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_第1页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_第2页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_第3页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_第4页
2024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2部分: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2部分:设计规范(2024年试行)目次1范围 123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245缩略语 2总则 267站址选择及建设模式 3目次1范围 123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245缩略语 2总则 267站址选择及建设模式 3总体架构 389系统功能 4系统软硬件配置 51011安全防护 6信息采集范围及要求 61213系统接口 6系统性能和指标 81415调度数据网设计方案 9基础设施及辅助系统 91617配套系统通信设计及改造方案 11系统建设过渡方案 11AB(资料性)(资料性)集控系统架构 13集控系统软硬典型配置 14CD(资料性)(资料性)集控系统驻地用房配置参考 177集控系统通信带宽需求 18I——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设计规范;——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设计规范;——第3部分:数据规范;——第4部分:基础平台;——第5部分:功能应用;——第6部分:人机界面;——第7部分:检测规范;——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第9部分: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交互;——第10部分:模型规范。II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2部分:设计规范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35kV~500kV电压等级变电站接入的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2部分:设计规范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35kV~500kV电压等级变电站接入的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6572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50052GB50059GB501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T50174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222GB50311GB50314GB50348GB50464GB50736DL/T47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667DL/T860DL/T1230DL/T1380DL/T5002DL/T5003DL/T5025DL/T5218DL/T5560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电网运行模型数据交换规范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电力系统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技术规程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工程设计规范Q/GDW273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Q/GDW1517.1 1部分:技术要求Q/GDW11047 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应用接入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1部分:总则(2023年试行)3部分:数据规范(2023年试行4部分:基础平台(2023年试行5部分:功能应用(2023年试行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应用(2023年试行)1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9部分: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交互规范(2023年试行)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10部分:模型规范(2023年试行)3 术语和定义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9部分: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交互规范(2023年试行)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10部分:模型规范(2023年试行)3 术语和定义DL/T5002、DL/T5003、高可靠变电站二次系统系列标准、《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1部分:总则》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集控站 controlstation具体承担所辖变电站设备监控、运维管理等职责。