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_第1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_第2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_第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_第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手册TOC\o"1-2"\h\u25676第1章可持续农业发展概述 319422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33308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3239701.3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趋势 432334第2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4144802.1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4304352.1.1土地利用规划 4283682.1.2耕地保护 4163292.1.3退化土地治理 4282422.1.4土地整理 5233742.2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5214392.2.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5288422.2.2节水灌溉 5312032.2.3水土保持 597892.2.4水资源保护 520818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5263942.3.1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5108452.3.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 5137432.3.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 5111592.3.4农业生物安全 631930第3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6167473.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663933.1.1农田生态保护概述 6306223.1.2农田土壤保护 6269253.1.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6296223.1.4农田生态恢复与重建 6244283.2森林与草地资源保护 6162683.2.1森林资源保护 696883.2.2草地资源保护 6198723.2.3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 6148983.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7114993.3.1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7161013.3.2农药污染防控 7205333.3.3化肥污染防控 7300733.3.4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7115883.3.5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 713710第4章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7231344.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732844.2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7176484.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7224244.2.2生态农业种植技术 8128884.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8242854.3生态农业发展案例与启示 810674.3.1案例一: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8123174.3.2案例二:有机农业发展模式 8172534.3.3案例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817440第5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9210985.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原则 9300955.1.1意义 9255385.1.2原则 933805.2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10075.2.1农业产业链构建 963945.2.2农业产业链优化 9140405.3农业多功能性与产业结构调整 1011307第6章农业生产方式改进 10280586.1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 10231776.1.1精准农业技术概述 10326946.1.2精准农业应用实例 1033736.2保护性耕作与轮作休耕 10273946.2.1保护性耕作 1118686.2.2轮作休耕 11306556.3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11251836.3.1农业机械化 1127566.3.2农业信息化 1117464第7章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 11321607.1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目标 11263777.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2217877.3农村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122672第8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 12124228.1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 12240578.1.1政策目标与原则 12247538.1.2政策内容 13145318.1.3政策措施 13193418.2农业法律法规与制度创新 13202588.2.1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13106778.2.2制度创新 13241818.2.3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 13218838.3农业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 13185698.3.1政策实施过程 13243668.3.2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490268.3.3效果评价方法 14308948.3.4政策调整与优化 149826第9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1467999.1农业社会化服务概述 14288329.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459719.3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与案例 159845第10章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51370710.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51645310.1.1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52863310.1.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投入 151914310.1.3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151284210.1.4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161328910.2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62602110.2.1完善农业教育体系 162034310.2.2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162690910.2.3引导优秀人才服务农业 162311710.2.4促进农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 161690410.3农业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估体系构建 161431010.3.1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62926310.3.2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监测网络 161778810.3.3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1636610.3.4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机制 17第1章可持续农业发展概述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证当前人类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以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保证农业发展成果公平分配,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2)持续性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3)共同性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4)多样性原则:尊重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1.3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农业发展经验。但仍存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国际方面,各国普遍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趋势如下:(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3)实施农业资源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5)推动农业政策改革,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公平发展。第2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2.1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1.1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证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质量。2.1.2耕地保护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现象。2.1.3退化土地治理针对退化土地,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土地生产力。2.1.4土地整理开展土地整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保证土地整理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2.2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2.2.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制定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2.2节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灌溉设施建设,减少水资源浪费。2.2.3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蓄水保水能力。同时注重生态建设,改善水生态环境。2.2.4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保证水资源质量。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农业用水安全。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节主要探讨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2.3.1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农作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建立农作物遗传资源库,为农业科研和育种提供资源支持。2.3.2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生物入侵,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2.3.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合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开展农作物品种改良,培育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新品种。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品种资源。2.3.4农业生物安全加强农业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同时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保证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第3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3.1农田生态环境保护3.1.1农田生态保护概述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措施。3.1.2农田土壤保护土壤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壤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阐述土壤保护措施,包括土壤侵蚀防治、土壤质量提升和土壤污染治理等。3.1.3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本节主要讨论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作物多样性种植、天敌昆虫保护、农田景观优化等。3.1.4农田生态恢复与重建针对受损农田生态系统,本节提出农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包括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等。3.2森林与草地资源保护3.2.1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减缓水土流失等功能。本节主要介绍森林资源保护的目标、政策和措施。3.2.2草地资源保护草地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阐述草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草地退化治理、草地生态补偿等。3.2.3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本节探讨林草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植树造林、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3.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3.3.1农业面源污染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现象。本节简要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特点和影响。3.3.2农药污染防控本节针对农药污染问题,提出农药减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推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措施。3.3.3化肥污染防控本节介绍化肥污染防控的方法,包括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等。3.3.4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本节主要讨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等。