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采访与写作PAGEPAGE27《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二)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采访对象在采访者涉及的报道领域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非语言符号(采访者必须了解采访者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潜台词,以使采访向着预想的方向前进)的共同理解。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采访者:1.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2.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政治素养: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敏感。法律与道德素养:法律意识——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不畏权势,坚持真理;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科学素养:有科学精神,追求和服从真理。有客观的态度,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学习,经验总结);专业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特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口特征、个体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种类:分类的依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可能了解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有关人士。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新闻线索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特点:相比于新闻事实较为简略;比较零碎,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整示人;稍纵即逝,有很强的时效性,重复的可能性极小;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涉及较多的是表象。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企事业单位;重大文体活动;社会网络;其他媒体的报道;日常的平凡生活。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地时效要求。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判断新闻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判断目前的线索哪些与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新闻线索的捕捉与搜寻:异常的情况;当前的宏观形势;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组成内容:报道的主要目的;动员的资源和媒体内外可以整合的资源;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及所涉及的空间;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形式及版面安排;预算及预期效果。意义: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提供强有力的队伍。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广义、狭义)——资料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准备采访提纲;寻找采访机会。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提高采访效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记者避免在报道中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有助于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内容: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十比一”原则:每采访一分钟要准备十分钟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决定采用何种采访方法,提问内容及方式。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四个类型:理性外向型(理性善谈);感性外向型(健谈情绪性);理性内向型(思考深入,不善交流);感性内向型(较封闭,不善言谈)。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故意回避记者的采访;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目的性和倾向性的设想。采访意图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一致。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二是计划的主体。采访计划的主体:确立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地点、时间、对象、次数、方式。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采访的主要内容;进入主题的形式;提问的形式、顺序和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度及结尾的方式。意义:记者通过采访计划,内心比较踏实,往往能在采访中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在合适的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合适的采访环境,语境。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访谈/面访: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提问方法一.含义: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二.采访提问的诸多难题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不变的模式;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需灵活应对。始终掌握提问主动权:明确提问目标:正视新闻文体、记者新闻价值、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目标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方便双方沟通的气氛):用合适的方法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采访题材是否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社会稀缺资源拥有度、社会地位)平视强势群体,尊重弱势群体,与一般群体沟通多用交流的口吻。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问的逻辑性,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引导艺术,避免说外行话。倾听方法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了解事实真相、发现新闻线索、提供写作思路。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注意力高度集中、全面地倾听、耐心地倾听。