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_第1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_第2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_第3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_第4页
第16课《诫子书》课件语文七年级上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诫子书诸葛亮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新课导入《诫子书》信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齐读标题,说说哪个字能体现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

子书诫+言双手执戈保持警惕诫=告诫、劝勉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之后,回答问题。“诫”是什么意思?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写作背景任务一:诵读家书之情韵1.认真聆听范读,注意生字词和节奏。诵读锦囊:①弄准字音,划好节奏。②关注特殊句式及标点,把握重音与语调。③揣摩情感,融情于读。2.有情韵地诵读课文感受浓浓父爱!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yínsuìbó

朗读节奏任务二:译读家书之深意译读锦囊:①圈点重要(“

”表示)和不认识或不理解(“?”表示)的词语。②组长收集疑难词语,分工查找,标记词意。③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请小组合作,结合课本注释,解释信的内容,体悟父亲殷殷教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译文: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译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冶性。增长才干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译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疾行,指迅速逝去意志丧失、消失。于是凋零,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对社会有贡献又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什么情感?齐读课本“预习”。期望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是什么样的人?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以广才①如何养德?怎样理解“静”和“俭”的含义?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②以静修身,以俭养德,那才干又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找到与“才”相关的语句,并分析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才学志静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双重否定,强调了“静”的价值。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③除了立志和学习两个条件外,成才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个对你最重要?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1.诸葛亮谆谆教诲,告诉儿子如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殷殷期盼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最能体现他期盼之情的是哪几句?怎么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否发现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君子的最终目的?贡献社会任务四:怀读家书承家风2.诸葛瞻最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没有如父亲所愿?知识链接:诸葛瞻成年后,官至尚书,加军师将军,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公元263年魏国魏国攻打蜀国,魏将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若降者必为琅琊王”,诸葛瞻怒斩来使,其子诸葛尚和他一同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代代相传的君子之范,志存高远,高傲气节,一门忠孝。他们究竟在传承什么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君子之风啊!3.读了诸葛亮这封家书,你也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试着说一说。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诸葛亮不仅是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是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慈父形象。1.本文篇幅短小,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说理完备。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阐发“静”的价值。反面论述,勤奋惜时,奉献社会。反面论述“淫慢”险躁”的害处。“静”与“学”“才”“志”的关系先正后反思考探究2.诸葛亮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怎样理解文中的“静”?①“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②“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专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课堂小结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并珍惜时间,字里行间渗透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书信都是有情物,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