3.3.5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本节提出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4章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4.1生态农业模式概述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高效、和谐与稳定的发展模式。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4.2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是生态农业模式的具体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1)土壤保护技术:通过合理轮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土壤调理剂应用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2)水资源保护技术:采用节水灌溉、雨水收集、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通过保护性耕作、生境营造、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技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4.2.2生态农业种植技术(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2)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有机认证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的有机化。(3)绿色防控技术: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生物农药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秸秆还田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2)畜禽粪便处理技术:采用微生物发酵、好氧堆肥等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3)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4.3生态农业发展案例与启示4.3.1案例一: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在某地区,通过实施立体农业模式,将水稻、鱼类、家禽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启示:立体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3.2案例二: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在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有机农业技术,农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启示:有机农业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4.3.3案例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某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清洁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启示:循环农业模式有助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第5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5.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原则5.1.1意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5.1.2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宜的农作物和特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环境保护原则: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2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5.2.1农业产业链构建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构建农业产业链,有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1)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2)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3)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5.2.2农业产业链优化(1)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集聚,降低生产成本。(2)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加强产业链环节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5.3农业多功能性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外,还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功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以下目标:(1)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2)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挖掘农业文化资源,传承农耕文明。(4)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6章农业生产方式改进6.1精准农业技术与应用精准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环保。本节主要介绍精准农业的技术与应用,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6.1.1精准农业技术概述精准农业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农业模型等。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6.1.2精准农业应用实例(1)精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和生长状况,制定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2)精准灌溉:通过土壤水分监测和作物需水量预测,实现灌溉的自动化、智能化。(3)精准播种:根据作物品种、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调整播种密度和深度,提高播种质量。6.2保护性耕作与轮作休耕保护性耕作与轮作休耕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节主要介绍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与应用。6.2.1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指在保证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壤翻动,保持土壤结构和覆盖物,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6.2.2轮作休耕轮作休耕是指在同一地块上,有计划地轮换不同作物种植,并在适当时间实行休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6.3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3.1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包括传统农业机械的升级改造和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需在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加大投入。6.3.2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遥感、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等。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方式改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精准农业、保护性耕作与轮作休耕、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7.1农村能源发展现状与目标我国农村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能源供应不足、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改善农村能源状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章节明确了以下目标:(1)提高农村能源供应能力,保障农民生活用能需求;(2)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3)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7.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1)生物质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牲畜粪便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气等方式进行利用;(2)太阳能: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在农村的应用;(3)风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风力发电,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4)地热能:在温泉地区开展地热能利用,为农村提供供暖、制冷和生活用热;(5)小水电:合理开发农村小水电资源,为农村提供清洁电力。7.3农村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农村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能源发展;(2)建立健全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加强能源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管理;(3)加强农村能源技术培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加大农村能源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能源建设;(5)强化农村能源监测与评价,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农村能源建设与利用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8.1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是我国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8.1.1政策目标与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遵循以下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法治。8.1.2政策内容政策内容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环境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8.1.3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值;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强化农业法治建设,保障农业政策实施。8.2农业法律法规与制度创新农业法律法规与制度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法律法规与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8.2.1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农业基本法、农业部门法、农业行政法规、地方性农业法规和农业规章。这些法律法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8.2.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主要包括:完善农业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创新农业经营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8.2.3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提高农业法治水平。加大对农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农业市场秩序;完善农业执法体系,提高农业执法效能;加强农业法治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法治意识。8.3农业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农业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是检验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成效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农业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8.3.1政策实施过程政策实施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测和政策调整。要保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8.3.2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农业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8.3.3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全面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8.3.4政策调整与优化根据效果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农业政策,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9.1农业社会化服务概述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以满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农业生产者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9.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形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引导和鼓励各类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选拔等方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4)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水平。9.3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与案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典型模式及其案例:(1)主导型模式: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核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例如,我国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服务。(2)市场运作型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运作。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为菜农提供种苗、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实现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3)合作互助型模式:农民合作社、农村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