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医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医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医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医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0.5分共5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C)

A.《灵枢》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E.《足臂十一脉灸经》

2、十二经脉中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在(B)

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E.下肢部

3、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C)

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

4、阳白采用何种取穴法?(A)

A.骨度折量取穴法B.肌性标志取穴法C.骨性标志取穴法D.指量法E.简便

取穴法

5.三叉神经痛通常除哪条经脉均受累(c)

A.阳明经脉B.少阳经脉C.太阴经穴D,太阳经穴E.以上都是

6.治疗三叉神经痛时除何穴外均可治眼支疼痛(a)

A.合谷B.丝竹空C.攒竹D.阳白E.以上都不是

7.阳明头痛可取哪个穴泻胃经之热(d)

A.足三里B.气海C关元D.内庭E.合谷

8.气血不足型眩晕正确的治疗原则是c

A.健脾化痰B.清潜肝阳C.补益气血D.疏通经脉E.滋补肝肾

9.高血压的基本取穴有(c)

A.百会、头维、太阳、上星、合谷

B.百会、头维、太阳、上星、内关

C.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

D.百会、曲池、太阳、上星、内关

E.百会、曲池、太阳、上星、合谷

10下列哪项不是心悸的脉象(b)

A.数B.滑C.涩D.代E.结

二、多选题(每题0.5分共5分)

1、下列穴位中,同属于络穴和八脉交会穴的有(ABD)

A公孙B外关C照海D列缺2、下列选项中,骨度分寸为9寸的是(ABC

A前额两发角之间

B胸骨上窝至剑胸联合中点

C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D腋窝顶点至第十一肋游离端3、循行经过口唇的经脉有(ACD)

A足阳明胃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厥阴肝经

4、常用点刺放血法的穴位是(ABC)

A四缝B内迎香C金津、玉液D四神聪

5、施灸的一般顺序是(AC)

A先阳后阴B先阴后阳C先上后下D先下后上

6、针灸治疗原则为(ABCD)

A补虚泄实B治病求本C清热温寒D三因制宜

7、用头针治疗痴呆可选择哪些穴位(ABC)

A顶中线B顶颍前斜线C顶颍后斜线D顶旁1线

8、针灸治疗寒凝血滞的经闭,可用(AC)

A毫针泻法B毫针补法C艾灸法D针刺放血法

9、腰部正中扭伤的远端取穴可以选择(BD)

A合谷B人中C足三里D后溪

10、急性高热的针灸处方主穴为(ABC)

A大椎B十二井C十宣D合谷

三、判断题(每题0.5分共5分)

()1、针刺麻醉的术前诱导时间一般应在5—10分钟左右。

()2、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远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3、肩井穴内为肺尖,不可深刺,且孕妇禁针。

()4、足三阴经在下肢的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5、“六合”是指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

经脉。

()6、患者出现晕针时,应立即停针,将针全部起出,但重症患者仍可针刺

人中、素、内关、足三里等穴。

()7、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气街部位多为“结”与“标”的

部位。

()8、隔姜灸多用于治疗爆疡、肺密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9、使用电针时,密波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

醉等。

()10、身柱、灵台两穴为治疔疗疮的经验穴,泻之可疏泄阳邪火毒。

1、错2、错3、对4、错5、对6、对7、对8、错9、对10、对

四、问答题(每题3分,共15分)

1、月俞穴的治疗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试述阴那、阴市、阴谷三穴的位置、归经以及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在主治上

的异同。

3、试述哑门、天突、中极三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晕针如何处理和预防?

5、经络的组成?

1、(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胸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这些脸穴均能治疗该穴

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区晴明、承泣、四白等穴均能治疗眼病。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月俞穴中,尤其

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腌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而且还可以治远隔

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穴不

仅能治下肢疾患,而且对调整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

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作用。

(3)特殊作用:①针刺某些腌穴,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既能

止泻,又能通便。②腌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

正胎位等。

2、阴那位于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梯侧,归手少阴心经。阴市

位于骼前上棘与骸骨外缘连线上,骸骨外上缘上3寸,归足阳明胃经。阴谷位于

月国窝内侧,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归足少阴肾经。三穴所属经脉的络穴

分别是通里、丰隆和大钟,该三穴在主治上面的共同点是都能治疗与所属经脉相

表里的两经病(络穴的作用)、局部病(一切腌穴所具有的近治作用),三穴主治的

不同点是:通里可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话等;丰隆可治胃肠病、神志病,

并可化痰等;大钟穴可治癖闭、遗尿、气喘、咳血、痴呆等0

3、(1)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因深部接

近延髓。

(2)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

寸,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3)中级:排空尿液后直刺1〜1.5寸,尿潴留患者应适当掌握针刺角度和深

