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物理常考必考题型清单
模块一声
例1:振动不能
解析: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
弱,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例2:水(或液体)510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
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距离5=v/=340m/sx3s=1020m,声音传播距离是
小华到山崖距离的两倍,故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510m。
例3: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女高音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能听出不
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她们的声音音色不同。
例4:升高响度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
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时,其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升高;乒乓球
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例5:响度音调
解析:音调看横向(频率),响度看纵向(振幅),音色看走向(形状3
由图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甲和丁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
调相同。
例6:B
解析: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例7:B
解析: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噪声检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
北大博士邱崇
模块二密度
例1:⑴左(2)D(3)54202.7x103(4)大于
解析:(1)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则根据“右偏左调”,需要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小强在加减捺码时添加最小卷码后,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
说明右盘的祛码过重,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故A、C错误,接下来应该取出最小硅
码,向右调节游码,直到横梁平衡,故B错误,D正确;
⑶天平的读数原则是右盘的硅码质量加上游玛示数,则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50g+4g=54g,
由图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
〃=察=岁-i=2.7®/cmi=2.7"10ik®/mi;
,zucm
(4)若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再测质量时,小石块表面会附着水分,则测得的小石块的质量会偏大,
根据〃二二-可知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偏大,密度也会偏大,故测得的密度大于其实值。
例2:B
解析: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平;先测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再测烧杯和剩下花生油的质
量,可避免因花生油沾在烧杯壁上倒不干净而使测得的体积偏小。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花生油的密
度。
解析:金属块的质量:m金二加),烧杯内加入水的质量:m加水="22+TWO-皿,
烧杯内加入水的体积:I'————叫+孙「也_,金属块的体积V产V加水,
P*P
金属块的密度:今—
*♦.皿二恤一布
例4:C
解析:A.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要用镇子向右盘中加减层码,故A错误;
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通过增减硅码和调节游码,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B错误;
CD.水的质量〃[孝=杯打〃,杯=132.2g・32.2g=100g,由〃=,一可得,水的体积
匕一—,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V水=100cm3,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
I
m4fA=100g+10g+2.2g=l12.2g,待测液体的质量mm=m杯浓加杯=112.2g・32.2g=80g,待测液体的密度
北大博士邱崇
=O.Bg/cm'=□.«■lO'kft/m1,故C正确,
9n1LHJcmt
例5:(1)零刻线(或标尺的左端或标尺的零刻线)右
(2)84(3)浸没标记⑷8.4(5)2相等
解析:(1)天平使用前应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依照左偏
右调的原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物体质量等于祛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则模型的质量/w=50g+20g+10g+4g=84go
(3)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使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模型体积。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
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等于模型体积。
(4)加入水的质量〃水=155g・145g=10g,则模型体积1—1^—^—j—IOcm',模型的
〃X/cm
密度/%=8.4q/cm'.
