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0/33/wKhkGWcD69WAWZeyAAL5gqKjXg8759.jpg)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0/33/wKhkGWcD69WAWZeyAAL5gqKjXg87592.jpg)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0/33/wKhkGWcD69WAWZeyAAL5gqKjXg87593.jpg)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0/33/wKhkGWcD69WAWZeyAAL5gqKjXg87594.jpg)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00/33/wKhkGWcD69WAWZeyAAL5gqKjXg87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汽开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同时也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我国自古以来,对龙的研究就有很多,宋代学者郭若虚总结“龙有九似”,民间画龙还有“九像说”,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出:“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
②龙起源于八千年前,作为部落的图腾而存在,是部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的“C形龙"。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面对神秘的自然,人们企图用动物作为一种神灵,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并且人们还将动物的图腾刻于器物之上,拜祭山川神灵。
③秦汉之时,龙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吞并六国,统一了全国,他认为自己的功绩高于三皇五帝,故称为皇帝,龙与现实皇权的结合也始于秦始皇。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并编造出各式各样的“帝王龙"的神话。
④在历代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在象征着皇权的同时也没有和广大劳动人民断绝联系。皇帝有皇帝的龙,而民间百姓也有民间百姓的龙;皇帝戴龙冠,乘龙辇,穿龙袍,坐龙椅;民间百姓属龙相,划龙船,饮龙茶,玩龙灯;这两种龙同时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民间许多和龙有关的民俗、节日等都与农耕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⑤众所周知,龙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五,称为辰龙。至于为什么是辰龙,这和十二地支对应的时间有关。一天中的辰时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相传,这个时间是群龙行雨之时,故称辰龙。在中国的民间,有数不清的传统习俗及其节日,都与龙息息相关。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
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保持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我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石。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我们身为“龙的传人”,不仅要将龙文化继承并发展,更要使龙文化走向世界,宣传好中华的龙文化,讲好中国“龙”故事,传播好中国“龙"声音。
(节选自徐菁《论中国人对龙文化的崇拜》)
材料二:
①据考古界最新的成果,龙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近万年。最早的龙以堆塑手法成形,如辽宁省查海遗址的石堆龙,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沟的猪首摆塑龙,河南西水坡的蚌壳堆塑龙群。查海还有浮雕龙,内蒙古小山遗址有刻划龙。到距今5000年前后,凌家滩、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都有发现玉龙,而以红山文化玉雕龙最为多见,红山文化还有彩画龙和泥塑龙。由此可知,早期龙在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但有主有次。辽河流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较成熟,多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对夏商及后世龙的演变影响深远,是中国龙起源的主干。由此,龙崇拜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伴相生数千年,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②随着时代变迁,龙意象也有所变化。但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如商周龙的神秘感,春秋战国龙的多变化,秦汉龙的威武刚劲,魏晋南北朝龙的飘逸洒脱,唐代龙的华美富丽,宋明龙的威严至尊。历经数千年,其体态虽然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形象到内涵,龙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尊重,代表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处,成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③弘扬中国龙文化,就是讲好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未来,我们要弘扬传承好查海8000年龙文化,以“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贯彻落实《阜新市查海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修订《查海遗址保护规划》,依法统筹推进查海龙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全力聚焦推动查海龙文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突出展示查海龙文化在中国万年文化史中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以龙文化为核心积极申报创建“查海文化遗址群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切实以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查海龙文化活化利用。再有,提升查海龙文化历史高度,为人民提供精神力量,打造中国八千年龙文化地标。让查海龙文化活起来,切实以龙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把富有文化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查海龙文化弘扬起来,为申报“查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实现查海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节选自刘勇、李晓《中国人为何被称为“龙的传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是图腾崇拜产物,后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B.封建社会时期,龙象既象征着皇权,也和劳动人民联系密切,两种龙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
C.红山文化时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有玉雕龙、彩画龙和泥塑龙,是中国龙起源的主干。
D.随着时代变迁,龙意象的体态虽然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龙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是“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可见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经历过部落融合、文化融合。
B.从材料一可知,端午节赛龙舟除了有纪念屈原的意义外,还寄托着保佑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
C.“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中国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要助力中国巨龙腾飞。
D.据材料二文物工作方针,可以“龙”为主题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开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挖掘龙文化价值。
3.最适合做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论据是()
A.《左传》记载:“帝舜氏世有畜龙……帝赐之乘龙。"
B.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C.(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醉卧,人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D.张僧繇画四龙于壁,不点睛,点其一即飞去,余者皆在。
4.两则材料都探讨了中国“龙文化”,但阐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下图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它就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请你根据两则材料,从外形特点、功用和意义等方面向外国友人介绍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见时难
王蒙
红色的油漆门,门上残破的兽头和铜环。南砖塔胡同甲14号,如今胡同的名称和号数都改了,然而,我认识它!