当倾听的有心之人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用合适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热情,同时防止被欺骗。对想说而说不出来者:保持耐心,边听边分析,多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对方进行回忆和表述。对思维活跃爱跑题者:善于用问题将谈话内容圈定在一定的采访范围内。对处于某种原因讲一半留一半者:学会听弦外之音,将采访对象采取委婉方式传递的信息抓住。对给采访设置障碍者:学会在采访对象的谈话中寻找突破口。观察方法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新的线索,更好地与采访对象沟通,获得至关重要的新闻素材。采访中的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正视采访对象、留意每一个细节、进行紧张的思考。记录方法笔录的作用:为整理采访对象的谈话要点奠定基础;记录随时产生的灵感与思路;记录观察所得;记录非正式采访时的所见所闻。记录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记录(边问边看,边听边记录);抓住重点进行记录;适当的总结;善于录音设备。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含义及类型含义:隐形采访是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类型:体验式采访(不暴露身份和目的,作为社会普通公众,以获取信息);伪装式采访(隐去真实身份,隐藏采访目的)。方法和程序寻找线索和线人;在采访前确立某种假设—确定自己可能在调查中证明什么;周密地考虑各种应当考虑的问题:利害关系、采访的先后次序、资料搜集、确定调查的价值;确定采访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贴身暗访:为自己设计一个不易被察觉并且便于暗访的身份,要对被暗访者显示出不可抗拒的利益吸引力,要表现自己是“专业人士”,要镇定自若。获取必要证据:采访笔记、录音、录像、照片、各种书证、实物证据、文件资料的原件或副本。隐形采访中的观察:去伪存真,探知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对所获取的证据进行司法甄别,去除伪证(假证词和假证物)。隐形采访中的法律道德风险对隐私权的侵害:因调查事件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1.优越性:速度快捷、减少对他人的干扰、费用更加低廉、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更好地表达自己意图、不受地域限制。2.不便之处:互动性逊于面谈和电话访谈;发现新问题时不得不再次进行询问;较难获得有效的证据。二.使用ICQ进行采访(ICQ—Iseekyou网络寻呼机)1.特点:无须知晓对方的电子邮件;互动性更强。三.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可以帮助记者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采访名单的采访对象。国内和国际一些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权威机构的链接;大量的背景资料;关于一些专家的介绍和专访;公众对于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和反馈。利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已经成为调查性报道的一个主要流派,即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整理素材的意义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整理素材的步骤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核对基本信息,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补充的内容:将录音设备中的资料,二手资料以及在采访现场没有及时进入笔记的资料补充。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成文字;将记在心里的内容和二手资料放进笔记;对素材的分析取舍最为关键的标准时报道的目标和主题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审视采访对象提法的素材:采访对象不同,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也不同,以为不同采访对象的记忆和立场存在偏差。拎出相关新闻事实的逻辑主线:分为时间维度;因果关系维度;矛盾分析维度。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新闻价值;表现的主题;媒体特点。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体现对象主体价值;遵守真实性价值;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前提下追求时效。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才具有报道价值;新闻价值所要衡量的,主要应当是事实的素质,而不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社会价值:事实(事件)披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上有利的功用。关于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这种价值应当是评论对象蕴涵某种意义,往往是某种事理,经过评论者发掘、点化、揭示而呈现于受众面前,就能起到引导受众,辨别是非,消除疑惑。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作用,既可以是正面的事实,也可以是反面的事实。发现和判断对象主体的价值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新闻价值:能否发现对象的新闻价值,取决于报道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价值判断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事实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议论价值:新闻评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评论对象的价值又没有自己的发现和准确的判断,又有多少高出于他人的见解。展示并凸显对象主体的价值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在消息、通讯类文体的写作中,既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又要凸显信息所包含的新闻价值,很重要的就是要在显著的位置让受众意识到所报道的事实何以是新闻,它的价值在哪里。具体方法:以较大篇幅详细描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体现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直接或间接的暗示。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内涵:是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要求要据实报道、如实报道。特质:慎用夸张。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新闻真实性与主观倾向:记者在报道生活中的事实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为个人成见、偏见和私利所左右,即使是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应当符合实际,与客观实际尽可能统一。新闻事实与细节描写:在新闻写作中,为了使报道显得更为精确,也为了使报道更具有可读性,常常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叙述和描写,细节要符合实际情况。