本文件中“集控站”特指监控班驻地。3.2监控班 monitorteam是指集控站内负责变电设备监控类业务的生产班组。3.3运维班 operationandmaintenanceteam是指负责变电设备运行维护类业务的生产班组。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E口:100M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IAD: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AccessDevice)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POS:技术支持光纤介质(PacketOverSONET/SDH)PCM: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OE: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ofEvent)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5 总则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集控系统”)承担管辖范围内无人值班变电站一、二次15集控系统应采用标准化设计及接口原则,以变电站设备模型为源头,建立纵向贯通、源端维护、无缝转换的统一模型体系,实现变电站、调度系统、集控系统、业务中台模型协调设计、全面共享。215集控系统应基于基础平台,提供主辅设备的一体化监控和全景展示。关键硬件设备应冗余配置,系统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应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应构建可靠、实用、经济的备用集控系统,满足设备集中监控连续性的要求。高可靠变电站接入集控系统应满足高可靠变电站二次系统系列标准要求。考虑到大量存量变电站改造接入集控系统的工程量及高可靠变电站技术成熟度,集控系统建设应15集控系统应基于基础平台,提供主辅设备的一体化监控和全景展示。关键硬件设备应冗余配置,系统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应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应构建可靠、实用、经济的备用集控系统,满足设备集中监控连续性的要求。高可靠变电站接入集控系统应满足高可靠变电站二次系统系列标准要求。考虑到大量存量变电站改造接入集控系统的工程量及高可靠变电站技术成熟度,集控系统建设应175.9集控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及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要求。6 站址选择及建设模式6.1 规划布点及站址选择集控站规划布点应综合考虑近远期所辖变电站数量、运维效率等因素,宜按照运维管理范围分区域设置,集控站与监控班应同址建设。每座集控站管辖变电站的标准规模原则上远期不宜超过8035kV变电站(折算后),每座500kV330kV220kV110/66kV/7.035kV当所辖变电站数量超过标准规模时,可根据需要提高集控系统硬件配置规模及性能。集控站选址宜综合考虑场所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地理环境、综合造价和运维管理等因素,站GB50059DL/T52186.2 建设模式集控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所辖变电站规模、业务应用需求等因素,应采用主备模式。1备用集控系统初期宜采用调度系统延伸终端模式,实现安全区Ⅰ主设备监控业务的备用。经技术经济评估后,也可采用与其他集控系统互备模式,实现主辅设备监控业务功能备用。7 总体架构集控系统分为安全区Ⅰ、安全区Ⅱ及安全区Ⅳ,分别接入所辖变电站的各个安全分区信息。集控集控系统通信网络应采用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便于扩展、易于维护的架构,满足实时性和可靠A。在运维班部署运维班工作站,通过集控系统安全区Ⅰ、Ⅳ延伸终端方式实现客户端展示告警信息和安全区Ⅳ的远程控制。3集控系统安全区Ⅰ、Ⅱ应支持与调度交互模型、图形、网络安全监测、控制策略下发等信息。集控系统安全区Ⅳ应与省级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统一视频地市服务等进行数据交互。