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定义说,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
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我不太认可。在文艺作品中,细节有时
会是“最小的”部分,甚至可能只是一个词。譬如《阿Q正传》中阿Q在
发达之后买酒的细节,鲁迅用的只是一个词,“扔”,把钱扔至桌上,显示
豪迈和发达了的粗犷;而在《孔乙己》中同样有一段孔乙己买酒的细节,
鲁迅用的依然是一个词,“排”,表现一种具有紧张感的谨慎。但还有一部
分细节,则是做得细致、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充溢着不断叠加的
细流——它就不能被看作是“最小的组成单位”,而是一个极有感染力量的
内在组织,自身就有某种完整性。细节的“细”和“节”大约都不应忽视,
它要求的是我们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把叙述变成描述和“打量”,细致些,
再细致些。
那么,我们在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在故事中需要一个细节的时候将怎
样设计?这个细节在这里会更多地发挥哪一方向的作用?对小说的呈现能有
何种裨益?
随类赋形,依然是设计细节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我们所设计的细节
要与故事发展、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的处世方式自见解紧密相联,
要“量体裁衣”,要符合故事开始前设定的逻辑原则,”接受它的必然后果”。
同样是买酒,阿Q的买和孔乙己的买是不同的,是完全不能混淆的,这里
的细节设定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做出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
自鸣钟的那个细节也只能“专属”于她,换给林妹妹、晴雯、赵姨娘甚至
焦大,都是不行的,不合适。林黛壬的葬花一节,那个佃节也具有强烈的
“专属”性质,如果我们试着将它换成大观园里另外的姊妹也是不行的,
尽管有些人与她经历、见识大抵接近。
唯适性——细节在一部小说里的一次性使用——也是我们要顾及到的。
在谈论小说故事结构的时候我们也曾特别地谈过,唯适性原则是小说的每
一设计中都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它保证故事的新颖和独特。
细节之“节”,它需要安排在重要的、关键的节点上,这里的“节”需
要重视。之所以使用细节,就是试图让故事在重要的、关键的点上有所突
出,有所凝滞,从而带来情感的打动和对人物命运的审视。是故,选择在
哪些点上做细节、做足细节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它很重要。在一篇小说
中,一般而言需要设置细节的点应当会有多处,甚至数十处,上百处(针对
于长篇),在将细节做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仔细掂量,它们之间的对比和平
1
衡,哪些需要在突出的基础上更突出些,要有强、次强、弱等不同的用力。
我想我们需要知道,平均用力一定是写作的大忌,如果我们将一篇小说中
的细节做得同样壮硕或者同样干荽也超不可取的。
“对小说讲述、故事发展和建立高潮有裨益,对形成清感涡流有裨益,
对人物形象塑造有裨益”,这里的“裨益”性也是我们在细节设计过程中要
考虑的,甚至是第一考虑——否则我们要细节干嘛?细节,一定是小说值得
仔细打量、值得反复思忖和值得不断回味的重要的点,是其中被线串起的
珍珠。好的细节就如同是故事的眼睛。有用,有效,同时又是“最佳表达”,
是小说细节设计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诸多作家在细节的有用有效上做
得都是不错的,但在“最佳表达”上,则常有匮乏。而它,往往又是决定
这部小说是好作品还是伟大作品的分野之一。如果我们仔细回顾,那些伟
大的经典之作,在细节设计上基本都是做到了有用有效并且是“最佳表达”,
一旦换成另外的细节,它的魅力感和独特性就会有所减损。有许多作家都
愿意在他的阅读中,把某一主题相似、内容相似的细节放在一起比较,我
也愿意建立起这样的习惯,也希望真正有志于写作的朋友们建立这样的习
惯。通过比较作家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其中的差异,分析差异之间的优势、
特点和原因,我们会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文学内部,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设计,
理解细节设计的多样性、细节的设计与设计的分寸,以及细节之间的融合
性、共通性。
最后,在设计细节时,作家们往往会“综合考虑”:这一细节既要顾及
真实感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时它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
性……基本上,没有多少细节的设计会只考虑单一向度,它会照顾到更多
的面。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重要的细节,有突出功效知特点的细节,往
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它会有前后、轻重的分配,它会有前后的呼应。
重要的细节一定要致力于榨干它的全部价值,包括全部的“剩余价值”。
如果一个人钻进了一个箱子,那在小说中,他肯定会一次次钻进这个箱子,
这个箱子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如果一个人有一双长腿,这双长腿也必
须一次次用于奔跑,直到碰壁直到折断为止。
(摘编自李浩《小说的细节设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细节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一说,作者并不认可,他认为细节是细致、
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的“内在组织”。
B.作家设计细节时,应该考虑它与故事发展、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
的处世方式和见解的紧密关联,要“量体裁衣”。
C.合理使用细节,能够让故事在关键的点上有所突出,有所凝滞,从而
打动读者的情感,引起对人物命运的审视。
2
D.细节是小说值得仔细打量和反复思忖的重要的点,好的作家一定会认真
设计细节,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细节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设计的,这个细节就会具有
强烈的“专属”特性,不适合用于其他人。
B.细节不仅要做细,还要掂量细节之间的对比和平衡,不可平均用力,这
个原则和写作中的详略安排是相通的。
C.一些作家在“最佳表达”上常常做得不够好,能否“最佳表达”往往成
为判断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评价标准之一。
D.在设计细节时,作家往往会从情节设计、人物性格乃至细节的新奇感和
象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不会只考虑单一向度。
3.下列四个例子,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谈论于勒时的几处语言描写
和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描写。
B.鲁迅小说《祝福》中开头对“祝福”风俗的描写和结尾对“祝福”之夜
鲁镇“爆竹声联绵不断”等景象的描写。
