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分析 财务会计学专业_第1页
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分析 财务会计学专业_第2页
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分析 财务会计学专业_第3页
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分析 财务会计学专业_第4页
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分析 财务会计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目前,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占97%左右),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50%的税收,完成了70%的创新成果和80%的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看似很多,但可行性高的只有银行信贷融资,占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66%。中小企业初创资金少和债务周期普遍较长的特点,加之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等特点,加剧其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难度。因此,需要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形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直接金融服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仍以储蓄存款为主。2014年,中国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5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59万亿元。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人民群众需要一个功能全、效率高的财富管理平台,而资本市场完全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财富管理功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客户基础;此外,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策指出,要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引导和鼓励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开展公开、小额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强风险控制和规范管理。1.1.2研究意义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市场的产物。互联网股权众筹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种种框架,具有速度快、低成本、程序简单等特点,既是对传统融资体系的补充,又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缺乏投资渠道问题,实现了资金的合理配置,激发市场潜力。理论意义众筹行业飞速发展,但国内对众筹平台运营和风控理论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动股权众筹平台良好运营和积极健康发展方面,国外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平台的运营流程为路径,对国内股权众筹平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股权众筹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风险识别的方法及风险防范策略,将传统企业风险分析与防范理论运用到股权众筹行业,扩大了风险管控理论的应用范围。实践意义股权众筹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问题,平台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平台及整个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起人多是为中小微企业,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众筹模式为中小企业家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其次,众筹平台是中小企业实现网上融资的中介,平台利润与平台内项目融资规模息息相关,对众筹项目运营的研究有助于平台管理者认识和了解投融资双方的问题与需求,更好的设计和管理平台,吸引更多的投融资者在平台上进行注册融资。最后,对于投资者而言,平台的运营及项目事后管理对投资者参与平台投资的积极性具有较大影响。优秀的平台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获取更加全面信息,判别项目融资者过去的融资情况,以便投资者做出更科学的投资选择,取得相应回报。此外,良好的项目管理流程,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了解并监督项目运营,促进项目的良性发展。1.2文献综述众筹的概念源自国外,泛指集中大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而股权众筹作为初创企业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从产生初期就困难重重,备受争议。美国从2003年众筹诞生到2015年美国JOBS法案,在历经3年的讨论与修改之后获得通过,股权众筹在美国扎根发芽。2013年,国内诞生第一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案例,但有媒体却说天使汇“团购股权模式或涉嫌变相公募”。2014年5月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明确了股权众筹融资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具有现实意义。政策的号召带来股权众筹行业的盲目扩张,但监管落后、法律地位和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使得平台极易走向违法之路,平台倒闭、“卷款”跑路、合伙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平台及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1.2.1国外文献综述杰夫·豪在《众包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众包”代表一种利用互联网分配工作并发现创意最终解决技术问题的商业模式,该词的提出对互联网众筹产生深远的影响。Cosheta1(2009)认为初创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十分有限,现金流的需求量与可以提供的有效信息可能是不对称的。Kleemanneta1(2008)和Lambert、Schwienbacher(2010)指出众筹发展的这些年间,初创企业从对传统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银行贷款方式的依赖转向利用互联网直接融资,这些投资者的来源都是公众(thecrowd)。这种在互联网上利用公众直接为初创企业或特定项目募集资金的方式就是“众筹”。最初的互联网众筹融资的筹资者仅仅是那些在资本市场上无法获得融资但又具有成长性创意性的企业项目,比如文化、娱乐、电影、音乐(Lambert,2010)创造知识产权的行业(HalVarian,2011),它们都具有比较高的回报潜力(Evers、Reinier,2007)。然而伴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发展,众筹不仅涉及到对一些创意产品有偿或无偿的提供帮助,更产生了颇受争议的股权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最终被法律认可并逐渐规范起来,学者们也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于此。Sigar(2012)认为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融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受欢迎。Lynn(2012)、Lynn和Sabbagh(2012)认为众筹运营的原理是从个人手中筹集资金。