8 系统功能8.1 一般要求应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并充分识别二次系统在生产控制、信息管理、辅控接入、运维调试等应加强设备的访问控制、数据保密、记录审计等安全措施,排除设备自身的安全漏洞风险,提高设备的本体安全防护能力。在站控层的主机类、网关类设备中可根据需求部署可信验证机制,提高系统的主动安全免疫能力。应加强对二次系统网络空间的安全事件和系统日志的采集,实现对系统不同层级、不同种类设备的网络安全监测和分析,并汇总后上送网络安全管理平台。集控系统安全区Ⅰ、Ⅱ应支持与调度交互模型、图形、网络安全监测、控制策略下发等信息。集控系统安全区Ⅳ应与省级电网资源业务中台、统一视频地市服务等进行数据交互。8 系统功能8.1 一般要求应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并充分识别二次系统在生产控制、信息管理、辅控接入、运维调试等应加强设备的访问控制、数据保密、记录审计等安全措施,排除设备自身的安全漏洞风险,提高设备的本体安全防护能力。在站控层的主机类、网关类设备中可根据需求部署可信验证机制,提高系统的主动安全免疫能力。应加强对二次系统网络空间的安全事件和系统日志的采集,实现对系统不同层级、不同种类设备的网络安全监测和分析,并汇总后上送网络安全管理平台。8.2 基础平台系统基础平台应为各类应用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撑,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基础平台公共组件应实现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管理、模型管理、安全管理、消息总线、服务总基础平台支撑功能应实现人机交互、图模维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监盘操作和控制校验等。8.3 运行监视运行监视实现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实时监视与告警。主要功能包括全景监视、主辅设备监视、故障录波分析、事件化告警、主设备状态预警、穿透调阅、网络安全监测和设备运行统计等。8.4 操作控制操作控制实现对变电站主辅设备的常规、应急操作以及安全防误、设备故障异常等状态的应急策略智能推送,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主要功能包括遥控与遥调、顺控操作调用、遥控步进、二次设备远方操作、辅助设备操作、操作票、智能联动等。8.5 操作防误集控系统电气操作防误包括逻辑规则变电站校核、逻辑规则集控站校核两种模式,可根据不同操作模式需求选择不同的校核模式。集控系统应具备操作互斥、挂牌闭锁、操作票闭锁等基础的防误功能。操作防误应用主要功能包括拓扑防误、信号闭锁与逻辑校核等。8.6 监控助手4主要功能包括监控信号自动巡视、快速向导、辅助决策、监控日志、缺陷智能关联和短信发布等。8.7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为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手段。主要功能包括智能报表、版本管理、定制数据发布和信号自动对点等。8.8 兼容性功能存量继电保护信息管理与录波调阅应用功能是基于变电站直接获取存量变电站各保护装置运行存量辅助设备集中监控应用功能通过松耦合的方式与存量辅助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集成,采集辅助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实现辅助设备监视与控制,交互主辅设备联动信息,实现主辅设备智能联动。主要功能包括监控信号自动巡视、快速向导、辅助决策、监控日志、缺陷智能关联和短信发布等。8.7 业务管理业务管理为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手段。主要功能包括智能报表、版本管理、定制数据发布和信号自动对点等。8.8 兼容性功能存量继电保护信息管理与录波调阅应用功能是基于变电站直接获取存量变电站各保护装置运行存量辅助设备集中监控应用功能通过松耦合的方式与存量辅助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集成,采集辅助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实现辅助设备监视与控制,交互主辅设备联动信息,实现主辅设备智能联动。8.9 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实现对所辖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集中管控。主要功能包括信息总览、查询统计、智能巡视、智巡联动、巡视装置运维、实时监控、配置管理和智能分析等。9 系统软硬件配置9.1 系统硬件配置1000Mbit/s,可采用光/电两种接1集控系统应根据电网规模和供电安全性需求,因地制宜优化硬件配置,集控系统典型硬件配置B.1。80~20035kV变电站(折算后)1套磁盘阵列、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数据采集及代理(应用)服务器、3台监控工作站、1台维护工作站,2(应用1(兼存储23200~40035kV(折算后1套磁22231台维护2台数据采集服务器、21台镜像磁盘阵列、1台镜像数据库服务器、2331台安全区Ⅰ工作1台安全区Ⅳ工作站。