C.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却早纷纷扬扬卷
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等环境描写。
D.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己经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如何使用腿和上下
颗来给父亲和主任开门的动作描写。
4.从读者角度看,有些细节让人一看就过目难忘,这些细节有哪些明显的
外在特点?下列对材料进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要的细节,有突出功效和特点的细节,往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
而且会有前后、轻重的分配,会有前后的呼应。
B.贴切、新颖、独特。既要顾及真实感,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利故事走向,
同时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性。
C.出现在重要的、关键性的节点位置。
3
预军官的唯一的韬略。军官呢,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
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是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
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
半夜酒醒,听到那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成骨似的秋夜的寒
冷。听说昨天从鱼肚子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
之一是叫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尖厉的哀嚎。是近来每
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嚎,断断
续续,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
“说是'大楚兴'罗?"“又是‘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军官的僵硬的
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
睛前闪动。那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农的面孔。他也是这次新
编入伍的,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拔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
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
给养缺乏;天哪,再是七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
下,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吧?
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
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
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
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
百人觉得诧异。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种事
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够了。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
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
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衣卒的“闾左贫民”感觉到只有
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
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
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
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涓的,是九百戍卒的
鼓噪,现在这声音一阵紧一阵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
“看出来了吗?不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
“先斩两屯长?”
“既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吧!”
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
“谁给我们掘坑?”
5
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过程,声音凶悍中带着沉着。
“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当这样的意念再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
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不成体统的嚷闹:“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
误期……也是死……大家干吧,才可以不死……将官儿……让他们醉死!”
两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他们又交换了一次眼色,咬嘴唇,又
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装者的他们全身都涨满了杀气,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
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开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
经意地暴露在嚷闹的群众的眼前。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能!因这天
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站着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
“两个”人!
“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
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
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
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
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
乡村,郡县到郡县,他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
的忿火!
始皇帝死而地分!