LoretaValanciene和SimaJegeleviciute(2013)认为众筹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模式,将投资者与企业连接起来,把资金投入实体企业。JoernH(2017)等人认为股权众筹是企业在互联网上公开出售部分特定数量的股票或可转换型债券以获得融资的一种形式。Lambert&Schwienbacher(2010)认为很多众筹的模式是不提供投资者回报的,可以看出回报也并非是参与众筹的唯一原因。同时,Kleemann(2008)表示,项目众筹的动机一部分来源于金钱回报、产品满意、职业成就、学习机会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参与时获得的趣味性和愉悦感,投资行为正是这两种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Brabham(2008)对哪些用户及为什么参与iStockphoto网站项目的调研,结果与以上的研究结论相似。他们大多把乐趣看的比金钱重要很多,注重互动性并渴望在互动中被认可是网络精英的最主要动机。Larralde、Schienbacher(2012)认为不同的投资动机会引导他们指向不同的投资项目中去,这是与众筹项目本身的商业模式相联系的。DevashisMitra(2012)认为通常情况下,初创企业很难通过传统渠道,例如银行借贷、风投或天使基金等途径获得资金。资金匮乏使得企业积极寻找可行的融资方式,因此推动了全球众筹行业的发展。股权众筹不仅补充传统融资体系存在的不足,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NikoIbrahim,Verliyantina(2012)指出两次金融危机证明印度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而恢复力,但融资困难,解决途径之一是微金融。基于互联网的众筹为各参与方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筹资者可以快速获得低成本资金,此外投资者可以在网络平台对筹资者的项目进行选择,形成市场驱动发展(community-drivendevelopment)。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效率提高成本减少的同时,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更是不容忽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对整个金融行业都是一种冲击,创新的背后蕴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模式,兼具了互联网和证券融资的双重风险。美国新推出的JOBS法案(Title3,2015)使股权众筹的地位合法化,放松了对小公司融资以及小额公开发行的限制条件。一方面降低了小公司和初创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允许私募发行的中介机构在特定投资者范围内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则控制了融资总量的上限并加强了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其次,JOBS法案免除注册的小额公开发行额度提高至5000万美元,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披露的要求,并要求SEC每两年审议豁免额度。NirVulkan,ThomasAstebro,ManuelFernandezSierra(2016)基于Mollick(2014)回馈式众筹的分析,对英国SEEDRS平台2012年-2015年636个项目进行研究,表明股权众筹增长势头强劲,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融资管理行业的焦点。1.2.2国内文献综述(1)互联网股权众筹的作用国内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领军人物谢平、尹龙(2001)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现代信息科技催生出来的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主要依托互联社交、搜索、移动支付以及云计算等来实现。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20年将成为主流,互联网金融模式一经提出,引起了金融界热议,应该承认,互联网金融模式较传统金融模式拥有很多新特征,蕴藏很强的创新性与竞争性。邱勋、陈月波(2014)认为互联网股权众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融资体系高门槛和信息不对称的限制。股权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模的核心模式之一,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傅啸、董明(2015)认为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国家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初创企业借助众筹平台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自身快速发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还有效促进了金融公平,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最终提高了国家的创新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2015)指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顺应创业热潮兴起时期企业融资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不同投资需求及风险偏好的多样化需要,更是我国在新常态下防止经济整体杠杆水平过快上升的需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热潮的背景下,股权众筹应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和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对服务实体经济与宏观杠杆水平控制至关重要。(2)股权众筹平台发展现状研究众筹金融智库创始人杨东(2016)指出股权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高级阶段,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逐步成长,中国式股权众筹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股权众筹在2015年呈现以下特点:“国家队”介入、众筹生态圈模式崛起、股权众筹模式推陈出新、跨境众筹开始出现、伪众筹泛滥。据中国网发布的《2016年行业报告》显示,2016年政府颁发了相关政策,收紧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众筹行业正经历洗牌期,不少众筹平台倒闭、转型,行业野蛮生长暂告一段落。政策方面,中央提出加快众筹发展,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同时,进行行业的全面整治工作,从投资方、融资方、众筹平台、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管,为股权众筹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但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仅以“意见”、“试行办法”等形式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3)股权众筹平台风险的研究谢平(2012)总结互联网金融模式时指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高了信息搜集的效率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信息的泄漏,特别是个人和机构无义务甚至不愿意披露的信息;在实现信息共享性、优质服务共享性、利润共享性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放大了风险。阳晓伟(2016)认为金融业的高风险与互联网的虚拟、匿名和传播迅速相联系,使得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模式的风险更高。