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3/3B/wKhkGWb99DqAFsY0AALz7WvZXZQ422.jpg)
![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3/3B/wKhkGWb99DqAFsY0AALz7WvZXZQ4222.jpg)
![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3/3B/wKhkGWb99DqAFsY0AALz7WvZXZQ4223.jpg)
![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3/3B/wKhkGWb99DqAFsY0AALz7WvZXZQ4224.jpg)
![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23/3B/wKhkGWb99DqAFsY0AALz7WvZXZQ4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TOC\o"1-2"\h\u18612第1章绪论 313739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32228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259391.3研究内容与目标 326215第2章三农村环境问题分析 456222.1水环境污染 492392.2大气环境污染 4173392.3固体废弃物污染 4259582.4农业面源污染 48845第3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5227393.1污水处理技术 5123543.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5125133.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5310253.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525829第4章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6108334.1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6320384.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695454.2.1湿地类型选择 6279444.2.2湿地植物配置 6118124.2.3污水处理效果 6217814.3沼气池处理技术 6183094.3.1沼气池类型选择 629744.3.2沼气池运行管理 6147294.3.3污泥处理与利用 671244.4生态沟渠处理技术 7247694.4.1生态沟渠设计 7324474.4.2生态沟渠植物配置 735564.4.3污水处理效果 722212第5章三农村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7174525.1大气污染源分析 7253615.2燃料替代技术 7213675.3烟气净化技术 8214275.4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829865第6章三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案 8110016.1固体废弃物分类与回收 84806.1.1设立分类回收站点:在三农村设立若干个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站点,配备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 8325956.1.2增强村民分类意识: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村民对固体废弃物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8290456.1.3建立分类回收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分类回收的要求、流程和奖惩措施,保证分类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 8186416.1.4促进回收资源利用:将分类后的固体废弃物送往专业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8127716.2厨余垃圾处理技术 8327466.2.1厨余垃圾收集:为每户村民配备厨余垃圾桶,定期收集厨余垃圾。 9138346.2.2生物降解处理: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 9161866.2.3厨余垃圾堆肥:建立厨余垃圾堆肥场,通过好氧堆肥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降低环境污染。 9154666.3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9267006.3.1建筑垃圾分类: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与废弃材料分开。 9289966.3.2再生利用:将分类后的建筑垃圾送往专业处理厂进行再生利用,如破碎、筛分、加工等,生产再生建材。 929966.3.3废弃材料处理:对无法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采取安全填埋、固化处理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9191466.4电子垃圾处理技术 958956.4.1电子垃圾回收:设立电子垃圾回收站点,引导村民将废弃电子产品进行回收。 9142756.4.2电子垃圾拆解:采用专业的拆解设备和技术,对电子垃圾进行无害化拆解。 980446.4.3有害物质处理: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9154326.4.4资源回收利用:将拆解后的电子废弃物中的有价值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95597第7章三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方案 9137127.1农业生产环节污染治理 9231247.1.1优化灌溉技术 912447.1.2推广有机农业 1034477.1.3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1089637.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 10154817.2.1粪污处理技术 10269337.2.2污水处理技术 1085357.2.3饲料添加剂应用 102287.3农药化肥污染治理技术 10167867.3.1优化施肥技术 10153567.3.2生物农药应用 10184477.3.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10245287.4农膜污染治理技术 1068687.4.1农膜减量使用 10937.4.2农膜回收利用 10296167.4.3农膜替代技术 1014046第8章环境治理设施建设与布局 11151188.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1155728.2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布局 1178148.3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1134598.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布局 1126865第9章环境治理政策与制度保障 12207089.1政策法规体系 1240989.2环境治理监管制度 12319239.3环境治理资金保障 13193759.4环境治理宣传教育与培训 139726第10章三农村环境治理效果评估与优化 132815210.1环境治理效果评估方法 131927310.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967310.1.2数据收集与分析 131852810.1.3评估模型构建 132817110.2污染物排放监测与评价 141066510.2.1污染物排放监测 141283310.2.2污染物排放评价 142538810.3环境治理技术优化与调整 141520510.3.1技术优化方向 142064410.3.2技术调整措施 142235910.4长效机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142031410.4.1长效机制建设 142577110.4.2可持续发展建议 14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农村环境治理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研究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国内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我国农村环境特点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尚不充分,亟待开展深入探讨。1.3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围绕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分析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摸索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农业废弃物在能源、肥料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4)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与管理体系:探讨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政策支持。本研究的目标是: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农村环境特点的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第2章三农村环境问题分析2.1水环境污染三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养殖业废水及工业废水等。其中,生活污水由于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部分直接排放至附近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农业退水中含有农药、化肥残留,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养殖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及病原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部分农村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问题。