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选必1)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选必1)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选必1)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选必1)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课件(人教版选必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太阳辐射因时因地的差异,造就了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区域间的冷热差异,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布以及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热力环流的原理,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人地协调观:通过对比南亚和东亚不同季节季风风向的差异,分析季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新课导入【思考题】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目录CONTENTS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学习目录三、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热力环流→风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引起导致小结:①风是空气的______运动。②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

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水平气压差温差温故而知新

(百帕)500

7009001100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低压B冷却

A受热C冷却高压低压低压热力环流:由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知识回顾:近地面的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响。(2)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30°~45°)。知识回顾:高空的风向(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50049849649449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2)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垂直,与等压线平行。▋知识回顾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山谷山顶山顶描绘出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模式图1.概念:2.形成过程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3.意义:4.因素:①太阳辐射: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分布④地形⑤地面摩擦作用。(原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5.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大气环流是放大版的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水平气压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地球大气有着怎样的运行规律?此刻,我们将从假设中寻找答案……单圈环流大气环流是放大版的热力环流1.假设条件:思考: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

什么地方受热最少?赤道地区受热多,两极地区受热少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是理想模式下的大气环流→单一闭合环流请画出赤道和两极间的热力环流。赤道南极北极高压低压高压高压热冷低压低压冷单圈环流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①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②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③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南极北极高压低压高压高压热冷低压低压冷探究: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赤道地区:上升气流两极地区:下沉气流北半球:北风南半球:南风单圈环流不能?单圈环流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公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三圈环流的形成条件:

既考虑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就会形成三圈环流。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一:下垫面性质无差异。②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③太阳直射赤道: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①赤道上空的气流能到达极地吗?②大量来自赤道附近的高空气流为什么会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集聚?③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形成的?④南北纬30°附近近地面气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⑤东北信风是如何形成的?+地转偏向力=阅读教材P48—49页,2分钟后合上课本回答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0°30°N60°N90°N30°S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1)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地面赤道低气压带受热膨胀上升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这样近地面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赤道高空的气流因赤道从近地面的气流不断上升堆积形成高压区。赤道低气压带300N高空300N高空赤道上空(高压)(1)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0°30°N60°N90°N30°S地面高空赤道低气压带地面高空(高压)受热膨胀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高重力堆积下沉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30°N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赤道低气压带南风赤道上空300N高空300N西南风西风被迫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1)低纬度环流圈(哈德莱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0°30°N60°N90°N30°S地面高空赤道低气压带地面高空(高压)受热膨胀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高重力堆积下沉(低压)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赤道低气压带南风赤道上空300N高空300N西南风西风被迫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偏转成东北风30°0°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纬度环流圈赤道长期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到30°N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被迫下沉300N持续接受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半球的赤道和30°N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被称为低纬度环流圈(1)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课堂活动参照刚才我们所分析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画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北风偏转成东南风赤道上空被迫下沉300S高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气压带300S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左偏转成东南风,称为东南信风。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0°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南流的一支逐渐向左偏转成西北风,到达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NS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00300N300S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课堂活动活动主题:1.据教材P49页,第二自然段,画图说出:盛行西风、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2.结合示意图,说明中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活动组织:分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

进行展示,需详细说明过程。活动目的:构调动课堂气氛,

培育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活动结论:①盛行西风: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2)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②极地高气压带: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90°N60°N被迫下沉遇冷下沉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气压带被迫抬升思考:冷暖两个气流相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③极地东风: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被迫下沉极地冷气团南下被迫爬升副极地低气压带600N300N600N高空300N高空⑤极锋: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在南北纬60°处相遇而形成的半永久性的锋,极锋的锋面总是倾向于冷气团一侧(冷锋)。极锋地区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2)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④副极地低气压带:较暖的盛行西风和寒冷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支流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低纬度环流圈30°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90°极地高压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极锋(2)中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三圈环流(理想状态下)目标检测.画图说明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锋0°30°N60°N90°N30°S60°S90°S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探究气压带形成因素探究气压带形成因素①动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带②热力因素形成的: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带

