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_第1页
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_第2页
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_第3页
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_第4页
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登区(五四学制)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息(pǐng)诘责(jié)诚惶诚恐杳无音信

B.秀颀(qí)滞留(zhì)自出心裁惨绝人寰

C.遒劲(qiú)倔强(juè)纵横绝荡恹恹欲睡

D.踌躇(chú)婆娑(suō)坦荡如底藏污纳诟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屏息(pǐng)——(bǐng)

B.正确。

C.倔强(juè)——(jué)纵横绝荡——纵横决荡

D.坦荡如底——坦荡如砥藏污纳诟——藏污纳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2023八上·文登期中)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边的天空不知何时布满了火烧云,并且正在向我头顶____,仿佛有人____着一块无比巨大的五彩幕布,红彤彤的笼罩四野。____是远方山梁与天空交接之处,玲珑剔透却又幽深庄严。而火车正朝那里开去,开向火烧云,一往无前,____。

A.扩展挥动尤其锐不可当

B.拓展挥舞特别锐不可当

C.扩展挥舞尤其势不可当

D.拓展挥动特别势不可当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第一空,“扩展"指向外伸展;“拓展”意思是开拓扩展。本句表述火烧云的蔓延伸展,故用“扩展"恰当。

第二空,“挥舞”意思是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形容动作优美;“挥动"挥手摇动的意思,动作比“挥舞”生硬。本句表现火烧云的轻盈美丽,故用“挥舞"恰当。

第三空,“尤其”与“特别"意思差别极小,用哪一个都可。

第四空,“势不可挡”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锐不可当"形容精锐的气势,不可抵挡,词义比“势不可挡”要强。本句形容火烧云的蔓延速度快,用“势不可挡"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个月来,这个盗窃电动车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摧毁了。

B.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他进来的时候,看见老师正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D.在农村的年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答案】A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犯罪团伙不当。

BCD.正确。

其他选项的成语意思是: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语言环境、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此来确定成语。

4.(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循序渐进、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的方法读。②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③也应当在纷繁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④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去掉“通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B.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他们都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

D.李白诗句“江入大荒流”中的“江"指长江,王维诗句“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曹植诗句“妻子象禽兽”中的“妻子"指妻子儿女,刘桢《赠从弟》中的“从弟”指堂弟。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郦道元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2023八上·文登期中)将诗文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2),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

【答案】(1)江入大荒流

(2)大漠孤烟直

(3)老骥伏枥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沉鳞竞跃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荒、枥、竞、暮"

故答案为:⑴江入大荒流;⑵大漠孤烟直;⑶老骥伏枥;⑷庭下如积水空明;⑸沉鳞竞跃;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7.(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A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①文中的A是(人名)

②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文中A的性格特点是什么?_________

【答案】毛泽东;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睿智(精明),有乐观的革命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明确人物是毛泽东。

⑵本题考查人物个性及描写方法的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属于人物外貌描写。“双眼炯炯有神”“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见他的睿智。

故答案为:毛泽东;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睿智(精明),有乐观的革命精神。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8.(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后面小题。

新华网石家庄9月15日电(魏会博)从9月15日在安国市召开的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旅发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于9月25日至26日在安国市、望都县、博野县、蠡县、高阳县举办。本届保定市旅发大会以“展城乡新貌,促产业振兴”为主题,共设有药王庙文化景区、尧母文化园、月孝河域景观廊道、国际纺客风情园等12个重点项目观摩点,打造的区域品牌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康养体验区"。

请为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字数不超过30字)

【答案】保定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将于9月25日至26日举行。

【知识点】新闻概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结合“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旅发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于9月25日至26日在安国市、望都县、博野县、蠡县、高阳县举办”可拟标题为:保定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将于9月25日至26日举行。字数不超过30字。

故答案为:保定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将于9月25日至26日举行。

【点评】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9.(2023八上·文登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融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B.①③④②⑤C.④③①②⑤D.①④③⑤②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景物描写的语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④首先“太阳出来”,①“并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③再“最初”,⑤承接“色彩”,“先"又”,最后,②写窗花融化。即:④①③⑤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0.(2023八上·文登期中)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程同学的演讲稿引用了以下名言,不符合“诚信”主题的是()

A.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B.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言不信者,行不果。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答案】(1)铸诚信品质,做文明新人。真诚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世之根。

