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_第1页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_第2页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_第3页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_第4页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课;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有关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课堂上,能够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善于摸索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授课方法。教学效果若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必须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相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而非教师自己一言堂式的发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在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艺术之海中,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小我”与“不知”,才能谦虚地面对每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同样,作为教师,也只有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才能够以学生的同理心,去分析和体会每一部音乐作品。

书本上有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有对艺术作品的抽象与具象理解。即便是选用同一本教材,每位教师也会拿出不同的教案,选择不同的讲解视角,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出现统一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类课程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个人感悟,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养成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教无常法,学亦无常法,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和课堂的关注点和切入点。艺术作品本身就不是千人一面,如同花瓣的颜色,即使同一色彩,在饱和度、亮度上也有分别。艺术教学对教师而言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艺术教学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有更大的可能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灌输知识,因此,教师无需将一堂课排得满满当当,而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去消化和理解,甚至去再创造。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够促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自然也是相当于一堂成功的课程。

二、求同存异

中职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岁,他们朝气蓬勃,内心充满了能量和期待,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个性表达。公共艺术课与传统的专业课不同,不强调对某种未来职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面对新时代的年轻学子,教师应求同存异,注重差异性教学。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喜好都不同,他们情商高,情感也更加丰富和细腻,对事物的感受力非常强,可以迅速敏锐地捕捉到流行元素。他们既追星又唱歌,既跳舞又关注媒体,他们性格中存在矛盾对立,表现得既自大又自卑,充满了怀疑和矛盾。艺术课堂的特点是气氛轻松愉悦,因为人心底对美有种本能的渴望与向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这也正是教师的机会,所以,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求同存异,使用教材中精心选编的音乐,有序而自然地引导他們进入经典的艺术世界里,让他们去接触正能量的作品或音乐家,修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建立乐观与自信。音乐教育既能激发潜力,又能促进成长,教师应多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去引导、留意和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外向,还有的学生虽然是内心有感悟,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为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都可能是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音乐,与音乐交流和沟通。这时候,教师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借此增强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对艺术的感知

感知在生物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精神冲动。具体到教学实践,这是种个人主观的体会和感想。在今天这个处处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人们仿佛只在乎谁多谁快,才能找到所谓的存在感,而让学生的心慢下来,让他们用另一种节奏体会和感知生活,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只有慢下来感受,才能有机会去品味。只有对每一首乐曲都感受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只有明白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才有选择的权利。学会感知音乐的美,并不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学生而言,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些晦涩的美学理论难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理论与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相脱节,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切与音乐的美并不脱节,而是蕴含其中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敏感心理,自主地沉浸到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音色、戏曲、舞蹈、戏剧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完美体验中,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机会感知和欣赏中国古典乐和西方交响乐,让他们有兴趣了解艺术创作者所经历的社会历史与生活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启发他们有深入分析的兴趣。有时,越简单越有力量,教师可以偶尔用一节课,以最朴素的播放音乐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聆听与感悟。

四、对艺术家的学习方法

在教材中,古典音乐占很大比例,音乐家的代表之作对很多学生来讲虽然偶尔听到过这些旋律,但具体好听在哪里,很多学生说不清楚。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导入讲授,从“人性”的角度,讲解每一位艺术家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等,必然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各自独特的创作走向和性格风格的轨迹。艺术家们通过不懈努力,在深爱的音乐创作上无比勤奋地投入了大量学习和思考,把对音乐的坚守和对艺术人生的态度,都倾注到乐器和音符的排列整合中,留给世界那么多抚慰人心、熠熠闪光的吟唱与戏剧。他们对专业的态度,值得学生虚心学习的。教师可以用某一乐曲为例,以段落的形式分析讲解旋律的起承转合和比例的和谐,还有某一乐器的出现所表达的美的构建。对于音乐家的创作灵感,那些来自于精神世界当中的神圣和高贵,是遥远年代后的我们不曾经历的。

五、艺术教育不是“成功学”

《公共艺术——音乐篇》的音乐课堂不打算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这门课应该是一门音乐普及、教育的课程,是人日常化的素质教育,是心灵的对话,而不是物欲横流的沼泽。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他的著作《我的音乐笔记》中这样写:“对于孩子,对于艺术,是需要一些神秘的感觉的。过于实际和实在了,世俗的气味浓厚了,不仅会抹掉孩子的想象力,更会腐蚀掉孩子纯洁的心灵。与世俗近了,与艺术就远了。”本课程的开设,就是希望学生无论是出自于自我要求的提高审美,还是源于兴趣爱好,我们都愿意看到他们通过音乐学习而增加了对世界的认识,多一些幽默和轻松,更主要的是具有平衡自我情绪的能力,多一种令身心健康成长的方式。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必然有各种坎坷,对音乐的领悟能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他们去包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音乐教育也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激发每个人心底的真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