2.2大气环境污染三农村地区大气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氨氮排放,以及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导致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秸秆焚烧等环节产生大量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农村生活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燃烧效率低,排放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3固体废弃物污染三农村地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工业生产三个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由于回收处理体系不完善,大部分被随意丢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农村生活产生的垃圾、粪便等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部分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对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影响。2.4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农村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畜禽粪便等未得到充分利用,产生大量污染物;农田排水不畅,造成农田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质量。农业面源污染还与农业生产模式、农业技术水平及农民环保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第3章环境治理技术概述3.1污水处理技术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絮凝沉淀、吸附、膜分离等,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营养盐等污染物;生态修复技术利用人工湿地、氧化塘等自然净化系统,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3.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针对农村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主要采用除尘技术、脱硫技术和脱硝技术。除尘技术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和静电除尘等,以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用于减少燃煤等排放源中的二氧化硫排放;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旨在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3.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化和焚烧等技术。卫生填埋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安全处置的方法,需严格控制渗滤液和气体排放;堆肥化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焚烧技术则需严格控制焚烧温度和烟气处理,降低固体废弃物体积并减少污染。3.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量技术、过程阻断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源头减量技术通过合理施肥、改进灌溉方式等措施降低污染物产生;过程阻断技术包括农田排水调控、土壤改良等,减少污染物迁移和转化;末端治理技术如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等,用于农田退水处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第4章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4.1污水处理技术选择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需求和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本方案从实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出发,筛选出以下几种适合三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4.2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构建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协同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该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等优点,适合三农村地区推广应用。4.2.1湿地类型选择根据三农村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水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湿地类型,如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等。4.2.2湿地植物配置选择具有较强净化能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美人蕉等。同时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和景观效果,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4.2.3污水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COD、BOD5、SS、TN、TP等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可满足三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需求。4.3沼气池处理技术沼气池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消化原理,将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的技术。该技术在三农村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3.1沼气池类型选择根据三农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沼气池类型,如地下沼气池、地上沼气池、一体化沼气池等。4.3.2沼气池运行管理加强沼气池的运行管理,保证其稳定运行。主要包括:进料、搅拌、温度控制、出料等环节的优化。4.3.3污泥处理与利用对沼气池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土地利用等,实现资源化利用。4.4生态沟渠处理技术生态沟渠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等优点。4.4.1生态沟渠设计根据三农村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水资源状况,设计合理的生态沟渠结构,如沟渠宽度、深度、坡度等。4.4.2生态沟渠植物配置选择具有较强净化能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植物,如芦苇、水葱、美人蕉等,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4.4.3污水处理效果生态沟渠处理技术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进一步提高三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水平。本章针对三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需求,提出了人工湿地、沼气池和生态沟渠三种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第5章三农村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案5.1大气污染源分析三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源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农业生产活动、畜禽养殖业及农村工业等。其中,生活用能以散煤燃烧和生物质燃烧为主,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耕作、施肥等环节产生的扬尘及氨氮排放,畜禽养殖业中粪便发酵产生的恶臭气体,以及农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均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5.2燃料替代技术针对三农村地区生活用能污染问题,可采取以下燃料替代技术:(1)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燃烧,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2)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3)推广高效节能炉具,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5.3烟气净化技术针对三农村地区大气污染中的烟气排放问题,可采取以下净化技术:(1)采用湿法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生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2)采用布袋除尘、静电除尘等技术,降低颗粒物排放;(3)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4)推广高效低氮燃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氨氮排放。5.4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为提高三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2)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3)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发展生物质气化、发酵等技术,实现能源化利用;(4)开展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第6章三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案6.1固体废弃物分类与回收针对三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首先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分类与回收体系。