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_第1页
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_第2页
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_第3页
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_第4页
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素养主要涵盖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四部分内容。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那么习作能力就是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部编版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编排出了习作单元,保障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紧密相连,并保证习作单元的相对独立。【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教材针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巧妙设置支架,使单元教学的融合性显著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教学更加侧重于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根据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一、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习作教学始终是其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整体学习难度较大。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不高,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专门针对习作的课程编排较少,没有与阅读教学充分结合。不仅如此,该阶段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差,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而胡乱写作,没有表达自我思想。相对于单篇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更讲究整体性和高效性。单元教学主要包含“导读”“实施”“总结”三种教学课型。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知识点的迁移,教授学生如何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简单来讲,单元教学能够节约课时,提高学生知识点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学会掌握科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单元的教学。二、支架式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指的是专门为学习者构建的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引导学习者提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逐层分解,随后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不断深入知识点,加深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当前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模式,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达成目标为前提,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支架,助力学生跨越学习障碍。支架指的是一种概念框架,通常支架式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环节:(1)搭建支架,紧紧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依据“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创建概念框架。(2)根据教学进度进入情境,比如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提出相应问题,从框架中的某一节点入手,指导学习者不断分析问题。(3)学习者独立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分析。根据任务目标的分解情况,降低语文习作的难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教学活动难以真正意义上脱离学生的自身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习作的结构或写作技巧,还要为学生创设更加合理的情境,选择最有效的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跨越思维,优化教学流程。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即一种支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习作的情境中提升观察与想象能力,再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心中所想。三、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现状(一)教学目标比较分散单元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的解读与教案设计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比如教学目标较为分散,单元教学目标分离。小学语文素养主要包含了“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几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单一地追求知识或教学方法的某一点,导致教学目标被割裂,难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比如识字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就要对比同一单元课文,防止教学目标设置得不够科学。此外,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不够清晰,部编版教材中教师需要设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但学习目标清晰度不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训练,学生习惯于单篇课文的学习,即便教师设置了相对完备的目标,学生也难以完成目标任务。(二)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这是一种以内容主题为组织单元的教材模式,实现了若干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的融合,但是教师没有深刻地感悟教材编写的意图,在单元教学中孤立了各篇课文。比如单元教学内容呈现出了无序性的特点,教材的阶梯性与学生认知特点相互一致,但教师没有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对单元教学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教学中只是将课文简单地排序,导致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足。除此之外,教师只从单元主题或者体裁入手,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和单元目标相融合,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升。单元教学没有和课外资源有效关联,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强调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融合,但很多教师比较注重教材文本,缺乏对课外资源的应用,忽略了知识点的迁移,无法抓住语文教材文本的共性,导致教学内外资源在衔接时不够顺畅,不利于单元教学目標的达成。四、支架式理念下的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一)明确教学目标,重组习作单元板块学生有可能对于单元学习的内容了解不足,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观察事物,做好相应记录,比如和家人、身边的同学一同讨论,选择各类素材,采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实物。比如《太阳》一课,在讲解太阳的“热”“远”“大”时,可以将图片和实物内容相结合,准确地描绘太阳的特征。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记录整理图片与视频等资料,整理本单元的文章,适当增加同主题的课外文本,经过课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提高积累词句的能力。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预习,相互分享,一同朗读,学习单元内的生字,掌握相关学习内容。(2)根据“单元导读”与“习作”板块,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默读,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文章当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梳理文章脉络。(4)根据《太阳》这篇课文,掌握说明文是怎样采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运用教材中“初试身手”进行习作练习。(5)提高学生学习中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松鼠》这篇课文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点,经过“初试身手”的练习了解说明文的特点。(二)深入分析教材,依靠已有教学支架部编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十分连贯,且可以很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师提供适合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支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材内只提供了习作的题目,发布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随后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写作训练,以此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师生忽略习作的过程。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习作的整体过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作思维为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困境,提高教学效率。部编版教材的习作板块中拥有不同的支架,能够为学生写作任务的完成提供相关支持。根据教材当中的支架创设教学情境,按照支架的功能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比如在专题习作练习活动中,教材内为学生详细设置了不同问题下的支架,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思考,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有效降低习作难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按照教材内的问题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习作环节,以支架为基础深入挖掘作文素材,通过素材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素材不断拓展个人思维,从而独立地完成语文习作任务。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标题“介绍一种事物”为例,围绕该标题,为学生安排《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太阳》课后习题如下:阅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出作者采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在《松鼠》的课文后,习题如下:默读课文,将关于松鼠的信息写下来。这两道习题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累日常学习中的写作素材,学会整理这些素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把握阅读方向,实现从阅读向写作方向的发展。该单元当中的“初试身手”主要包含两部分训练,第一部分为“选择身边的事物,采用多种方法说明该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针对说明方法的使用;第二部分为“查找资料,将课文《白鹭》中2~5自然段改写为说明性文字”。该训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的语言特征。由此可见,教材中习作单元的“习作”板块主要从取材、立意、构思等环节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会写作,培养其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够选择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三)立足习作单元,细化习作教学流程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中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根据习作单元,不断细化习作过程,发挥习作单元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个人习作能力,采用支架式教学理念。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读懂单元导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旨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在教学预设时,教师必须形成单元意识,能够利用单元内的语文要素来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巧妙地使用教学支架。以单元任务为基础,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互配合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分解习作目标,以习作为核心,在单元教学环节仔细寻找“写”的要素,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写作线索,鼓励学生把握整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了解单元导语内容,为后续课文解读、习作锻炼、习题练习奠定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任务的合理设计。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文章进行品味与理解。部编版教材当中的习作单元提供了很多精品课文,这些课文会围绕单元主题思想,所以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为习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立足于支架式理念,根据教材内容涉及习作任务区,基于教学情境搭建支架,不断深化教学主题,确定单元主题支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深入挖掘课文中的素材,对语文要素进行利用,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支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保障习作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习作动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分享与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