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设备公司质量管理手册_第1页
智能交通设备公司质量管理手册_第2页
智能交通设备公司质量管理手册_第3页
智能交通设备公司质量管理手册_第4页
智能交通设备公司质量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交通设备公司

质量管理手册

目录

一、产业环境分析...................................................3

二、市场规模.......................................................4

三、必要性分析.....................................................4

四、项目基本情况...................................................5

五、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10

六、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14

七、质量改进工具概述..............................................18

八、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22

九、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法........................................38

十、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44

H---、质量职能.....................................................46

十二、质量形成的过程..............................................50

十三、产品销售的质量职能..........................................53

十四、顾客服务的质量管理..........................................55

十五、采购供应的质量管理..........................................58

十六、供应商的质量控制............................................68

十七、控制图应用的程序............................................70

十八、控制图的基本原理............................................73

十九、质量数据与分布规律..........................................77

二十、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80

二十一、发展规划分析..............................................85

二十二、项目风险分析..............................................92

二十三、项目风险对策..............................................94

SWOT分析..........................................................95

(一)优势分析(S)................................................................................................95

1、自主研发优势....................................................95

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

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

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95

一、产业环境分析

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实施产业强

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着力建设一流的

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制造业先进配套基地。以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

地为发展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发展支撑,深入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

升级和新兴产业率先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到

“十三五”末,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

量每年新增15家以上,达到220家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

以上。

(一)着力推进园区率先发展

以规划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以“工

业新城・生态园区”为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配合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低端钢铁压延、

低端零配件加工制造等技术含量低、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实现传统特

色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三)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车辆制

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数控设备生产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

的支撑。力争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到30%以上。

二、市场规模

我国城市处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设的城市大发展时期,是实现生

态城市、绿色交通的最佳时机。全国许多城市进行了智能交通系统的

规划和建设,并相继实施了大批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也立项支撑了一些重大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智能交

通领域里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引导了交通运输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里

的相关单位和企业来参与交通系统行业的建设。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

建设交通强国,加快交通信号灯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

感知、终端互联、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推广公路智能化管理、交通信

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未来五年内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呈

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

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2026年将突破4,000亿元。

三、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

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

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

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

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覃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

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

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

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

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

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

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

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

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

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

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

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

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

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

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

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

业健康快速发展。

2、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

长。

3、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

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

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

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

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

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

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建设条件良好

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

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

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

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

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数字交通、交通强国、综合立体交通等国家层面的规划

纲要密集出台,智慧交通行业逐步在向大交通、综合化、融合化进行

发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进一步促进服

务民生和国家经济产业发展。

(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65.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

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项目建筑面积69630.65nf,其中:主体工程47727.47m)仓储

工程7179.07nf,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360.97值,公共工程

7363.14m2o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817.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678.5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48%;建设期利息182.05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0.80%;流动资金4956.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72%。

2、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7678.5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795.8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431.80万元,预备费450.92万元。

(七)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22817.5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7430.50

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A)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营业收入(SP):454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38802.93万元。

3、净利润(NP):4809.17万元。

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70年。

5、财务内部收益率:13.29%。

6、财务净现值:-630.22万元。

(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

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十)项目综合评价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43333.00约65.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69630.65容积率1.61

1.2基底面积m225566.47建筑系数59.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254.51

2总投资万元22817.50

2.1建设投资万元17678.54

2.1.1工程费用万元14795.82

2.1.2工程建设其他赛用万元2431.80

2.1.3预备费万元450.92

2.2建设期利息万元182.05

2.3流动资金万元4956.91

3资金筹措万元22817.50

3.1自筹资金万元15387.00

3.2银行贷款万元7430.50

4营业收入万元454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38802.93ir”

6利润总额万元6412.23

7净利润万元4809.17irif

8所得税万元1603.06ir”

9增值税万元1540.31•tt»

10税金及附加万元184.84ir”

11纳税总额万元3328.21ir”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678.56ir”

13盈亏平衡点万元20036.49产值

14回收期不6.70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3.29%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630.22所得税后

五、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DMAIC改进

模式。该模式从调查顾客需求开始,确定所要研究的关键特性,对其

进行测量,以寻找改进空间,确定改进的质量目标,然后进行优化,

并对关键过程实施监控。

1、界定阶段

界定阶段,必须抓住一些关键问题:我们的顾客是谁、重点关注

哪个问题、顾客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

特别的问题、过去是怎样做这项工作的、现在改进这项工作将获得什

么益处等,其关键是明确过程中关键的质量特性。

(1)识别顾客需求。保证问题和目标始终围绕着顾客需求展开,

以确定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关键输出变量y。任何成本的节约都建立在

不影响顾客满意的基础之上,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保证顾客对公

司产品和服务保持更多关注。为追求更高的回报,不得不进行有限的

投入,在投入和回报之间做一个平衡。

(2)编写项目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问题说明、目标说明、假设条

件和限制条件、有关问题的初步数据、小组成员及责任和规划。

问题说明:简洁明了地说明过程在何处发生了问题,描述引起问

题的症状,是对项目评估报告的润色和补充。

目标说明:问题说明描述的是“痛处”,目标说明描述“痛处”