21台安全区Ⅳ工作站。2台调度延伸终端。9.2 系统软件配置5集控系统软件包括运行监视、操作控制、操作防误、监控助手、业务管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兼容性功能七类应用。系统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模块具体功能配置参B.2。基础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公共组件、基础平台支撑应用两部分。基础平台公共组件主要功能包括运行监视类应用包括全景监视、主辅设备监视、事件化告警、主设备状态预警(选配)、穿透调阅(选配)、网络安全监测(选配)、故障录波分析、设备运行统计等功能。操作控制类应用包括遥控遥调操作、顺控操作调用、遥控步进集控系统软件包括运行监视、操作控制、操作防误、监控助手、业务管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兼容性功能七类应用。系统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模块具体功能配置参B.2。基础平台包括基础平台公共组件、基础平台支撑应用两部分。基础平台公共组件主要功能包括运行监视类应用包括全景监视、主辅设备监视、事件化告警、主设备状态预警(选配)、穿透调阅(选配)、网络安全监测(选配)、故障录波分析、设备运行统计等功能。操作控制类应用包括遥控遥调操作、顺控操作调用、遥控步进(选配)、二次设备远方操作、辅助设备操作、操作票、智能联动等功能。操作防误类应用包括拓扑防误、信号闭锁(选配)、逻辑校核(选配)等功能。(选配业务管理类应用包括定制数据发布、信号自动对点、智能报表、版本管理(选配)等功能。(选配(选配)等功能。实时监控、配置管理、智能分析等功能。10 安全防护10.1 GB22239、GB/T36572(县)级调度中心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配置边界安全防护设备及综合安全防护设备。10.210.310.4集控系统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Ⅱ间设防火墙,安全区Ⅱ与安全区Ⅳ间设正、反向安全隔离装置。集控系统与变电站、运维班、调度系统间的安全区Ⅰ、Ⅱ均应设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全区Ⅲ之间应设防火墙。10.5 111 信息采集范围及要求11.1 集控系统信息采集范围应符《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3部分数据规范及《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应用》要求。11.211.311.411.5集控系统监控信息按设备类型分为一、二次设备监控数据和辅助设备监控数据两类。集控系统监控信息按业务需求分为运行数据、动作信息、告警信息、控制命令。监控告警按对电网和设备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和告知五类。保护动作信息和变位信息应同时上送SOE信号。12 系统接口612.1 集控系统与变电站间的接口设计方案12.1.1 小于集控站需求。.3a)b)c)12.1.4变电站与集控系统安全区Ⅳ应采用综合数据网通道,接入通道带宽不小于30Mbit/s。与集控系统信息传输协议要求如下:12.1 集控系统与变电站间的接口设计方案12.1.1 小于集控站需求。.3a)b)c)12.1.4变电站与集控系统安全区Ⅳ应采用综合数据网通道,接入通道带宽不小于30Mbit/s。与集控系统信息传输协议要求如下:DL/T634.5104DL/T476DL/T860DL/T634.5104变电站与集控系统安全区Ⅳ数据交互采用Q/GDW1517.1规定B接口协议。集控系统安全区Ⅰ应采集变电站主设备运行数据信息以及辅助设备重要量测及关键告警信息,下发主设备控制操作指令等。机器人巡视和状态信息以及红外测温信息。12.2 集控系统与调度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方案10Mbit/s。20Mbit/s。10Mbit/s。(监控班I(监控班运维班与调度系统安全Ⅰ区间可根据所在站点通信条件选用两路相互独立的调度数据网或局域网络通道,不位于调度数据网节点的运维班可选用两路相互独立的局域网络通道或就近接入调度数据网核心/汇聚节点。DL/T634.5104指令。12.3 集控系统与备用集控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方案互备的集控系统之间应具备两路相互独立的可靠互联互通的通信条件。12.4 集控系统与运维班之间的接口设计方案12.4.1 调度数据网节点的运维班与集控系统安全Ⅰ区之间可根据所在站点通信条件选用两路相互独立的调度7的局域网络通道或就近接入调度数据网核心/12.4.2 30Mbit/s撑在运维班部署集控系统安全区Ⅳ的远程终端,传输运维人员需要的管理类、运维类信息及视频信息。12.5 集控系统与业务中台的接口设计方案20Mbit/sID、设备属性信息、操作票等信息。的局域网络通道或就近接入调度数据网核心/12.4.2 30Mbit/s撑在运维班部署集控系统安全区Ⅳ的远程终端,传输运维人员需要的管理类、运维类信息及视频信息。12.5 集控系统与业务中台的接口设计方案20Mbit/sID、设备属性信息、操作票等信息。