(2)D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简洁、明确,宜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此题围绕“诚信"进行拟写,符合标语的一般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该句含义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此句强调的是自立自强,与“诚信”无关。

故答案为:⑴铸诚信品质,做文明新人。真诚乃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世之根。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亦可异也(奇异)

C.属引凄异(延长)D.是日(白天,白昼)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丝竹之音

A.又数刀毙之B.何陋之有C.春冬之时D.久之不散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行文富于变化,句式骈散结合,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节奏鲜明,极具节奏感。

B.甲文文章不长,按照总——分的思路,先总体描写三峡的地势绵长,高峻,然后分别写了夏天、秋天和春冬之时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乙文作者把景物描写与诗文引证熔于一炉,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D.甲乙两文都抒发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4.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案】11.A

12.C

13.B

14.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②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11.A.有误,句意: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2.本题考查“之"的意义和用法。例句句意: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之:助词,的。

A.代词;

B.宾语前置的标志;

C.助词,的;

D.音节助词,无实义。

故答案为:C.

13.ACD.正确;

B.有误,分别写了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②重点词:议,议论。奇,奇特。

故答案为:①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②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诗歌颔联、颈联大胆使用叠词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①,用“历历"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16.两位同学围绕本诗展开讨论:

甲同学: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由此可见李白对崔颢诗的推崇。

乙同学: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神异渺茫、明丽如画、朦胧凄迷的景色前后三变。

请你从乙同学的讨论“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中任选一点分析本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案】15.白云;草木茂盛

16.①远近结合:首联描绘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②虚实结合:既有“昔人已乘黄鹤去”的神话传说,又有“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实景描写。神异渺茫、明丽如画。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重点诗句进行分析。“白云千载空悠悠”意思是: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由此可知,第一空,为“白云";第二空,为“草木茂盛”。

故答案为:白云;草木茂盛

16.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景手法的理解。在写景上,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①远近结合:首联描绘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②虚实结合:既有“昔人已乘黄鹤去”的神话传说,又有“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实景描写。神异渺茫、明丽如画。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地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18.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中“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0.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案】17.①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②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8.①“才”字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同时,“才"又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下楼的同时倾听着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我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②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19.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0.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7.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②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③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

故答案为:①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②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8.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①作答时结合“才"字在句中的语境义,从“母亲”人物形象的表现、“我"对“母亲”的感情等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②作答时,注意结合表达的特殊性、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体现,注意关键词“淋湿"心”在语句中的特殊含义。

故答案为:①“才"字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同时,“才”又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下楼的同时倾听着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我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②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1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

故答案为: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我"每次离开时母亲的举动以及纵然自己非常盼望与子女在一起却总是为子女考虑,据此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2023八上·文登期中)“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

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

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

2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3%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C.“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D.“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

22.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

2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

【答案】21.D

22.材料一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材料二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达到72.5%。

23.“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新闻、材料类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21.ABC.正确。

D.有误,“将成为"错,原文是“已成为”。

故答案为:D

2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结合“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图表"可知,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结合“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可知,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提升。结合“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可知,可知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

故答案为:材料一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材料二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达到72.5%。

2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可知“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结合“‘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可知,“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

故答案为:“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

四、作文(50分)

24.(2023八上·文登期中)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请以“生活,因▲而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生活,因母爱而美好母爱,是清澈的源泉,滋润我干涸的内心。母爱,是庞大的避风港,遮蔽一切的风吹雨打。啊,有一种关丽叫母爱。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不错,正是因为那美丽的母爱,才能让我从稚嫩的幼芽成长为葱茏的大树;正是因为那美丽的母爱,才能使我摆脱稚气走向成熟。啊,那美丽的母爱伴随着我成长。

小时候,年轻美丽的您可禁不起我这小顽皮的捉弄。刚刚学会走路的我很调皮,总是蹒跚着步子专走那坑洼泥泞。这时,您为我操碎了心,总得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有时甚至让您也会因为我而溅一身泥水,每次当我看到如此狼狈不堪的您总会捧腹大笑,而这时你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去整理你的衣服而把我丢到一旁,而是和我一起哈哈大笑。啊!即使您如此的狼狈,但我仍认为:有一种美丽叫母爱。

渐渐地,在您细心的呵护下,我长大了。也随之有了自己的主见,摆脱了稚气走向成熟....而这时,我变.....