♦lUcm
(5)由丙图可知,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Vi=40mL-28mL=12niL=12cm3,则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
Vi-V=12cm3-10cm3=2cm3。小敏计算的是由初始位置到标记处的水的体积,不会受到模型带出水的
影响,故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等。
例6:⑴右⑵0.75(3)2.50IxlO4(4)减小误差⑸偏大
解析:(D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右移到
支点处;
⑵设杠杆上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则图甲中阻力臂为L,动力臂为3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ili=Fzl2得,金属块的重力(即阻力):G-Fr-F;ll—^^L—1^,金属块质量为:
•1<•
G_7.5、
7=ItN/kg=O.75k|i
⑶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金属块的高度为2・50cm;金属块的体积:
V=S/z=30cm2x2.50cm=75cm3=7.5xl0-5m3,金属块的密n——'“一.•二¥[1*10-kii'm';
V7.5«10~5m口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⑸若沿斜下方拉弹簧测力计,会造成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小,而支点左侧的阻力以及阻力臂不
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大,由此按(2)中的方法求出金属块的重力偏
大,质量偏大,根据算出的密度偏大。
例7:⑴右(2)等于⑶2.5x103⑷偏大
解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北大博士邱崇
(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玉石缓慢浸没在水中,玉石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小桶中水的体积;
(3)将装有水和玉石的A、B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杠杆平衡后,小桶A、B的悬挂
点距支点0分别为10cm和4cm,若不考虑小桶重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石L产GU2,即
/”J
mx>gL\-m^gLi,则加石——*-,因V石二V水,机水二〃水V水,则石块的密度:
/।
〃石=卡=]■](!3/1ns=2.";
F'g<L|4cm
⑷若考虑小桶重力,在图丙中杠杆平衡时,(G石+GQLi=(G水+GQLi,G^Li+G«Li=
G水L2+G桶L2,因为L\<Li,所以,G«Li<G^Li,所以,G石Li>G本L2,因此
〃,石>方占,所以0石>野,即玉石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例8:(1)G-Fi九
£IS一——2<,(
解析:(1)由题意知,石块重为G,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lf浸没在酱油中时受
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尸2,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在水中和酱油中所受浮力的表达式分别为尸秘
=G-Fi>尸论产G■尸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尸水淳=〃水gV排水、尸治浮=〃青吆V排通,因石块排开酱油的体
积等于石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V^=V£=,所以
F*9=__"a京,则酱油的密度〃“一住的京。
•t'ikm火、城
(2)设容器底面积为So由乙中②④两国可知,石块沉入水底前后的水面高度变化量为(心・①),
则石块的体积V^=S(/I4-/12),由乙中②③两图可知,石块在碗中漂浮前后的水面高度变化量为
(加・力2),则石块受到的浮力F产"gv4"gs(加力2),根据漂浮条件,则石块的重力G#
F产p水gS(加/2),石块的质量石一〃京S(hi,),石块的密度
E眄=〃施£(九一心)M一饱
「石一£(九一A.)
例9:⑴右⑵102(3)0.30.6
解析:(D当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时,根据“左偏右调: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2)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o=100g+2g=102g。
(3)将一个金属块放在木块上,一起放入杯子中,使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
132g,所以木块和金属块总质量//i=132g-102g=30g=0.03kg0
因为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木块和金属块总重力,即浮力为尸浮=G=/wg=0.03kgxlON/kg=0.3N,由阿基
米德原理知尸浮=〃孝gV持,因木块恰好浸没,所以木块体积
北大博士邱崇
(),3、
=3Xl(J-'m・=30cm・,
p*K1・0X10'kR/m'x|0、/k*
木块的密度p-r----而J,—0.6g/cm*o
自儿一%
例10:①水③无一R.黑
解析:因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在梯形桶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圆柱形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
油,将其放入桶中才可能漂浮。运用的是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测量蜡块的质量;没有放蜡块
前,浮力等于油和玻璃杯总重力,将蜡块放入玻璃杯的液体中,蜡块沉底,玻璃杯仍然漂浮,此时
浮力等于油、玻璃杯和蜡块总重力,所以两次的浮力变化量即蜡块所受的重力。设玻璃杯底面积为
S,放蜡块前后,玻璃杯中油的深度变化为(心-加),则蜡块的体积V^=S(/13-/11);
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液面变化为(加-力2),则排开水的体积变化V产S(加・力2),故浮力变化户产P水
gV#=/>水gS{tu-hi),蜡块所受的重力G*<=/w结g="浮,蜡块的质量
例.=(比__L=(h4尼),蜡块的密度
,4X?