可能降低到的程度或消除等美好前景,确定将达成的预期收获,注意

目标要与项目计划的时间及人力资源相一致。

范围和条件:明白现实的局限性,以避免团队小组误入歧途或不

切实际的期望,围绕着问题提出新的问题,是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规划:明确制定项目进展的关键日期,有助于项目成员始终保持

高品的精神状态和紧迫感,以保证项目按照预期规划完成。

2、测量阶段

测量是六西格玛管理分析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开始描述过程,并

将过程文件具体化,收集计划数据,在验证测量系统后,测量过程能

力,以达到识别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了解过程并测量其性能的目的。

绘制过程流程图,以说明产品(服务)形成全过程;了解过程中所有

可能造成波动的原因,以明确连续过程的每个阶段、过程中上下工序

之间的关系、问题点或区域等。确定关键产品质量特性和过程参数。

这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产品和过程中的任何质量特

性和过程参数都很重要。根据测量阶段的实施要求,在测量业绩并描

述过程及计划数据收集之后,需对测量系统进行验证,并开始测量过

程能力。

3、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需要对测量阶段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技术方法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

并验证因素与关键质量特性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在因果关系明确之

后,确定影响的关键因素,这些关键因素将成为下一阶段(改进阶段)

关注的重点。这一阶段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把握要改进的问题,并找

出改进的切入点,提出并验证因果关系和确定关键因素。

4、改进阶段

改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分析阶段是确定影响项目问题的主

要原因,寻求影响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过程特性,确定关键输入变量,

然后寻找关键质量特性与关键过程特性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方案,

改进小组在头脑风暴之后形成思路,经过筛选形成方案计划,最后进

入方案的实施阶段。此时小组成员可能会比较关注实施的结果,看效

果是否明显,其实,为保证最后的成功,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也

得注重预防,通过改进输入变量而实现提高输出变量的目标,同时对

结果进行优化。

5、控制阶段

将改进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一直保持下去,必须针对关键过程特性

制订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控制计划,应用SPC技术将主要变量的偏差控

制在许可范围。

六西格玛项目的成功依赖于那些始终坚持如一的员工,控制过程

中,明确管理职责,过程管理的职责应同其个人/部门职责相一致;使

工作适合于过程要求;在工作中始终将顾客要求放在首要位置;过程

要定期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及设计等,对于新方法及相关的改变都

要文件化,并实施监控。过程管理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终点,也是企业

成为六西格玛组织的起点。一旦过程管理成熟,就会推动工作过程不

断提高质量水平,对顾客的要求作出最及时的反应。

DMAIC模式作为实施六西格玛的操作方法,其运作程序与六西格玛

项目的周期及工作阶段紧密结合,从界定到控制不是一次性的直线过

程,在运用当中有些技术与方法被反复使用。DMAIC模型的应用是实现

六西格玛质量水准的一个循环过程,只有不满足现状,勇于创新,不

断改进,才能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取得卓越成就。

六、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

1、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

。(Sigma)一个反映数据特征的希腊字母,从统计意义上讲,代

表标准差,反映了一个过程的分布状态,是描述一组数据、一群项目

或一个过程存在多少波动的统计量。正态分布曲线部分的面积,就是

通常所说的合格率、落在此范围之外部分的面积就是缺陷率或不合格

品率。

用。值来衡量质量要求(规格界限)或过程作业状况良好程度的

话,值越高,则过程不良品率越低,过程状况越好。完成过程无缺陷

作业的能力水平就越高。不考虑偏移时,以1。为质量要求的合格率

仅为68.27%,以3。为质量要求的合格率为99.73%,而以六西格玛为

质量要求的合格率高达99,9999998%,即每100万仅有0.002落入规

格限以外(缺陷率或不合格率),由于种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任何过

程在实际运行中都会产生偏离目标值或者偏离期望值的情况。美国学

者本德和吉尔森研究了生产过程中的偏移,获得的结果是1.5个。。

因此在计算过程缺陷率时,一般将正态分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移动

1.5oo

通常所说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是考虑了漂移的情况,也就是六西

格玛,代表3.4X10-6(ppm)缺陷率,即在100万次产品缺陷的机会中,

实际只有3.4次发生,六西格玛质量意味着管理过程的差错率为百万

分之3.4(即3.4ppm)o根据美国学者Evans和Lindsay的统计,如

果产品达到99.37%合格率,以下事件便会继续在美国发生:

•每年有超过15000名婴儿出生时会被抛落在地上;

