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9/38/wKhkGWb_SUeASzoMAALefnU5sGc230.jpg)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9/38/wKhkGWb_SUeASzoMAALefnU5sGc2302.jpg)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9/38/wKhkGWb_SUeASzoMAALefnU5sGc2303.jpg)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9/38/wKhkGWb_SUeASzoMAALefnU5sGc2304.jpg)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9/38/wKhkGWb_SUeASzoMAALefnU5sGc2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384第1章城市绿化概述 2146421.1城市绿化的定义与功能 2195871.2城市绿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125441.3城市绿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321295第2章景观设计基本原理 4155822.1景观设计的概念与目标 444892.2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59072.3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44544第3章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5322693.1城市绿化植物的种类与特点 5270373.2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标准 613333.3城市绿化植物的应用配置 62181第4章城市绿化空间布局设计 7270024.1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类型 7323524.2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原则 7284304.3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实践案例 819161第5章城市公园绿化与景观设计 8148875.1城市公园的分类与功能 8326685.1.1综合性公园 8252935.1.2专题性公园 854965.1.3社区公园 9173945.1.4生态公园 950005.2城市公园绿化设计要点 9185325.2.1尊重自然 9248015.2.2空间布局合理 9195615.2.3植物配置多样化 972405.2.4节能与环保 984375.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9294395.3.1景观元素设计 9260795.3.2空间组织与视线处理 9303885.3.3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9231755.3.4照明设计 10133215.3.5设施配套 10192第6章城市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 1057226.1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类型 1030706.1.1功能 10191116.1.2类型 10100176.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与要求 1089026.2.1设计原则 10115946.2.2设计要求 11172386.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1157876.3.1设计思路 11312336.3.2设计方法 1181586.3.3实践案例 1118189第7章居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 11113547.1居住区绿化的功能与分类 11154477.2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与方法 1270127.3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 129505第8章城市滨水绿化与景观设计 13223858.1城市滨水绿化的功能与特点 13177578.1.1功能 13211678.1.2特点 13134148.2城市滨水绿化设计要点 1313928.2.1保护生态环境 13138758.2.2美化景观 14258418.2.3满足功能需求 14203758.2.4提高可维护性 14156738.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践 14299598.3.1设计原则 14284628.3.2设计方法 14289198.3.3设计内容 1423567第9章城市屋顶绿化与景观设计 15178829.1城市屋顶绿化的意义与类型 15209769.1.1意义 15126019.1.2类型 15104809.2城市屋顶绿化设计要点与技术要求 15247119.2.1设计要点 15325739.2.2技术要求 15116779.3城市屋顶绿化景观设计实践 16128379.3.1案例分析 16102419.3.2设计流程 16257989.3.3设计策略 166493第10章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61051910.1国际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62633210.2我国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171801710.3创新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的策略与建议 17第1章城市绿化概述1.1城市绿化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增进居民生活品质,而进行的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活动。城市绿化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功能:城市绿化可以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2)美化功能:城市绿化通过优美的植物景观、园林小品和公共艺术等形式,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3)休闲功能:城市绿化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增进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社会功能:城市绿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1.2城市绿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发展历程我国城市绿化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城市绿化:古代城市绿化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主,注重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近代城市绿化:近代城市绿化开始注重公共绿化,如公园、绿化带等,逐步形成城市绿化的基本框架。现代城市绿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绿化覆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水平不断提高。(2)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绿地分布不均衡:城市绿地分布存在地域差异,部分城市绿地覆盖率较低。绿化品质有待提高:部分城市绿化景观单一,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绿化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绿化管理存在漏洞,绿化设施维护不到位。1.3城市绿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城市绿化建设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战略意义:(1)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推动绿色发展。