_■京S(九一九)M一尼
P.=G="%—%、%—hi
模块三光
例1:B
解析:AC.墙壁上的手影和日食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C不符合题意;
B.铅笔的弯折属于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
D.平静的水面可看成平面镜,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
合题意。
例2: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
他的像大小不变,由于演员靠近平面镜,他的像也会逐渐靠近平面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
合题意。
例3:C
解析:A.铅笔在平面镜中成虚像,且铅笔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像的尖端朝左,故A错误;
B.铅笔是一个整体,整体的移动速度相同,故笔尖的像的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的移动速度,故
B错误;
C.移动过程中,铅笔的长度不变,且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的大小,则此时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仍
北大博士邱崇
相距6cm,故C正确;
D.将M逆时针转动4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则铅笔的像逆时针旋转90°,则此时铅笔的像
是竖直且尖端朝下的,故D错误。
例4: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物距与像距相等时是20cm,即zz=v=2/=20cm,所名片10cm,故A错
误;
B.物距为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当时,2f>u>f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C正确;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
也一直是变小的,故D错误。
例5:C
解析: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变强,水凸透镜的焦距变
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此过程模
拟的是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矫正。
例6:D
解析:A.红外线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同学们必须位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
B.36.5C为正常体温,系统不会报警,故B错误;
C.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肉眼看不见,故C错误;
D.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人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
强,故D正确。
例7:A
解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出现红花绿叶,说明透明玻璃是红色的花和绿色
的叶,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红花只能透过红光,绿叶无法透过红光,所以是红花黑
叶,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例8:(1)靠近(2)重合
(3)光路是可逆的(4)漫反射
解析:(1)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减小,
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ON。
⑵当光线沿NO方向射入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
光的径迹更亮,说明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3)当光线沿户O方向射入时,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
北大博士邱崇
路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
(4)能从多个方向看到纸板上的光,是因为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例9:⑴像(2)未点燃完全重合
(3)不能(4)不变(5)不变
解析:(D透明的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
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所在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像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5)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其所在平面没有变化,蜡烛A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蜡烛A的像的住置不
变
例1():(1)AC
⑵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看物的位置与像的位置能否重合
解析:(1)AB.因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为了减小误差,将玻璃板的前表面(反射面)与所画直线
重合,效果最好,故A正确,B错误;
CD.为了使后面瓶盖与前面瓶盖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C正确,D错误;
E.玻璃板较厚,两个面都会发生反射,所以应该用较薄玻璃板,故E错误。
故选ACo
(2)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可以把白纸沿所画直线对折,看物的位置与像的位置能否重合。
例11:(D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或同一水平高度)
(2)投影仪(3)左(4)发散
解析:(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高度上。
(2)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像提前会聚,成在
光屏的前面,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侧移动。
(4)在⑶的基础上,不移动光屏,将自己的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也能呈现清晰的像,像
推迟会聚,即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例12:(1)使像呈在光屏中央10.0(2)照相机35.0
⑶凹近视眼
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北大博士邱崇
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呈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可知,当蜡烛距离透镜为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
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即凸透镜右侧为平行光),说明物距等于焦距,则该透镜的
焦距为10.0cm。
⑵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30.0cm(像距为15.0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
为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像距等于
原来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50.0cm-15.0cm=35.0cm刻
度处,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将原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由于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像会成在光屏
的前方,所以需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可以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
眼。
模块四热
例1:C
解析: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此过程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变
硬”,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现象,“变硬”,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冰晶,此过程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变硬”,需