度等,以免刺伤膝胱。

4、处理:(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2)患者头低脚高位(3)饮

服温开水(4)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百会(5)必要时中西医抢救。

5、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

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5分)络脉包括十五络脉

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病案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1.岳XX,男,46岁,公务员,2002年10月20日初诊。反复腰痛腰酸2年,喜按喜揉,

遇劳加重,小便泡沫较多,因工作繁忙,未重视。近2周来腰酸痛明显,并觉少气乏力,腿

膝无力,手足不温,夜尿清长,遂来诊。查体:T:36.8C,R:18次/分,P:76次/分,BP:

155^5mmHgo神清气平,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诊断:腰痛一肾虚腰痛(肾阳亏虚)

治则:益肾壮腰,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腌穴为主,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加

灸命门。

方义:委中是腰背足太阳膀胱经两分支在胭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舒调腰背部经脉

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脊中、腰阳关、大肠俞、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

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

2.李某,女,36岁,演员,1981年6月26日初诊。以四肢关节疼痛40天为主诉。患者

于1981年5月16日感冒发烧体温达38.9C,伴四肢关节疼痛,口服“感冒片”、四环素等

药3日后,热渐退但四肢肌肉、关节仍痛。5月20日再次发烧、恶寒,腰及四肢肌肉关节

疼痛加剧,经注射庆大霉素,服用消炎痛等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下肢肌肉关节疼痛较著。6

月26日再次发热症状加重,服用APC等药无效。查双下肢关节红肿,舌体胖色淡苔黄略腻脉

濡。实验室检杳血沉为50毫米/第1小时,抗“0”+o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闭阻,蕴郁化热,而致关节红肿热痛遂成痹证。

诊断:痹证。

证型:热痹

治则:通经活络,清热消肿。

处方:大椎、曲池、肩弱、合谷、外关、犊鼻、膝眼、梁丘、阳陵泉、丘墟

方义: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其余腌穴均为病痛局部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

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3.杨某,女,45岁。2001年5月初诊。

患者平素脾气急,遇事好争吵。2天前因工作与领导发生争执,问家后遂发胃脱部胀满疼痛,

胁肋膑胀,遂来诊。刻下症见:胃脱胀痛,连及两胁,暧气频繁,时有泛酸,善太息,纳差,

二便调。占质红、苔薄白,脉弦。

试析本病的病闲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

诊断:胃痛。

证型:肝气犯胃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中脱、内关、公孙、足三里、期门、太冲。

方义:中脱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足二里为胃之下合穴,二穴相配可通调腑气、和胃痛;

内关为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可沟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

脉,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调理脾胃而止疼痛,也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厂冲脉,“冲

脉为病,逆气里急”,与内关相配可宽胸理气、和胃止痛;期门、太冲疏肝理气。诸穴合用,

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

4.王某,男,50岁,2010年5月4日初诊。

有眩晕病史多年,时发时至,发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耳赤,

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试析本病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上扰

诊断:眩晕

证型:风阳上扰

治则:平肝潜阳,清利头目,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行间、太冲、太溪

方义:百会入脑清利头目,止眩晕,风池、头维、太阳均位于头部,调理头部气机,悬钟髓

之会穴,充养隋海,为止晕要穴,行间、太冲、太溪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5.金某,男,56岁。2000年1:1.月2日初诊。

失眠5年余,因工作不顺心,近日加重,伴头痛、头晕,心烦易怒,汜忆力减退,口苦咽干,

腰膝酸软并时有耳鸣。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天靠服安眠药亦只能短睡2—3小时,醒后

头晕胀痛,严重时彻夜不眠,心情极为苦恼。查: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情志抑郁,肝火上扰,心神不宁。

诊断:失眠。

证型:肝郁化火证。

治则:清心除烦、宁心安神,肝郁化火者平肝降火,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肝郁化火者加行间、太冲、风池。

方义:失眠一症,其病机为心神不宁。治疗首选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

为治疗失眠主穴;百会穴位于巅顶,人络于脑,可清头目宁神志;安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

