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_第1页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_第2页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_第3页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_第4页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手册TOC\o"1-2"\h\u6549第1章低保政策概述 3239411.1低保政策背景 339621.2低保政策目标 328741.3低保政策意义 3593第2章低保资格条件 4165062.1家庭收入条件 4134132.2家庭财产条件 4172532.3家庭成员条件 4133922.4特殊情况处理 411583第3章低保申请与审核流程 5120493.1低保申请流程 5134853.1.1申请人条件 5204353.1.2申请材料 5212173.1.3申请程序 57493.2低保审核流程 5253653.2.1初审 5240363.2.2复核 659043.2.3公示 6154753.3低保审批流程 6124163.3.1审批 6253213.3.2发放低保金 6118843.4低保变更与终止流程 6144273.4.1变更 6222953.4.2终止 632634第4章低保资金来源与管理 625604.1低保资金来源 6274074.2低保资金分配 7253224.3低保资金发放 749764.4低保资金监管 715884第5章低保对象管理与监督 7154565.1低保对象信息管理 7283785.1.1信息采集 759505.1.2信息录入与更新 7179285.1.3信息共享与保密 7193195.2低保对象动态管理 8104225.2.1定期复核 880695.2.2动态调整 8189175.3低保对象违规处理 8120465.3.1违规行为认定 8247405.3.2违规处理措施 8160985.4低保对象权益保障 8185825.4.1信息公开 815045.4.2权益保护 8101795.4.3法律援助 814859第6章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 8194076.1政策衔接原则 8274856.2政策衔接范围 9169106.3政策衔接措施 9169226.4政策衔接效果评估 92317第7章低保政策宣传与培训 993797.1低保政策宣传 9285487.1.1制定宣传计划:根据农村低保政策的特点和实施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时间及责任主体。 9105367.1.2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海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保证政策宣传覆盖到每个村庄和农户。 950787.1.3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将低保政策的核心要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度。 965707.2低保政策培训 10206147.2.1培训对象:针对乡镇、村两级干部、村民组长、基层民政助理员等政策执行相关人员,开展低保政策培训。 10176947.2.2培训内容:结合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政策法规、申请审批流程、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动态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1013467.2.3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10283507.3低保政策普及 10270087.3.1普及对象:针对全体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低保政策普及工作。 10298967.3.2普及方式:通过举办政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低保政策。 10155467.3.3定期更新政策信息:根据政策调整和实施情况,及时更新宣传资料,保证农民群众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 10210437.4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025077.4.1评估内容:对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宣传、培训、普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 10315317.4.2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农民群众对低保政策的满意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076807.4.3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低保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1021076第8章低保工作考核与评价 1066108.1低保工作考核指标 1094978.2低保工作考核方法 11287838.3低保工作评价 11203808.4低保工作改进措施 115236第9章低保政策与社会救助体系 12279069.1社会救助体系概述 12172859.2低保政策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关系 12243619.3社会救助资源整合 12122029.4社会救助信息共享 124365第10章低保政策发展趋势与展望 133190210.1低保政策发展现状 131265310.2低保政策改革方向 133082610.3低保政策创新实践 132032710.4低保政策未来发展展望 13第1章低保政策概述1.1低保政策背景农村低保政策,即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我国于2003年开始试点农村低保政策,并在2007年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1.2低保政策目标农村低保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保证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体而言,低保政策旨在:(1)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在遭遇生活困境时得到及时救助;(2)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高其生活质量;(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1.3低保政策意义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其生活水平;(2)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3)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4)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低保政策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2章低保资格条件2.1家庭收入条件家庭收入是衡量低保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其家庭人均月收入应当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收入主要包括:(1)工资性收入:家庭成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2)经营性收入:家庭成员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所得收入;(3)财产性收入:家庭成员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如存款、股票、债券、租金等产生的收入;(4)转移性收入:家庭成员依法享有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子女赡养费、亲友资助等收入;(5)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收入。2.2家庭财产条件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其家庭财产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家庭金融资产总额不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24倍;(2)家庭成员名下无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实体;(3)家庭成员名下无非居住用途的房产;(4)家庭成员名下无非经营性机动车辆;(5)其他不符合家庭财产条件的情形。2.3家庭成员条件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当地农村户籍;(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关系;(3)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的,应当参加当地组织的就业培训,积极寻找工作;(4)家庭成员中无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重病患者、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5)其他不符合家庭成员条件的情形。