因为有这株槐树,三十多年来,它的风姿如旧,如同昨日。它叫做中国槐,用中国来命名,像中国一样古老、巨大、枝叶纷披、朴素。找到了这棵树就找到了她的童年,她的妈妈,她的爸爸。吊在槐树上的青虫,满地槐花。多雨的日子里,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迹……
“阿姨,您找谁?您找我奶奶吗?”一个胖胖的小姑娘从敞着的深红色油漆的门里走了出来,她已经看了蓝佩玉一会儿了。她穿着小小的橘黄毛线衣,紫灯芯绒裤子,梳着两个抓曩。黑眼珠滴溜滴溜的,很有精神。
阿姨和您,这久违了的故国的亲热和文明!
她随着小女孩走进了院子。她大吃一惊,原先的幽雅而又有些败落的院子如今变得这样拥挤而且热闹。院中间是一个自来水龙头,洋灰水池子。四面都盖起了新房,房子挨着房子,房子外面又加盖了、套上了简易的小房子。左一道铁丝,右一道废电线,上一道麻绳,下一道竹竿,全是为晾衣服用的。各家房前,还有装垃圾的木箱、装泔水的铁筒、扫把、簸箕、蜂窝煤和煤气罐并存。屋顶上有讲究的亮晶晶的鱼骨天线和自制的瘦骨伶仃的几根筋似的电视机天线。不知道是谁家的收音机正在播送相声,哄堂大笑。“我说您甭介啦!"我这儿都一个马趴啦!”这声调,这语气,才真有点老北京的味道。笑声,却比从前敞亮、开放得多。
是这儿?
是这儿。不仅因为有门上的兽头和铜环,不仅因为有门前的大槐树,也不仅因为院里还有一个藤萝架,这是仅有的见证了。她一进到这个院里,这里的土地,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太阳、风,这里的砖头瓦块、石阶、木门,都有那么一股子热乎乎的味儿,都有那么一种揪人的心、勾人的魂、叫人心疼、叫人不平、叫人喜、叫人爱的味儿。
“您找人吗?"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白了头发的老太太。她打量着蓝佩玉,问得犹犹豫豫。她是从北面那高出来的正房里出来的,那就是原先蓝佩玉和她的父母居住的地方。几扇大玻璃明晃晃的,从前可没有这么多玻璃,那时候主要靠糊窗户纸。窗户纸也是从麒麟阁买的,叫做“东方纸”,买东西的时候先要招呼一声:“掌柜的……"
“啊,我来看一看,大婶。”蓝佩玉好像有点难于出口,“您知道,大婶,三十多年以前,我住在这里,就是这儿,就您住的这儿。那时候没有这么多房子,那时候院里没有自来水,没有阴沟,只有阳沟……"
①“掌柜的……”她叫得多么好听啊,她这样叫过麒麟阁的老板,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她在那里买红模子纸,买毛笔,买粘笔头的松香,买“五百斤油"牌和“金不换”牌的墨,也买过窗户纸。
“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玻璃,……"她继续说。一个中年妇女出来了,又一个穿着运动衫、披着人造革面夹克的小伙子出来了,又一个拿着剥开了皮的香蕉的男孩子。她的到来已经吸引了全院,人们有点好奇,及至听她说了几句,大家都笑起来了。
“就是就是,早先这儿就是有一个垂花门……”
“藤萝架是原来的,藤萝可不是原来的啦,后栽的。那年盖房,小工把灰水泼到藤萝根上,这不是,给烧死了,后来我们又栽的。"
“您这是从哪儿来?您老没来了吧?听您刚才叫‘大婶’,现在不兴了。要不您叫‘大娘’,要不您叫‘大嫂’,就是不叫大婶啦。”
“从……外国?"
“外国?哪个国?”小伙子的眼睛亮了起来。
“……美国。"②她好像有点羞。
“真不近啊!大老远的,您还找了来。屋里坐,喝碗茶吧——我们也算您的前后街坊喽。再说,下回您再来,保不齐这个院就拆了呢!”