•每年平均有9小时没有水、电、暖气供应;

•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这样的事情是顾客所无法容忍的。因此,六西格玛已从单纯的含

义标准差,被赋予更新的内容。对于每年要生产数以千万件产品,或

是提供上百万次服务的大企业来说,这样的合格率也不会让顾客和公

司满意。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的数量越多,质量就越好。

由于企业的复杂性,过程问题往往与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混杂在

一起,成为多元性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对问题的预防更为重要,

“忙碌的经理人也许并不是好的经理人”,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预防

问题上,就会提高“一次做好”的概率。与出厂合格率相比,过程合

格率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累计的。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执行3。

管理水平的公司直接由质量问题导致的质量成本占其销售收入的10%〜

15%,而六西格玛管理水平的质量成本占其销售收入的1虬每个组织和

企业都有成本核算,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想改进业绩,不断减少质

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六西格玛管理就是一个务实、有效的途径。

因此,六西格玛质量从经济意义上讲,六西格玛管理是提高质量、稳

定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改进业绩的根本要素。

2、六西格玛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是以顾客为中心,

关注顾客的需求。它的出发点就是研究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心

的是什么。比如改进一辆载货车,可以让它的动力增大一倍,载重量

增大一倍,这在技术上完全做得到,但这是不是顾客最需要的呢?因

为这样做,成本就会增加,油耗就会增加,顾客就不一定想要,什么

是顾客最需要的呢?这就需要去调查和分析。假如顾客买一辆摩托车

要考虑30个因素,这就需要去分析这30个因素中哪一个最重要,通

过计算,找到最佳组合。因此,六西格玛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管

理项目,将重点放在顾客最关心、对组织影响最大的方面。

(2)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降低资源成本促使组织的业绩提升。

六西格玛项目瞄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提高顾

客满意度来占领市场,开拓市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二是降低资

源成本,通过降低资源成本,尤其是不良质量成本损失(COPQ).从而

增加组织的收入。因此,实施6。管理方法能给一个组织带来显著的

业绩提升,这也是它受到众多组织青睐的主要原因。

(3)注重数据和事实,使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数字科学。六西格

玛管理方法是一种高度重视数据,依据数据进行决策的管理方法,强

调“用数据说话”,“依据数据进行决策”,“改进一个过程所需要

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数据中”。另外,它通过定义“机会”与“缺

陷”,通过计算DPO(每个机会中的缺陷数)、DPMO(每百万机会中的

缺陷数),不但可以测量和评价产品质量,还可以把一些难以测量和

评价的工作质量和过程质量,变得像产品质量一样可测量和用数据加

以评价,从而有助于获得改进机会,达到消除或减少工作差错及产品

缺陷的目的。因此,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广泛地采用各种统计技术工具、

使管理成为一种可测量、数字化的科学。

(4)一种以项目为驱动力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实施

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来实现。通常项目是以

黑带为负责人,牵头组织项目团队通过项目成功完成来实现一次六西

格玛改进。

(5)实现对产品和流程的突破性质量改进。六西格玛项目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项目的改进都是突破性的,旨在彻底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

通过这种改进能使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或者使流程得到改造。从

而使组织获得显著的经济利益。实现突破性改进是六西格玛的一大特

点,也是组织业绩提升的源泉。

(6)强调骨干队伍的建设。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比较强调骨干队伍

的建设,其中,执行负责人、实施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黑带大师、

黑带和绿带构成了整个六西格玛队伍的骨干。对不同层次的骨干进行

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如黑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

并主持完成一项增产节约幅度较大的改进项目。

七、质量改进工具概述

所谓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

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

常用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

并应用到实际中。有效质量改进活动会使质量成本得以改善。同时,

质量改进活动并非企业内一个部门、一个人的工作,特别是企业推行

系统的、自上而下的、高层次的质量改进即六西格玛管理,更需要企

业最高管理层的策划和各相关方的参与。通过防差系统的设计将会杜

绝人为操作,使得无缺陷过程得以实现,最后,通过顾客满意度的调

查,改进顾客关系,达到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目

的。

质量改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精心的策划、认真的实施和管

理。实施质量改进必须以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决策和策划

并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正确、有效地应用各种有关的工

具和统计方法是促进质量改进项目和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定量的方法与工具

以统计的观点看待产品和过程质量则具有以下两方面的观念:①

产品和过程质量之所以存在变异性,是因为影响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人、

机、料、法、环等诸因素均在无时无刻地变化着,因而造成产品和过

程的变异性。即使完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所生产的若干产品,其质量

特性也可能不完全一致。②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变异在一定范围内,具

有一定的数学规律,因此,质量改进的工作,应以掌握产品质量变异

的规律性为前提。

现代质量管理活动中,需要应用各种数理统计技术方法。为此,

统计技术成为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分析、产

品设计、可信性规范、寿命和耐用性预测、工序控制和工序能力的研

究、确定抽样检验方案的质量水平、数据分析、过程改进及安全性评

价等质量活动领域应制定并坚持实施统计技术方法,能查明质量指标

与哪些因素相关,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从而为优

质生产获取最佳生产条件或最优参数组合。在质量改进活动过程中,

利用数理统计技术与方法提高设计质量,开发优质产品,以及优化生

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2、定性的方法与工具

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产品和过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诸因