2.4特殊情况处理在低保资格条件审核过程中,对以下特殊情况予以关注和处理:(1)家庭中有现役军人的,可适当放宽收入和财产条件;(2)家庭中有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收入和财产条件;(3)因自然灾害、灾难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可适当放宽收入和财产条件;(4)其他需要关注和处理的情况。第3章低保申请与审核流程3.1低保申请流程3.1.1申请人条件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b.家庭财产符合当地规定的要求;c.家庭成员具有当地农村户籍。3.1.2申请材料申请农村低保需提交以下材料:a.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b.家庭成员收入证明;c.家庭财产状况证明;d.其他相关证明材料。3.1.3申请程序a.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b.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报送到县级民政部门;c.县级民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批准纳入低保范围。3.2低保审核流程3.2.1初审a.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家庭经济状况;b.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家庭实际情况。3.2.2复核a.县级民政部门对初审结果进行复核,保证审核过程的公正、公平;b.对复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2.3公示a.县级民政部门将拟批准的低保家庭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天;b.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进行调查核实。3.3低保审批流程3.3.1审批a.公示无异议的低保家庭,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b.审批结果报送到市级民政部门备案。3.3.2发放低保金a.审批通过后,县级民政部门将低保金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家庭;b.低保金发放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保证及时、准确发放。3.4低保变更与终止流程3.4.1变更a.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向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报告;b.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报告情况进行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低保金额度;c.变更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3.4.2终止a.低保家庭不再符合低保条件时,应及时终止低保待遇;b.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终止原因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c.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同意后,终止低保待遇,并告知申请人。第4章低保资金来源与管理4.1低保资金来源农村低保资金主要来源于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其中,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安排相应资金保障农村低保制度实施。4.2低保资金分配低保资金的分配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当地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以及生活成本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具体分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家庭人口、年龄、健康状况、劳动力状况等因素,保证低保资金真正用于最需要的贫困群众。4.3低保资金发放低保资金的发放采取社会化发放方式,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等形式,直接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各级民政部门应建立健全低保对象档案,定期核实家庭经济状况,保证低保资金精准发放。同时要加强对低保资金发放过程的监督,严防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4.4低保资金监管低保资金监管是保证政策执行的重要环节。各级应建立健全低保资金监管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对低保资金的审计、检查和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保证低保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群众举报违规行为,保障低保政策的公正实施。第5章低保对象管理与监督5.1低保对象信息管理5.1.1信息采集(1)全面、准确地收集低保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等。(2)对低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1.2信息录入与更新(1)将低保对象的基本信息录入低保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安全存储。(2)定期对低保对象的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5.1.3信息共享与保密(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低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2)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证低保对象个人信息的安全。5.2低保对象动态管理5.2.1定期复核(1)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复核,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2)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调整低保待遇,保证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5.2.2动态调整(1)根据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及时调整低保金额。(2)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及时取消其低保待遇。5.3低保对象违规处理5.3.1违规行为认定(1)明确低保对象的违规行为,如虚报、隐瞒收入、财产等。(2)对涉嫌违规的低保对象进行调查核实。5.3.2违规处理措施(1)对确认违规的低保对象,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警告、暂停或取消低保待遇等处理。(2)对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5.4低保对象权益保障5.4.1信息公开(1)及时向社会公开低保政策、申请流程、低保对象等信息。(2)提高政策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5.4.2权益保护(1)保障低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损害其基本生活。(2)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为低保对象提供权益救济渠道。5.4.3法律援助(1)为低保对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其解决法律问题。(2)加强对低保对象的法律宣传,提高其法律意识。第6章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6.1政策衔接原则本章节主要阐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应遵循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政策衔接过程透明,保障群众利益。遵循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原则,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和原因,采取相应政策予以扶持。同时注重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政策衔接无缝隙。6.2政策衔接范围本章节介绍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的范围。