杨东、苏伦戛(2014)从股权众筹平台运营模式的角度对相关法律和防控进行分析,指出互联网股权众筹面临以下问题:第一,尚待完善的投资者审核制度为投资者、初创企业和平台本身带来风险;第二,合法性问题,平台面临是否违反《证券法》中“发行对象是否特定”和“人数限定”等问题;第三,平台对投资者与筹资者的资格审核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融资过程中伙同诈骗的风险;此外,还涉及资金流的风险、时间风险、金额风险、入资方式风险等。马旭、李悦(2016)认为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承认了股权众筹的法律地位,但对于股权众筹网络平台的地位及股权众筹的相关监管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容易出现融资者与股权众筹平台恶意串通、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况,股权众筹平台为了促成交易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减轻对融资者的审查义务,从而引发投资者权益保障方面的一系列风险。胡坚(2016)互联网的股权众筹平台缺少严格审核,某些个人和机构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非法经营,甚至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底线。杨东、刘翔(2014),龚鹏程、王斌(2015)等均认为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在我国面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汪莹和王光岐(2014)基于众筹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从项目各参与者的角度出发,指出运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纳为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知识产权风险、评估风险和经营风险。胡坚(2016)认为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有可能叠加金融业和互联网的风险,形成双重风险互相作用的状态。朱玲(2014)认为互联网股权众筹因其投资主体比较多元,投资者分散等原因造成其存在较大风险,此外,因缺乏准入与保护政策措施,平台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闫真宁(2013),杨群华(2013)均认为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使互联网金融引发潜在或显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陈秀梅、程晗(2014)认为在众筹融资模式下,传统融资程序被压缩和精简,融资各环节的信用风险均暴露在互联网下,加之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信用违约事件,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任华春(2014)指出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交易一般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交易对象、目的、过程更加不透明,网络泄密的可能性增强,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更强,金融风险可能性也增大。阎庆民(2013)认为对技术创新及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过度依赖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新型的技术风险。侯健强(2016)认为互联网信息发生和传播认证及监管机制未互联网金融的系统风险、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虚假、欺诈和误导性的信息均会增加,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等信息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互联网企业对其客户身份、信用程度的验证也存在漏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很容易引发资金和信息泄露方面的风险(阳晓伟,2016)。此外,互联网拓展了金融交易的可能性边界,形成“长尾”风险,使个体非理性和集体非理性更为突出,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更容易通过网络传播和蔓延。杨群华(2013)认为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业务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导致“柠檬市场”的形成,最终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汪滢(2014)认为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例如众筹平台作为受益人审核项目发起人的信息违反公正原、发起人对资金的使用及承诺的回报不受法律约束等为发起人提供了巨大的违约收益,而违约成本很小,促进了发起人信用风险的发生。马广奇(2017)认为利益驱使可能引发融资方向平台虚报资质、信用等情况,平台必须要谨慎识别并严格控制这一风险。张宏婧、王洁(2016)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分析股权众筹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平台准入机制不明确、投融资主体认证机制不完善、平台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投资者资金保管制度和退出项目机制不完善、投资者维权机制缺失等问题。(4)股权众筹平台风险管控的研究阳晓伟(2016)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理在总体原则上需要做到既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规避金融风险,又要确保不阻碍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和创新发展。宇璇(2010)认为法律规范、安全的外部环境以及公众的意识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以及发展的重点,处在监管灰色地带的互联网众筹如果无法发现风险,进而防范风险,采取法律约束和监管,互联网众筹的未来将不容乐观。徐卫东(2017)借鉴美国JOBS法案的思路对中国的股权众筹行业进行立法监管,同时借鉴英国的平台退出机制,认为政府可建立或制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平台退出后的事宜,并将跑路、倒闭、经营不良的平台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此外,还可以设立行业保障基金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赵暖(2016)认为标准化的强制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定价效率、避免资源配置扭曲、防止逆向选择。互联网金融行业限于基础资产的多样性,信息披露普遍存在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明显不足。将尽职调查与中介责任挂钩,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得不承担法律责任,及时、准确、客观的对相关产品和基础资产的披露信息进行调查。彭红枫(2017)认为平台应给予项目发起方多样化的信息披露方式,建立多种沟通交流方式供投融资双方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龚鹏程,王斌(2015)总结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股权众筹平台监管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股权众筹平台监管制度的对策建议:首先,建立健全股权众筹平台监管制度体系,包括修订完善《证券法》和制定专门管理办法。其次,加强股权众筹平台的全程、持续监管。除现有的事前监管外,还要加强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就事中监管而言,主要是对股权众筹平台经营过程的监管,监管的重点主要是确保平台对项目、投融资人的审查和要求平台进行信息披露;就事后监管而言,主要是针对众筹平台未能按照要求履行其义务或违反禁止性规定后的监管。