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5/02/wKhkGWb2cR6AGH0tAAM2OnqA2yY597.jpg)
![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5/02/wKhkGWb2cR6AGH0tAAM2OnqA2yY5972.jpg)
![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5/02/wKhkGWb2cR6AGH0tAAM2OnqA2yY5973.jpg)
![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5/02/wKhkGWb2cR6AGH0tAAM2OnqA2yY5974.jpg)
![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5/02/wKhkGWb2cR6AGH0tAAM2OnqA2yY597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教学设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小学校园欺凌自我探索班会”,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以促进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章节:《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其中涉及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相关内容。
2.教学内容:通过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危害;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权益,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拒绝参与欺凌行为,勇于维护正义。
3.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经历;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校园欺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认识;邀请法治副校长或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4.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讲座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观察其在校园中的表现,评估教育效果。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拒绝欺凌、维护正义的品质,为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奠定基础。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表现为:
1.认识校园欺凌的本质和危害,形成对校园欺凌的强烈反感和抵制意识。
2.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
3.培养同理心,理解受害者的心情和遭遇,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
4.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勇于维护正义,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校园欺凌的定义和类型: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校园欺凌的各种类型,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等。
(2)校园欺凌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整个校园氛围的严重危害,包括心理伤害、学业影响、人际关系破裂等。
(3)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4)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
(1)校园欺凌的隐蔽性:学生往往难以识别隐蔽的欺凌行为,如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隐蔽的欺凌形式。
(2)法律知识的应用: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多,难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互动教学,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同理心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受害者的心情和遭遇,培养同理心,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这需要教师通过情感教育、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4)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有效应对校园欺凌,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需要设计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欺凌场景、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课“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校园欺凌案例图片、统计图表、新闻报道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分享。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环节,如模拟欺凌场景的角色扮演,需要准备相应的道具和器材,如角色扮演服装、道具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区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5.宣传材料:准备宣传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宣传海报、宣传册等,以便在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理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扩大教育影响。
6.专家资源:联系法治副校长或专业律师,邀请他们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7.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网络资源,如教育部门发布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指导手册、相关研究论文等,以便在教学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8.安全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如学生情绪激动、欺凌行为模拟等,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吗?它与我们的校园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校园欺凌的现象。
简短介绍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校园欺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危害。
过程:
讲解校园欺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表现形式。
详细介绍校园欺凌的各类型,如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等,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校园欺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特性和危害。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受害者、施暴者以及整个校园氛围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校园欺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校园欺凌问题的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类型、案例分析等。
强调校园欺凌问题对校园和谐氛围的影响,鼓励学生勇敢拒绝欺凌,维护正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校园欺凌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六、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校园欺凌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危害,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以及学会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
2.情感态度:学生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校园欺凌的敏感度和抵制意识,培养同理心,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勇于维护正义。
3.技能提升:学生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能力。
4.行为改变: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校园欺凌的强烈反感,勇于拒绝欺凌行为,积极参与维护校园和谐氛围的活动,成为友善、公正、有爱心的公民。
5.社会责任感:学生将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倡导文明校园,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6.法律意识:学生将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7.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相关问题时,将能够自主寻找解决办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8.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将能够与同学有效合作,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七、典型例题讲解七、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一:校园欺凌的定义是什么?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A.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他人进行身体攻击的行为。
B.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的行为。
C.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他人进行身体和言语攻击的行为。
D.校园欺凌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他人进行心理攻击的行为。
答案:C
2.例题二: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校园欺凌?
A.同学甲经常在课堂上嘲笑同学乙,使乙感到羞辱和痛苦。
B.同学丙在网络上散布同学丁的隐私,导致丁受到同学们的非议和排挤。
C.同学戊因与同学己发生争执,便纠集其他同学对己进行身体攻击。
D.同学庚在校园内无端针对同学辛进行言语攻击,使辛感到害怕和无助。
答案:B
3.例题三:校园欺凌的危害有哪些?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A.校园欺凌只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对施暴者和旁观者没有影响。
B.校园欺凌对受害者、施暴者和旁观者都会造成心理伤害,但不会影响学业。
C.校园欺凌对受害者、施暴者和旁观者都会造成心理伤害,且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D.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对施暴者和旁观者没有影响,但会损害校园和谐氛围。
答案:C
4.例题四:以下哪种方法是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A.遇到校园欺凌时,尽量忍气吞声,避免激怒施暴者。
B.遇到校园欺凌时,勇敢反击,以暴制暴。
C.遇到校园欺凌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寻求帮助。
D.遇到校园欺凌时,与施暴者成为朋友,以期改变其行为。
答案:C
5.例题五: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
A.同学甲遇到同学乙被欺凌时,选择围观,不制止也不报告。
B.同学丙遇到同学丁被欺凌时,加入施暴者行列,一起嘲笑丁。
C.同学戊遇到同学己被欺凌时,勇敢站出来,制止欺凌行为,并报告给老师。
D.同学庚遇到同学辛被欺凌时,选择逃避,避免卷入纷争。
答案:C八、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案例教学:通过真实发生的校园欺凌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校园欺凌的现象和危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校园欺凌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问题的认知不足或者缺乏相关经验。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依赖讲授和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在教学评价中,可能过于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
(三)改进措施
1.增加互动环节: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全面评价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卷、学生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板书设计①校园欺凌的定义: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社交攻击、心理攻击
②校园欺凌的危害:心理伤害、学业影响、人际关系破裂
③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了解了我国法律对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场馆停车场改造协议
- 主题餐厅装修分包合同模板
- 4S店装修补贴合同协议
- 宠物店装修合同标准格式
- 展览馆装修终止合同协议书
- 游轮卫生间装修合同标准
- 工程项目材料运输合同
- 广告传媒居间服务协议
- 无人机领域股权居间合同
- 达州市联考高一数学试卷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股票基础知识(入市必读)-PPT
- eNSP简介及操作课件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协调控制
- 节后复工吊篮验收表格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