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壹背景资料“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9月19日占领沈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三个月,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下。贰背景资料“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的御用报纸。)“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1934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头子段棋瑞等,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保佑”。叁背景资料

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为何:“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有些人结合种种现实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议论文立论文驳论文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1.定义:论辩时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渺诓谱脊蔑脂摧倘抹笼罩玄慨省切仆茫骗家粉残杀叹虚悟实前miǎokuāngpǔjǐmièzhīcuītǎngmǒlǒngzhàoxuánkǎixǐngqièpū梁诬若后继字词积累读一读玄虚:渺茫:麻醉:摧残:诓骗:诬蔑:空而不切实,不可信。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文中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说谎话骗人。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语解释怀古伤今:埋头苦干:舍身求法: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今天的事情。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土地广大,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为民请命: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不值得当做根据。替老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痛苦等,以保全的性命。前仆后继:自欺欺人:不足为据:

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观点用原文句子回答)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有何论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以前信“地”信“物”信“国联”,而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从古至今我们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

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观点用原文句子回答)敌方论据是否是真实的?这些论据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思想特点?两年以前不久现在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妄自尊大崇洋媚外自欺欺人

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观点用原文句子回答)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后文的驳论证垫定基础。因此作者先采用“驳论证(即论据是正确的,但是得不出论点)”的方法来反驳。关于这件事他们有几种观点?他们分别是谁?——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鲁迅写这篇驳论文的目的是什么?面对国家、民族灰暗处境下的人们,为了激励他们抗争的民族自信力、自信心!请说说文中不同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这样写,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人”有不同的群体,不仅有力地反驳了对方错误的论点,更揭露了反动当局昏庸无能、自欺欺人的本质。

文中“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你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举例说明?作者强调他们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实际意义?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毕昇、祖冲之、李时珍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玄奘、法显等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是中国的希望。

“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谁?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l)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指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的人们。“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口号。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的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巨大作用。说明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中国的脊梁文中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脂粉指美化、伪装;筋骨和脊梁指精神、品质、人格、操守等;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革命力量。

如何理解文中的“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本课小结。

作者针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失去自信力的论调进行了批驳,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热情歌颂了革命人民的斗争,明确提出了中国人绝大部分没有失掉自信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自信心,表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之心。教师寄语

面对精神幻灭的论调,鲁迅先生大声呼喊: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这无疑是一声惊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