新闻真实与心理描写:对人物描写提出的新闻真实性要求:由相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实事求是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难以核对,因为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允许进行主观臆断。新闻真实性对写作实践的要求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对现场的描写务求写实;追求细节的真实;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需要记者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在理论上划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之间的界限,在行动上体现敬业精神;杜绝虚假和失实新闻、凭空虚构、任意杜撰,也不能移花接木、添油加醋、平凑配合。最根本的方法:深入采访、严格审视、严格核实。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精选新闻事实完全用事实说话:并不表明记者没有自己的观点、倾向。既报道事实又解释事实。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摆出一定数量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性依据;理论性依据。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记者的拼抢意识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真实性被视为新闻的生命,时效性被理解为新闻的要件。新闻时效性与新闻记者的写作能力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文学符号与视听符号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从信息编码的过程看:报刊以文字字符和图片传递信息;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以连续画面和声音传递信息;互联网可以用多种介质传递信息。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报纸是纸质媒体,以将文字和图片印在纸张上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广播以电波发射;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天线接入。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文字符号:以能够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视听符号:以声音和图像为代表图像/视觉语言、有声语言、视听语言。视听符号为表意上带来双层作用:一方面,对生活场景本身的“复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视听符号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另一方面,这种借助技术形成的“物质客观性”毕竟是一种影像,它与真实生活场景是有区别的。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共通性:都是信息表达的介质相异性:语言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表述捕捉内在实质,便于逻辑推理。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体现客体外在面貌,直接形象。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编码:文字和图片为媒介,信息传输:纸张为介质。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对作为报道对象的客观世界进行深入解析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语言客观、具体、简洁。客观:用事实说话,对事实的报道符合其原貌,而不是以夸张失实的语言来渲染事实——体现客观,还应当坚持以准确的语言来叙述事实。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具体: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叙述表达真切实在的内容。简洁:对报纸新闻来说,以较少的字句完整、清晰地表达新闻事实,做到语言简洁,这是一项基本要求。应当删去可有可无的修饰性字句,以尽可能少的文字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尤其是导语应当简明扼要。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报道: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词语的情感色彩:依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好地表现出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词语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气息体现在字词的时代感,通俗性两个方面。时代感——记者需做有心人,要善于汲取老百姓中流传的,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变革的新词语。通俗性——应以现代汉语行文标准,应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新闻语言应以普通话为行文标准,使用规范语言;新闻报道中应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汉语词汇,少用外文单词或字母。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提出观点、证明观点。理趣:是指文字语言在推论,推理时所体现的逻辑思辨趣味。文趣:是指在行文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语言趣味,多用约定俗成、读者能理解的“趣味用语”,就能让报道增加幽默感。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报纸媒体的图片种类:照片、漫画、图示、装饰。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报纸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白纸黑字背后蕴涵事理、情趣:报纸可以长久保留,便于人们仔细阅读和反复品味;报纸可以利用纸质媒体的这一优点,表述对事实及其本质的理性思考,可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新闻报道较难达到的深度。将触角伸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利用人们的视觉规律进行编辑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广播电视在传输途径上的优势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弱点:受众被动接受,节目转瞬即逝。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有声语言与文字语言在表述时的异同不同:在事实的表述上:文字语言以文字作为符号表述真实材料;有声语言——有记者将真实事件写成书面语言,由传播员读博;采录事件发生现场的声响采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制作成有广播特点的报道;对各种声音进行艺术化的再处理,制作成效果的广播故事。在表述的重点上:文字语言,一般通过加“着重号”等方式体现重点;有声语言,以让听众直接感知的语言、语调、语气、停顿等多种播音技巧来处理重点与非重点。在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受上:文字语言,一般使用感情色彩较浓的词语,将作者的主管情感、新闻场景中的情趣传递给读者;有声语言用声音的立体感、形象感和对人的心理能产生的影响来传递信息。运用有声语言报道新闻的若干准则:合乎规范,为听而写。