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_第1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_第2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_第3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_第4页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大自然的语言识记“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草长莺飞”等易考词语。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梳理课文,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重点)学习目标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yú)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物候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等,有《竺可桢全集》。作者简介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的。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这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文章。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背景链接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文体知识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抽象事理具体事物说明内容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等说明目的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常用说明顺序首要遵循的顺序是逻辑顺序通常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有时也会采用逻辑顺序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农谚()海棠()悬殊()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读读写写ménɡpiānyùnyàntánɡshūnìzhǎnɡ强调排列的先后顺序,所以是“第几”的“第”。字词清单不要写成“消失”的“消”。多音字()衰草连天()等衰衰shuāicuī()风雪载途()记载载zàizǎi()种植()种子种zhònɡzhǒnɡ等次、等级。“载”在意为“年”“记在书报上”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转载”;其余时候读“zài”。【串句记忆法】春寒料峭,小区里的连翘()已经盛开了,一片片花瓣翘()起来,像是小姑娘的裙摆。qiáoqiào形近字槐()刺槐愧()惭愧huáikuì候()候鸟侯()王侯hòuhóu睡()沉睡唾()唾沫shuìtuò【口诀记忆法】鸟有羽毛,动作翩(piān)然;五指难平,人有偏(piān)爱。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以四季物候的变化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整体感知[真题模拟]文中描述的物候现象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考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筛选信息抓关键词句标志性词语首先、此外、还有、为了等关键性语句中心句、设问句、总括句等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分析与综合归纳整合信息[答题思路]课文精讲[参考答案]

①草木荣枯、虫鸟变迁等自然现象预示着天气变化、季节更迭。②物候现象有年度差异,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③物候现象有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返回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指出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考点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见的考查形式:(1)第×段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法:题型1:加点词“××”能否删去?答题步骤:(1)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删掉”。(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3)若删去,句子意思由原来的……变成了……,与实际不符。(4)“××”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模式:不能删。“××”,表限制(程度、约数、推测、范围、状态等),说明了……,如果删去,就变成了……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返回题型2: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答题步骤:(1)分析“××”词语的本义。(2)分析“××”词语的语境义。(3)“××”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模式:“××”的本义是指……,在句中是指……,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你能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在而言,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物候现象,请你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状元贴士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作用举例子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科学,更有说服力。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了……,使……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引用引用……的文献资料(诗词、故事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趣味性等)。下定义对……加以具体、准确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参考答案]

说明方法例句作用

举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说明方法例句作用

(续表)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列数字说明方法例句作用

引用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续表)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请运用文章第7段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西北地区八月就下雪,同这一地区纬度高有关,说明物候现象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天人们往往到北戴河、青岛等地去避暑,请结合第8段中的物候知识来做说明。因为这些地方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结合第9段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因为地势的高低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山寺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山上,与低地的温度不一样。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地势高的地方出现得越迟。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和下定义。列举秋冬之交的逆温层的例子,说明了高下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同时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逻辑顺序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西宁中考)阅读第11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作者从“首先”“此外”“还”“也”几个方面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研究对于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这样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妙处?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描述物候现象明确物候及物候学的概念指出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指出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深入探究2.本文原来的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与现在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说说你的理由。我更喜欢“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说法生动形象,更易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不错,它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说明对象,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过,如果是写给非专业人士阅读,还是“大自然的语言”更有吸引力一些。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3.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①这段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②这段文字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空间因素时间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由表及里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结构梳理本文从自然现象入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号召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主旨归纳本文阅读考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引用重要说明方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要写作技法举例子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节气初候二候三候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①负冰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②虹始见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注释]①陟(zhì):登,上。②鴽(rú):鹌鹑之类的小鸟。拓展延伸节气初候二候三候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芒种螳螂生鵙③始鸣反舌无声夏至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小暑温风至蟋蟀居壁鹰始挚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④大雨时行(续表)[注释]③鵙(jú):伯劳。④溽(rù)暑:夏天潮湿而闷热的气候。节气初候二候三候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⑤白露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⑥秋分雷始收声蛰虫坯户⑦