素难以取得量化的数字数据。此时,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获

得大量定性的非数字数据的信息、意见,反映、设想、议题等,分析

其原因,结果或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以符合逻辑的定性方法,找出

其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阐明问题所在的方法称为定性的方法与

工具。

让参与人员在多次修改中,取得一致观念与认同,并转化成一种

方式方法去实施,对解决问题有无限帮助。若运用得当,经过分类、

分层、归纳、总结,获得有条理的思路,对质量改进活动的成功也会

发挥重要的作用。

3、品质管理(QC)七大方法与工具

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和分层法被

称为质量管理的QC七种工具,重点在整理问题数值资料取得后的管理

手法。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KJ法)、PDPC法(也称过程决策程

序图法)、矩阵图法、矩阵分割(矩阵数据分析法)被称为质量管理

的QC新七种工具,将散漫无章的语言资料和不利因素,通过运用系统

化的图形,呈现计划的全貌,防止错误或疏漏发生,重点在整理问题

数值数据取得前的管理手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的企业通过运用品质管理七大方法,

收集工作现场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升了日本产品的水平,是日本产

品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70年代初,日本人大力推行QCC活动,除了

重视现场的数据分析外,对工作现场伙伴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文字资料

进行分析,并逐渐演绎成新的品质管理方法。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

之QC方法开发委员会正式发表了“品质管理新七大方法”。

区别:作为工具与方法是QC,而QCC是品管圈。

经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当然不止新旧七种工具,常用的工具还有

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水平对比、流程图、头脑风暴法等。

八、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

1、调查表

(1)调查表的含义。调查表是用于收集和记录统计数据的一种表

格形式,以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以获

得对事实的明确认识的一种表格。

调查表又称为检查表、分析表、核对表。调查表既适用于收集数

字数据(定量分析),又适用于收集非数字数据(定性分析)。

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的工作过程中普遍应用各种统计方法,以

探索事物的规律性。统计的对象是数据,而所收集的数据是否具有代

表性,将直接关系到统计方法的应用效果。而且,数据往往具有一定

的时效,过时的数据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应用调查表就是为了能采

用简便的方法,迅速收集到能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数据,这对于各种

统计方法的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作为信息源,可为原

因分析和质量改进决策提供依据。

(2)制作步骤。调查表具体的制作与操作步骤如下。

①确定对象。首先要明确调查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据此来确定具

体的产品或零件作为调,查的主要对象。

②设计表格。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

调查表。

③记录汇总。确定调查周期,在规定期限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记录,最后进行汇总整理。

④分析结果。分析调查记录的结果,找出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

施。

2、分层法

(1)分层法的含义,所谓分层法,就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

素的一种方法。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中常用来

分析影响质量因素的重要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

一起,如果不把它们区分开来,就很难得出变化的规律。有些分布,

从整体看好像不存在相关关系,但如果把其中的各个因素区别开来,

则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因素存在着相关关系;有些分布,从整体看

似乎存在相关关系,但如果把其中的各个因素区分开来,则可以看出,

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用分层法,可使数据更真实地反映实施的性质,

有利于找出主要问题,分清责任,及时加以解决。

(2)分层法的依据和方法。根据分层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加

以区分,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集在一起。分层时,

应使同一层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①按不同的操作者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女不同工龄,操作

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分类。

②按机器设备分。如按不同型号、新旧程度进行分层。

③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

生产环境等标志分层。

④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屑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

进行分层。

⑤按不同的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层。

⑥按不同的检验手段分。如按不同的测量仪器、测量者进行分层。

⑦按生产废品的缺陷项目分。如按铸件的裂纹、气孔、缩孔、砂

眼等缺陷项目分层。

(3)制作步骤。分层法可以采用统计表形式,也可以用图形的形

式。其步骤如下。

①确定分析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②收集有关质量方面的数据。对有待于解决的问题,采用分层法