广播新闻写作的要求:多用双音词,少用或不用单音词;多用口语中语气词,少用书面语言的关联词;应特别注意同意不同义的词,避免误解;标点符号在有声语言中的体现,用停顿和语气来表示。广播新闻中的音响报道:以有声语言为主,新闻现场的多种真实音响为辅,两者有机融合而构成的报道样式。现场直播、录音报道、配乐广播。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谋在先”和“断在现”“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的筹划、判断。“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二者关系:相互关联,断是谋在表述层面上的进一步展开。现代报道范式:现场报道与展现现场景象传统报道范式:用解说声简洁地传递信息以电视传播的个性展现电视新闻的魅力现场场景呈现:一是有新闻价值的生活景象;二是正在进行的新闻事件。记者现场分析与报道。用现场直播方式直接展现正在进行的重大活动。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网络的独特优势:在信息流程方面,除了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外,还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不仅包容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形式,还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述,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为信息的“二次使用”及至“多次使用”提供了便利。弱点: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网络极端设备价格较昂贵。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就新闻写作而言,现有的两类符号——文字符号、视听符号都成为互联网的编码介质。网络新闻写作一方面依旧遵循传统文字表述,有声语言、视听语言表述的相关规则,另一方面也正在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多媒体写作;超文本链接;全方位互动;大功能检索。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在网络新闻中,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的界限模糊消息文体的写作(上)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含义《新闻学大词典》: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分类消息文体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按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按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按内容:经济、时政、文娱、体育等具体分类动态消息:最常见的消息,是就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消息。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让受众获知最新发展动向——一是关注事实从无到有;二是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评述消息: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综合消息:带有综合性的报道,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采访基础上的综合。结构基本结构:倒金字塔结构: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排列新闻事实的文本结构,是19世纪电报时代的产物。写好此种结构的消息对记者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首先是训练记者对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可以保证忙碌的读者不至于被迫忍受某些记者自作聪明的写作,从而迅速了解新闻事实的要点。非倒金字塔结构:时序结构——通常使用在时间因素显得极为重要的报道中,能够使事件的叙述流畅通达,便于理解;并列结构——是文本的几部分内容并行的一种结构,可以使消息显得更加新颖;悬念式结构——是一些喜爱挑战传统的记者所偏爱的样式,往往不愿在报道的开头直接展示事件的真相,而是先给一个谜,然后引导受众在报道所披露的调查材料中寻找答案。结构特点:重要消息提前“亮相”构成重心的前置;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标题和导语的重要性超过主体。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精选角度的重要性:从事实方面说,存在着被从不同角度认识的可能性;从受众方面说,报道者注重选择报道的角度,才能给受众以新鲜感和新颖感;从记者方面说,精选角度能使他们打破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空间,从而不断孕育创新之果。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精选角度:选择有利于突出焦点、特点、亮点的角度。语言精准和语言生动的关系消息语言与其他文体语言的比较:消息语言与通讯语言相比较,前者较简洁直白,后者可以相对舒展,可以采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总之,前者较之后者更为概括,后者较之前者更有张力。消息语言与公文语言相比较,后者要恪守规范,前者不排斥形象性,后者强调程序性,在消息写作中,应力避语言的公文化合程式化。消息语言与文学语言相比较,差别很大,前者相当概括,言简意明,不事渲染,后者叙事时常常进行渲染,甚至达到铺张扬厉的地步。消息语言的要求:追求简洁与明晰的统一;严谨与生动的统一;具体和概括的统一。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记者对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蕴涵的道理、本身的见解和倾向,不应当用议论的方式过于直白地说出来,而应当用事实本身说话。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分析在动态消息中,比较常见的是会议消息,会议报到时新闻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改进会议报道,从新闻工作方面来说:一是由对通稿进行研究向对会议本身进行研究转变;二是由一般的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的转变;三是由模式化的会议报道向形式别致的会议报道转变。对述评消息个案的分析述评消息有别于一般的消息,不仅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且还对事实作出评价、评论。“述”的部分,应叙述清楚,做到眉清目秀;“评”的部分,应紧扣对象,分析其意义、价值、经验或者教训,做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三.对综合性消息个案的分析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记者围绕某一个中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加以综合,这一类消息的涉及面相当广阔,信息密集,对采访的要求颇高。一种是,由媒体编辑对各媒体就某一新闻事实所作的报道加以综合。消息文体的写作(下)消息文本标题的撰制消息文体标题的不同形态单一结构标题:结构比较简单,仅有一个标题。在简短的文字中触及新闻的主要事实,而且多数属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复合结构标题:由引题、正题、副题构成:引题为引出主要新闻事实进行铺垫;正题将新闻事实交代明白;副题对正题所叙述的事实作进一步的补充。由引题和正题构成;由正题和副题构成。消息文本标题撰制的规律首先,消息的一组标题可以有分工的不同,但都必须有相应的标题担当起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的任务。其次,消息的标题的各个标题必须简洁明快,有利于受众在很短时间之内抓住和理解新闻事实。