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总结-【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1页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总结-【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2页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总结-【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3页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总结-【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4页
第三章 光和眼睛 单元总结-【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光和眼睛单元总结1.一个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2.两个规律(1)光的反射定律: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③两角相等;(2)光的折射规律: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③两角关系。3.三种像(1)小孔成像;(2)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成像。4.四种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①条件:光在真空中、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现象:小孔成像、影。(2)光的反射:①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②应用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①条件:光线斜射、不同介质;②现象:海市蜃楼;(4)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5.两种透镜凸透镜(会聚透镜)、凹透镜(发散透镜)6.两种眼疾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7.三条特殊光线(1)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2)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3)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8.四类应用(1)照相机类,如摄像头、摄像机、眼睛;(2)投影仪类,如幻灯机,放映机;(3)放大镜;(4)组合类:望远镜、显微镜。9.五条凸透镜成像规律(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3)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4)u=f,不成像;(5)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计算中取。(在水中速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典例1.(2024·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2024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C.2024年,这一天宁波白昼最短D.2024年,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答案】C【解析】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图中所示的是新月,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D.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浙江省宁波太阳高度最大,昼长夜短,故C错误,C符合题意,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2.(2024·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将另一易拉罐的顶和底板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选填“实像”或“虚像”);(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是__;A.三角形烛焰B.圆形烛焰C.烛焰正立的像D.烛焰倒立的像(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写一种方法即可)【答案】实像D蜡烛离小孔近一些【解析】(1)[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2)[2]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蜡烛的火焰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焰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蜡烛在纸上成的像是蜡焰的倒立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蜡烛离小孔近一些,或使屏离小孔远一些。知识点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镜面:光滑的反射面3.平面镜:反射面是平面的镜面,如穿衣镜、玻璃板、平静的水面和抛光的金属面。4.光的反射定律: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6.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典例3.(2024·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照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和白纸一样亮B.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镜子始终比白纸亮C.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D.从侧面看,应该是白纸比镜子亮【答案】D【分析】由题意可知考查镜面反射、漫反射区别,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特点分析可得。【解析】光线照射镜子发生镜面反射,白纸发生漫反射,正对着镜子和白纸看,镜子比白纸亮,从侧面看,白纸比镜子亮,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人感觉镜子和白纸哪个更亮是由进入眼睛光线的强弱决定的,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集中某一方向,其他方向光线较弱,发生漫反射时多个方向有光线射入睛睛。典例4.(2024·重庆八年级月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则下列方法中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A.只有②可行 B.只有④可行 C.①和②都可行 D.③和④都可行【答案】A【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析】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反射光线可能经过B点,故②符合题意;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并且入射点相对应A点的位置不变,因此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典例5.(2024·山东济南市·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答案】B【解析】AB.树枝斜插在湖水中,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树枝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A错误;CD.斜插在湖水中的树枝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看起来向上偏折,所以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D错误。故选B。典例6.(多选题)(2024·江西南昌市·南昌二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小娟随家长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间距C.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的大小不变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AC【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时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大小不变,两个像的位置能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故选AC。知识点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基本概念:(1)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2)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3)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4)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3、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方向不变。4、光的折射现象:(1)铅笔“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典例7.(2024·沙坪坝区·重庆一中八年级期末)我国每年大约5万人因溺水意外死亡。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由干光的折射,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______(选填“深”或“浅”)。如图所示,崇德同学让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光斑位置将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变”)。【答案】浅右移【解析】[1]水底的光线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偏折,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要浅。[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入射点向右移,则折射光线的位置也向右移,所以光斑的位置也向右移。典例8.(2024·广西百色市)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图所示:(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选填“远离法线”“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若让光束逆着折射光线射入,则光束将沿_______方向射出;(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_____(选填“高”或“低”)。【答案】靠近法线增大OA左高【解析】(1)[1]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折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会增大。[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让光束逆着折射光线射入,则光束将沿OA方向射出。(2)[4]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杯底的光斑移动图像如下图所示,光斑会往左移动。(3)[5]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会偏离法线,那么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高。知识点五: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透镜的光心,性质是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

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

凸透镜凹透镜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典例9.(2024·河南许昌市·八年级月考)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答案】C【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的夹角变小。【解析】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在焦点上,正确;BC.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但原来发散的光线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故B正确,C错误;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正确。故选C。典例10.(2024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A.只有a、b、cB.只有a、c、d、eC.只有bD.a、b、c、d、e均可【答案】C【解析】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点睛】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知识点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