分析,收集与此相关的数据,通常用的办法是抽样调查。

③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不同,选择分层的标志。

④按分层标志对数据资料进行分层。分层时注意使同一层内数据

在性质上差异尽可能小,而不同层的数据间差异尽可能大,便于分析、

找出原因。

⑤画出分层归类图(或表)。分析分层结果,找出主要问题产生

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3、排列图

(1)排列图的含义。排列图是为了对从最关键的到较次要的要素

或项目依次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的图示技术。

排列图是用来描述项目重要度的工具。在任何工作中要想取得显

著效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排列图就是用来寻求主要

矛盾的工具。在质量改进活动中,针对现场存在的诸多质量问题,可

以应用排列图确定哪些是关键的项目;针对影响质量问题的诸多原因,

可以应用排列图确定哪些是主要原因。

(2)应用原理。排列图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用来分析

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社会上的大量财富,而

绝大多数人则处于贫苦的状态,而这少数人却左右着整个社会经济发

展动向的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的关系。后

来,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把它应用于质量管理,IS09000标准

也将其作为质量统计常用工具。因此,排列图在质量管理中就成了改

善质量活动,寻找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主要工具。

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

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表

示影响程度;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率(百分比);横坐

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

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

(也称帕洛特曲线)。

应该注意,分类方法不同,所制作的排列图不同。应通过不同的

角度观察问题,把握住问题的实质,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

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确定“关键的少数”,这也是排列图应用的目

的。为了确认“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按累积百分数分为三

个区域:在0〜80%间的项目为“A类项目”,即关键的少数;在80%〜

90%间的项目为“B类项目”,即次要项目;在90%〜100%间的项目为

“C类项目”,即一般项目。B类项目和C类项目的总和是次要的多数;

若所取数据为“质量损失(金额)”,画排列图时应将质量损失在左

纵坐标轴上表示出来。排列图分析时采用的是“二八原则”,但并不

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关键的少数。

(3)制作步骤。

①确定排列项目,收集数据。存在的诸多质量问题或影响质量问

题的诸多原因都可以成为排列项目,以便从中确定哪些项目为“关键

的少数”。当排列项目较多时,应将含有最小项内的若干类别合并为

“其他”项,以便简化分析过程,这一“其他”项的频数无论多大都

应当排列在最后。

②选择度量单位,作成缺陷数统计表或频数分布表。在排列图中,

排列项目的度量单位可以是频数、件数、成本等。但是,所有的排列

项目的度量单位必须是相同的、等价的,否则将不具有可比性。

③作直方图。按频数大小从左到右用直方图表示,使图形呈逐个

下降的趋势。

④描线。注明必要事项。

⑤分析关键的少数要因,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排列图的画法中大致有三种:朱兰画法;IS09000标准画法;帕累

托画法。

4、因果围

(1)因果图的含义。因果图又称鱼刺图、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

理先驱者石川馨所创,它是整理和分析质量问题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

系的一种方法,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

药来解决质量问题。

因果图在使用时,因果分析图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

利用因果分析图可以首先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大原因,然后寻找到大

原因背后的中原因,再从中原因找到小原因和更小的原因,最终查明

主要的直接原因。这样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因一

结果”“手段一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最终找

出影响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尤其在质量分

析和质量改进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作步骤。

①确定要分析的质量问题,画出主干线。

②找出影响结果的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集思广益,

尽可能地找出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因素。

③确定原因的类别,画出分支线。大原因数目一般不少于2个,

不多于6个;然后分析寻找影响质量的中原因、小原因等,直至每个

分支都找出了潜在的根本原因。

④检查每个因果链的逻辑合理性,画出因果分析图。

⑤制定解决的措施。找出主要原因后,应拟定适当的措施,到现

场去解决问题。

5、直方图

(1)直方图的含义。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

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从而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以便测量工序

质量的好坏。

直方图的应用主要显示数据的波动形态,即样本数据的分布。直

观地传达有关过程的情况和信息。根据直方图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推

算出数据分布的特征值、过程能力指数及过程的不合格品率等。这种

推算一般要比控制图的推算更加准确,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即为质量改进提供机会。

(2)制作步骤。

①收集数据。数据个数一般为50个以上,最少不少于30个。

②求极差R。在原始数据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两者的差就

是极差。

③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一批数据究竟分多少组,通常根据数

据个数的多少来定。

④确定各组界限。

⑤制作频数分布表,将测得的原始数据分别归入相应的组中,统

计各组的数据个数,各组频数填好以后检查一下总数是否与数据总数

相符,避免重复或遗漏。

⑥画直方图。以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纵坐标为频数,在横轴上

标明各组组界,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出一系列的直方柱,就成

了直方图。

⑦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样本数、平均

值、标准差等。

(3)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直方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出质量特性的

分布形态,便于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以决定是否采取相

应对策措施。直方图的观察主要是看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图形的形状,

二是将直方图的位置和规格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①直方图图形形状分析。一般情况下,作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研