再次,复合结构标题的各个标题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且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复次,消息标题有向精短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消息标题受到媒体特点的制约。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借由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借助于标点、符合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想方设法求新、求变。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消息文本导语的含义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并不用来介绍事由、缘起,也并不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从形式上看,是文本的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从内容上看,必须对新闻事实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加以概括;从功能上看,必须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浓缩、提炼,展示其最新鲜、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对受众形成看一眼就被吸引住的力量。二.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3.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三.消息文本中导语的类型归纳性导语;描绘性导语;叙述性导语;提问式导语。新闻文本中导语的写作要求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交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消息文本主体的写作含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功用:一是完成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具体展示,将“浓得化不开”的标题和导语的内容加以展示,使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具体过程,相关背景以及他们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阐释型主体)二是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补充型主体)三是主体对于标题和导语的内容,既有所阐释又有所补充。(阐释、补充合一性主体)消息文本主体写作的几个关节处理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主体与标题、导语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应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一种是:主体与标题、导语重复的内容太多,甚至好多字词都重复出现;另一种是: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内容相脱节、相游离。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注意报道中的转折和连接消息文本背景的写作一.意义:从不同侧面对新闻事实进行烘托,使新闻事实获得可供比较的参照系;用于对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使受众得以排除阅读和接受的障碍;可使受众加深对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在一部分消息中,背景是面对受众说话的事实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交代和运用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类型烘托性背景:主要用来构成与新闻事实的对比关系,从某一方面烘托新闻事实。说明性背景:说明新闻事实的由来,或交代有关人物以往的经历,或对新闻事实本身从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进行解说,或对于新闻事实相关联的、重要的、难解的概念术语加以解释。揭示性背景:用于披露新闻事实背后的有关情况,,包括鲜为人知的情况(所谓新闻背后的新闻),为受灾进行理性判断提供依据。运用的原则必要性原则:是否使用背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简明性原则:在消息中交代背景,必须体现简明扼要的要求;灵活性原则:要让背景材料出现在各个应该出现的地方,而不应当过于集中地、呆板地使用背景材料。在消息主体中穿插运用背景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写法,也可以在标题和导语中进行。趣味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在消息文本中使用背景,目的是为了帮助受灾排除障碍,理解新闻事实,认识新闻事实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必须在化难懂为易懂方面做出努力。消息文本结尾的写作作用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蕴涵的意义进行点化;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灾思考;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写作的方法背景性结尾:在报道的末尾引入富有意味的背景资料,为读者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描写性结尾:使用极富影响效果的场面描写来结束自己的报道。引语式结尾:精彩的直接引语式记者最为珍视的材料——即使在匆忙写就的消息中,一些记者也总是设法把最有力的直接引语安置在报道的末尾,已给读者最后留下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评论式结尾通讯文体的写作(上)通讯文体写作概述定义要点:比较详尽,比较生动,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报道;通讯是对于新闻事实所作的较之消息体现出延展性的报道:包括内容、时间、空间及背景的延展。特点:内容的延展性:更能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貌、全过程,更能具体地展示新闻的某些要素,更能展示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描写。手法的多样性:通讯作品的作者所动用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效果的多层性:使人获得丰富的新闻信息;使人受感动,受感染;使人近而得到理性启迪。三.通讯的分类及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1.分类:按报道对象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此种分类被业界人士广泛接受,但有明显的缺陷,并没有囊括一切通讯。按表达方式分:叙述型通讯,描写型通讯,议论型通讯。按报道方式分:叙事记述型通讯——既可以记人,也可以记事,还可以记地,既可根据事后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也可根据事发时的目击和同步采访所得材料进行记述;调查分析型通讯——与工作通讯有一致之处,包含了对工作经验抑或失误、社会问题、认识误区、错误倾向等的较多的理性思考;谈话实录型通讯——包括专访、访谈、谈话记录等比较特殊的通讯文体,在这一类通讯中,谈话既是主要的采访方式,同时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与消息文体的比较:共同点——都讲究时效性和新闻真实性,注重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差别——消息的时效性强于通讯;署名方式差异,通讯中署名位于标题之下,消息中位于消息头之后;标题形态和正文布局差异;文本容量有差异;文本表达有差异。