最后,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构建平台与资金隔离机制和构建投资者退出机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发表的法律论文中建议强化众筹平台管理义务,严格限制股权或资金回报,赋予相关机构相应的监管职责,加强信息披露机制,注重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该研究为众筹模式平台在法律风险的发现与防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对互联网众筹的相关研究,但针对股权众筹模式的研究少之又少,国外文献主要注重研究概念、动机、参与人与筹资者、影响以及对它未来发展的展望。互联网股权众筹在国内起步较晚,相关运营模式、特点、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关注股权众筹平台的法律地位及众筹构成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尚未形成完整的相关风险理论体系。本文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平台入手分析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建议,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中之重。1.3研究内容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绪论。主要内容: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节,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运营的风险理论基础。第三章节,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风险。在这一章节中,首先对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行业概况及运营环境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政策法律环境、平台数量、行业分布、上线项目、平台运营模式等;其次,在了解平台的运营环境和相关概况后,对平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使读者对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四章节,案例分析。本章节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平台——人人投来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平台的概况及平台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事件,之后,结合具体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措施。通过这些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第五章节的对策建议做铺垫。第五章节,平台运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建议。在总结了平台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之后,本章节针对不同的风险从平台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系统的全方位的参考建议: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优化平台的运营管理、完善平台对项目的投后管理、丰富平台的收入来源,以降低平台运营风险,促进股权众筹平台甚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1.4研究方法本文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比较国内外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等方法,研究并探索国内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解决对策及建议。(1)文献研究法根据文章研究的最终目的,搜索相关文献,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剖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方法,形成方向性经验,创新思维观点,以此分析互联网股权众筹模式在国内外的兴起历程和现状,形成论文体系。(2)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互联网众筹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促进国内互联网众筹的发展,完善风险防范对策。(3)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内外互联网众筹平台,横向分析不同类型平台的运营模式,更直观和生动,更好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及隐藏的风险,完善风险防范对策。第二章相关理论2.1互联网金融理论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融资者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出现比传统金融中介更为先进的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下,支付便捷,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系统;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方面的成本非常低,可以不经过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市场充分有效,在超越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原理表现在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转移货币价值以清偿债务关系。移动支付的发展体现了支付发展的三大趋势:终端离散化、身份数字化、服务通用化。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点:所有个人和机构都在央行的支付中心开设账户;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支付清算完全电子化,基本不再需要现钞流通;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将不再存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处理与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的最大区别是大数据替代传统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主要包括三部分: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利用云计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处理。即,在云计算的保障下,资金供需双方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经搜索引擎组织和标准化,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最终给出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这样,就满足了金融交易的信息基础。互联网金融中资源配置的特点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传统的金融中介和市场。2.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由约瑟夫、乔治和迈克尔三位经济学家共同提出。他们认为,由于在交易双方所知道的信息不相同,由于交易一方掌握的更多的信息使得对方陷入被动局面,这样就极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中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由于平台作为中间人,它掌握着双方的交易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平台得到的交易信息往往更充足。在股权众筹交易中,平台是属于有利的一方,这样在平台运营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风险。比如在项目审核期,平台很可能由于利益的驱动而采取审核不严格的做法,使有些项目滥竽充数,损害投资人利益。在项目筹资期,目前有些平台掌握着募集资金的使用权限,有很大的风险。