张“性恶论”,但仔细比较可知,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
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
31.汉代新儒学
【错因】误认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
“儒学”。
【正确理解】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
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已经与先秦儒学大有不同,实际
上是“外儒内法”。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
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天
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
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当时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32.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错因】认为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是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正确理解】黄宗羲等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明清之际的进步思
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
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
“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早期的
民主思想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33.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错因】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由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发
展而来的。
【正确理解】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
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构筑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可以将其看作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
根本的区别。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
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34.林则徐与魏源的历史地位
【错因】对二者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
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
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础上著《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
35.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
并将其付诸实践,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早期维新
派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
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产生了动摇,他们
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
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中学为主,西学
为辅”,以商战保国,以制度强国。
36.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错因】错误地认为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正确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
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37.维新变法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错因】不理解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正确理解】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利用
和改造,其所著《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借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
的合理性,通过改良儒家思想达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陈独秀、
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则呈现出不同的做法,他们猛烈抨击儒家思
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
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儒家思想的错误偏向。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还是激进派,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立场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8.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
【错因】认为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义。
【正确理解】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
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相互依托,都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
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
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
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9.不同派别的“体用观”
【错因】不能正确区分近代主要派别思想主张的本质内涵。
【正确理解】洋务派的“体”指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
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
“中体西用”即最初冯桂芬所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也就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而维新派认为西方自有
西方之“体”“用”,“体”“用”是无法分离的,“中体西用”的
提法是错误的,即维新派主张既学技术,又学制度。
40.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错因】认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宗教信仰、反对上帝。
【正确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和上帝,而是资
产阶级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宗教领域的黑暗腐败现象进行抨
击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
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如禁欲主义等;而宗教改革则反对的是罗马教皇、
天主教会的权威。
41.“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错因】误认为“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宗教改
革的主张。
【正确理解】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
教义。“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
度和复杂的圣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它是为
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
的。“因信称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
获得拯救。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
个性。“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
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42.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错因】对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及其主张认识不清。
【正确理解】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
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
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
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O
13个答题必备利器
以下13个方法,既实用又好用,大家一定要真正利用起来,加油。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
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①段落化,一
问一段,简明直观;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③序号化,不同
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
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
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
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
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
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
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
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
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
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
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
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
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
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
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
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
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
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
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
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
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基本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
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B(2a-2e)说课稿(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4年度粉煤灰运输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度物业公司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材料供应:钢结构搭建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影视制作与发行合同:某影视公司与某发行公司3篇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发行合同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辉煌成就》说课稿 山东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说课稿1 新人教版
- 2024年度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秋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作业设计(含答案)
- DB23-T 3788-2024 河湖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 护士2024思想汇报5篇
- 2024年新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宿舍人员管理规定
- 2024-2030年中国年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QC-SMT产品质量控制计划
-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综合自然地理》第04章-土地类型
- 新版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