(2)提升城市竞争力: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投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3)改善民生:城市绿化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对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4)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2章景观设计基本原理2.1景观设计的概念与目标景观设计是指以自然和人工元素为基础,通过对空间、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的综合处理,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功能性和生态平衡的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而言,景观设计旨在:(1)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2)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等需求;(4)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弘扬地域文化。2.2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和精神享受;(2)生态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美学原则:追求空间、形态、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4)文化原则: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5)功能原则:保证景观设计的实用性,满足人们的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6)经济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2.3景观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景观设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现状调查与分析:收集项目背景、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等相关资料,分析场地优劣势,为设计提供依据;(2)设计定位与目标:根据现状分析,明确设计定位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3)概念性设计:提出设计概念,形成景观结构,确定景观节点和空间布局;(4)方案设计:细化景观元素,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地形、水体、植被、铺装、小品等;(5)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设计,保证项目实施可行性;(6)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绘制施工图纸,包括总图、施工图、详图等;(7)施工指导与验收: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保证设计意图的落实,并进行验收。景观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形态设计法:通过空间、形态、色彩等元素的设计,塑造优美的景观效果;(2)生态设计法:关注生态环境,采用自然、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3)文化设计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体现地域特色;(4)功能设计法:充分考虑人们的使用需求,实现景观设计的实用性;(5)创新设计法: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摸索新型景观设计手法,提升设计水平。第3章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应用3.1城市绿化植物的种类与特点城市绿化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藤本植物等。各类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生态特点和景观效果。(1)常绿乔木:四季常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起到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如樟树、桂花、榕树等。(2)落叶乔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叶色变化丰富,可增添城市景观的色彩美。如银杏、悬铃木、樱花等。(3)灌木:植株矮小,生长迅速,易于管理,可用于城市绿地、绿篱、花坛等。如杜鹃、紫叶小檗、黄杨等。(4)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容易,可快速形成绿化效果,丰富城市景观。如草坪草、时令花卉等。(5)藤本植物:攀附性强,可用于垂直绿化、廊架绿化等,提高绿化空间的利用率。如爬山虎、紫藤、凌霄花等。3.2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标准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1)适地适树: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稳定的植物种类。(2)生态功能: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吸附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植物。(3)观赏价值: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审美享受。(4)抗逆性:选择抗病虫害、耐污染、耐旱涝等抗逆性强的植物,降低绿化养护成本。(5)生长速度:根据绿化需求,选择适宜的生长速度,以实现快速成景或长期稳定的效果。3.3城市绿化植物的应用配置城市绿化植物的应用配置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功能需求:根据绿地的功能定位,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如公园以观赏为主,可选择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植物;防护绿地以生态功能为主,可选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的植物。(2)空间布局:结合绿地空间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手法,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3)季相变化: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合理搭配不同季节的植物,实现四季有景、景致各异的效果。(4)生态平衡:注重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层次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5)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文化特色,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体现城市绿化的文化内涵。通过以上原则和方法,实现城市绿化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应用配置,为城市创造优美、舒适、生态的绿色环境。第4章城市绿化空间布局设计4.1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类型城市绿化空间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公共绿地:包括城市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绿地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2)居住区绿地:主要包括居住小区内的绿地和附属绿地,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3)单位附属绿地:企事业单位内的绿地,提高单位内部环境品质。(4)防护绿地:沿城市道路、铁路、河流等设置的绿地,具有防护、美化、生态等功能。(5)生产绿地:城市农业、林业、园艺等生产性绿地,兼具生态和生产功能。(6)科研教育绿地:科研单位、学校等机构内的绿地,具有科研、教育、休闲等功能。4.2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原则城市绿化空间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生态功能。(2)以人为本:满足市民对绿地的需求,注重绿地的可达性、舒适性和安全性。(3)整体性原则:城市绿化空间布局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4)多样性原则:丰富绿化空间类型,提高城市绿化景观的多样性。(5)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绿化成本,提高绿化效益。