热力原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的原因。(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则是最大的冷源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辐散),副极地低气压带(辐合)形成,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属于动力原因。】冷高沉热低升被迫下沉被迫抬升高低高低探究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和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纬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0°附近南北纬90°附近南北纬60°附近南北纬30°附近热力原因:终年受热,气流上升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动力原因:南北两股冷暖气流(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相遇,暖空气上升。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迫使流向极地的高空气流在副热带下沉上升下沉上升下沉湿热冷干温湿干热高温多雨酷寒少雨高温少雨温和多雨低气压:气流上升,遇冷、多雨高气压:气流下沉,遇热、少雨你知道马纬度吗?知识拓展航海家们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帆船装载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都相继死掉。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区所处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18世纪产业革命前,海上航行靠的是由风力带动的帆船。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锋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0°30°N60°N90°N30°S60°S90°S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风带的形成

风带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带指向低压带,接着受地转偏向力(与纬度成正比)影响,地球上高低压带间隔分布,最终形成了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想一想:信风带是怎么形成的?①信风带(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使得地表风分别从副热带吹向赤道。吹向赤道的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风,称东南信风。这两个风带统称为低纬信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信风带②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和西北风)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使得地表风分别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因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偏西方向的风,即西风。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在南半球为西北风。这两个风带统称为中纬西风带。想一想:中纬西风带是怎么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西风带③极地东风(东北风和东南风)想一想:极地东风带是怎么形成的?

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极地东风带探究风带分布、气流方向和性质风带纬度分布气流方向性质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中纬西风带(2个)低纬信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60°—9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30°—60°之间

东北风西南风干冷—高纬吹来(气流遇热)温湿—低纬吹来(气流遇冷)干热—高纬吹来(气流遇热)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0°—30°之间

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信风带、东风带: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遇热、少雨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遇冷、多雨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信风带: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

大陆东部因受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极地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上升湿下沉干

西风湿

信风干②下沉气流往往天气晴朗①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A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原因;湿热特征(性质)重力下沉重力下沉动力原因;干热特征(性质)动力原因;干热特征(性质)被迫抬升被迫抬升动力原因;温湿特征(性质)动力原因;温湿特征(性质)冷却下沉冷却下沉热力原因;干冷特征(性质)热力原因;干冷特征(性质)干燥特征(性质)干燥特征(性质)温湿特征(性质)温湿特征(性质)干冷特征(性质)干冷特征(性质)气压带和风带特征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①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③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注意!!!风带的风向是指近地面风向六风七带

无信西东零三六九

三低四高风压相间

南北对称NS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高)副热带高压带(副高)00300N300S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西南)盛行西风(西北)600S600N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S90°60°30°0°30°60°90°N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剖面图,找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以及其他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信风带西风带西风带东风带东风带变式图判断气压带风带的俯视图的南北半球。中国海军舰艇:首次穿越麦哲伦海峡2013年10月14日,中国海军出访编队顺利通过麦哲伦海峡。这是人民海军首次穿越这条世界重要水道。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南端,当地气象条件恶劣,海面风力达9到10级,浪高约6米,舰艇摇摆10度以上。两侧岩岸陡峭,海峡内多大风暴,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思考:为什么麦哲伦海峡成为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麦哲伦海峡地处南半球36°-55°地区,是陆地很少而海洋广泛的地区,常年受西风控制。36°-55°S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讨论: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正确反映a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DD下面“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C4.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甲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5.中国科考队在北极地区插上五星红旗,红旗应飘向什么方向?提示:西南方向6.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A.①B.③C.⑤D.⑥B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90°N23°26′66°34′0°23°26′66°34′90°S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低压带高压带ABC30°30°60°60°1、请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原因。2、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阅读教材P50最后一段,结合图3.11,完成学案内容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无海陆、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自转③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思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对气压带风带产生什么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23。26,N23。26,S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热量在全球的分布也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0°30°60°30°60°(1)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移,冬季偏南移。(2)年移动幅度约5~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