1930年10月6号于上海(有删改)
文本二:
1930年,茅盾经过思想苦闷的低沉时期,从日本返回上海,开始参加以鲁
迅为旗帜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关于这一年的心境,他自述说:“大约1930
年夏,由于深深厌恶自己的初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而又苦于没有新的题材,于
是我有了一个企图:写一篇历史小说,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这就
是《大泽乡》,不久他又写下了《石碣》和《豹子头林冲》。毋庸置疑,在这三
篇小说产生的当时,确实如以往茅盾研究者所说:“茅盾的历史小说描写过去,
的确是在'向现代发言'的。”概而言之,可以认为茅盾是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
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
(摘编自刘俐俐《借用历史材料以构筑别样世界的小说艺术》)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
A.小说开篇交代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时糟糕的
处境,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情节展开做了铺
垫。
B.对于从鱼肚子里发现朱书“陈胜王”的帛书和狐狸哀嚎这两件事,
军官心生疑惑,戍卒心生诧异,但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军官认
为陈胜不懂兵法,不足为惧。
C.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而得以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去,他们
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说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末年
的社会现实。
D.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
人物,但对起义过程的描写却很少,这一部分使用了抒情的笔调,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多次使用“闾左贫民”这一词语,前两处主要表现了两位
军官对出身贫寒的成卒的鄙夷歧视,第三处则表达了作者对麻木的
成卒的微妙讽刺。
B.文本一中的“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使用比拟、夸张的修
辞手法,描写军官半夜听到的声音,体现出浓郁的军旅特色,营造
了紧张的氛围。
C.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对社会的深入理解等使茅盾在《大泽乡》
中把军官和戍卒对立起来写,有了阶级的对立,小说矛盾就更加突
出,情节就更容易展开。
D.从日本回国的茅盾思想上已经经历了低沉期,在写作思想上有了进
一步的提高,但因为没有具体可写的现实素材,就写了故事新编类
的历史小说《大泽乡》等。
8.文本一中戍卒们的情绪发生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9.茅盾研究者说:“茅盾的历史小说描写过去,的确是在'向现代发言'
的。”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分析其“向现代发言”的特点。(6分)
6、【答案】B
【解析】本题学生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7
B.“他们的态度都是无所谓"错误。原文中说“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
'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
自己耕”,表明戍卒希望所奉的“王”能够分给他们土地。
故选Bo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使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比拟”错误,这是运用了比喻修辞,不是比
拟修辞手法。
C.“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把军官和戍卒对立起来写,有了阶级的对立”错误,
在真实的历史中,大泽乡起义中的军官和戍卒本就是阶级对立的关系。
D.“因为没有具体可写的现实素材,就写了……”错误,原文说的是“由于深深厌
恶自己的初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我有了一个企图:写一篇历史小说”。
故选Ao
8、【答案】①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温顺、沉着);②继续下雨、
粮食缺乏时,戍卒们会动、怨嗟;③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鼓噪、嘿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心理状态分成几个阶段。同时还要分析两个军官的心理活动和所听所见,从侧面分
析戍卒的情绪变化。
结合“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把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颛顶
军官的唯一的桶略”“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
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戌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
阶级意识的‘部下'”分析,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
结合“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
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了太多的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
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曜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分析,继续下
雨,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
结合“回答的是几乎要震坍营帐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
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
分析,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高声怒吼。
9、【答案】①文本一相关的历史故事发生在秦朝黑暗统治时期,这与1930年中国
处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相似;②文本一中农民起义暗指共产主义革
命兴起,文本一中陈胜、吴广和戍卒们的抗争精神激励人们勇敢斗争,争取胜利。
8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
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向现代发言”指的是什么,阅读文本二可知,“向现代发
言”指“从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现象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
现实生活斗争”。
文本一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新编历史小说,选取大泽乡起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运用大胆想象,描写了起义前两个军官与九百个戍卒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由此
折射1930年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表达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对抗争精神的鼓励。
然后据此梳理文本一中的内容,寻找大泽乡起义这个历史故事与茅盾写作此篇小说
时中国所处时代的相似之处,思考这个历史故事对于现实生活斗争的作用等。首先,
大泽乡起义中的九百戍卒暗指1930年时期的共产主义革命兴起,当时革命面临重重
困难,矛盾于是从历史中“寻找折射现实的事件,从而迂回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斗争”,
具体到本文就是用陈胜、吴广和成卒们的抗争精神激励人们勇敢斗争,争取胜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
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黄帝、尧、舜、禹、汤、周成王封泰山,皆
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西伐大熨,南伐至召陵。兵车之
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首三代受命,亦何以
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部上之黍,
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
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
而蓬蒿藜莠茂,鹘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节选自《史记•封禅书》)
材料二:
汉光武建武三十年,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
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从此群臣不敢复言。后二年,上斋,夜读《河
9
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感此文,乃诏梁松等按索《河》《洛》
谶文言九世封神事者,遂奏三十六事。于是求武帝元封故事,以三月行封禅礼.
