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九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九十六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4分)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s。2.(6分)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产生的,小明同学用自己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给大家演奏歌曲,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以上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6分)图中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物体在3s内运动的路程为m,物体在1s~3s内处于状态,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m/s。4.(8分)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①/②)是相同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5m/s=km/h。5.(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2。6.(6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14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是双选,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1分,错选或少选得0分)7.(2分)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A.3m B.3dm C.3cm D.3mm(多选)8.(2分)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B.马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睡在地上能感觉到地面振动9.(2分)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给居民送包裹,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属于机械运动10.(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11.(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2.(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两旁安装噪声检测仪 C.给机器加上隔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13.(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4.(2分)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多选)15.(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多选)16.(2分)郑州市内高架快速路陆续建成后,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小李随爸妈坐汽车在某高架快速路上绕城一周,你认为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公交站台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汽车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小李选择了地面为参照物 C.如图甲所示,高架桥地面上所示的数字是对汽车的限速 D.期间有十分钟,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所示,因此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为60m/s三、实验探究题(第17题14分,第18题8分,共22分)17.(14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小明按如图所示完成,如下实验。(1)实验原理:;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2)图中AB段的距离sAB=cm,vAB=m/s。(3)测量时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将会导致AC段平均速度(选填“偏大”或“偏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理由是。18.(8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依据照片甲可判断,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sCD=2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3)如图乙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上半段的速度为v1,下半段的速度为v2,全程的速度为v3,则它们的大小顺序是:。四、综合应用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6分,共26分)19.(10分)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个长为1000m的隧道,若火车完全处在隧道中时,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2)火车内乘客手机完全没有信号的时间是多少?20.(16分)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6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距离大山多远?(声速为340m/s)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九十六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4分)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3.40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277.5s。【答案】3.40;277.5。【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右侧与4.40cm对齐;(2)由图乙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4min,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240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由于偏向“7”一侧,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故答案为:3.40;277.6。2.(6分)音乐课上,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振动产生的,小明同学用自己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给大家演奏歌曲,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以上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振动;音调;响度。【解答】解: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振幅。故答案为:振动;音调。3.(6分)图中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物体在3s内运动的路程为1m,物体在1s~3s内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答案】1;静止;0.4【解答】解: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在3s内运动的路程为1m;由s﹣t图象可知,在2s~3s内,所以物体的速度为0;由s﹣t图象可知,当t=8s时,即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物体在3s内的平均速度:v===7.4m/s。故答案为:1;静止。4.(8分)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②(①/②)是相同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5m/s=18km/h。【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v=;②;18。【解答】解: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即相同时间比路程;(3)1m/s=3.4km/h,5m/s=5×4.6km/h=18km/h。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v=;②。5.(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1:3,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3:2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v=可得甲==×=。故答案为:1:2。6.(6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固体(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音量即声音的大小,增大音量指的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固体;空气。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7—14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5、16题是双选,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1分,错选或少选得0分)7.(2分)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A.3m B.3dm C.3cm D.3mm【答案】C【解答】解: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即约3c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多选)8.(2分)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B.马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睡在地上能感觉到地面振动【答案】BCD【解答】解:马蹄踏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故BCD正确。故选:BCD。9.(2分)疫情期间利用无人机给居民送包裹,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属于机械运动【答案】B【解答】解:AB、在无人机带着包裹匀速飞行过程中,无人机与包裹是相对静止的,B正确;C、无人机飞行时,其位置发生了改变,无人机是运动的;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生位置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B。10.(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答案】D【解答】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B、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故B错误;C、认真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11.(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答案】C【解答】解: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故A正确。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将音叉的振动放大。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不能直接得出。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故选:C。12.(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两旁安装噪声检测仪 C.给机器加上隔音罩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答案】D【解答】解: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不符合题意。B、在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C、给机器加上隔音罩,不符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符合题意。故选:D。13.(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C【解答】解:A、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由于波的形状是不同的,故A错误;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波形相同,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故C正确;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丁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14.(2分)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答】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5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7.3m/s。故选:C。(多选)15.(2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答案】AD【解答】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故B错误;C、敲钟时,钟声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AD。(多选)16.(2分)郑州市内高架快速路陆续建成后,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小李随爸妈坐汽车在某高架快速路上绕城一周,你认为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公交站台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汽车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小李选择了地面为参照物 C.如图甲所示,高架桥地面上所示的数字是对汽车的限速 D.期间有十分钟,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所示,因此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为60m/s【答案】BD【解答】解:A.以公交站台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B.汽车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向后飞驰而去。故B错误。C.如图甲所示,高架桥地面上所示的数字是对汽车的限速。D.期间有十分钟,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所示。故D错误。故选:BD。三、实验探究题(第17题14分,第18题8分,共22分)17.(14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以及如何变化,小明按如图所示完成,如下实验。(1)实验原理:v=;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2)图中AB段的距离sAB=40.0cm,vAB=0.2m/s。(3)测量时若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将会导致AC段平均速度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不正确,理由是小车过B的速度不为0。【答案】(1)v=;秒表;(2)40.0;0.2;(3)偏大;(4)不正确;小车过B的速度不为0。【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要求得平均速度,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故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由图知,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8cm,所用时间tAB=2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AB==20cm/s=0.2m/s;(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停止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理由是小车过B的速度不为5。故答案为:(1)v=;秒表;0.2;(4)不正确。18.(8分)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1)依据照片甲可判断,小球在做加速(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sCD=2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3)如图乙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上半段的速度为v1,下半段的速度为v2,全程的速度为v3,则它们的大小顺序是:v2>v3>v1。【答案】(1)加速;(2)0.5;(3)C;(4)v2>v3>v1。【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AC段的运动时间:tAC=2×0.4s=0.4s,小球在AC段的运动路程:sAC=sAB+sBC=6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5m/s;(3)根据甲可知,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加速运动A图是速度减小的图象,故A错误;B图是匀速运动的图象,故B错误;C图是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故C正确;D图是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的变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C;(4)由于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上段路程的速度v8是最小的,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3是居中的,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2是最快的,则v2,v2,v3的大小关系是v6>v3>v1。故答案为:(1)加速;(2)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