要放热,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固体冰晶,此过程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变硬”,需
要放热,故D错误。
例2:B
解析:A・分子的热运动是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与水流速度无关,故A错误;B.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结冰后,分子仍是运动的,故B正确;C水很难
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分子间也有引力,故C错误;D.扩散现象表明了一切物体的分
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故D错误。
例3:B
解析: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
B.冬天搓手时,克服摩擦做功,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是因为冷毛巾可以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C
皿;
北大博士邱崇
D.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冷饮会从人体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例4:C
解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煤化,内能增加,但温度不
变,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
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D错
误。
例5:压缩内30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上行,是压缩冲程,此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根据“421”口诀,飞轮转动两圈、完成四个冲程、做一次功,因飞枪的转速是60r/s,即1s可以转
60r,所以1s可以做功30次。
例6:4.2x10s().01多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吸=c水相a-ro)=4.2xl(pj/(kg*C)x2kgx(70C-20C)=
4.2x10sJ;由题意可知,。截=。呱=4.2乂1魄1,根据。放=〃应煤气可得,消耗煤气的质量:
府一01t——言勺空一0.01kj:,由于有热损失,则事实上将这壶水加热到70c需要的煤气质
量更多。
例7:⑴由一:-得,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W=25m/sx600s=1.5x1俨m;
(2)因为汽车勺速直线行驶,所以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阻力为:
『口"3xi(rj
f=F=,=2xl(PN;
«1.5xIO4m
(3)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lkgx5xlO7J/kg=5xlO7J;
u7lx1AM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一n—60%o
例8:(1)-4(2)受热均匀(3)晶体固液共存态⑷烧杯
解析:(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液面在0C以下,分度值为1C,故示数是・4C。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此方法称为水浴法,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受热均匀。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在第4min到第lOmin,物质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在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北大博士邱崇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内的水会沸腾,但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因为试管内
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只有烧杯内的水沸腾。
例9:(1)96C(2)②⑶85C
解析:(1)甲图中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它的一个大格表示10C,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
它的分度值为1C,因此它的读数为96C;
(2)由图像可知:物质降温,图像整体是下降趋势,故是物质的凝固过程,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
化过程为凝固,故选②;
(3)由图知,该物质为晶体,原因是这种物质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这种物质
的熔点或凝固点为85Co
例10:(1)使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84
(3)a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不变水蒸气
解析:(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使温度计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故应按照自下而上的
顺序组装器材;
(2)温度计分度值是1C,其读数为84C;
(3)根据图像可知,a的沸点高于b的沸点,由于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高,乙图中烧杯上方加盖,可以增大水上方的毛压,增大水的沸点,所以a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
据绘制的;生活中利用类似的办法煮食物,可以使食物热的更快,其原因是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根据图戊可知,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的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的过程
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戋泡内的毛体是由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例11:(1)没有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2)27(3)加热时间
⑷水2.1X103
解析:(1)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需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困甲中液面相平,液体的体积
相同,由于液体的密度不相同,根据m二〃V知液体的质量不相同,故甲图中的错误是没有控制液体
的质量相同;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温度计的示数为27C;
(3)根据转换法,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4)①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小,水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由图乙可以看出,温度升高40C,水要加热8分钟,煤油要4分钟,即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吸
收的热量是水的-:-,根据。我飞机&可知,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与比热容c成正
比,故煤油的比热容是:。煤油二,x4,2xlO3J/(kg*C)=2.1xlO3J/(kg*C)o
北大博士邱崇
模块五力
例1:D
解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殍止
的。研究对象自身不能当作参照物,故B、C错误;若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是蜉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若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
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正确。
例2:A
解析:AB.甲乙的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甲乙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所以两车都做匀速
直线运动,甲图像的倾斜程度比乙的大,所以y甲,壮乙,由图可知甲的速度:
r-—、~^^—90km/h,乙的速度:也—、~-?^-40km/h,所以甲、乙两车速度之
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vc,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
误。
例3:D
解析:A.铅球在投掷过程中,运动状态生了变化,因此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投掷过程中,手对铅球的力和铅球对手的力满足“A对B”与“B对A”的关系,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故B错误;