与新闻评论文体的比较与报告文学文体的比较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在采访中留意细节:人物耐人寻味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语,事件富于情趣或理趣的一个细小局部,现场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等。在采访中发现问题:记者要有“问题意识”,记者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颇为重要的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奠定了写作的坚实基础。在采访中观察现场重视对有关专家的采访:相当一部分调查分析型通讯,常常要由专家来分析问题,或作出权威性的评论。把握采访中的不同侧重点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主题是作者从新闻素材中提取出来的,用来独照全篇的,可以给人以启发的理念,是作者通过事实想要说的“话”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话”。确立了合适的主题,全篇通讯所使用材料就有了灵魂,全部文字也就有了凝聚中心,反之,则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经过反复提炼,通讯的主体到达了新颖的、独特的、精湛的境界,那么该作品就会具有相当强的穿透力,会引发受众深入的理性思考。二.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1.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必须从报道对象的实际出发,精心研究其特色,突出其特有的方面。2.体现时代精神和强音:作者应致力于潜心研究时代精神中的积极进取的方面,体现时代的强音。3.体现作者新颖的理念三.通讯文体主题的提炼1.使主题体现深刻性:准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努力追求并揭示事物的本质。2.体现新颖性:要在他人尚未涉足的思维领域确立主题。3.体现独特性:拒绝平庸,在避免趋同上做文章。第三节通讯文体的表达方式1.叙述: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讯中的叙述比消息中的来得具体、舒展,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带有虚构成分的叙述,而严格忠实于报道对象的原貌。2.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3.抒情:通讯是一种可以较多地包含抒情性成分的新闻文体。4.议论:紧扣事实;体现睿智;切中肯綮。5.说明:常常用于交代背景,或对新闻事实本身和与此有关的概念术语进行解释。6.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通讯文体的写作(中)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结构的多样性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时间顺序结构(纵式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线索单一,顺序推进,因而条理清楚;缺点是给人的感觉单调,缺少起伏,受众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兴趣。空间顺序式结构(横式结构):在这类通讯中,通常所记述的是同一时间点上或同一时间段发生在不同空间中的事情,有时,作者选取某一时间点,然后向不同的空间延伸,记述诸多的人或事,有时,选取的是跨度不大的某一时间段,记述不同空间的人和事,在这里,时间的推移非常缓慢,给人以被故意拉长的感觉。纵横式交叉结构:体现出记者的笔触在事件过程中某些时间点上向不同空间的延伸。浓缩时空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语言,其基本特点是镜头之间讲究必要的跳跃和组接。特殊结构方式:“文无定法”在通讯写作中的运用。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注重由果溯因的结构;注重于综合分析的结构。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一是谈话照录,记者所问,谈者所答,一应记录刊发,结构无须多加考虑。二是在忠于谈话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加以归并分成若干部分,并加上文中标题。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导语的写作纠正对通讯导语的误解:通讯写作中同样重视导语的撰写几种导语形式:在导语中进行归纳;在导语中进行叙述;在导语中进行描绘;在导语中设置悬念;用其他形式写成导语。核心段落及其展开核心段落,是指那些能有效说明中心、主旨的段落,有时候,核心段落呈现线状结构,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结尾的写作重视通讯文体结尾的作用: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使报道获得平衡感,也是报道内容的深化和点睛。常见的结尾:评论式结尾;对比式结尾;引语式结尾;闲笔式结尾。通讯文体的语言运用标题语言体现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标题语言应有一点形象性;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标题,可以在准确的基础上制作得富于情趣和理趣。非标题语言形象化:应当比消息语言形象。情感化:通讯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常常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散文化第十三章通讯文体的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1.含义: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以故事性强,篇幅较少,有别于其他通讯。2.特点: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3.写作要求:精心选择题材;将小故事叙述好。二.新闻特写的写作1.含义:特写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2.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3.写作要诀: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着力写饶有情趣的片断;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1.一点必要的说明:人物通讯和人物专访时两个相交叉的概念。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写作的一般要求:根据事实写人物;写活生生的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更高要求:写出应有的说服力;写出感染力。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含义:调查分析型通讯,是一种在文本中较多地展示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分析过程及其成果的通讯。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相同之处: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不同之处:采访中的关注点不同,写作上的侧重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写作要诀: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作品中突出分析议论;在报道事实和分析事实的过程中追求理性深度。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含义: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对谈话所作的分类:谈话者对记者所作的谈话;谈话者在自然状态中的谈话。