ID、遥测、遥信、遥控操作、设备告警、历史数据、操作票等信息。DL/T1380、DL/T1230的要求。12.6 集控系统与统一视频地市服务间接口设计方案1100Mbit/s10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应用》。13 系统性能和指标13.1 总体要求5minCPU15%CPU的平20%20%。30sCPUCPU的平均负荷率不大于40%,主站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不大于30%。2s3s。可靠性指标方面:系统全年可用率不小于99.9%;应用故障切换时间不大于5s;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误差小于10ms;关键设备MTBF大于20000h;1次/2400h。13.1.313.1.4a)b)c)d)e)13.2 主设备监控性能指标主设备监控性能指标如下:1s;3s;85%2s。13.3 辅助设备监控性能指标辅助设备监控性能指标如下:a) 5s;8b) 4s。13.4 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性能指标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性能指标如下:a)b)c)d)e)访问平均响应时间:业务正常时不大于1s,业务高峰时不大于3sb) 4s。13.4 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性能指标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性能指标如下:a)b)c)d)e)访问平均响应时间:业务正常时不大于1s,业务高峰时不大于3s;2s5s;2s5s;视频传输帧速率12~25帧/s,可调;视频信令的响应时间不大于0.5s,视频画面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s。14 调度数据网设计方案14.1 一般规定Q/GDW11047时应满足DL/T5560相关规定。14.2 运维班调度数据网设计方案(如变电站等2(安全区Ⅰ)、2(安全区Ⅰ)。当合建场所原有调14.2.1设备配置要求时,应进行更换。或核心节点以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延伸网络两侧应加装纵向加密认证装置进行安全防护。14.3 集控系统调度数据网设计方案当建设场所位于网络节点外时,集控系统应单独新建核心/汇聚节点,应根据接入调度数据网1台核心/22台千兆交换机。当建设场所原为核心/14.3.2设备配置要求时,宜共用调度数据网设备。当建设场所原有调度数据网设备不满足要求且无法改造时,应更换调度数据网设备。新增调度数据网设备接入相应的网管系统。15 基础设施及辅助系统15.1 机房装修及房间布置9GB50222GB/T18883GB50174GB50222GB/T18883GB50174C。集控站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15.2 不间断电源系统集控系统应独立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UPS);UPSGB50052、GB50174UPS行方式,并设置外部维修旁路;UPS单机负载率应不高于40%。15.2.315.2.415.2.5UPS2UPSUPS300Ah电池室内或在蓄电池组间设置防爆隔火墙。UPSUPS2PDU2UPS配置带STS(静态自动切换)功能的PDU,对其进行可靠供电。15.3 空气调节系统GB50736、GB50174UPSN+115.4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GB50314GB50348GB50116GB50464GB50174相关规定。UPS、精密空调、蓄电池等设备自身运行状态接入的接口,具有本地和远程报警功能。机房环境温湿度检测设备的安装数量及安装位置应根据运行和控制要求确定。15.5 综合布线系统GB50174GB50311集控系统机房相互备用的核心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宜布置在不同的机柜内。15.6 消防系统GB50016、GB50116、GB50229GB503705%时,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等级高的部分确定。1015.6.315.6.415.6.5机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GB50116GB5014016 配套系统通信设计及改造方案15.6.315.6.415.6.5机房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GB50116GB5014016 配套系统通信设计及改造方案集控站、运维班应组织两路不同路由的光缆接入当地光缆网络。16.32SDH1SDHIMS2×100Mbit/s1248V4h。48V16.2~16.717 系统建设过渡方案17.1 集控系统建设初期过渡方案1(监控班Web(监控班111站。17.1.317.1.417.1.5集控系统安全区Ⅰ、Ⅱ与集控站(监控班)延伸终端间应设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集控系统与集控站(监控班)12.4、17.1.6 初期存量站的图形、模型由调度系统导入,保信及故障录波数据通过调度系统调用。