C.铅球离开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铅球最终停下来,惯性不会消失,一切物体
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例4:C
解析:A.选体重大的同学,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无关,选脚更大的队员不会增大摩擦力;
C.穿崭新的运动鞋,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D.地面上的沙子能变滑动为滚动,从而减小摩擦力。
例5:A
解析:A.往圆底烧瓶上浇上冷水后,瓶内水面上的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
而水的实际温度仍很高,高于此时水的沸点,所以水会重新沸腾,故A错误;
B.卫生间的地漏,利用连通器原理防止异味上到地面上来,故B正确;
北大博士邱崇
C.当把装满水的瓶放入盆景的水中时,由于大气压作用在盆景中的水面上,所以水不会从瓶中流出
来,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瓶内气压加上瓶内水产生的压强,所以瓶内水上方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故C正确;
D.车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车子对路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汽车运动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
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汽车受到向上的升力,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故D正确。
例6:B
解析:AC.开关关闭时,液体处于静止状态,X]、X?与Y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特点“同液铮平”
可知,Xi内的液面与X2内的液面相平,则M点和N点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相同,根据p=p福h可
知,液体在M点的压强等于液体在N点的压强,故AC错误;
BD.开关打开时,由于Xi下面的管子比X2下面的矿泉水瓶细,液体流经X]下面的管子时流速大,
压强小,而流经X2下面的矿泉水瓶时流速小,压强大,所以Xi内的液面低于X2内的液面,此时M
点所处的深度校小,根据可知,液体在M点的压强小于液体在N点的压强,故B正确,D
错误。
例7:B
解析:由“力臂判断法”可知,开瓶器为省力杠杆,筷子为费力杠杆,定滑轮和天平为等臂杠杆。
例8:C
解析:AB.由图可知,小球从P点由静止释放,能到达最右侧的。点,。点的高度要小于尸点的高
度,则小球在。点的重力势能要小于在尸点的重力势能,小球的速度为0,动能为0,则小球在Q点、
的机械能要小于在尸点的机械能,这说明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变小了;小球在左侧斜面向
下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由于机械能逐渐变小,
所以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AB错误;
C小球从P点向。点运动的过程中,支持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故C
正确;
D.小球通过"、N两点时,高度相同,质量不变,则重力势能相同,由于机械能逐渐变小,则M点
的机械能要大于N点的机械能,所以M点的动能要大于N点的动能,即M点的速度大于N点的速
度,故D错误。
例9:(1)由静止(2)木板匀速直线运动
(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重力势
解析:(D该实验中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让小车由号止滑下,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
端时的速度相等;
(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所以会观察到小车在木板面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
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若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其运动状态不变,它将做匀速
北大博士邱崇
直线运动;
(3)在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是为了改变小
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从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因此,从能量角度来看,是重力势能
转化为动能。
例10:⑴匀速二力平衡(2)甲乙压力大小
(3)错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解析:(D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次实验中,压力相同,乙中接触面较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较大,可知,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
相同,甲、丙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故分析甲、丙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
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虽然接触面的面积改变了,但压力大小也改变了,将测
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
的大小相同。
例11:(1)海绵(2)乙、丙取下丙图中的硅码(3)①
解析:(1)海绵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三次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要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应控制压力相
同,受力面积不同,故图中乙、丙两组实验符合要求;取下丙图中的底码,通过比较甲、丙两图也
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实险结论;
(3)①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是利用了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
果越不明显这一结论,故符合题意;②水壶的壶嘴和壶身设计成相同的高度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故不符合题意;③货车行驶时,地面的受力面积相同,承载质量越大,对地面压力越大,压强越
大,路面越易损坏,应用了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不符合题意。
例12:(1)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深度的关系②液体内部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⑶取两个相同的压强计,一个探头的橡皮膜比较松,一个探头的橡皮膜比较紧,且将它们浸入
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现察两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的区别。
解析:(1)为了能使实验顺利进行,使用前用手指按压强计的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
北大博士邱崇
性;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大小;
(2)①比较图B和图C,它们除了探头的深度不同其它都相同,所以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深
度的关系;②比较图C和图D,它们除了探头橡皮膜的方向不同其它都相同,两边液面高度差相
同,说明液体内部向着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3)取两个相同的压强计,改变探头的松紧,且将它们浸入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观察两压强计
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的区别。
例13:(1)水平(2)顺时针转动(3)0A仍能
解析:(1)为方便测量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图1中的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设每个
钩码重G,每小格长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左边二4Gx2L=8Gt;右边=3Gx3L=9GL,所以
右边的乘积大于左边的乘积,杠杆向右边钩码的重力方向转动,即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点,力臂是线段