穴。行间、太冲、风池平肝降火、解郁安神。诸穴合用可养心安神,恰合病机。

6.李某,男,24岁,2008年8月10日出诊。

患者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活动不能。因过于劳累,晚间开窗入睡受风,于今晨刷牙时左侧口

角漏水,左眼不能闭合。故来我院就诊。患者神清语畅,左面部无表情,四肢功能正常,左

侧额纹变浅,抬举无力,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左侧鼓腮努嘴不能,

脉浮缓,苔薄白。写出病因病机、诊断,治则、证型,处方,方义

诊断:面瘫(风寒)

病因病机:劳作过度、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内袭

治则:散风活血,疏通经络

处方:阳白,颗修,下关,地仓,风池,阳陵泉,合谷,足三里

方义:阳白,颗修,下关疏调经筋,活血通络;风池,合谷疏风散寒解表;阳陵泉,合谷疏

通少阳阳明经气;足三里是强壮要穴,能鼓舞正气,祛邪外出。诸穴合用有散风活血,疏通

经络,理筋牵正之功。

7.陈某,女,6岁。1999年6月26日初诊。

小便不能控制6年。自幼至今不能控制小便,1天15,16次,日夜如此,上午尤甚,无尿

痛。胃纳一般。经中西治疗无效。舌淡,苔薄白,脉缓。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肾气亏虚、下元不固。

诊断:尿失禁.

证型,肾气不固。

治则:补肾固本,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关元、命门。方义,中极、膀胱俞为俞募配穴法,

可调理膀胱气机,增强膀胱对尿液的约束能力,肾俞、关元、命门,补肾固本三阴交为足三

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脾、肝、肾的气机

8.王某,男,65岁,工人,1986年9月25日初诊

1980年9月14日晨起出现左半身不遂,神清,遂送某医院治疗,诊为“脑血管意外”,予

脉通、抗感染治疗,现患者神清,口否,语言欠流畅,患肢活动不遂,心烦失眠,眩晕,手

足蠕动,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细。查血压32kaPa/16kPa,(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左上

肢肌力II级,下肢肌力m级,左霍夫曼(+)、巴氏征(+),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

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素体阴虚,肝风内动。

诊断:中风(中经络)

证型:阴虚风动

治则:疏通经络、补气活血、滋阴潜阳

处方: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太溪、风池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

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肢体经络,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补肾脉,风

池可抑肝阳而熄风。

9.王某,男,69岁,干部,2012年6月4日初诊

患者近一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泄泻,晨起即泻,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未予治疗,随日加重,

遂来诊,伴遇事烦劳则泄泻加重,脐腹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形感时冷,面色胱白,

舌胖而淡,苔白,脉沉细。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肾阳亏虚,大肠失固

诊断:泄泻

证型:肾阳亏虚证

治则: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处方: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肾俞、命门、关元。

方义:肾俞.命门、关元温肾固木,三阴交健脾利湿止泻,天枢、大肠俞为俞募配穴,上巨

虚为大肠的下合穴,三穴配伍可调理肠腑而止泻。

10.李某,男,28岁。2008年10月2日初诊。

心情忧郁,失眠3年余,因工作及家庭不顺心,近日加重,伴头痛、头臬,心烦易怒,耳鸣,

口苦咽干。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忧郁,心烦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情志抑郁,气郁化火,,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诊断:郁证。

证型:气郁化火证。

治则:疏肝解郁,养心调神,气郁化火者平肝降火,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百会、印堂、太冲、神门、内关、膻中。气郁化火者加行间。

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百会穴位于嵌顶,督脉入络于脑,故百会、印堂可调神解郁;肝之原

穴太冲,可疏肝理气解郁;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宁心安神,为治疗郁证主穴,

与气之会穴膻中穴合用可梳理气机,宽胸解郁。行间平肝降火、解郁安神。诸穴合用可平肝

降火,养心调神,恰合病机。

1.颈椎病:

⑴治法:舒筋通络,理筋整复。

⑵手法:掇法、按法、揉法、拿法、捏法、拔伸法、扳

法、搓法、抖法、擦法。

(3)取穴:阿是穴、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肩外俞、

肩鹘、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小海、合谷。

⑷操作:

①掇颈项肩背上肢:受术者坐位,术者位于其后,用掇

法于颈肩部、上背部及患侧上肢操作。

②拿颈项部及上肢:首先拿揉项后部肌肉,然后拿斜方

肌,最后拿上肢,操作2〜3遍。

③点按穴位:点按阿是穴、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

肩外俞、肩鹘、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小海、合谷等

穴,以得气为度。

④拔伸颈椎:用颈部端提法,或低坐位颈部拔伸法,或

仰卧位定点拔伸法拔伸颈椎1〜3遍。

⑤扳颈椎:用颈椎旋转扳法,或颈椎定位扳法,或仰卧

位颈椎扳法扳动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适用,脊髓型、椎动

脉型颈椎病慎用。

⑥弹拨项后部斜方肌、肩胛内缘、冈下肌、手三里等:

重点松解条索状结节及痉挛的肌肉。

⑦擦颈项部及上肢:术者双掌合擦项后部,擦上肢梯侧

及尺侧,操作1〜3遍。

⑧搓抖上肢。

⑨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于头面部采用抹法、分推

法、按揉法、扫散法、五指抓拿法。

2.腰椎间盘突出症:

⑴治法:舒筋活血,理筋整复,通经止痛。

⑵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

承山、悬钟、昆仑等穴。

⑶手法:掇法、拿法、弹拨法、扳法、拔伸法、拉压法

等。

⑷操作:

①擦揉腰能部及下肢部: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用掇法、

按揉法于腰臀及患侧下肢部施术,操作3〜5遍。

②拿下肢部: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用拿法于患侧下肢部

施术,操作3~5遍。

③点按穴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揉受术者肾俞、腰阳关、

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阿是穴。

④弹拨法:局部压痛点、臀中肌、阔筋膜张肌、阳陵泉

穴处。

⑤叠掌按腰:术者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背向下按压腰

部,由轻到重,逐渐加压,然后放松。

⑥腰部拉压法:术者俯卧位,一助手用双手拉住受术者

双腋处以固定肩部,另一助手分别握住受术者双踝做对抗牵

引,术者双手叠掌放于腰部向下按压,反复牵拉、按压3〜5

次。

⑦腰部扳法:受术者侧卧位使患侧在上,术者面对患者

站立,一手按在肩前,另一手或肘部压在臀部后上方,双手

同时用力,做腰部斜扳法。

⑧结束手法:用揆法、按揉法重复施术于下肢;然后推

下肢,叩击腰部,擦腰麟部;最后搓抖下肢结束治疗。

3.小儿咳嗽:

⑴治法:宣肺止咳。

(2)取穴:推肺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点揉天突50

次,分推、按揉膻中各100次,按揉乳旁、乳根各50次,

按揉肺俞100次。

⑶操作:

①推肺经:患儿仰卧位,术者坐其侧面。以一手托持小

儿四指令掌心向上以固定无名指,另一手以拇指指端于无名

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清),或由指尖向指根(补)

推动200次。

②运内八卦:术者一手托持小儿四指令掌心向上,同时

拇指按定中指根下方离卦,另一手食、中二指夹持小儿拇指,

同时以拇指罗纹面从乾卦始顺运或逆运内八卦穴各100次。

③点揉天突:术者用中指端朝胸骨内下方方向点揉天突穴

50次。

④分推膻中:术者用两拇指罗纹面自膻中穴向两旁分推

至乳头100次,然后按揉膻中穴100次。

⑤按揉乳旁、乳根:术者以食指、中指指端同时按揉乳

旁、乳根穴各50次。

⑥按揉肺俞:术者用食指、中指指端按揉肺俞穴(第三

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100次。

⑷辨证加减:

①外感咳嗽:加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

次,揉耳后高骨30次;风寒者再加推三关200次,掐揉二

扇门30次;风热者再加清天河水200次。

②内伤咳嗽:加补脾经200次,补肺经200次,推三关

200次,揉二马100次,揉丰隆穴100次,捏脊3〜5遍。

4.小儿腹泻:

⑴治法:健脾利湿止泻。

⑵取穴:推脾经200次,推大肠100次,摩腹5分钟,

揉脐、龟尾各100次,推七节骨100次。

⑶操作:

①推脾经:患儿坐位,术者坐其对面,用左手握其之左

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其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

指沿患儿拇指梯侧缘自指尖推向指根(补脾经);或将患儿

拇指伸直,沿其拇指梯侧缘自指根推向指尖(清脾经)。各

操作200次。

②推大肠:术者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用拇指

罗纹面着力沿小儿食指楼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补大

肠),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清大肠)各操作100次。

③揉脐:术者用掌根或中指指按揉肚脐,操作100次。

④摩腹:术者用手掌着力于小儿腹部,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