老人家是真诚的。对,不是大婶,只能说是大嫂了。转眼之间,蓝佩玉不也要变成这样老态龙钟吗?“谢谢,好的。"她进了屋,老太太一家住的是原先四间中的两间,又把其中一间隔了开来,变成两小一大,一明两暗,三扇铺板。就在这里,她看见了,在她五岁生日,爸爸给她买的一串香袋,上面是一个虎头,前额上绣着一个王字,然后是金丝线缠的纸粽子,然后是一个蓝缎子缝制的小元宝,再往下是鲜红的春桃,长长的穗,香料用的是中药,③当然,不是巴黎香水。
爸爸……她伸出了小手。
小玉……爸爸张开了胳臂。
我找到了。没有了。“请用点茶。”“谢谢您啦。"您看这个叶子怎么样?现在好茶可难买了。现在的人就是这样,有好的就不要赖的……”
茉莉花茶,老北京,在旗?她没好意思问。香袋是没有的。④拥挤的小屋里摆设得相当殷实。高高低低的木器家具,好像还散发着清漆味儿。沙发轻便而又实用,折叠椅和躺椅都是鲜亮的。酒柜里摆着泸州特曲和中国红葡萄酒,落地式台灯的灯罩上有好莱坞影星的剧照。墙角的三角几上有一缸金鱼。
是的,老太太说,她的儿子在饮食服务公司,她的儿媳妇在中医医院,蓝佩玉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称。这是她们的家,不是蓝佩玉的家。蓝佩玉已经远走了,她不再是这个狭小的却也是生气勃勃的房间的主人了。我再也回不来了。
她有点黯然神伤。下了台阶了,走过老架新藤,走过晾衣服的竹竿,走过自来水龙头……
1982年4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看到这株历经沧桑仍生机盎然的中国槐,蓝佩玉确认了寻访目的地,也不禁陷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从“深红色"大门里走出的素未谋面的小姑娘,让蓝佩玉感觉很熟悉,也使下文进院子的情节更自然。
C.居民们七嘴八舌地介绍小院的变化,这些变化折射出中国三十多年的社会发展,引发了蓝佩玉的伤感。
D.香袋的每处细节都历历在目,可见在国外的岁月,蓝佩玉仍时常想起小屋中与父母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7.下列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接续前文回忆,打断正常的叙事过程,呈现思绪的流动状态,产生独特效果。
B.句子②中的“有点羞”,对应小伙子“眼睛亮”,写出蓝佩玉华侨身份带来的微妙处境。
C.句子③表达情绪复杂,既有对多年国外漂泊经历的感慨,也有对老北京生活的眷恋。
D.句子④描写的小屋,与院子形成对比,虽然都“拥挤”,但小屋“摆设得相当殷实"。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写出了蓝佩玉看到小院后从吃惊到激动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9.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又多处穿插使用第一人称“我”,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序号涂到答题卡上。
不得见A久矣B窃C自恕D而恐E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F故G愿望H见太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用话劝说使人听自己的意见,与《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中的“说”意思不同。
B.质,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本文中是触龙劝说赵太后让长安君到齐国做质子。
C.谢,在本文中指道歉,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意思相同。
D.崩,古人常用山崩来形容天子或皇族的死。“山陵崩"与上文的“填沟壑”都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用事,秦急攻"交代了故事发生背景:赵国政权交替之际,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危在旦夕。
B.赵太后听说触龙要来见自己,“盛气而揖之”,这说明赵太后心里非常清楚触龙来见她的目的。
C.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犯颜直谏,而是先表达对赵太后亲切而又温暖的问候和关心。
D.触龙以自己儿子为引子,申明大义,终于使得赵太后被迫同意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做质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2)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4.《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和本文中的触龙在游说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①
马成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②春已暮。欲知遗爱③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注]①本词是词人送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入京时所作。②武林:杭州。③遗爱:地方官在职时有德政,走后仍为当地百姓爱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来时”和“去日"的对比写词人和苏轼,并用“残暑”和“春已暮"从时间的角度入题。
B.用眼泪比江雨还多来刻画当地百姓对苏轼离去的感伤,也暗示百姓的思念像江水一样多。
C.“君莫诉”是词人与苏轼告别时对苏轼的劝慰,到京城后可以多喝酒,但要三缄其口。
D.整首诗感人至深,下阕末两句呈现出迷蒙渺茫、无所适从的氛围,给人无尽的回味。
16.程自信教授评价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随送行者感情的发展有起有伏,脉络清晰,文气畅通"。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词人的情感脉络。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商平台,②很多标着“非油炸"字样的食品相比同类油炸食品,③顾客更喜欢。④大家熟悉的爆米花、方便面、膨化食品和冻干果蔬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⑤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⑥少油、无油食品日益被重视,⑦很多消费者认定它们无论如何都比油炸食品更健康。
非油炸食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