任性的我给您添了不少的麻烦,您总是整日整夜地为我操心,烦忧。而我呢,也认为你的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使人厌倦。从前您的细心呵护如今也变成了唠唠叨叨。没过多久,我发现,那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您的脸,而那耳后也渐渐出现了几根银丝.....

如今,你老了,岁月早已带走您的青春,那双充满了沧桑的手还在为我这支撑着一方晴空天空,任我自由自在地翱翔。

银丝见证了您的辛苦,皱纹说明了您的年老,但你的手从来就没松过,一直是紧紧地握着我那只柔嫩到比您的手还大的手。虽然你不再年轻,但是我更加肯定小时候的观点:有一种美丽叫母爱。

啊,有一种美好叫母爱。我的生活因母爱而美好!我会记得母爱的点点滴滴,它是我前进的动力,它使我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生活,因▲而美好"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生活”“美好"以及需要补充的内容。

【题干分析】

题干指出在生命长河中,有来自大自然、亲人、朋友、陌生人、书籍、自身等多方面的美好伴随着我们成长。这为我们补充题目提供了丰富的方向。写作思路上,首先要补充完整题目,比如“生活,因梦想而美好”“生活,因友谊而美好"等。然后详细描述这种事物或情感如何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具体表现,重点阐述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略写一些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内容。作文开头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引出主题,比如“生活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而在这幅画卷中,总有那么一抹亮色,让它变得更加美好。”事例素材可以选取自己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过程、与朋友相处的温馨时刻等,结尾则要总结这种美好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

【立意提取】

1.生活,因阅读而美好:讲述阅读如何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使生活充满趣味和智慧。

2.生活,因微笑而美好:通过描述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展现其带来的温暖和善意。

3.生活,因挫折而美好:阐述挫折如何磨炼意志,让人成长,从而让生活更有意义。

例文:

生活,因母爱而美好

母爱,是清澈的源泉,滋润我干涸的内心。母爱,是庞大的避风港,遮蔽一切的风吹雨打。啊,有一种关丽叫母爱。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不错,正是因为那美丽的母爱,才能让我从稚嫩的幼芽成长为葱茏的大树;正是因为那美丽的母爱,才能使我摆脱稚气走向成熟。啊,那美丽的母爱伴随着我成长。

小时候,年轻美丽的您可禁不起我这小顽皮的捉弄。刚刚学会走路的我很调皮,总是蹒跚着步子专走那坑洼泥泞。这时,您为我操碎了心,总得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有时甚至让您也会因为我而溅一身泥水,每次当我看到如此狼狈不堪的您总会捧腹大笑,而这时你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去整理你的衣服而把我丢到一旁,而是和我一起哈哈大笑。啊!即使您如此的狼狈,但我仍认为:有一种美丽叫母爱。

渐渐地,在您细心的呵护下,我长大了。也随之有了自己的主见,摆脱了稚气走向成熟....而这时,我变.....

任性的我给您添了不少的麻烦,您总是整日整夜地为我操心,烦忧。而我呢,也认为你的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使人厌倦。从前您的细心呵护如今也变成了唠唠叨叨。没过多久,我发现,那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您的脸,而那耳后也渐渐出现了几根银丝.....

如今,你老了,岁月早已带走您的青春,那双充满了沧桑的手还在为我这支撑着一方晴空天空,任我自由自在地翱翔。

银丝见证了您的辛苦,皱纹说明了您的年老,但你的手从来就没松过,一直是紧紧地握着我那只柔嫩到比您的手还大的手。虽然你不再年轻,但是我更加肯定小时候的观点:有一种美丽叫母爱。

啊,有一种美好叫母爱。我的生活因母爱而美好!我会记得母爱的点点滴滴,它是我前进的动力,它使我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1/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初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息(pǐng)诘责(jié)诚惶诚恐杳无音信

B.秀颀(qí)滞留(zhì)自出心裁惨绝人寰

C.遒劲(qiú)倔强(juè)纵横绝荡恹恹欲睡

D.踌躇(chú)婆娑(suō)坦荡如底藏污纳诟

2.(2023八上·文登期中)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边的天空不知何时布满了火烧云,并且正在向我头顶____,仿佛有人____着一块无比巨大的五彩幕布,红彤彤的笼罩四野。____是远方山梁与天空交接之处,玲珑剔透却又幽深庄严。而火车正朝那里开去,开向火烧云,一往无前,____。