究工序质量的分布状况,判断工序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因此,在画出

直方图后要进一步对其图形进行分析。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得到的

直方图如果不是标准形状的,就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

*正常型。又称对称型,特点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

这是理想状态的图形,说明工序稳定。

*平顶型。直方的高度差不多,频数分布详尽。这是由缓慢的因素

起作用所造成的,如车辆老旧,保修质量下降,人员素质逐步下降等。

*双峰型。直方图中出现两个高峰,这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混

在一起造成的。如两种不同的车型混合抽样,或两种不同营运方式的

车辆混合抽样所致。

*锯齿型。直方参差不齐形如锯齿,可能是数据分组过多或计算有

误,应重新分组计算。

*偏向型。直方的顶峰不在中间位置,偏向一边,有时是数据分组

不当所致,有时质量分布本身就是这种规律,如春节运输期间的日运

量就是偏向型的分布。

*孤岛型。在直方群以外又出现小的直方群,像孤岛一样。说明有

异常质量波动,如原料发生变化、在短期内由不熟练工人替班、测量

有错误等,都会造成孤岛型分布。此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②直方图数据范围与质量标准间的关系。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后,

还需要进一步与质量标准(通常是公差T)进行比较,以判断工序能力

能否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公差通常是尺寸公差的简称,指允许尺寸

的变动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直方

图数据范围与质量标准间的关系主要看直方图是否都在公差要求之内,

其次还要分析在公差之内的位置如何,这种对比大体上有6种典型的

情况。(B为直方图的数据分布范围,T为公差范围)

*理想型。T>B,且直方图数据平均值也正好与公差中心重合,两

边有一定的余地,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产品全部合格,这样的工序质

量状态比较理想。

*能力富裕型。T>B,它的分布中心基本上无偏移,且工序能力过

大,虽然无产生废品之虞,但工艺过程的经济性较差。

*能力不足型。B>T,直方图数据范围分布范围太大,造成很多不

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

*无富余型。B=T,它的分布中心虽然无偏移,但完全没有余地,

此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工序能力,必须缩小分布范围。

*偏心型。B虽然在T内,但因偏向一边,其分布中心偏移,达到

标准下限,工序极易产生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偏移量。

*能力严重不足型。B》T,表明会产生大量的废品,这种工序的工

序能力太差。应立即停产检查。

6、流程图

(1)流程图的含义。所谓流程图是表示工作步骤所遵循顺序的一

种图形。它能使人们对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了解。

流程图使人们对整个过程十分了解,可透彻地理解、分析这个主

过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流程图的分析,检查工作过程是

否符合逻辑,能够充分识别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标明了改进的机会。

通过对一个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实际状况进行

详细的调查,再将其结果与所预期的运作进行比较,人们便可以发现

并推断造成问题的潜在原因,从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

流程图一般可用来描述现有过程,也可以用来设计一个新过程。

不论在解决问题的哪一个阶段,流程图都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过程

中最为重要的图示技术之一。

(2)制作步骤。流程图由一系列容易识别的标志构成,用概圆或

圆表示过程开始和结束用矩形或方形表示活动的说明、用菱形表示决

策或选择、用箭头表示流向。一般流程图的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①界定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用流程图符号表示过程的第一步和最

后一步,把第一步放在最上端或最左端,把最后一步结束放在底部或

最右边。

②观察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③规定在该过程中的步骤。包括有关的重要输入、导出重要的输