(3)移动特点:滞后性太阳辐射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地球公转使其移。3.移动规律:2.移动原因: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读下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发生季节移动的原因和移动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思维整合】——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高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冬至日夏至日课堂演练1.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是()ABCDD2.如右图,A地表示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AB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

3.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d、c、aC.a、c、b、d D.d、c、b、a4.b与d之间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

DB5.五星红旗在南极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D6.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7.上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BB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6~7题。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第8~10题。8.若下列选项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A

B

C

DC9.图中c地风带的风向为(

)A

B

C

D10.下列关于b地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力因素②动力因素③受热上升④受冷下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A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可能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A.甲图与丙图B.乙图与丙图C.丙图与丁图D.甲图与丁图12.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一年DB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1.C解析: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2.D解析: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3.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①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②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①地处40°S附近,位于西风带内,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气流产生狭管效应,导致风速加快;②依山面海,无地形阻挡,迎风。【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7、8题。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8.D解析:第8题,材料信息“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因此在此建立考察站,重在考察与冰雪有关的项目,与生物多样性、大气质量等无关;极地地区人类活动影响整体都较小;而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因此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7.D解析图中可以判断恩克斯堡岛位于70°S~80°S之间,处于极地东风带,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而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故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4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球不自转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球不自转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球不自转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球不自转?气压带与风带季移归纳小结----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3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0°30°60°30°60°假设的条件:①地表均一②地球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球公转地表均一吗?海陆的比热容有何不同?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思考: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在什么假设前提下形成的?2.现实中的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吗?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情况: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球表面并不均匀,存在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气压带往往断裂成单个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一)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热冷低压高压海风Seabreeze(1)海风的形成2.表现:海风、陆风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一)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风Landbreeze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热冷高压低压(2)陆风的形成2.表现:海风、陆风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一)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之间存在着比热容的差异性,造成了海陆之间在不同的时节热量的差异性,从而影响海陆气压的分布海洋夏季升温较陆地慢,形成夏季热高压;冬季降温较陆地慢,形成冬季冷低压陆地夏季升温较海洋快,形成夏季热低压;冬季降温较海洋快,形成冬季冷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常年存在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1.如图所示,冬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大陆气温比海洋低,空气冷而重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大陆气温比海洋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课堂活动--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分布思考: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1)1月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与冬季风1月—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大陆:高压→蒙古高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海洋:低压→冰岛低压(大西洋)势力强大,控制范围最广(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分布思考: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2)7月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与夏季风7月—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大陆: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海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势力强大,控制范围最广对我国的影响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江中下游的伏旱东部锋面雨带的推进寒冷干燥副高强--雨带快速北进--南旱北涝副高弱--雨带缓慢北进甚至停滞--南涝北旱对我国的影响副高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思考:台风路径和副热带高压有什么关系?副热带高压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外延移动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从纬度位置看,a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b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压中心会切断附近的气压带,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课堂活动--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读图指出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说明其原因特征: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断裂成块状分布

原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显著2.特征及成因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读图指出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特征:南半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原因: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的影响显著。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为什么南极地区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都是低压区?这与我们所学的两极地区气温低而形成的冷性高压,这一结论不符,为什么呢?