17.2 存量变电站接入过渡方案1133存量变电站交直流电源系统上送集控系统信息应满足《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3(考高可靠变电站,变电站安全区Ⅰ、Ⅱ、Ⅳ主设备、辅助设备、视频/巡视信息均接入集控系统。17.3 集控系统兼容性要求(可选(可选),具体参见《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第5(监控班有辅控主站和集控系统的监控画面集成在同一台显示器中。17.4 过渡期系统接口(存量)CMSQ/GDW273、DL/T634.5104集控系统安全区Ⅱ从调度系统调用存量变电站保护及故障管理信息和录波文件宜遵循Q/GDW273集控系统安全区Ⅱ或Ⅳ与现有辅控主站信息交互及协议要求参《新一代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5部分:功能应用》要求。控系统系列规范 第8部分: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应用》要求。12附录 A(资料性)A附录 A(资料性)A。图A 集控系统架构图13附录 B(资料性)集控系统软硬典型配集控系统硬件典型配置参见表B.1。B.1集控系统硬件典型配置表B.2。表B.2 集控系统典型软件功能模块配置表14建设内容数量基础平台公共组件系统管理(Ⅰ/Ⅱ/Ⅳ区)1建设内容标配数量高配数量硬件Ⅰ区磁盘阵列11数据库服务器22I区应用服务器—2数据采集及代理(应用)服务器22安全区Ⅰ工作站33维护工作站11I区主网交换机22I区采集交换机22时钟同步系统11Ⅱ区Ⅱ区应用服务器—2Ⅱ区数据采集(应用)服务器22Ⅱ区主网交换机22Ⅱ区采集交换机22Ⅳ区镜像磁盘阵列—1镜像数据库服务器(兼存储)11数据采集服务器22应用及发布服务器33安全区Ⅳ工作站33Ⅳ区主网交换机22Ⅳ区采集交换机11安全防护防火墙44正向隔离22反向隔离22纵向加密装置44网络安全监测装置(Ⅱ型)1附录 B(资料性)集控系统软硬典型配集控系统硬件典型配置参见表B.1。B.1集控系统硬件典型配置表B.2。表B.2 集控系统典型软件功能模块配置表14建设内容数量基础平台公共组件系统管理(Ⅰ/Ⅱ/Ⅳ区)1建设内容标配数量高配数量硬件Ⅰ区磁盘阵列11数据库服务器22I区应用服务器—2数据采集及代理(应用)服务器22安全区Ⅰ工作站33维护工作站11I区主网交换机22I区采集交换机22时钟同步系统11Ⅱ区Ⅱ区应用服务器—2Ⅱ区数据采集(应用)服务器22Ⅱ区主网交换机22Ⅱ区采集交换机22Ⅳ区镜像磁盘阵列—1镜像数据库服务器(兼存储)11数据采集服务器22应用及发布服务器33安全区Ⅳ工作站33Ⅳ区主网交换机22Ⅳ区采集交换机11安全防护防火墙44正向隔离22反向隔离22纵向加密装置44网络安全监测装置(Ⅱ型)11其他安防设备按需按需调度数据网设备按需按需B.2集控系统典型软件功能模块配置表15建设内容数量基础平台公共组件关系数据库管理(Ⅰ/Ⅱ/Ⅳ区)1模型管理(Ⅰ/Ⅱ/Ⅳ区)1安全管理(Ⅰ/Ⅱ/Ⅳ区)1实时数据库(Ⅰ/Ⅱ/Ⅳ区)1消息总线(Ⅰ/Ⅱ/Ⅳ区)1服务总线(Ⅰ/Ⅱ/Ⅳ区)1公共服务(Ⅰ/Ⅱ/Ⅳ区)1告警服务(Ⅰ/Ⅱ/Ⅳ区)1人机服务(Ⅰ/Ⅱ/Ⅳ区)1跨区协同(Ⅰ/Ⅱ/Ⅳ区)1系统备份与恢复(Ⅰ/Ⅱ/Ⅳ区)1安全区Ⅳ统一门户(Ⅰ/Ⅱ/Ⅳ区)1基础平台支撑应用人机工具(Ⅰ/Ⅱ区)1图模维护工具(Ⅰ区)1数据采集(Ⅰ/Ⅱ/Ⅳ区)1数据处理(Ⅰ/Ⅱ/Ⅳ区)1系统维护工具(Ⅰ区)1监盘操作(Ⅰ区)1控制校验(Ⅰ区)1运行监视类应用全景监视(Ⅰ/Ⅳ区)1主辅设备监视(Ⅰ区)1故障录波分析(Ⅱ区)1事件化告警(Ⅰ区)1主设备状态预警(Ⅱ区)(选配)—穿透调阅(Ⅰ/Ⅱ区)(选配)—网络安全监测(Ⅱ区)(选配)—设备运行统计(Ⅳ区)1操作控制类应用遥控与遥调(Ⅰ区)1遥控步进(Ⅰ区)(选配)—顺控操作调用(Ⅰ区)1B.2集控系统典型软件功能模块配置表15建设内容数量基础平台公共组件关系数据库管理(Ⅰ/Ⅱ/Ⅳ区)1模型管理(Ⅰ/Ⅱ/Ⅳ区)1安全管理(Ⅰ/Ⅱ/Ⅳ区)1实时数据库(Ⅰ/Ⅱ/Ⅳ区)1消息总线(Ⅰ/Ⅱ/Ⅳ区)1服务总线(Ⅰ/Ⅱ/Ⅳ区)1公共服务(Ⅰ/Ⅱ/Ⅳ区)1告警服务(Ⅰ/Ⅱ/Ⅳ区)1人机服务(Ⅰ/Ⅱ/Ⅳ区)1跨区协同(Ⅰ/Ⅱ/Ⅳ区)1系统备份与恢复(Ⅰ/Ⅱ/Ⅳ区)1安全区Ⅳ统一门户(Ⅰ/Ⅱ/Ⅳ区)1基础平台支撑应用人机工具(Ⅰ/Ⅱ区)1图模维护工具(Ⅰ区)1数据采集(Ⅰ/Ⅱ/Ⅳ区)1数据处理(Ⅰ/Ⅱ/Ⅳ区)1系统维护工具(Ⅰ区)1监盘操作(Ⅰ区)1控制校验(Ⅰ区)1运行监视类应用全景监视(Ⅰ/Ⅳ区)1主辅设备监视(Ⅰ区)1故障录波分析(Ⅱ区)1事件化告警(Ⅰ区)1主设备状态预警(Ⅱ区)(选配)—穿透调阅(Ⅰ/Ⅱ区)(选配)—网络安全监测(Ⅱ区)(选配)—设备运行统计(Ⅳ区)1操作控制类应用遥控与遥调(Ⅰ区)1遥控步进(Ⅰ区)(选配)—顺控操作调用(Ⅰ区)1B.2集控系统典型软件功能模块配置表16建设内容数量操作控制类应用二次设备远方操作(Ⅰ区)1辅助设备操作(Ⅱ区)1操作票(Ⅰ/Ⅳ区)1智能联动(Ⅰ/Ⅱ/Ⅳ区)1操作防误类应用拓扑防误(Ⅰ区)1信号闭锁(Ⅰ区)(选配)—逻辑校核(Ⅰ区)(选配)—监控助手类应用信号自动巡视(Ⅰ/Ⅳ区)1快速向导(Ⅳ区)1辅助决策(Ⅰ/Ⅳ区)1监控日志(Ⅰ/Ⅳ区)1缺陷智能关联(Ⅰ/Ⅳ区)(选配)—短信发布(Ⅳ区)1业务管理类应用智能报表(Ⅳ区)1版本管理(Ⅱ区)(选配)—定制数据发布(Ⅳ区)1信号自动验收(Ⅰ区)1远程智能巡视集中监控类应用信息总览(Ⅳ区)1查询统计(Ⅳ区)1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