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1页
发热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2页
发热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3页
发热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4页
发热的护理查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xxx20xx-03-21发热的护理查房ppt课件目录CONTENCT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发热患者评估与监测护理措施实施与效果评价药物治疗支持与观察记录营养支持与心理关怀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发热定义正常体温范围发热定义及正常体温范围发热俗称发烧,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37.3℃就是发热,37.3~38℃是低烧,38.1~40℃是高烧。40℃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01020304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发热类型与临床表现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菌性坏死zu织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热原因及发病机制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诊断标准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诊断,如体温37.3~38℃为低热,38.1~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鉴别诊断与生理性体温升高相鉴别,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等;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功能性低热相鉴别;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注意发病年龄、季节、流行病史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02发热患者评估与监测详细询问患者发热起始时间、热程、热型,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用药史、过敏史等。病史采集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皮肤黏膜状况、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体格检查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要点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了解患者基础生理状况。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评估患者器官功能及代谢状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免疫学检查,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解读80%80%100%影像学检查在评估中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腹腔感染性疾病,如肝脓肿、胆囊炎等,可提供有力证据。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相应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胸部X线或CT腹部B超或CT其他影像学检查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评估器官功能评估疾病相关评分系统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昏迷、谵妄等表现。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各器官功能状况,如心、肺、肝、肾等。可采用APACHEII评分、SOFA评分等系统,对患者病情进行量化评估。03护理措施实施与效果评价降温措施选择根据发热程度和病因,合理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冰袋、退热贴等;药物降温需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物理降温时,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和冻伤;药物降温时,观察患者反应和体温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降温措施选择及操作注意事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患者受凉或过热。舒适环境营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皮肤受损和感染。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浴等方式进行皮肤护理。皮肤护理要点舒适环境营造和皮肤护理要点液体补充和电解质平衡维护策略液体补充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对于严重脱水患者,需及时给予静脉补液。电解质平衡维护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如钠、钾、氯等。根据电解质失衡情况,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和药物治疗。VS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如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处理方法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高热惊厥时,给予镇静剂和解热剂;意识障碍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同时,加强患者护理和监测,促进康复。并发症预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04药物治疗支持与观察记录退热药物种类常见的退热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及处方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给药途径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病情,可选择口服、直肠给药、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途径。退热药物种类选择及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调整原则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体温和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安全有效。剂量调整原则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嘱,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过量或不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按照医院规定进行记录和处理。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流程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流程体温变化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观察患者发热伴随的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如头痛、乏力、咳嗽等。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体温变化,评估退热效果。05营养支持与心理关怀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BMI、饮食摄入量等。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和蔬菜。营养需求评估及饮食调整建议010203对于口腔干燥、溃疡等患者,提供口腔护理措施,如使用漱口水、涂抹药膏等。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提供饮食调整建议,如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于粗糙或刺激性的食物。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等。口腔护理和进食困难患者处理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干预策略,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状态评估及干预策略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发热的护理知识、预防措施等。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锻炼。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关爱,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家属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内容06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热的定义与分类详细阐述了发热的基本概念,包括低热、中等热、高热及超高热的界定。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解释了发热的产生原因及过程。护理评估与诊断重点介绍了针对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和诊断依据。降温措施与实施系统总结了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的适应症、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介绍了如冰毯、冰帽等新型物理降温设备的原理、优势及适用人群。新型物理降温技术概述了近年来药物降温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退热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药物降温新进展探讨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在高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联合降温策略新型降温技术应用前景03患者健康教育开展针对发热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01护理流程优化针对发热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02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