唐太宗贞观五年,群臣以四夷咸服,表请封禅,诏不许。六年,复请,上日:
“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
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
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己而欲
从其请,魏郑公【2】独以为不可,发六难以争之,至以谓崇虚名而受实害。会
河南、北大水,遂寝。十年,复使房乔裁定其礼,将以十六年二月,有事于泰山,
会星学太微而罢。
(节选自《容斋随笔•汉唐封禅》)
【注】魏郑公:指魏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何事污七十二A代之B编录C若郡县D远遣吏E上寿F盛称G美H必髡令屯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一般在泰山
举行。
B.所以,指用来、用以,与《伶官传序》“与其所以失之者”中的“所以”词
义不同。
C.故事,指旧事、先例,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
词义相同。
D.许,指被允许,“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认为自己征伐了山戎、大夏、召陵,多次与诸侯会盟,已经一统天下,
诸侯都不敢违背他,可以封禅。
B.管仲指出,古时封禅需要部上的黍、北里的禾,以及江淮的三脊茅,各地还
要进贡比目鱼、比翼鸟和十五种物品。
C.汉光武帝东巡时,群臣进言封禅,光武帝以即位三十年百姓满腹怨气为由拒
绝,但后来改变主意,举行了封禅礼。
10
D.唐太宗认为想要敬奉上天,扫净地面就可以祭祀,只要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
的敬意即可,不一定要去泰山封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
(2)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14.管仲、魏郑公反对君主封禅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0.CFH(评分参考:共3分;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解析】文中的“许”为“允许”,“诏不许”为(皇帝)下诏不允许。“举”
表被动。两者用法不同。
12.B【解析】十五种吉祥物是“不召而自至者”,即不求而自己到来的,不是各
地进贡的。
13.(1)于是管仲看出齐桓公不能够用言辞来劝阻(封禅这件事),就设置些难办
的事情来阻止他。
(评分参考:关键词各1分:“辞”,言辞、语言;“因”,于是、就。大意2
分:第一句大意为管仲看出齐桓公不能被说服或不能被劝阻,意思相符即可得1
分;第2句大意为用一些事情来阻止他或干扰他,意思相符即可得1分)
(2)如果天下安定,家家富裕,人人丰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碍呢(又有
什么关系呢)?
(评分参考:关键词各1分:“虽”,即使、即便;“庸……乎”,"哪里会……
呢”“又有什么……呢”,翻译出反问语气即可。大意2分:第一处为“若天
下乂安,家给人足”,大意为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意思相符即可得1分;
第二处为“何伤”,大意为没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影响,意思相符即可得1分)
14.①管仲认为齐桓公没有接受天命,齐国没有出现祥瑞(吉祥物、吉祥的征兆);
②魏征认为封禅是崇尚虚名而百姓受实害的举动。
(评分参考:第1点2分,其中“受命”1分,“没有出现祥瑞”1分,可以表
述为没有吉祥的征兆或凤凰麒麟没有来而恶鸟多次到来,意思相近即可;第2
点1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齐桓公成为霸主后,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产生了封禅的念头。管仲说:“古时
候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家,而我记得的只有十二家。以往黄帝、尧、舜、禹、
11
汤、周成王等人封泰山都是受天命为帝王以后才得以封禅。”齐桓公说:“寡人
向北征伐山戎,向西伐大夏,向南征伐到召陵。以武力会盟诸侯三次,以安坐车
骑会盟诸侯六次,前后九次集会诸侯,一统天下,诸侯没有人敢违背我。与以往
三代受天命的帝王,又有什么不同呢?”于是管仲看出桓公不可能用言辞来劝阻,
于是设置些难办的事情来阻止他,说道:“古时候封禅,需要用部上地区的黍、
北里地区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用江淮之间生长的三脊茅,编织荐神的席子。
东海进贡比目鱼,西海进贡比翼鸟,然后还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种吉祥物出现。如
今凤凰麒麟没有降临,嘉谷没有长出来,而田野中的蓬蒿杂草茂盛,氏鸟枭等恶鸟
数次出现于朝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封禅,恐怕有点儿不合适吧?”于是桓公打
消了封禅的念头。
材料二:
汉光武建武三十年,皇帝大驾东巡,群臣进言,皇帝即位三十年,应当封禅泰山。
光武帝下诏说:“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我欺骗谁?欺骗老天吗?为何要
玷污七十二代帝王封禅的记录呢?倘若郡县大老远地派遣官吏前来祝寿,极力赞
