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适度原则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1页
把握适度原则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2页
把握适度原则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3页
把握适度原则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把握适度原则目标与素养1.认识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2.理解适度的含义。3.认识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4.学会掌握适度的原则。情境与问题1.通过列举自然科学的例子,理解“度”的含义。2.通过列举极端性错误、折中性错误、消极性错误的事例,理解适度原则的要求。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法、事例法、讨论法,认识适度的含义。2.通过事例法、讲述法、交流法,掌握适度的原则。重点1.适度的含义。2.掌握适度原则。难点掌握适度原则。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折中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进行调和。具体表现为,要么是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等同起来,否定重点,不分主次;要么是把矛盾的两个方面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打马虎眼。在现实工作中,有人自以为这样就是做到了适度,其实不然,反而导致具体工作中“既丢了西瓜,又捡不到芝麻”。折中主义貌似全面,崇尚中庸,容易被误认为适度,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适度原则与折中主义严格区别开来。思考:坚持适度原则为什么要反对折中主义?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适度的含义多媒体出示下列材料:材料1临界点指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例如临界温度便是气体能液化的最高温度。后亦用以形容事态发展的待变状况。临界点这一概念由物理学而来,物理学中因为能量的不同而会有相的改变(例如:冰→水→水蒸气),相的改变代表界的不同,故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材料2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都有两个极端,或为阴阳,或为高低,或为大小,或为利弊,等等。对于一个具体事物而言,通常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点上,保持着稳定的“度”。“度”维系着事物自身的平衡和良性运行。自古洎今,人在与自然界、社会打交道和自觉修身的过程中真切地认识到“度”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逐步树立了“适度”意识,学会在与天相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约束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做到目标适度、发展适度、管理适度、劳逸适度、举止适度、心态适度。事实表明,有适度,才会有和谐、优美、有序、健康。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1.什么是事物的“度”?2.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关节点、临界点?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5.我们在实践中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6.材料1的“临界点”对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帮助?7.材料2中的“适度意识”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交流展示: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2.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3.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4.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5.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6.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即没有突破度的两个临界点,事物保持其量的规定性。超出度的界限,即突破了度的两个临界点,事物就发生了质的变化。7.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事物“度”的把握,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认识事物。主题探究活动(二)掌握适度原则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底线思维是问题导向型思维。底线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考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中总结出来的。“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坚持底线思维,推动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中的问题,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比如,强调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针对的就是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中出现的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等问题。底线思维是防控风险型思维。新时代我们党还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等方面的挑战,“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底线不保,风险即至;缺钙得“软骨病”,则难御风险、难控风险。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防止“缺钙”,而且要坚持“补钙”,还要促进“钙吸收”,用坚定理想信念练就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险考验中无所畏惧的“金刚不坏之身”,为更好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好准备。底线思维是积极发展型思维。底线思维既要求领导干部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更要求领导干部摒弃被动的惰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领导干部既要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又要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在绿色中国建设方面,领导干部既要牢固确立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观念,又要扎实推进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廉洁自律方面,领导干部既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1.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的含义是什么?2.适度原则对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3.遵循适度原则与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有什么不同?4.遵循适度原则,为什么还要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5.结合适度原则的含义,谈谈你对底线思维的理解。交流展示:1.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2.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3.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倡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4.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5.“底线思维是问题导向型思维”体现了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底线思维是防控风险型思维”和“底线思维是积极发展型思维”体现了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三、课时小结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本课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度的含义,二是掌握适度原则。第一方面的内容,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提供的材料,很容易理解。掌握适度原则是课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认识适度原则的实践意义有三方面,即把握分寸、反对折中主义、积极促成事物质的转变。备课资料坚持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息、遇事不慌,增强自信,牢牢把握主动权。”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的过程,让我们对底线思维的认识更加深刻。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面对挑战,退缩不前,只会贻误战机;盲目乐观,则会遗留后患。唯有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想得更严峻一些,才能赢得先机、争取主动。底线思维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和质朴的现实诉求。从理论层面看,底线思维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这就是对事物的规定性把握。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底线是不能突破的临界点。否则,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甚至走向反面。从现实诉求看,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特别是眼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势下,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挑战面前把形势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