再者,平台在运营中由于掌握着双方的信息,可能会发生信息泄露,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这些平台运营中存在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平台的运营。2.3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早在19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就提出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经营活动的副产品,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分为两大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等。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第一步,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此外,要根据所分析风险类型具体开展。完成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收集之后,需要结合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风险识别技术大体上分为三类:内部访谈与讨论(包括访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SWOT分析等),外部来源(包括与其它组织比较、与同行讨论、标杆管理和风险顾问等),工具、诊断和流程(包括对照表、流程图、情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流程绘制等)。在识别了企业重大风险之后,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即评估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相对严重性,进行风险排序并识别最大风险。第四步是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即企业根据自身条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型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策略,此外,企业还应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第三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3.1平台发展现状3.1.1平台的市场规模(1)平台数量2010年众筹初入中国,并未受到太多关注。2014年,众筹平台呈现井喷式增长,经过两年的疯狂增长,截至2016年底平台数量达400多家,之后急速下降,截至2017年底仅剩292家。其中,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数量由2011年的2家,增长到2015年的140多家,之后逐年下降。如图3-1所示:3-12012-2017年中国网络众筹平台数量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始于2011年的天使投资,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16年逐渐萧条。截至2017年底,国内正常运行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共有89家,如图3-2所示。2015-2016年期间,阿里巴巴、百度、京东、36氪、平安等大型互联网和金融企业先后进入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领域。2017年,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先后退出该领域,行业进入瓶颈期。3-22012-2017年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数量(2)平台类型分布据人创咨询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294家。其中,权益型平台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即“股权型”)数量最多,分别为90家和89家,物权型平台有62家,综合型平台有41家,公益型平台有12家。经过一年多的大洗牌,各类型平台增长数量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下图3-3为,各类型平台分布图:3-3平台类型分布(3)融资规模2015年开始,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成功筹款额度平稳增长,增速约为76%。2016年达到最高点65.5亿元,但增速明显放缓,约为20%,主要受互金专项整治的影响。2017年,成功融资额急速降低,同比降低66%。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成功筹款额稳中有降,约10亿元,同比下降7%,如下图3-4所示。3-42014-2017年成功筹款额度(4)融资项目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成功融资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项目共1345个,同比增长14%,远低于2015年成功融资项目350%的同比增长率。与融资规模增长受互金专项整治影响而显著放缓相同,成功融资项目数量增长同样显著放缓。2016年国内互联网股权众筹与非公开股权融资市场成功融资的项目数量约为2016年国内VC投资案例数的36.5%,但融资规模仅为VC投资总额的4.4%,体现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与传统VC融资相比“小额化”的特点。2017年,众筹行业遭遇滑铁卢,成功融资项目急剧缩减至480个,约为上年度的1/3。3.1.2平台的运营状况(1)平台提供融资服务的行业范围据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内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投资的行业主要包括:大数据平台建立、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旅游、酒店美食、休闲娱乐、新能源材料、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20多类,但各个平台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众投邦以“新三板及上市资产”为突破口帮助拟挂牌或已挂牌新三板的成长期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在帮助企业获得资金的同时,努力从平台、资源、人才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后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涉及移动互联网、技能环保、新能源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创投圈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等领域,致力于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天使阶段的投资和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人人投主要做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消费型企业。总体来说,我国平台初创行业的筹资多集中在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餐饮娱乐、生活服务、娱乐传媒、智能硬件、高新科技行业等领域。下图3-5为2016年成功融资项目的行业分布:3-52016年成功融资项目的行业分布(数量)成功的融资项目主要在移动互联、消费生活、智能硬件三个行业,合计占比50.3%;按融资金额统计,主要分布在移动互联、消费生活、娱乐传媒三个行业,三者合计占比50.79%。其中,娱乐传媒、生物类行业单项项目平均融资金额较高,使其融资金额占比明显高于项目数量占比;生活服务类项目单项项目平均融资金额较低,使其融资金额占比明显低于项目数量占比。如下图3-6所示:3-62016年成功融资项目的行业分布(金额)(2)平台业务范围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目前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初创企业种子期融资提供平台,审核并向投资者推荐项目,使初创企业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中国顶级的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