透镜u=∞(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2f>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v=2f等大、倒立、实像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电影机u=fv=∞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v>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2、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3、凸透镜成像应用:(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典例11.(2024·安徽淮北市·八年级期末)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2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B【详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故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B。典例12.(2024·山西大同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_。(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要使像变小一些,应该将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后,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4)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不移动蜡烛与凸透镜位置的条件下,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光源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因为该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作用。(5)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___________A.只需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些B.只需将光屏向下移动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D.以上均可【答案】10同一高度放大左凹发散C【解析】(1)[1]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2]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让像成在光屏中央。(3)[3][4]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故若要使像变小一些,应该将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再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4)[5][6]若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光源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这是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使成像延迟。(5)[7]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升高蜡烛、降低透镜或者升高光屏,也可将凸透镜和光屏均向下移一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再次变成同一高度,故最合理的调整是C。故选C。知识点七:眼睛和眼镜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成因: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3、矫正:佩戴合适的凹透镜4、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5、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6、矫正:佩戴合适的凸透镜典例13.(2024·海南海口市·八年级期末)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故矫正时利用中间较薄的透镜,即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些,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典例14.(2024·河北唐山市·八年级期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B.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C.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D.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答案】D【解析】AB.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有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验钞机鉴别钞票真伪是利用红外线的荧光效应,眼睛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大有益处B.手影游戏中墙壁上成手正立放大的实像C.潜望镜是由两个平行的平面镜组成,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D.光的反射实验中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无法看到反射光线,说明此时没有反射光线【答案】C【解析】A.眼睛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对眼睛有害,故A错误;B.手影游戏中手影是由于光线直线传播,手挡住光线形成的影子,不属于像,故B错误;C.潜望镜是由两个平行的平面镜组成,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正确;D.纸板上无法看到反射光线,是由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故选C。2.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可模拟近视眼B.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可模拟近视眼C.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可模拟远视眼D.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可模拟远视眼【答案】BC【解析】AB.近视眼是由于长期看近处的东西导致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所以用水透镜模拟近视眼,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注水,使得凸透镜变厚,焦距变小,使得像成在光屏左侧。故A错误,B正确;CD.远视眼是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用水模拟远视眼,需要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弱,所以此时应对水透镜抽水,便凸透镜变薄,焦距变大,像成在光屏右侧,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3.奥运会开幕式以精湛的技术手段和灯光效果将光、影、音乐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舞台的局限性。下列关于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在水中声和光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空气中更快C.动听的音乐任何时候都是乐音 D.声和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都会被反射【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故B错误;C.声音是噪声还是乐音与周围环境有关,如果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播放音乐,那么动听的音乐也属于噪声,故C错误;D.声与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都会发生反射现象,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0.0cm B.20.0cm C.30.0cm D.50.0cm【答案】A【解析】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所对刻度值为20.0cm,光屏所对刻度值为30.0cm,所以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即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关于声音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速度都变快C.声音和光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打雷时,总是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答案】C【解析】A.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了,而声音从空气中进入水中传播时,速度变大了,故B错误;C.声音和光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如司机按喇叭提醒行人避让车辆,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可以用信号灯来指挥交通,利用激光可以刻字,故C正确;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选C。6.如图为某学校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开展文艺展演活动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学们利用话筒和音响进行朗诵,主要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B.同学们所戴军帽上的五角星呈红色,这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C.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舞台上的同学,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演播厅的墙面做成蜂窝状,凹凸不平,主要是为增强声音反射【答案】A【解析】A.同学们利用话筒和音响进行朗诵,使朗诵的声音更大,主要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五角星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色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故B错误;C.反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舞台上的同学,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误;D.演播厅的墙面做成蜂窝状,凹凸不平,主要是为减少声音的反射,可以有效避免杂音干扰,故D错误。故选A。7.小林到兰州游玩,下列他看到的光现象描述及分析正确的是()A.高大挺拔的黄河楼与水中倒影交相呼应,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B.晚上的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变幻出不同颜色的光,其中一定没有红外线C.白天看到白塔山标志性建筑——白塔,是光的反射现象D.看到倒垂在清澈黄河水中柳树树枝被“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C【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晚上的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变幻出不同颜色,是因为灯里有稀有气体,不是光的色散,故B错误;C.白天看到白塔山标志性建筑——白塔,是由于白塔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从而使得人看到白塔,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D.看到倒垂在清澈黄河水中柳树树枝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8.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