0A,与原来相比较力和力臂都没有改变,所以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例14:(1)人在死海里可以躺着看书(2)1.4
⑶无关a、b、c^a、b、d)越大⑷2.4x103
解析:(1)死海的水密度大,在死海里可以躺着看书,人所受的浮力较大,
而普通水里,人会下沉,所受浮力较小°
⑵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F产G•尸粒=4・8N・3.4N=1.4N。
(3)a、c、d三次实验中,浸没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相
同,因此结论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要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的结论,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应分析a、b、c(或a、
b、d)三次实验;由图可知,a、d、e三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即浮力
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且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⑷由图a、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P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尸―=G・R=4.8N28N=2N;由尸产〃水gV和得物体P的体积:
“=%=基=l.nxld^m'xlON/kg=2.。・I。'm・;
物体P的质量:」[一:法。•串通
物体P的密度:p——1——‘i—2.4«o
F1()m
例15:⑴Fi-FiF3-F4(2)Fi-Fi=F3-F4
北大博士邱崇
(3)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4)能(5)=
解析:(1)物体的重力是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尸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
到的浮力尸产尸卜尸2,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产厂3•尸4。
(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故尸浮
=G林,所以Fi-Fi=F3-F40
(3)如果图甲中溢水杯没有装满水,会导致铁球排开水的重力大于流入小桶中水的重力(即测得
的G排偏小),即测得的浮力尸若大于
(4)如果实验中物体没有浸没水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减小,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也减小,物体浸在
水中的体积大小不影响阿基米德原理的脸证。
⑸铁球浸没在水中,铁球受到的浮力F浮二G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铁球给水的压力
尸=尸淳,当铁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排出水的重力为故电子秤的压力增加了尸淳,又减
少了G拚,因为尸涔二G榜,故电子秤受到的压力不变,故电子秤示数不变,故桢尸桢2。
例16:(1)匀速⑵丙⑷1、3(6)ABC
解析:(1)为了准确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使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⑵在第4次实验中,s=0.5m,h=O.lm,由可得n=5,即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5,所以第
4次实验是用丙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
(4)1、3两次实验,s=0.3m,h=OAm,由力可得n=3,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即使用的甲、乙两
图,通过得出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的物体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得出结论:同一滑轮
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6)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轻动滑轮重力和机械加洞清油的方法,在有用功不变
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或是增大提升的物体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所
以,增加重物上升高度,不能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BC正确,D错误。
例17:速度质量大
质量相同时,汽车(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趣载
解析:“十次车祸九次快”是速度快容易车祸,所以汽车的动能可能跟速度有关。,,安全驾驶莫超载”
是超载质量大容易车祸,所以汽车的动能可能跟质量有关。物块被撞得越远,球对物块做功越多,
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就越大。分析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质量一样,球位置越高,到水平
面时速度越大,物块运动得越远,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甲、乙两图的
实验现象,高度一样,球质量不同,物块运动距离不同,说明速度一样■时,质量越大,物体动能越
大,故可以解释汽车超载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例18:(1)①重物②多大⑵B
解析:(1)①实验中,重物从高处落下撞击小桌,通过小桌下陷的深度判定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北大博士邱崇
②同一个重物的质量不变,从不同高度落下,高度越高,能够对外做功越多,小桌下陷的深度越
大,说明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2)上述探究过程中通过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来显示要探究的问题,采用的是转换法;A.测量物
体运动的速度时,采用的是公式法,故A错误;B.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根据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来显示吸热能力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采用的
是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
例19:4静■止3
解析:由图丙可知,物体在2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
乙可知,此时拉力是4N,所以滑动摩擦力也等于4N;当Z=4s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但由于压
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也为4No
由图丙可知,当Z=6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由图乙可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秋游活动总结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一8类识图技法专项训练技法7统计图判读含答案
- 新普惠自动气象站通讯协议
-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5类题型突破)
-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 综合检测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化学月考卷(含答案)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育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 2024年六年级英语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
-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2023版)全文
- 机场助航灯光设计说明
- 【劳动教育项目案例一等奖】“追根稻底”-小学劳动项目实践活动方案
- 教科版科学实验目录1-6年级(新版)2022
- 电气火灾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齿轮泵泵体的加工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说明书
-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 fg-400变频器说明书
- 2023年国债资金管理办法
- 传染病首诊医生负责制度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 儿科住院超过30天持续改进PDCA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