出,过程中有哪些活动需要作出判断和决定。

④画出表示该过程的流程图草案。

⑤与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人员共同评审已完成的流程图,视其是

否遗漏任何决策点、是否可能引起某些工作按另一个不同的过程运行

的特殊情况。

⑥根据评审结果改进流程图草图。

⑦与实际过程比较,验证改进后的流程图。

⑧注明正式流程图形成的日期。以备将来使用和参考,既可用作

过程实际运行的记录,也可用来判别质量改进的程度和时机。

流程图有很多模式,首先应学会读懂流程图,根据节点和节点间

的相互关系,还原业务流程。在绘制流程图时,注意完整性、简明性

和便于计算机操作原则,学习利用流程图的标准图示,按照层次将流

程描绘清晰。在确定最终流程之前,有必要反复试用,根据反馈及时

修改和调整流程。

7、系统图

(1)系统图的含义。系统图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以

[目的一方法]或[结果一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

最根本的原因。

系统图在质量管理中主要用来针对企业目标、方针、实施措施手

段而展开。用于新产品开发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用于解决企

业产品质量、成本和测量标准等问题展开,也可作为因果图分析质量

问题的展开。系统图目前在企业界被广泛应用。

(2)系统图的模式。系统图可根据其使用目的分为对策型系统图

和原因型系统图,前者是将目的、决策手段或措施手段展开,后者是

将构成系统的原因层次展开,两者绘制手法基本相同。

对策型系统图,以[目的一方法]方式展开,例如,问题是“如何

提升品质”,则开始发问“如何达成此目的,方法有哪些?”,经研

究发现有推行零缺点运动、推行品质绩效奖励制度等(以上为一次方

法);“推行零缺点运动有哪些方法?"(二次方法);后续同样就

每项二次方法转换成目的,展开成三次方法,最后建立对策系统图。

原因型系统图:以[结果一原因]方式展开,例如,问题是“为何

品质降低?”则开始发问“为何形成此结果,原因有哪些?”经研究

发现原因是人力不足、新进人员多等(以上为一次原因);接着以

“人力不足、新进人员多”等为结果,分别追问”为何形成此结果,

原因有哪些?",其中“人力不足”的原因有招聘困难,人员素质不

够等(二次原因);后续同样就每项二次原因展开成三次原因等,最

后建立原因型系统图。

(3)制作步骤。系统图一般是单一目标的,按自上而下或自左至

右展开作图,可以把某个质量问题细分成符合逻辑关系、顺序关系、

因果关系的许多要素。诸如可以将因果图、分层法等形成的内容转换

成系统图,使之更有条理,逻辑性更强。其制作步骤如下。

①确定具体的目标或主题。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为什么要达到

此目标、如何达到及应注意的事项。

②提出手段、措施和方法或确定该目的的主要层次。针对目标提

出具体的方法,或针对每个主要层次确定其组成要素和子要素。

③进行评价和验证。对找出的措施和手段,评价或验证其技术的

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对找出的原因,应分析是否能有效解决。制

作实施方法的评价表,经过全体人员讨论同意后,将最后一次展开的

各种方法依其重要性、可行性、急迫性、经济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

最好用分数表示。

④评审画出的系统图。对制作的系统图进行评审,以确保逻辑顺

序上无差错。

8、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1)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的含义。过程决策程序图法又称过程决定

计划图。所谓PDPC法是针对为了达成目标的计划,尽量导向预期理想

状态的一种手法。

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它必定有一个过程,有的过程简单,有的

过程复杂,简单的过程较容易控制,但有些复杂的过程,如果采用

PDPC法,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最后达成目标。

一般情况下PDPC法可分为两种制作方法。①依次展开型。即一边

进行问题解决作业,一边收集信息,一旦遇上新情况或新作业,即刻

标示于图表上。②强制连接型。即在进行作业前,为达成目标,事先

提出在所有过程中被认为有阻碍的因素,并且制定出对策或回避对策,

将它标示于图表上。

(2)PDPC法的应用。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高层管理干部,面对

公司的复杂情况,往往理不清其过程关系,或事先未进行过程策划,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混乱。PDPC法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对不利状况和结果,设法导向理想

状态,防患于未然。

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不测应迅速修正计划,增加必要的措

施保证目标达成。

③工厂的企划、研究开发、营业等工作,绝大部分都要预测未来

并拟定对策,以及如何实施,此时可利用PDPC图进行过程进度管理,

达成目标。因为PDPC法中使用了语言文字,而且其经过是依时间顺序

加以标示的,故在实施对策时,只要检查PDPC图,就等于在进行过程

管理。

(3)制作步骤。应用PDPC法,可以从全局、整体掌握系统的状

态,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断;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掌握系统的进展情况;

密切注意系统进程的动向,掌握系统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情报及时,

计划措施可被不断补充、修订。具体的步骤如下。

①召集有关人员讨论所要解决的课题。

②从自由讨论中提出达到理想状态的手段、措施。

③对提出的措施,列举出预测的结果及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措施

和方案。

④将各研究措施按紧迫程度、所需工时、实施的可能性及难易程

度予以分类。

⑤决定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并用箭线将理想状态方向连接

起来。

⑥落实实施负责人及实施期限。

⑦不断修订PDPC图。

九、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法

1、PDCA循环法的基本内容

PDCA循环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后来

由戴明博士带到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推广应用。因此,

也称戴明环。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最早是在QC小组活动中,事实证明

PDCA循环法是适用于开展各种工作(活动)的科学工作程序。因此,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已将PDCA循环纳入标准,作为质量管理体

系建立和运行必须遵循的程序,也是质量改进工作应遵循的方法。

PDCA循环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成,反映了质量

改进和完成各项工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下去,

周而复始使质量不断改进。

P(Plan):计划/策划。计划制订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

书、管理项目等。

D(Do);实施/执行。计划实施阶段,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

具体对策。

C(Check):检查。实施结果检查阶段,对策实施中或实施后,

检查对策的效果。

A(Action):处理/总结。处理阶段,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

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

环解决,为制订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2、PDCA循环的基本步骤

通常地讲,PDCA循环具有“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1)现状调查一认识问题的特征。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