写作前的访谈程序记者要有备而前往:谈话的内容和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此类通讯的成败;对于谈什么、找谁谈、怎么谈、在何处谈等问题,事先都应有精心的考虑。让“访”和“谈”碰撞出火花:要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始终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访者”应防止出现显得可有可无或处处喧宾夺主的情况。访谈后的写作阶段恰当地进行剪裁取舍:要取有价值的谈话,取能体现谈者鲜明个性特点的说话,取谈者具有独到的、深邃的见解的谈话,舍无价值的、大路货的谈话,舍空话、套话和废话。巧妙地插入现场描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机智地进行记者点评:往往是寥寥数语,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度报道的写作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深度报道的故事化写作调查性报道的故事化:深度报道要吸引读者不厌其详地看下去,除了内容深刻和主题宏大之外,必须强调运用生动可读的故事来强化报道的接近性,以抓住读者的眼球。在相当一部分调查性报道中,新闻事件本身往往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准确选择叙事的方式。在处理比较乏味的题材时,记者应有意识地寻找与主题切合的人物、故事,穿插在报道中,打破题材“大而空”所带来的沉闷感。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当报道的主题较为严肃和抽象,或者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时,怎样才能拉近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解释性报道所面临的难题。“DEE“写作法(Description/Explanation/Evaluation):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作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深度人物报道的故事化:深度报道的介入,使得人物报道不再成为“流水账”,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某些片断,某些故事,最大限度地凸显其新闻价值。二.新闻背景的综合运用1.背景材料构成重要的认知平台:2.深度报道中带有的背景材料:历史背景: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历史背景往往是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背景之一。应避免在使用时历史背景所占比例过重,而新闻事实分析过轻的失误。社会背景:深度报道应帮助受众深入和正确地理解新闻事实,就必须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把他们作为新闻事实的背景来解读。个人背景:对于人物背景的介绍,能使读者更快地进入报道的语境,从而迅速理解报道的深刻含义。专业知识背景:深度报道关注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公众所不了解的专业领域,必须及时地加入对专业知识背景的介绍,否则,受众会由于面临知识盲点而放弃阅读。记者立场和倾向的表露深度报道允许表露作者的立场调查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记者通常会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的目的。记者的立场,体现为“隐蔽的存在”。解释性报道中记者立场的表露:“以事实解释事实”是运用大量经过选择的背景性事实来进行分析和评论。预测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一般运用现有的背景材料,依靠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来解读资料及数据所体现出的新闻事件走向,并在必要时对此进行评论。引语的运用及倾向性语境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偏向往往表现出记者使用的语汇上,在一般的情形下,力求避免倾向性语境(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对新闻事实作出倾向性选择、轻事实重评论)。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连续性报道的写作追踪式深度报道:是深度报道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随着记者对事实剖析的层层深入,报道陆续发表,既保证了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使受众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就采访技巧而言,与独立式深度报道并无二致,但在写作技巧上有所分别:首先,在追踪报道中,记者对事件没有把握一次性地作出结论,而只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其次,所有这些报道的导语,应提供当时最新的核心新闻事实,并做到互相连贯;最后,导语写作时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使是由不同记者采写的报道,也可考虑由编辑作相应的出来。系列式深度报道:采写系列报道的记者则有时间来进行全局性的构思,因此报道既体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个体上的较强的独立性。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从编辑的角度看,组合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合成一个版面或栏目;二是将一些片断合成一个整体。组合式报道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它对于各个子报道的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每个部门或个人完成一个子报道,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对于重大主题的深入挖掘。新闻评论的写作(上)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分类含义:新闻评论式有关论者就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特点:具有显著的新闻性具有强烈的政论性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分类:社论及评论员文章:属于以媒体身份刊播的新闻评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度。编者按或编后语:编者按是编者所写的按语,可以出现在报纸所刊登的报道和文章之前、之中和之后,使用上相当灵活,既可以写成三言两语,也可以写的洋洋洒洒,完全取决于评论的需要。编后语是编者在编完稿件后有感而发写成的简短的评论性文字,对相关报道或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署名时评随笔及杂文新闻评论的选题选题的来源:对模糊认识加以辨析;对错误倾向加以制止;对善行义举加以倡导;对认知误区加以纠正。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选人所未发的角度;选高人一筹的角度;选另辟蹊径的角度;选平中见奇的角度。选题的技巧:在反复比较中选题;在多向思维中选题;在了解民意中选题。新闻评论的立论立论的要求:所立论点要有的放矢、富有新意、立意高远。立论的方法:借用新闻由头引出论点(以某一新闻事实为由头);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提问引出论点;通过辩论得出结论;借题发挥,引出自己的论点。新闻评论的写作(下)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常见结构一事一议结构:叙述一件事情,并对此进行分析评述,阐明事实中包含的道理或可以从中引申出的道理。篇幅短小。