具体措施如下:6.1.1设立分类回收站点:在三农村设立若干个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站点,配备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6.1.2增强村民分类意识: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村民对固体废弃物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6.1.3建立分类回收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分类回收的要求、流程和奖惩措施,保证分类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6.1.4促进回收资源利用:将分类后的固体废弃物送往专业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6.2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针对三农村厨余垃圾处理问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6.2.1厨余垃圾收集:为每户村民配备厨余垃圾桶,定期收集厨余垃圾。6.2.2生物降解处理: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6.2.3厨余垃圾堆肥:建立厨余垃圾堆肥场,通过好氧堆肥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降低环境污染。6.3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针对三农村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6.3.1建筑垃圾分类: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与废弃材料分开。6.3.2再生利用:将分类后的建筑垃圾送往专业处理厂进行再生利用,如破碎、筛分、加工等,生产再生建材。6.3.3废弃材料处理:对无法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采取安全填埋、固化处理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4电子垃圾处理技术针对三农村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6.4.1电子垃圾回收:设立电子垃圾回收站点,引导村民将废弃电子产品进行回收。6.4.2电子垃圾拆解:采用专业的拆解设备和技术,对电子垃圾进行无害化拆解。6.4.3有害物质处理: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6.4.4资源回收利用:将拆解后的电子废弃物中的有价值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第7章三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方案7.1农业生产环节污染治理7.1.1优化灌溉技术在三农村地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和渗漏,降低化肥农药随水分流失造成的污染。7.1.2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业污染。7.1.3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展农作物、畜牧、渔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环境污染。7.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7.2.1粪污处理技术采用干清粪、水冲粪等粪便处理方式,降低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推广粪便厌氧发酵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7.2.2污水处理技术对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如沉淀、过滤、曝气等,保证达标排放。7.2.3饲料添加剂应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磷等元素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7.3农药化肥污染治理技术7.3.1优化施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过量施用。7.3.2生物农药应用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7.3.3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7.4农膜污染治理技术7.4.1农膜减量使用推广可降解农膜,减少农膜使用量,降低农膜残留污染。7.4.2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农膜回收率,减少农膜对土壤的污染。7.4.3农膜替代技术研究开发农膜替代技术,如生物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逐步减少传统农膜的使用。第8章环境治理设施建设与布局8.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关键。应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本节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规划设计:依据农村区域污水产生量及水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路线。(2)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提升泵站等设施的建设。(3)运营管理:建立健全设施运营维护制度,保证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8.2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布局针对农村地区大气污染特点,合理布局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降低污染物排放。以下是重点内容:(1)源头防控:对农村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2)设施布局:根据大气污染源分布,合理规划脱硫、脱硝、除尘等治理设施的布局。(3)技术选择:针对不同污染源,选用成熟、高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8.3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本节的主要内容:(1)分类收集:建立健全农村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系统,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2)设施建设:包括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等处理设施的建设。(3)无害化处理:采用适宜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8.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布局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合理布局治理设施,降低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本节要点:(1)源头控制: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2)设施布局:依据农业面源污染分布,规划农田排水沟、生态拦截带等治理设施。(3)技术选择: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技术手段,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环境治理设施建设与布局,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第9章环境治理政策与制度保障9.1政策法规体系为了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地方政策法规。地方根据当地农村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政策规划。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政策支持。9.2环境治理监管制度为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我国建立了以下监管制度:(1)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2)环境执法制度。加强农村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环境治理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9.3环境治理资金保障为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资金需求,我国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和地方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2)设立专项资金。设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项目。(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策引导、优惠措施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9.4环境治理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加强环境治理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宣传渠道,普及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个人信贷合同样本「简化版」
- 中小企业投资合同模板及格式要求
- 临时摊位租赁合同简易范本
- 二手车辆转让合同书
- 个人住宅租赁合同模板范本
- BOT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 二手房交易合同(二)
- 二手房屋购买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工劳动合同模板及管理规定
-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0-同构函数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运营效益及营销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上半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事业单位招聘68人(湖北武汉)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宁德时代笔试题库
- 五年级下册北京版英语单词
- 康复医院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
- 新课标I、Ⅱ卷 (2024-2020) 近五年高考英语真题满分作文
-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