4.3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实践案例以下为我国部分城市绿化空间布局的实践案例:(1)北京市:通过构建“两环、两带、九楔、多园”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其中,“两环”指城市中心区外围的绿化环和城市外围的绿化环;“两带”指潮白河、永定河两侧的绿化带;“九楔”指九个楔形绿地;“多园”指多个城市公园。(2)上海市:通过“一心、二环、三带、多点”的绿化空间布局,构建生态网络。其中,“一心”指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地;“二环”指内外环线两侧的绿化带;“三带”指黄浦江、苏州河、沿海三条生态景观带;“多点”指多个城市公园和绿地。(3)广州市:以“一江两岸、三山四湖”为核心,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其中,“一江”指珠江两岸绿地;“三山”指白云山、莲花山、帽峰山;“四湖”指白云湖、麓湖、南沙湖、花都湖。(4)深圳市:以“四带、多园、众楔”为绿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其中,“四带”指四条生态廊道;“多园”指多个城市公园;“众楔”指多个楔形绿地。通过以上实践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在城市绿化空间布局方面的积极摸索和取得的成果。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绿化空间布局提供了借鉴。第5章城市公园绿化与景观设计5.1城市公园的分类与功能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化的分类和功能。按照其性质和功能,城市公园可分为以下几类:5.1.1综合性公园综合性公园是供广大市民游憩、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其功能包括提供休闲场所、增强城市生态环境、展示城市文化等。5.1.2专题性公园专题性公园以特定主题为核心,如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进行景观设计和绿化配置。这类公园具有独特性、教育性和趣味性。5.1.3社区公园社区公园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锻炼需求。其功能包括提供休闲场所、增进邻里交流、改善居住环境等。5.1.4生态公园生态公园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5.2城市公园绿化设计要点城市公园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要点:5.2.1尊重自然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保护现有植被和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人工雕琢。5.2.2空间布局合理合理规划公园的空间布局,实现功能区域的有效划分,提高公园的使用效率。5.2.3植物配置多样化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观赏性好的植物,注重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乔灌草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5.2.4节能与环保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节水、节能措施,选用低维护、抗污染的植物,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5.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景观元素设计结合公园主题和功能需求,设计独特的景观元素,如雕塑、喷泉、景观小品等,提升公园的艺术品质。5.3.2空间组织与视线处理通过地形变化、植被配置、建筑布局等方式,组织公园空间,处理视线关系,营造舒适宜人的游憩环境。5.3.3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合理规划公园内部道路系统,保证通行安全、便捷,同时兼顾景观效果。5.3.4照明设计公园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性与美观性,选择合适的灯具和光源,创造舒适的夜景效果。5.3.5设施配套完善公园设施配套,如座椅、垃圾桶、指示牌等,提高公园的使用功能和游憩体验。第6章城市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6.1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与类型6.1.1功能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功能:(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气质量;(2)美化城市景观,体现城市文化特色;(3)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4)提供休闲空间,增进市民生活品质;(5)保障交通安全,引导视线和交通流。6.1.2类型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道路绿化带:设置在道路,用于分隔对向交通,提高行车安全;(2)道路两侧绿化带:位于道路两侧,与行人和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起到美化、防护和减噪作用;(3)交通岛绿化:设置在交通岛上的绿化区域,起到引导视线和美化作用;(4)交叉口绿化:位于道路交叉口,提高交叉口景观效果,引导交通流;(5)立体绿化:利用道路两侧建筑物、桥墩等设施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6.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与要求6.2.1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2)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的休闲、观赏需求,注重绿化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3)生态优先:遵循生态原则,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4)景观协调:与周边建筑、景观相协调,体现城市特色。6.2.2设计要求(1)植物配置: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注意乔、灌、草相结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2)绿化带宽度: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合理确定绿化带宽度;(3)绿化形式:结合道路特点,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形式;(4)景观节点:在重要位置设置景观节点,突出城市特色;(5)绿化设施:完善绿化带内的照明、座椅、垃圾桶等设施,提高绿化带的实用性和舒适性。6.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实践6.3.1设计思路结合城市道路特点,从生态、美观、实用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营造具有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6.3.2设计方法(1)分析道路周边环境,确定绿化主题和风格;(2)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进行植物配置;(3)优化道路空间布局,提高绿化带宽度;(4)运用景观元素,如雕塑、小品等,增加道路趣味性;(5)考虑季节变化,实现四季有景。6.3.3实践案例以某城市主干道为例,进行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实践,展示设计效果和生态效益。第7章居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7.1居住区绿化的功能与分类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功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2)美化功能:提升居住区景观品质,丰富居住环境视觉效果;(3)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社交的场所;(4)防护功能:降低噪声,防风固沙,保护居住区生态环境。居住区绿化可分为以下几类:(1)公共绿地:为全体居民共享的绿地,如公园、广场、绿带等;(2)宅旁绿地:位于住宅建筑周边,为居民提供私人休憩空间;(3)庭院绿地:位于居住区内部,为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供居民游憩;(4)屋顶绿地:在建筑物屋顶进行的绿化,具有节能减排、美化环境的作用。7.2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与方法居住区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2)生态性原则:注重生态平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提高绿化效果;(3)美观性原则:注重景观效果,运用美学原理,提升居住区景观品质;(4)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绿化效益。