水始涸寒露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续表)[注释]⑤登:谷物成熟。⑥养羞:储藏食物。⑦坯户: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节气初候二候三候立冬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⑧小雪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大雪鹖旦⑨不鸣虎始交荔挺出冬至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小寒雁北乡鹊始巢雉雊大寒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续表)[注释]⑧蜃:大蛤蜊。⑨鹖(hé)旦:鸟名,寒号虫。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赏析]五月,中原地区已是夏季,但在天山,却仍飘着雪,不见花影。这是由于纬度和高下的差异,天山地处西北,海拔甚高,十分寒冷,五月时根本看不到花开,连春天都未曾来临。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举例子所谓举例子就是通过列举具体实例的方法,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容易理解,更有说服力。本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你也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段文字来说明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不少于100字)一课一得[写作指导]注意以下三点:①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问题内容一致,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②所举例子要尽量典型、有代表性,以增强说明效果;③所举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写作示范]我的家乡盛产牡丹,据说牡丹非常长寿。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被称为“牡丹王”,村里儿童常爬上去玩耍。曾经有一次在菏泽开关于牡丹的学术讨论会,安徽的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了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以菏泽赵楼村南曾有的两棵脂红牡丹为例,有力地说明了牡丹之长寿,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课后作业5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导入导入导入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诉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导入学习目标12整体感知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阅读目标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学习目标12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写作目标学会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重点品格素养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作品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气象与农业之关系》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竺可桢长期坚持观测物候,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文就改写自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他当时写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民提高农作物产量。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说明文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种类: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预习资料速查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大类。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1.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2.次第:依次。3.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4.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5.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méng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字音易错,注意声调。piānyùnyàn6.海棠: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红色,味酸甜。7.悬殊:相差很远。8.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9.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10.花香鸟语:花儿飘香,鸟儿叫,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11.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色。nì必考字词梳理字音易错,注意拼音。zhǎng()落后()落枕()大大落落()丢三落四luòlào多音字必考字词梳理落()记载()风雪载途zǎizài载luōlà()连翘()翘尾巴qiáoqiào翘()观赏()道观guānguàn观形近字必考字词梳理销()销声匿迹消()消灭xiāoxiāo候()候鸟侯()诸侯hòuhóu衰()衰败哀()悲哀衷()衷肠蓑()蓑衣shuāiāizhōngsuō簌()簌簌籁()天籁sùlài词萌发萌生同都有开始发生的意思。异多指具体事物的发生。多指抽象事物的发生。例①春天小草萌发。②他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近义词辨析必考字词梳理所指对象不同。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说明对象说明意义说明顺序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语言预习思考问题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导思1导思3导思4关键词:物候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观测→应用于农业四季更替周而复始自然现象总结经验物候物候学课文初读感知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时间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空间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本文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一课一法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课文通过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物候及物候学的特点,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增强了说明的效果,表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一法一课一法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例通过作比较,突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一课一法一练本文在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时,采用了大量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空间古今差异→时间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现象本质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5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细读品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课文细读品味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课文细读品味3.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好处?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本文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课文全篇探究1.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文章条理清晰,介绍的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说明语言准确而生动。如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开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引发了人的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第③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归纳总结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中蛙声不断。课文拓展积累国学经典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立春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早在周朝时,就有“迎春”“接春”的活动,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祈求丰收。汉朝时,仪式进一步完善。立春当日,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人们歌“青阳”,舞“云翘”,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现在立春曰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仍然有许多民俗遗存。传统文化课文拓展积累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还有“清明”。立春节,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张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春盘、春饼,称为“咬春”。课文拓展积累民俗①民俗②民俗③教材习题讲解1.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也就是动植物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教材习题讲解2.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一段话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为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了什么是物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材习题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