观点去广泛而深入地调查问题特定的特性。只有深刻认识问题的实质,

才有可能制订出正确的决策和策划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计划。

现状调查的四个要点:时间、地点、类型、症状,以发现问题的

特征;从不同的着眼点进行调查,以发现问题变化的状况;要到现场

去收集数据及各种必要的信息。通过对问题的历史状况及现状的调查、

研究、分析,明确问题主要表现于哪些方面;对调查的主要问题,要

用具体的词语把不良的结果表达出来。要展示出不良结果所导致的损

失及应改进到什么程度。使大家了解改进的意义,取得共识,去执行

改进措施;要确定课题目标,确定目标的依据,不合理的目标是不可

能达到的。在制定目标值时应考虑到经济效果和技术上的可能性,应

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值,既要具有先进性又要可能实现。

(2)原因分析一解决问题的线索。当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调查

时,其不良结果被发现,这就是问题的特点、特性或特征,这就是解

决问题的线索。理由很简单,这些结果是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才发生

变化的,当把这种因果关系确定以后,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只

有努力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得到“药到病除”的结果。原因分析

可以应用因果图、因素展开型系统图、关联图等工具。

(3)要因确认一关键的少数。任何组织机构的(单位或部门)人

力、物力、财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针对所有的原因去采取措施,造成

技术力量分散,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主要原

因总是少数,最终要确认的主要原因的数量越少越好,但关键是要准

确。

(4)制定对策一一消除主要原因。针对确定的主要原因,制定有

效的解决措施,形成一个质量改进计划,在改进过程中去实施。在进

行一个新的质量改进计划方案时,需要明确回答5W1H,即要做什么

(What)、为什么要做(Why)、应该什么时候做(When)、应该由谁

做(Who)、应该在什么地方做(Where)、如何做(How)等。采用对

策表、矢线图法(网络计划)或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等工具

制定对策。

(5)实施一计划转为成果。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不是简单的执行,

是工作量极大的一个过程。质量改进的措施计划的实施应包括执行、

控制和调整三部分内容。

①执行。措施计划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而制订的,原则上应当是

切实可行的。

②控制。在措施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措施计划的

实施。如各部协调等。

③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原计划无法执行时,必须及时对原订措施

计划进行调整。

(6)检查一一与要求对比。检查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措施计划

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检查必须明确上述这些问题,问“为什么”

(Why):即为什么要做、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做、为什么应

该由此人来做、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等,如

果有很充分、合理的理由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则这个质量改进的方案

和实施过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如果找不出充分的理由回答上述问题,

则说明这个质量改进的方案和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7)采取巩固措施一防止已解决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因为如果

没有标准化措施,已解决的问题就会又回到老路上去,导致问题的再

次发生;没有标准化措施,新的人员(新雇员、新转岗)在工作中就

会重新发生问题。

如果是成功的就将其归纳、总结成标准,如技术标准或规章制度;

标准的制定一定要按。企业文件管理规定的制度去办理,要有标准化

的通报工作。对新标准要建立责任制,以便检查标准是否得到贯彻;

对新标准要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8)寻求遗留问题一一实现持续质量改进。问题从来就不会得到

完全解决,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何况在制订改进方案时只是针对主

要原因,必然存在遗留问题。根据取得的效果,估量还存在什么问题

需要继续解决;计划还应当继续做些什么工作去解决问题(制订新的

措施计划);总结前面的工作,什么事情干得好,什么事情干得不好,

对解决问题的本身进行反省性思考,有助于提高以后的改进工作的质

量。

3、PDCA循环的特点

(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PDCA循环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它靠

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应

当注意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应用不是僵死的,其中四个阶段必不可少,

而是否是八个步骤则根据具体工作项目的规模、特点及实现的方法不

同而不同。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PDCA循环作为质量

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组织,也适应于组织内的科室、工

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组织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

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

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

绕着组织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组织内外的各项工

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

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

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

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企

业循环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

来,纳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总的预定质量目标。因此,PDCA循

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组织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是

整个企业全体职工推动的结果。

(3)循环前进,阶梯上升。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

运转结束,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或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提高一步。

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每

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

循环,使质量管理的车轮滚滚向前。

十、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

PDCA循环法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质量改进进行讨论。在实施时,

就其具体步骤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许多著名质量管理专家都有各自的

见解,如朱兰提出了质量改进七个步骤、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

提出质量改进的十项活动等。但不管如何,这些步骤里都有PDCA的影

子。这里介绍质量改进六步法的一般步骤。

(1)识别质量改进项目,质量改进项目,通常起始于对质量改进

机会的认识,它一般围绕质量损失的测量与质量水平的比较两个方面

来识别和确定。如质量的某些缺陷和不足、长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

要性的问题、具有规模性的问题、顾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从中

选择最关键的项目,作为质量改进项目的对象。

(2)立项组建团队。组织内的全体成员都可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质量改进项目要有一组人员去共同完成,应以团队的组织形式进行组

建。质量改进团队在确定质量改进活动或项目时,应明确地提出该项

质量改进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内容范围,并策划一个活动时间表及所

需的资源,提出质量改进提案。如发现改进提案与改进目标或使命不

相符的话,要及时调整方案,重新策划提案,以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