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法如下:(1)植物配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2)空间布局:根据居住区特点,进行空间划分,形成功能明确、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3)景观小品:设置适当的景观小品,如座椅、亭子、雕塑等,提升景观趣味性;(4)照明设计:合理配置照明设施,保证居住区绿化夜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7.3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入口景观:打造富有特色的入口景观,提升居住区的形象;(2)中心景观:以中心绿地为核心,组织景观节点,形成居住区的视觉焦点;(3)宅间景观:注重宅间绿地的设计与住宅建筑的协调,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4)道路景观:对居住区内的道路进行绿化设计,提高道路景观品质;(5)屋顶景观: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增加绿色面积,提升居住区生态环境。通过以上实践,实现居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有机结合,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美观、生态的居住环境。第8章城市滨水绿化与景观设计8.1城市滨水绿化的功能与特点城市滨水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功能与特点:8.1.1功能(1)生态保护功能:滨水绿化能够保护水源,减少水体污染,维持生态平衡。(2)景观美化功能:滨水绿化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为市民提供优美的休闲空间。(3)休闲娱乐功能:滨水绿化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增进市民身心健康。(4)城市安全功能:滨水绿化具有调节城市洪涝、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8.1.2特点(1)亲水性:滨水绿化区域与水体紧密相连,具有良好的亲水性。(2)生态性:滨水绿化注重生态平衡,保护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3)景观多样性:滨水绿化区域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包括植物、水体、驳岸等。(4)开放性:滨水绿化区域通常对市民开放,具有较好的可达性。8.2城市滨水绿化设计要点城市滨水绿化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8.2.1保护生态环境(1)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保护自然植被。(2)选择适生植物,提高植物成活率。(3)注重水质保护,减少水体污染。8.2.2美化景观(1)合理配置植物,丰富景观层次。(2)注重色彩搭配,营造优美景观。(3)结合地形,塑造特色景观。8.2.3满足功能需求(1)合理规划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等需求。(2)设置适当设施,提高滨水绿地的实用性。(3)注重安全防护,保证市民使用安全。8.2.4提高可维护性(1)选择易养护、抗逆性强的植物。(2)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3)合理布局绿地,方便日常管理与维护。8.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3.1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地域特色原则:挖掘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特色。(3)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市民需求,提高空间品质。(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规划,实现绿色发展。8.3.2设计方法(1)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2)运用GIS、BIM等先进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3)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吸取经验教训。8.3.3设计内容(1)植被配置:选择适生、多样、美观的植物,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2)驳岸设计:结合地形、水体特点,设计自然、生态的驳岸。(3)设施布局:合理设置休闲、运动、观景等设施,满足市民需求。(4)夜景照明:运用现代照明技术,打造优美的夜景效果。通过以上设计实践,旨在打造具有生态、美观、实用、可持续的城市滨水景观。第9章城市屋顶绿化与景观设计9.1城市屋顶绿化的意义与类型9.1.1意义城市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补偿措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热岛效应;(3)增强城市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4)提高屋顶防水、隔热功能,延长建筑寿命;(5)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9.1.2类型根据绿化形式和功能,城市屋顶绿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绿化:以草坪、地被植物为主,适用于荷载较低、绿化要求不高的屋顶;(2)花园式绿化:结合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多种绿化形式,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适用于荷载较高、有休闲功能的屋顶;(3)生态绿化:注重生态功能,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构建具有自维持能力的生态系统;(4)农业绿化:在屋顶进行农作物种植,实现城市农业的生产功能。9.2城市屋顶绿化设计要点与技术要求9.2.1设计要点(1)充分考虑屋顶荷载,保证安全;(2)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考虑植物生长习性及屋顶环境条件;(3)合理布局绿化空间,注重景观效果;(4)考虑屋顶排水、防水、防根系穿透等技术问题;(5)结合建筑特点,实现屋顶绿化与建筑风格的协调。9.2.2技术要求(1)屋顶绿化系统:包括绿化层、排水层、防水层、保温层等;(2)绿化层:选择轻质、透水、保水的种植介质;(3)排水层:采用合理坡度,保证排水畅通;(4)防水层: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保证屋顶防水效果;(5)保温层:提高建筑节能功能。9.3城市屋顶绿化景观设计实践9.3.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屋顶绿化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我国城市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提供借鉴。9.3.2设计流程(1)项目调研:了解项目背景、建筑特点、屋顶环境等;(2)概念设计: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屋顶绿化景观设计概念;(3)方案设计:明确绿化类型、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
- 两家公司战略合作合同范本
- 个人设备采购借款合同模板
- 个人车辆租赁合同协议
- 二手房交易过户暂停合同条款
- 全新绿植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专利许可合作合同模板
- 个人买卖新车合同范本
- 临街门面房租赁权转让合同书
- 交通事故赔偿合同调解书范文
- 保育员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XX站SCADA系统升级改造施工方案(模板)
- 偶函数讲课课件
- 中医治疗“湿疹”医案72例
- 《X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14000字(论文)》
- 交通工程公司乳化沥青储油罐拆除工程安全协议书
- YS/T 441.1-2014有色金属平衡管理规范第1部分:铜选矿冶炼
- 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
- 员工自主报告和举报事故隐患奖励汇总表
- 清代文学绪论
- 阿里云数字化转型生态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