气压系统的形成不仅与地面的冷热状况有关,而且还与地形海拔高低、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南极地区气温低气压低,首先是因为南极地区海拔高度大,一般来说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其中超过3千米的占总面积的25%,其中最高海拔达到了4千米由于南极地区海拔高,大陆表面的气压势必低于海平面的气压。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三)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其中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2.成因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3.东亚季风(1)东亚冬季风的形成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东亚季风的冬季风盛行西北风

读图描述东亚冬季风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风向亚州高压太平洋低压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冬季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冬季风使我国大面积降温。北方地区冬季风实力强;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远,冬季风实力有所减弱;云贵高原地形对冬季风具有削弱作用,冬季风实力减弱;青藏高原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风的影响(2)东亚夏季风的形成亚州低压太平洋高压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增,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夏季风为东南季风。

读图描述东亚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风向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3.东亚季风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回归线上的“绿洲”荒漠荒漠夏季风的影响副高→降水稀少→沙漠景观夏季风→降水丰沛→呈现森林、草原景观夏季风→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4.南亚季风(1)南亚冬季风的形成亚州高压太平洋低压

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向南亚移动,由于受距离远近和地形地势的阻挡,冬季风较弱,对南亚地区的影响为温暖干燥。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亚季风的冬季风盛行东北风读图描述南亚冬季风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风向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2)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印度低压印度洋高压读图描述南亚夏季风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其风向

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的移动,来自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形成南亚夏季风湿热的西南季风。海陆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4.南亚季风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课堂小结: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南回归线附近印度洋上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旱涝灾害探究: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冬夏季风1.风向:1月为西北风,7月为东南风。2.成因(1)1月(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而形成西北季风——炎热多雨。(2)7月(南半球冬季)【主因】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炎热干燥。【次因】澳大利亚大陆比海洋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中心。【思维拓展】类似季风环流的地区类型1月7月风向成因性质风向成因性质澳大利亚北部季风西北风气压带和风带季移

暖湿

东南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

暖干几内亚湾北部季风东北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干热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季移暖湿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高原季风,加强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变得更加典型、突出。夏季高原东侧盛行偏东风与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高原南侧盛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由于风向一致,高原季风对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起到了加强作用,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更多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冬季高原东侧盛行偏西风与东亚冬季风(西北风)风向一致,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我国冬季风的厚度增加,势力增强。季风→季风气候描述分布规律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⑤植被类型:中南半岛印度半岛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②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③分布规律: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④典型地区: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热带季雨林旱季热带季雨林雨季与热带雨林相比,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种类较少,群落较简单,优势物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茎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季相变化明显植被:热带季雨林季风→季风气候描述分布规律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南美洲东南部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③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④典型地区:⑤植被类型: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会落叶;群落结构较简单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风→季风气候描述分布规律温带季风气候我国秦岭淮河以北①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分布规律: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④典型地区:⑤植被类型: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小

结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东南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

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东部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归纳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的常用方法:有主次,即由人口、城市、经济等密集且所占面积最大的“东部”说起;分层次,即先描述全国,再描述下一层次的东部;按顺序,如“自南向北”。此外,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时还常用到“中部”“四周”,以及“在....周围(附近)”“以..为中心”等,例如,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四周。此外,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时还常用到“中部”“四周”,以及“在…周围(附近)”"“以……为中心”等。例如,亚洲的寓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四周。东北部南部西南部西北部研究发现,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异常主要取决于南边界的水汽异常输送。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南边界水汽输入较常年偏多。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副高及其脊线位置(阴影区域为西北地区东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年份,南边界输入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东南气流 B.东北气流

C.西南气流 D.西北气流2.推测与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相比,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年份的西太副高脊线(

)A.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强

B.位置偏东偏南,势力偏弱C.位置偏西偏南,势力偏强

D.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弱CB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外围西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某年8月底至9月初,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天气。下图示意此次“三连击”中的第三场台风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时段(

)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东

②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③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西

④台风向东南方向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通常情况下,台风登陆后会快速衰减,但本次“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可能是因为(

)A.台风挟带水汽充足 B.北部冷空气入侵C.台风移动速度缓慢 D.当地地形较平坦AB(2019·天津卷)读图1和图2,完成

1~2题。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答案:B(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4~5题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答案:C图示高空西风(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B.南北移动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答案:A右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3.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 D.立秋3.A解析

从图中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受高压影响可知,此时亚洲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强盛,应为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4.A解析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南亚地区()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较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气流的湿度较小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6.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