)A.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B.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答案】BD【解析】AB.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则像距应该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光屏,此时应该减小物距来增大像距,即将蜡烛向右移动,故A错误,B正确;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变小了,则像会变小,故C错误;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将变大,故D正确。故选BD。9.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小B.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C.乙图所示,光屏上呈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D.乙图中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答案】BC【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A错误;B.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因此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B正确;C.乙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因此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光屏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的相同,故C正确;D.移动蜡烛渐渐远离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移动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BC。10.某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声现象的装置如图所示,则()A.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C.乙图中音叉发声时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乙图中利用乒乓球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答案】ACD【解析】A.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体等大,则蜡烛A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所成的像大小都不变,故A符合题意;B.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成的像是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如图乙所示,音叉发声时小球被弹开,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D.音叉的振动很微小,有时用眼睛无法清楚的直接观察到,可以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三、填空题11.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乙中的(选填“①”“②”“③”或“④”)。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实验装置创新)【答案】②【解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像是图乙;小亮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图丙;在B点放置凸透镜,此时u=v=2f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小亮观察到的像如图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12.按要求填空。(1)如图甲所示,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如图乙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是由决定。(3)如图丙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白屏上形成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该实验说明。【答案】(1)振动(2)频率(3)黄太阳光是复色光【解析】(1)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用硬纸片拨动塑料梳的梳齿,划动速度越小,硬纸片振动的频率变慢,声音音调变小,说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3)[1][2]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白屏上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复色光组成的。13.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让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等比例照射到屏上,中间叠加区域呈色。【答案】白【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单色光等比例照射到屏上,中间叠加区域呈白色。14.夏季炎热,不少人都穿上了防晒衣袖,这样可以减少阳光中(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照射,避免对皮肤的侵害。【答案】紫外线【解析】据紫外线的特点可知,适量的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但过量的紫外线对身体是有害的,有可能诱发皮肤癌,因此冰袖可以遮挡阳光,能防止紫外线对人皮肤的侵害。15.如图所示,某地天空上演了神奇的“金环日食”现象,此次日环食带非常狭窄,宽度仅20公里左右,产生日食的原因可以用光的来解释。【答案】直线传播【解析】月球绕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而产生日食,所以产生日食的原因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唐代诗句“池水映明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场景,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答案】直线传播反射【解析】[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穿过小孔时,能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池水映明月”是水中由月亮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7.透镜是指能够光的镜子,并且镜片的表面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透镜通常用玻璃或树脂材料制成。如下图有六个透镜,你可以把它们分成和两大类,你的分类依据是。【答案】透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中央和边沿的厚薄程度【解析】[1]透镜是指能够透光的镜子,并且镜片的表面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2][3][4]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18.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2)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填像的性质)的实像;(3)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则晶状体(选填“变厚”“不变”或“变薄”)。【答案】(1)照相机凸透镜(2)光屏倒立、缩小的实像(3)变厚【解析】(1)[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1][2]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中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正常人看物体由远及近时,物距变小,为了使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应该变厚一些。四、作图题19.李华是近视眼,为了矫正视力戴了合适的眼镜(透镜)。请在下图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将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答案】【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图示中的两个平行光线,先经凹透镜发散后,再经晶状体会聚,会聚点在视网膜的a点,即像成在视网膜上。作图如下:20.(1)如图C是物体的虚像,请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2)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如图所示,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2)(3)【解析】(1)C是物体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画出物体的位置,连接眼睛与C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为反射点,反射点与眼睛之间的连线为反射光线,然后连接物体与反射点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如下图所示:(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则平面镜在像与物之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如下图所示:2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发现在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请画出形成两个光斑的光路图;【答案】【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过入射点在法线上方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出第一条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第二个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五、实验题22.在以《眼睛和眼镜》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1)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如图1所示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中。照相机胶卷光圈眼睛晶状体和角膜(2)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2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2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2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透镜;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答案】(1)镜头视网膜瞳孔(2)同一高度强前面凹(3)见解析【解析】(1)[1][2][3]由图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快门与眼睑的作用是相同的。(2)[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3]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若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将成在光屏之前,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4]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需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23.图甲中入射点不动,当光束1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时,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生活实践)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美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能做到,你认为没能做到的原因是。25.(实验情境创新)(2024江西)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证据】(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放置在方格纸上。