其一,______A______。即使某膨化食品确实没经过油炸,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只不过加热方式从煎炸换成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相对而言用油量减少了,但不是没有用油。其二,“非油炸”食品有更多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相比油炸食品,“非油炸"的这类食品的含油总量的确是减少了,______B_______。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油炸食品可能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来维持食品的香气及酥脆口感。有的非油炸食品还会添加膨松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或香精等。
(1)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
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施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语言文字运用Ⅱ和现代文阅读Ⅱ中都有加点的词语“就是”,说说这两个“就是”在表意上的不同。
(1)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
(2)早先这儿就是有一个垂花门……
21.文中划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一个结论:群体就是一个聪明人带着一群傻瓜,群体是没有思考力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一个个你可能没有察觉的群体中。
比如,校园里霸凌别人的常常是一个头头后面跟着一群人,领头的让干啥就干啥。这一群人就是群体。比如,“双十一”,大家在优惠活动下开始疯狂地抢购产品,即使不是那么需要那样东西,也忍不住跟风,这一群人就是消费群体。比如,虽然没看过某部电视剧,但大家都骂这部电视剧很烂时,你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也开始附和,你就在这个群体中。
于你个人而言,你是否在某个群体中?你是否意识到这种群体的非理性?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汽开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C2.D
3.C4.①材料一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龙的起源和精神内涵;②材料二从考古角度阐释了龙文化遗址及保护原则。
5.答题要点:①外形特点:拥有马头、马鬃、蛇身,呈“C"字型,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如答猪头等兽首亦可)。②功用:作为宗教图腾象征或是用于祭祀重要礼器。③意义:标志着中华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C7.D
8.①叙述内容的变化:从看到院子的改变而吃惊,到感受到熟悉的味道而激动。②表达方式的变化:从描写院子中各种物象,到抒发内心的情感。③两个“是这儿”相连,自问自答,语气从疑惑到笃定,直接表现心理变化。④语言节奏的变化:从较慢的节奏,到越来越快的节奏,契合人物的心理变化。
9.①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蓝佩玉寻访旧居的过程。②穿插多次第一人称“我"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独白。③呈现出同一空间不同视角叙述的立体结构,④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腻、复杂的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BDF
11.D12.D
13.(1)送走以后,不是不怀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时一定为她祝祷,祝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
(2)(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俸禄丰厚却没有功劳,而且拥有的宝器很多。
14.①替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存郑之利和亡郑之弊,历数晋言而无信之事,让秦穆公真正认识到灭郑无好处,只会增加晋的实力;触龙一开始也并未直入话题,而是先说闲话,拉近与赵太后的距离,再趁机表明自己的观点,达到劝说的目的。②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烛之武说话谦虚,处处体现为秦考虑的态度,比如“敢以烦执事"唯君图之”等,让人易于接受;触龙一开始对赵太后嘘寒问暖,消减了赵太后的怒气,再徐徐图之,自然谈及目标话题。③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烛之武对秦穆公以利相诱,最终使秦退兵;触龙以自己的爱子为引子,谈及太后爱子就应为之计深远,动之以情,使赵太后答应以长安君人齐为质的请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C16.①忆昔。回想过去,表达词人与苏轼半年多来结下的深厚友谊。②思今。表达词人在饯别宴会上的愁闷和惜别之情。③想象未来。以苏轼离开后不忍独游的想象表达词人内心的感伤。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夫在殷忧②.必竭诚以待下③.楚人一炬④.可怜焦土⑤.至丹以荆卿为计⑥.始速祸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题答案】
【答案】(1)①无论是在超市还是电商平台
③更受顾客的喜爱
④删去“爆米花"或将“膨化食品”改成“其他膨化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
(2)A.无“炸"未必无“油”B.但色香味形也可能随之变差
(二)语言文字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服务居间合同委托书
- 物业服务外包合同
- 锅炉购销合同书
- 车辆租赁保险服务合同
- 语言编程及算法操作手册
- 水产养殖与渔业技术作业指导书
- 软件外包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方案
- 保姆雇佣劳动合同书
- 新夫妻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 单店爆破促销活动模式精编文档
- YS/T 34.1-2011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砷中杂质含量
- 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小报手抄报简报
-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灯彩辉映|浙美版 (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