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四节第一节-现当代诗歌_第1页
文学欣赏第四节第一节-现当代诗歌_第2页
文学欣赏第四节第一节-现当代诗歌_第3页
文学欣赏第四节第一节-现当代诗歌_第4页
文学欣赏第四节第一节-现当代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欣赏现当代诗歌天狗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我国现代著

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

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我是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发现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早在“五四”时期,闻一多就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者。留学美国时期,他又因饱受种族歧视和凌辱,而日益增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愤然于一九二五年夏天提前回国。然而,作为祖国忠诚儿子,当他怀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雄心回来之时,他表现出来的不是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而是一种撕肝裂肺、呼天抢地的深切悲哀。寻梦者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1989年《戴望舒诗全编》出版,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这首诗歌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抒写到了极致。《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与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冬穆旦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穆旦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不是对具体时空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不是象他的某些早期作品那样在季节氛围的烘托中展开对主体内部情绪和矛盾的描述,而是借助抽象化、概括性的描绘,在整体象征中传达一种思想哲理,这种抽象的表述,特别表现在对自然的季节特征及其所蕴含象征意味的发掘上,穆旦分别在1976年的5月、6月、9月和12月,写有一组以四季为题的诗歌《春》《夏》《秋》《冬》(它们的写作时间正好分布于四季,这也算是最低层次上的“写实”吧),诗人以自然季节作为像喻背景展开形象的思辩,在大自然的时序轮换和人生求索体验之间,建立了一种节律上的象喻关联,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尤其是《冬》一诗,大约是穆旦生前的最后一首诗作,也凝聚和概括了诗人晚年的人生感受和思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经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诗人反复的吟诵:“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寒冷使心灵变得枯瘦,就连梦也经不起寒风的撕吼,唯有友谊和亲情聊可慰藉,唯有工作可以抵御它的侵袭,最后一节尤其有一种朴实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以平实朴素的笔调,想象着冬夜旷野里一群粗犷旅人,在简陋的土屋里经过短暂的歇息后,又跨进扑面而来的寒夜,走上漫漫长旅,在“枯燥的原野上枯燥的事物”的广漠背景上,这些粗犷人群的身影使人怦然心动,这表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绝望的边缘里,诗人仍然不放弃生存、抗争和追问的努力。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1910-1996)原名蒋立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的诗集有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彩色的诗》《海岬上》《黑鳗》和《雪莲》。此外还有散文集《海花恋》,诗歌理论集《诗论》、《艾青谈诗》。本诗选自《北方》。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是艾青早期优秀作品。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丢失的严峻现实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作为一个对祖国命运深切关怀的诗人,不能不在感情上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一个满怀正义和激愤之情的诗人所唱出的深沉的歌。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象征战争给祖国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同人民紧紧维系在一起,抒发了对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真挚而深沉的爱,倾吐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正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歌咏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形象鲜明,充满画意,意境深邃。他主张:“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通过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论》)诗人以丰富的想像、深沉的情感,在生动形象的画幅上塑造了农民、少妇、母亲,还有风、大地等具有丰厚内涵内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而是精选了一组组意象,回忆祖国过去的贫穷,思索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描述祖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乡愁四韵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多年来,余光中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作。其中,《乡愁四韵》就是情深意长、优美动人的名曲。作为一个挚爱着祖国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情感和审美趣味上都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民族感。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这样的特殊经历和特殊地理条件,又使余光中的乡愁诗在客观上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乡愁的特定的内涵。本诗的形式也非常优美。全诗共四节,每节五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也使诗歌在整齐中拥有参差之美。全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加上诗中叠词、数量词的巧妙运用,更是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乡愁四韵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多年来,余光中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作。其中,《乡愁四韵》就是情深意长、优美动人的名曲。作为一个挚爱着祖国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情感和审美趣味上都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民族传统,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民族感。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这样的特殊经历和特殊地理条件,又使余光中的乡愁诗在客观上具有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乡愁的特定的内涵。本诗的形式也非常优美。全诗共四节,每节五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也使诗歌在整齐中拥有参差之美。全诗回旋往复,一唱三叹,加上诗中叠词、数量词的巧妙运用,更是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相信未来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通读该诗,虽然我们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六月,我们看海去

潘洗尘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

像小时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咛我们早已遗忘

大海呀大海离我们遥远遥远该有多么遥远

可我们今天已不再属于儿童属于单纯属于幻想

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

像一台机械迂回于教室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

有时对着脏衣服我们也嘻嘻哈哈发泄淡淡的忧伤

常常我们登上阳台眺望远方也把六月眺望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

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

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

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我们心灵的空旷

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扔掉的贝壳我们高高兴兴

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也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

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

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