(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4)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记录上述实验数据的表格。()(5)如图乙所示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6)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次数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122233344【解释】①根据表中数据,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②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答案】23.变大24.光路可逆25.垂直距离3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格数/格像到平面镜的格数/格123相等垂直右【解析】23.如图甲,移动光束1,当光束1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时,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24.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美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25.(1)[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3)[2]实验中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4)[3]根据实验要求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格数/格像到平面镜的格数/格123(6)①[4]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相等。②[5]根据方格纸可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交流】[6]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右手。26.小华偶然间竖直向下看到放在玻璃砖下面的字发生了错位。(1)他想到光斜射时才发生偏折,才会出现“池底变浅”的现象,那么光在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再偏折,还会有“池底变浅”的现象吗?(2)①联想到“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找像的位置的方法,于是他按如图1甲所示将玻璃砖紧贴物体摆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张白纸上,标记出物体的位置,按照图1乙的方式沿水平方向观察物体(观察盒上的条形码),当看到物体经玻璃砖成的像时,前后移动小卡片,使小卡片与像在同一个平面上,将小卡片此时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这样就找到了放置一块玻璃砖时像的位置;②随后,他将玻璃砖离开物体向观察者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进行观察,发现像的位置不变,说明玻璃砖与物体的距离(选填“会”或“不会”)影响成像位置;(3)为了观察不同厚度玻璃砖的成像情况,他将第二块相同玻璃砖紧贴在第一块后面,如图1丙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他再将第三块相同玻璃砖紧贴在前两块后面,如图1丁所示,观察并记录像的位置,记录数据如图2所示;①分析图2的数据可知,用一块玻璃砖观察时,像与物体的距离是cm;②三次实验都说明了光在垂直入射时,像的位置会(选填“靠近”或“远离”)观察者;(4)从图2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玻璃砖的厚度越厚,像与物的距离越;(5)从以上探究可知,从竖直方向看到的池底比它的实际位置(选填“浅”或“深”)。【答案】不会2.13靠近远浅【解析】(2)②[1]移动玻璃砖,像的位置不变,说明玻璃砖与物体的距离不会影响成像位置。(3)①[2]由图中数据可知,用一块玻璃砖观察时,像与物体的距离是2.13cm。②[3]由三次实验数据可知,无论几块玻璃砖,像到观察者的距离比物体到观察者的距离都小,说明像更靠近观察者。(4)[4]分析数据发现2.13cm<4.28cm<6.6.3cm从图示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随着玻璃砖的厚度增加,像距增加的更多,像与物的距离越远。(5)[5]三次实验都从水平方向观察到条形码的像比条形码到观察者的距离小,所以竖直观察池底,看到的池底比实际池底要浅。27.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证据】(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放置在方格纸上。(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关系。(4)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记录上述实验数据的表格。(5)如图乙所示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6)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次数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122233344【解释】(1)根据表中数据,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拓展设问(1)该同学又利用两块长方形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他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在不锈钢框架上,将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蜡烛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选填“虚”或“实”)像,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2)该同学又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答案】垂直距离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格数/格像到平面镜的格数/格123相等垂直右虚清晰GH重合【解析】【证据】(1)[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3)[2]实验中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4)[3]根据实验要求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格数/格像到平面镜的格数/格123【解释】(1)[4]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相等。(2)[5]根据方格纸可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交流】[6]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右手。拓展设问(1)[7]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8]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在不锈钢框架上,虽然成像不完整,但反射光线会增多,上下两块平面镜成的像叠加,成像会更清晰。(2)[9][10]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三次实验中,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接下来将白纸沿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能够重合,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28.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如果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要想像是清晰的,光屏(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②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像又会变清晰;③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A.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C.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④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部分

B.蜡烛像的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拓展设问:⑤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3)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乙中的(选填“①”、“②”、“③”或“④”)。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需要(2)不变(3)10.0左DC②【解析】(1)[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穿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像,所以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可以是任意值,光屏上都会呈现清晰的像,所以光屏不需要同时远离小孔。(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不变。(3)①[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丙可知焦距f=60.0cm-50.0cm=10.0cm②[2]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向左偏,相当于烛焰向左移动,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③[3]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上移动,可以把凸透镜向下移动,光屏向上移动,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蜡烛适当向上调,都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但是如果移动凸透镜或光屏,蜡烛每移动一个位置,都要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非常麻烦,所以最合理的方法是蜡烛向上移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④[4]如果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小部分,折射光线减少,像的完整性不变,但像会变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⑤[5]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与一相同;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在平面镜后面观察,光屏上没有像;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乙中的乙、丙、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六、综合题29.(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2)如图乙所示,烛焰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原理可用于制作,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在足够大的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且完整的像。【答案】(1)D(2)投影仪右能【解析】(1)AB.图中物距为u=45.0cm-35.0cm=10.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等于焦距,光屏不能成像,只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B错误;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不能成像,故C错误;D.将凸透镜移动到55cm,物距为u=55.0cm-35.0cm=20.0cm像距为v=75.0cm-55.0cm=20.0cm此时u=v=2f,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故D正确。故选D。(2)[1]如图乙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2]根据光路可逆,不改变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向右移动凸透镜到某一位置,使得像距和物距对调,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若烛焰的高度大于凸透镜的直径,部分光线仍能通过凸透镜成完整的像,但由于进光量减少,像较暗。30.(1)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