主要包括:一是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纳入扶贫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将处于贫困边缘的低保家庭列为重点扶贫对象;三是对已脱贫但仍享受低保政策的家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扶持力度。6.3政策衔接措施本章节阐述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的具体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政策知晓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低保与扶贫数据实时更新、互联互通。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对贫困人口实行有进有出的管理,保证政策精准实施。6.4政策衔接效果评估本章节对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贫困人口受益情况,包括扶贫政策覆盖范围、受益家庭数量等;二是贫困人口脱贫情况,关注脱贫稳定性、返贫率等指标;三是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群众对政策衔接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四是政策实施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评估政策实施对地区发展的长远影响。通过以上评估,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保证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共同助力贫困地区和群众脱贫致富。第7章低保政策宣传与培训7.1低保政策宣传7.1.1制定宣传计划:根据农村低保政策的特点和实施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时间及责任主体。7.1.2多渠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海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保证政策宣传覆盖到每个村庄和农户。7.1.3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以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将低保政策的核心要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度。7.2低保政策培训7.2.1培训对象:针对乡镇、村两级干部、村民组长、基层民政助理员等政策执行相关人员,开展低保政策培训。7.2.2培训内容:结合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政策法规、申请审批流程、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动态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7.2.3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7.3低保政策普及7.3.1普及对象:针对全体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开展低保政策普及工作。7.3.2普及方式:通过举办政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低保政策。7.3.3定期更新政策信息:根据政策调整和实施情况,及时更新宣传资料,保证农民群众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7.4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估7.4.1评估内容:对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宣传、培训、普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政策实施效果。7.4.2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农民群众对低保政策的满意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7.4.3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低保政策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第8章低保工作考核与评价8.1低保工作考核指标低保工作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保覆盖率:考核低保政策覆盖的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反映政策受益面。(2)低保精准度:考核低保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包括错保、漏保等情况。(3)低保资金使用效率:考核低保资金发放、使用、管理等情况,包括资金到位率、使用合规性等。(4)低保工作流程规范性:考核低保申请、审核、审批、公示等环节的规范操作情况。(5)低保政策宣传与培训:考核政策宣传、培训工作效果,包括工作人员、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8.2低保工作考核方法低保工作考核采用以下方法:(1)定量考核: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评分。(2)定性考核: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访谈等方式,对低保工作质量进行评价。(3)第三方评估:邀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低保工作进行评估,提高评估客观性。(4)群众满意度调查: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了解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满意度。8.3低保工作评价低保工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策效果:评价低保政策在减轻农村贫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方面的成效。(2)工作质量:评价低保工作在各环节的规范操作、精准识别、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表现。(3)工作满意度:评价工作人员、低保对象及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满意度。(4)问题与不足:总结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8.4低保工作改进措施针对低保工作考核与评价中发觉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完善低保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研究,不断完善低保政策,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2)提高低保工作精准度:加强低保对象识别工作,提高识别准确性,减少错保、漏保现象。(3)加强低保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安全。(4)提升工作人员能力: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政策知晓度和业务能力。(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低保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6)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申请、审核、审批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7)强化监督与问责:建立健全低保工作监督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第9章低保政策与社会救助体系9.1社会救助体系概述社会救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其生活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八大救助制度。9.2低保政策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关系低保政策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内容,承担着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重任。低保政策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共同构建起完整的社会救助网络。在实施过程中,低保政策与其他救助制度相互协调,保证困难群众得到全面、有效的救助。9.3社会救助资源整合为提高社会救助效果,各级部门应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救助合力。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会救助工作。(2)优化救助资源配置,提高救助效率。根据困难群众的需求,合理分配救助资源,保证救助政策落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