美,凭空说好话的,必定处以剃发之刑,并令其屯田。”从此群臣不敢再说封禅
之事。过了两年,皇帝斋戒,夜读《河图会昌符》,书上说“赤刘之九,会命岱
宗”(赤刘指刘邦,刘邦被称为赤帝子,赤刘之九为刘邦的第九世孙,即汉光武
帝;会命岱宗指将要在泰山接受上天的任命),皇帝有所感悟,就诏令梁松等人
检索《河图》《洛书》里关于九世封禅的记载,梁松等上奏了有关谶文三十六条。
于是查考汉武帝元封年封禅的先例,在三月举行封禅大礼。
唐太宗贞观五年,群臣认为四夷都已臣服,上表请求封禅,皇帝不同意。贞观六
年,又上表请求,太宗说:“你们都把封禅当成帝王盛事,朕不这么认为。如果
天下安定,家家富裕,人人丰足,即使不封禅,又有什么妨碍呢?当年秦始皇封
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难道会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贤明吗?况且要敬奉上
天,扫净地面就可举行祭祀,何必一定要登上泰山顶,筑起几尺高的土坛,然后
才能表示对天地的诚敬呢?”后来又想接受群臣的请求。唯独魏郑公认为不可,
皇帝连发六问进行质问而魏郑公针锋相对,甚至说(皇帝)“崇虚名而受实害”
(崇尚虚名,而老百姓受实害)。又正碰上黄河南北发洪水,这事就搁置了。贞
12
观十年,太宗又命房乔拟定封禅典礼,将在十六年二月封禅泰山,又碰上彗星映
射太微垣而作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嬴病卧残阳。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牛图》是一首题画诗。画里送军粮的牛车,就像流水一样,写出牛车之多,突出战
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B.《牧牛图》中诗人所描绘的“承平”社会场景指的是,一幅在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
的美好画面。
C.《病牛》首句写牛为主人耕田千亩,收获千箱,两个“千”显出匕的辛劳,突出牛的功
绩,虽无病字,却有病因。
D.李纲对杜甫极为推崇,”但得众生皆得饱”,与杜甫“安得广厦二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的情感很相似。
16.两首诗均以牛入诗,主要手法与主旨却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5.A【解析】A项,错在“画里送军粮的牛车”。诗题为《牧牛图》,第三句有“如画里”,
因此牛车送军粮是现实里的情况,“短蓑长笛一川秋”才是画里的情景。
16.①《牧牛图》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实的战乱“干戈扰扰遍中州”,与画里的和平
“短蓑长笛一川秋”,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3分。答比
喻“似水流”,得2分。答借景抒情,不得分)
②《病牛》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看似句句写牛,实则句句写人,诗人以牛
自况(或运用托物言志、象征),抒发了忧国忧民、甘于奉献的情怀。(3分。答反问或夸
张,得2分。答借景抒情,不得分)
(评分参考: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写音乐的诗歌往往借用形象的比喻写乐音特点,如《琵爸行》中形容琵琶声繁密清脆
的是“”,而《李凭箜篌引》中则用“”表现箜篌清脆喷
13
亮的音色。
(2)《唐诗大辞典》云:“按元白休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之诗风。”杜甫《客至》中
“,"诙句,表现了真率淳朴的邻里关系,也符合“浅切平易”这一
特点。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中有着明显的中国玉璧元素,玉质温海且有光泽,深受国人
喜爱,且被古代文人作为意象引人诗句中,如:,。
(2)高适在《燕歌行》中,写战士们与敌人死斗,鲜血染红了白刃,赞扬了战士们“—
的高尚情操;面对战士们沙场征战之苦,诗人不由发出了“_________”的感慨。
(1)大珠小珠落玉盘昆山玉碎凤凰叫
(2)死节从来岂顾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氧树脂使用教案》课件
- 吉林省长春市虹麓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 浙江省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 痔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金融产品运营方案
- 木制品定制生产销售承包合同
- 航空巨头CEO聘任合同
- 教育培训机构高管聘用合同样本
- 企业行政管家招聘合同书
- 衢州市户外拓展基地租赁合同
- 《生态和谐新景观》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2024)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四篇)
- 安保服务评分标准
- it顾问合同模板
- 2024年铁塔租赁土地协议书模板
- 追觅科技在线测评逻辑题
- 第二章微专题:气体变质量问题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教科版)
- 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 先开发票后付款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