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1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2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3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4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基础达标】1.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了时代呼声,顺应了时代潮流,描绘了历史风云,记录了伟大实践。下图所示的这首诗讴歌的是()。A.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B.1945年举国欢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合“一唱雄鸡天下白”可知,毛泽东用“雄鸡”代指中国,“天下白”寓意全国解放,中国大地已经天亮了,所以这首诗讴歌的是新中国的诞生,C项正确;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都与诗句“一唱雄鸡天下白”的主旨不符,排除A、B两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诗歌主旨不符,排除D项。2.1949年7月至8月,陈云在财经会议上说,能否解决上海问题和稳定全国物价,要看(能否)掌握“两白一黑”的情况。这三种物资中,有两个是关键:一个是吃,一个是穿,“人心不乱,在城市中心主要靠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我掌握多少,即控制市场力量的大小”。因此,打好这一仗就成了稳定物价的关键。“这一仗”是指()。A.土地改革 B.“银元之战”C.“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解析】根据“人心不乱,在城市中心主要靠粮食,在农村主要靠纱布”可知,“这一仗”是指“米棉之战”,故选C项;土地改革是指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不符合“一个是吃,一个是穿”,排除A项;“银元之战”是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稳定上海金融的行动,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3.1953—1957年,我国重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是25.4%,轻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是12.9%,农业年均增长速度是4.5%。经济增长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相比,重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最快,故选A项。4.国际会议的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七部分。某公报声明:“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一种障碍。”这次会议是()。A.亚非会议 B.巴黎和会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据材料“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可知,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霸权,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符合题意,故选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排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项;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问题,排除D项。5.下图所示为某几个时间段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属于三大改造的一部分,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基础,但土地改革后生产资料依旧是私有制,C项错误;“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无关,D项错误。【拓展提升】6.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解析】通过开国大典和国庆节日等仪式,实现了国旗、国歌等国家形象符号体系的合法化、神圣化,这有利于强化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D项正确;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和相关仪式不是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A项错误;这些措施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但不能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项错误;中国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中国人民心中日益合法化、神圣化,与“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符,C项错误。7.“(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来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解析】根据材料“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中国建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团结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基层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8.下图所示为忻礼良于1953年创作的《农村风光》。在稻田里,人们有的低着头插秧,有的挑着担送秧,有的扶着镢头休息。该作品()。A.宣传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果 B.展现了“一五”计划建设成就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了经济恢复后农民积极生产的状况【解析】据材料“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2年为经济恢复期,到1952年年底,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据材料“《农村风光》”可知,图片展现了农民积极劳作的情况,所以该作品整体体现了经济恢复后农民积极生产的状况,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排除A项;材料时间为1953年,此时“一五”计划刚刚开始,且“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方面,不能反映农民积极生产,排除B项;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9.(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进行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D.工业化建设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解析】1950—1952年,我国开展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生产力得到大发展,故选D项。“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是在城市实行的稳定物价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开展是在1958年,排除B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开始实施于1961年1月,排除C项。10.195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六百二十八亿元》的报道,其中“六百二十八亿元”被编辑加粗,使读者一目了然。文中指出原煤、生铁、钢产量比1956年分别增长1800万吨、107万吨、77万吨。这个报道()。A.说明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B.掀起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C.表明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D.体现了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解析】由材料“《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六百二十八亿元》”“原煤、生铁、钢产量比1956年分别增长1800万吨、107万吨、77万吨”可知,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史实可知,我国工业化建设成效明显,故选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不能说明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出重工业的发展,并未涉及轻工业,不能得出经济结构优化的结论,排除D项。11.1949—1956年,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代表团9人,由团长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一届亚洲运动会。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A.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成熟C.紧随了“三个世界”时代判断 D.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一直努力加入各种体育国际组织”“吴学谦率领访问了印度,并参观了第一届亚洲运动会”等可知,中国通过体育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从而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D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2.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某一外交政策时说:“(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这一外交政策()。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C.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D.推动亚非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与题干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一边倒”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排除B项;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尼举行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2分)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农户一年的劳动成果,除了扣除补偿生产资料的消耗和交纳国家的农业税外,绝大部分用于全家人的生活消费,农户不仅不可能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有时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1955年,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当时广大农村,高利贷者日益活跃,雇工剥削的现象逐年增长,租佃的农户不断增加,土地买卖问题日趋严重,新富农到处出现。如果让两极分化发展下去,广大贫下中农将逐步失去生产资料,走向贫困破产的深渊。1955年通过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再一次强调:“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力的增长。”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作,而实践上一般地说也能做到初级社比互助组增产,高级社比初级社增产,因而农民在合作化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就能够相应地增加收入,从而调动了他们参加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6分)【答案】(1)原因: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避免农村两极分化的考量;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经验的积累。(6分,答出三点即可)(2)意义:提高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发展状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支持;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占绝对优势。(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53年和1954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得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材料“当时广大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