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3.组织活动时,多表扬、多示范,树立榜样。4.游戏活动中的知识目标只是渗透和了解他们以前的学习状况,不需要强制掌握。一、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解读】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科书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教科书加强了数概念教学,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数概念进行认识。在1~5的认识中,教科书完整地呈现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数——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根据对应的数量将圆圈进行涂色。在分别认识了1~5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通过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后面认识立体图形打下基础。同时,适当地渗透了集合、一一对应、统计等思想。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将数与形、式与图适当联系起来。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中,教科书借助情境图、过程图等直观演示,强调加、减法的含义。在计算时,教科书借助对话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认、读0~5各数,对于0~5的加、减法,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写数字,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大小不匀称。二是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说出0~5的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但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并不清楚,算理也并不明白,教学中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教学策略】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教学写数字时,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书写范例,弄懂写数字的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2.分与合既是数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计算的重要基础。在教学时,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背、会唱读,而是要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建立表象,便于学生深入记忆。3.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要注意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怎样做同样多”等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4.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要给学生留出读题和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带领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仔细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交流,学会和他人分享;静心解答,将自己的思维外化;耐心检查,培养反思能力。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科书相对集中地将6、7、8、9放在一起认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它相对要难一些。同时,10是两位数的起点,它将在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教科书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都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体会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境,以此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对于学生来讲,数的概念的学习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对数与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其中蕴含的数学推理和良好思维习惯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环节进行渗透和培养。由于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仍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更容易因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产生计算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因此要利用连续的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及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看清运算符号,顺利完成计算。【教学策略】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三认识立体图形【教材解读】“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安排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教科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辨认、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科书安排了拼搭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拼搭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编写:一是通过“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二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搭,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教学策略】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四11~20的认识【教材解读】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基础。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概念的建立、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建立数的概念,包括10的再认识和3个例题。10的再认识是教科书新增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温故知新。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例3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对11~20的认识,安排了2个例题。例4教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并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基础。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例6教学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教科书提供了很多情境图,一方面是便于学生直接观察,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种思路。特别是情境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素材,同时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本单元教学重点为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认识十位与个位,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为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各数,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的建立既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学策略】1.教师应注重动手操作和直观经验的积累。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数数活动除了例题中数小棒是“1个1个地数”,练习中还出现了“2个2个地数”以及“5个5个地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逐步建立起数感。2.在操作中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在认识11时,教师带领学生数出11根小棒,先以“一”(单根小棒)为单位去数数,让学生清楚以“一”为单位数数要数出11次,再将10个一变成1个十,数出1个十,再数1个一,11只要数两次就可以了。让学生体会两点:其一,数数有不同的方式;其二,用不同方式数数,数出的结果一样。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11~19各数的组成要表述为1个十和几个一,20要表述为2个十。最终要落实在以“一”计数不够10,就用几个一表述,以“一”计数够10了,就用1个十表述,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打好基础。4.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应是教授学生观察问题情境的方法,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解决问题后还应进行回顾与反思。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解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习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计算分为三个部分: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大体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三,让学生在不借助实物的情况下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在解决问题部分,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这两个例题都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其中例5主要体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6主要体现利用画图的策略能更好地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教科书编排时体现了以下几点:第一,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凑十法”的认识与掌握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教科书在编排时由开始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逐步过渡到小棒图、分解图,体现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将“凑十法”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第三,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即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20以内各数,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但是本单元的计算相比前面的计算内容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进位”“凑十”,对于学生来说,用数的分解与组成计算有一定的难度。解决问题中,本单元出现了“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弄清楚条件和问题;二是学生可能受错误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剩下”就用减法。所以教学时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教学策略】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为正确应用“凑十法”奠定基础。针对不同的数据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拆数策略。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地掌握数与数之间的重要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在计算中达到灵活应用。2.注重算法的理解过程。由于部分学生在学前就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对他们而言,已逐渐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大量的练习,也只是“机械地”运作。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结果背后的计算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设计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展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3.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达到每分钟能做8~10题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变化。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对不同方法的交流和讨论。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应注重解题后的回顾反思,促进学生经验内化,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六复习与关联【教材解读】对比原教科书的总复习,新教科书不仅将“总复习"改成了“复习与关联”,更是从结构上进行了改编,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引导学生对全册的学习内容从横向、纵向进行各知识点的联系构建。首先,教科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湖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建设施工检查重点(课件)
- 《口才与沟通》课件
- DB61T-岩溶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三年级关联词的使用
- 七年级 销售打折应用题
- 路基的基本性质教学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佳作汇编十篇
- 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核评估表格
- 化纤织造行业-生产工艺流程简介课件
- 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流行病学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DB11-T212-201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儿童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以安徽省说游戏评比为例
- PLC技术应用ppt课件(完整版)
- 项目经济测算模板长租公寓
- 小学数学自制教具学具的研究及探讨
-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
- 光学材料-光学加工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