平行推进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多个侧面平行地往前推进,各个段落或者部分之间体现出并列关系。逐层递进式结构:各个部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沿着论点所示的方向逐层推进。借题发挥式结构:表面上看是在叙述某一件事,叙述完之后,笔锋一转到了另一问题上,谈这一问题,提出评论的真实用意。特殊结构讲述故事式结构:以大量篇幅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讲完故事后,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增强它的可读性。纵横对比式结构:在阐明事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展开相应的对比,就可以将道理讲得明白、深刻。突发奇想式结构:关键在于找到所要论述的道理与某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了这种联系,也就找到了这种结构方式的支撑点。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以关键词贯穿:关键词应当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仅应当在形式上发挥连缀的作用,而且应当含有一定深意,有耐人寻味之处。以创新点支撑:所谓创新点就是人无我有的、别出心裁的地方,它或者表现为一个新的理念,或者表现出一种新的形式。以形象性取胜:如果一篇新闻评论能用贴切恰当的、形象化的于语言来阐明抽象化的道理,那么,文章的可读性将为之大增。以评悖论立言:在新闻评论中,评析评论对象言论中的逻辑矛盾,或者评析某种现象所包含的悖论,在此过程中提出并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论点,也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技巧。新闻评论中的论证论证的要求:注意论据和论点的统一;论证过程严守逻辑;论证技巧:在论证中使用比较;巧用比喻;妙用反讽。新闻评论的行文文字表述行文中的详略:详略对论点起支撑作用或直接论述的文字起铺垫作用的文字对证明论点有直接的、重要作用的论据对证明论点只起增加广度作用的论据作为重要论据使用的材料作为一般论据使用的材料行文中的离合:处理好行文中“合”和“离”的关系,是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新闻评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行文中的曲直:在新闻评论中,通常使用的是“直言”这样一种言语方式,但是也会使用一点“曲笔”。叙与议叙述: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但也离不开叙述。一是陈述事实性论据;二是陈述某种现象,用于引起议论的话题。议论:这是新闻评论的着力点,一是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二是点明事实的意义或者危害、问题的实质,分析事情的原委;三是对评论对象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叙议结合:叙述为议论提供事实基础,议论有赖于所叙事实;议论是对所叙事实的理论透视和对照,对事实中所蕴涵的道理的揭示和点化;某些文字更是夹叙夹议的结果。理与情理性:论点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含量,凝聚着作者对有关问题和现象的达到一定深度的思考;文字所进行的判断和推理符合思维规律,严格地合于逻辑;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有精湛之处和闪光之处。情感:主理与主情的矛盾:情感化太强的文字,会影响理性的发挥;理性太强的文字,会显得缺乏情感的冲击力。情理统一:要求作者在对评论对象进行评判时,既不失理性的冷静,又能在笔端常带感情,从而做到将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相融合,以理性增强评论的穿透力,以情感增强感染力。新闻写作的创新新闻文体的创新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新闻文体是指新闻的体裁、样式,是新闻写作中以文字形态表现的各种写作形式,是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中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表达特色和结构方式的整体形态。新闻文体的演变发展新闻文体的创新实践发展的规律:遵循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运动规律创新的必然性:时代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受众的需求;对媒体功能的准确定位。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实行各种文体的相互融合;借鉴社会科研研究的有关形式进行新闻报道;不同媒体之间新闻文体的相互借鉴;进行新闻文体的创新实验。新闻写作方法的创新意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业内竞争压力加大的回应;是新闻本质所提出的要求;是受众所提出的要求。表现:报道角度、表现手法、文本结构、语言的创新。创新的原则:遵循新闻写作规律;借鉴国外新闻写作的成功经验;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新闻写作思维的创新新闻写作思维的特征:用事实说话;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创新:克服思维的惰性;拓宽思维的空间;倡导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名词解释***(重点识记)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22.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23.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24.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的、鸟橄式的全面性观察,抓事物的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的“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的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的、仔细的观察。在一次完整的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28.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模版(三篇)
- 2024年小学校舍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2024年学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 【《加加食品公司人员流失的治理优化案例分析10000字》(论文)】
- 2024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范本(三篇)
- 2024年小学四年级班级工作计划范文(三篇)
- 2024年对外加工装配合同例文(三篇)
- 2024年少先队工作计划及活动安排范例(五篇)
- 2024年大棚租赁协议简单版(三篇)
- 规培体表肿物切除术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2.3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 DB32∕T 943-2006 道路声屏障质量检验评定
-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 腹泻教学课件
- 中考体育篮球运球考试规则与练习方法(附场地图)
- 中小学学校财会岗位职责
- 苏州博物馆分析PPT课件
- 构造柱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 音乐风格分类数学建模
- 现代简约风格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