A.扩展挥动尤其锐不可当

B.拓展挥舞特别锐不可当

C.扩展挥舞尤其势不可当

D.拓展挥动特别势不可当

3.(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个月来,这个盗窃电动车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摧毁了。

B.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他进来的时候,看见老师正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D.在农村的年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4.(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循序渐进、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的方法读。②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③也应当在纷繁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④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5.(2023八上·文登期中)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B.郦道元,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他们都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

D.李白诗句“江入大荒流"中的“江”指长江,王维诗句“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曹植诗句“妻子象禽兽"中的“妻子”指妻子儿女,刘桢《赠从弟》中的“从弟"指堂弟。

6.(2023八上·文登期中)将诗文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2),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

7.(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A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①文中的A是(人名)

②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文中A的性格特点是什么?_________

8.(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后面小题。

新华网石家庄9月15日电(魏会博)从9月15日在安国市召开的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旅发大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于9月25日至26日在安国市、望都县、博野县、蠡县、高阳县举办。本届保定市旅发大会以“展城乡新貌,促产业振兴”为主题,共设有药王庙文化景区、尧母文化园、月孝河域景观廊道、国际纺客风情园等12个重点项目观摩点,打造的区域品牌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康养体验区"。

请为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字数不超过30字)

9.(2023八上·文登期中)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融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B.①③④②⑤C.④③①②⑤D.①④③⑤②

10.(2023八上·文登期中)综合性学习。

学校正在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程同学的演讲稿引用了以下名言,不符合“诚信"主题的是()

A.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B.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言不信者,行不果。D.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亦可异也(奇异)

C.属引凄异(延长)D.是日(白天,白昼)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丝竹之音

A.又数刀毙之B.何陋之有C.春冬之时D.久之不散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行文富于变化,句式骈散结合,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节奏鲜明,极具节奏感。

B.甲文文章不长,按照总——分的思路,先总体描写三峡的地势绵长,高峻,然后分别写了夏天、秋天和春冬之时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C.乙文作者把景物描写与诗文引证熔于一炉,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

D.甲乙两文都抒发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14.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诗歌颔联、颈联大胆使用叠词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①,用“历历"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

16.两位同学围绕本诗展开讨论:

甲同学: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由此可见李白对崔颢诗的推崇。

乙同学: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神异渺茫、明丽如画、朦胧凄迷的景色前后三变。

请你从乙同学的讨论“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中任选一点分析本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2023八上·文登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地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18.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中“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20.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2023八上·文登期中)“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

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

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

2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3%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C.“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D.“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

22.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

2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

四、作文(50分)

24.(2023八上·文登期中)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请以“生活,因▲而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屏息(pǐng)——(bǐng)

B.正确。

C.倔强(juè)——(jué)纵横绝荡——纵横决荡

D.坦荡如底——坦荡如砥藏污纳诟——藏污纳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第一空,“扩展"指向外伸展;“拓展”意思是开拓扩展。本句表述火烧云的蔓延伸展,故用“扩展"恰当。

第二空,“挥舞”意思是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形容动作优美;“挥动"挥手摇动的意思,动作比“挥舞”生硬。本句表现火烧云的轻盈美丽,故用“挥舞"恰当。

第三空,“尤其”与“特别"意思差别极小,用哪一个都可。

第四空,“势不可挡”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锐不可当"形容精锐的气势,不可抵挡,词义比“势不可挡”要强。本句形容火烧云的蔓延速度快,用“势不可挡"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答案】A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有误,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是褒义词,此处用来形容犯罪团伙不当。

BCD.正确。

其他选项的成语意思是: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语言环境、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此来确定成语。

4.【答案】D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去掉“通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郦道元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答案】(1)江入大荒流

(2)大漠孤烟直

(3)老骥伏枥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沉鳞竞跃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荒、枥、竞、暮”

故答案为:⑴江入大荒流;⑵大漠孤烟直;⑶老骥伏枥;⑷庭下如积水空明;⑸沉鳞竞跃;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7.【答案】毛泽东;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睿智(精明),有乐观的革命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明确人物是毛泽东。

⑵本题考查人物个性及描写方法的把握。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神态描写。“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属于人物外貌描写。“双眼炯炯有神"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见他的睿智。

故答案为:毛泽东;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睿智(精明),有乐观的革命精神。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