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在轨完成既定任务后,计划于明年4月返回。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到12月21日21时35分,乘组人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下左图为出发当天上午8时26分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中航天员影子朝向方位是()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2.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A.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空间站自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C.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 D.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3.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全程在夜间观看了出舱直播B.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升起时间先变早后变晚C.位于郑州的李华感觉乘组人员返回当天比出发当天的夜更长D.位于重庆解放碑的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答案〗1.B2.D3.D〖解析〗【1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左图为出发当天上午8时26分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图中的航天员的影子朝向西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因为天和核心舱绕地球公转速度(约92分钟绕地球一圈)快于地球自转,所以在核心舱里一昼夜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次数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出舱时间为北京时间12月21日14时05分-12月21日21时35分,历时7.5小时,莫斯科时区是东三区,出舱期间东三区区时为12月21日9时05分-12月21日16时35分,全程在白天,A错误;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南移,12月22日后再向北移,北京昼夜长短变化为昼渐短,冬至日昼最短,之后昼渐长,国旗升起时间与当地日出时间一致,日出先变晚,冬至日最晚,后变早,B错误;出发时是10月,郑州昼短夜长,返回时是4月,郑州昼长夜短,位于郑州的李华感觉乘组人员返回当天比出发当天的夜更短,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影长越短,反之越长,重庆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冬至日最小,再变大,因此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D正确,故选D。2023年12月14日河南郑州、洛阳一带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郑州本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A.TO B.T1 C.T2 D.T35.“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答案〗4.C5.C〖解析〗【4题详析】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由图可知,T2时刻温度露点差降至最低,最接近0℃(空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判断此时最可能有降水出现,且T2时刻风向由东南风变为北风,风速较大,可推断出此时刻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形成“雷打雪”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析】“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冬季,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冷气团控制。“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的过程中,且“雷打雪”现象发生时伴有大量降雪,发生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较冷,由于前期出现大量降雪,“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短期),空气湿度大,空气较湿润。所以“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冷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土家湾地区“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①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②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型宽谷③地壳抬升速度加快④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型狭谷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7.推测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正确的是()A.甲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乙海拔较高,有利于防御外敌C.丙河流凸岸,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D.丁位于山腰,可预防汛期洪灾〖答案〗6.A7.C〖解析〗【6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由此可知应是先形成“U”形谷,再形成“V”形谷,故其形成过程应是:早期,土家湾地区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在经历比较长的平静期后,地壳抬升速度加快,使得该地地势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变快,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最后形成“V”形狭谷。由此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由于该图为地形剖面图,故甲乙丙丁四地纬度差异不大,虽然甲地海拔高,气候凉爽,但其坡度较大,不适合聚落分布,A错误;乙地虽然海拔也较高,但其处在谷地中,地势较低,不利于防御外敌,地势较高处有利于防御外敌,B错误;据图可知,丙地濒临桑干河,该处河床坡度较缓,说明其地处河流凸岸,且有黄土沉积物分布,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发展聚落,C正确;丁位于山腰的谷地处,易积水不利于防御洪灾,D错误。故选C。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揄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从罗斯冰架上分离入海后的冰筏,先漂向外海,然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罗斯海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冰架的有利条件是()①罗斯环流降温,利于海水大量结冰 ②高压带降雪多,利于形成冰川③沿海地形陡峭,陆地冰易滑入海洋 ④纬度高气温低,冰架不易融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从罗斯冰架上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向外海的动力来源是()A.冰一海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离岸风 B.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形成离岸风C.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离岸洋流 D.地转偏向力差异形成离岸洋流10.罗斯海洋流环境复杂的主要原因是()A.海底地形多样 B.海岸轮廓平直 C.海温差异明显 D.风向复杂多变〖答案〗8.D9.A10.D〖解析〗【8题详析】根据材料可得,罗斯环流为陆坡流受陆地阻挡向北运动汇合西风漂流形成,性质为寒流,使海水降温,有利于海冰的形成,①正确;极地高压带,酷寒、烈风、干燥、降雪少,②错误,④正确;沿岸地形陡峭,陆地冰向海洋滑落过程中易受重力作用产生断裂,与冰架分离,形成冰筏,③错误;综上①④正确,故选D。【9题详析】南极洲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极地冷高压,冰架区及内陆地区下垫面辐射冷却剧烈,散热快,海洋比热容大,相对散热慢,海陆气压梯度力大,即形成陆地冰面高压,海洋低压,形成向海气压梯度力,形成离岸风,A选项正确;风是大气的水平气压差产生,B选项错误;洋面在靠近南极大陆一侧,温度极低,低温和上覆冰层,使得海水具有其他大洋没有的最高密度,导致海水不断下沉,并沿洋底流向赤道方向,不是表层离岸洋流,C选项错误;该地离岸洋流成因为风海流,D选项错误,故选A。【10题详析】在极地东风引导下,南极洲沿岸形成了向西推行的陆坡流。纬度较低地区,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了西风漂流。受到风向、海陆轮廓的影响(约束),洋流发生变向,形成罗斯环流,使得当地洋流环境复杂,D选项正确;海底地形材料中无体现,A选项错误;罗斯海处海岸轮廓弯曲,向海洋处凸出,B选项错误;纬度高,靠近南极大陆,海水温度普遍较低,海温差异小,C选项错误,故选D。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乙 D.甲和丁12.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A.南坡都是阴坡 B.阴坡都是背风坡C.山顶都有冰川 D.南坡都是迎风坡13.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南坡光热条件都弱于北坡 ②冬季都盛行西北风③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 ④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1.A12.B13.A〖解析〗【11题详析】由图可知,甲山地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应该位于北半球;乙山地7月3℃等温线南坡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北半球;丙山地海拔3000m以下北坡气温高于南坡,说明北坡是阳坡,此山地位于南半球;海拔3000m以上北坡气温低于南坡,说明北坡可能是迎风坡,海拔3000m以上多地形雨,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气温;丁山地同一自然地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应位于北半球。综上,甲、乙、丁三地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地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A错误;甲山山顶(海拔2100m左右)7月均温大于10℃,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错误;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的一侧为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地的北坡及乙、丁两山地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迎风坡,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地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为阳坡和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因此四座山地阴坡都是背风坡,B正确。故选B。【13题详析】根据上题可知,甲、丁两山地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①正确;甲山地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地南坡为阳坡,基带植被又是常绿硬叶林,故也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且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近年来,作为内陆省份、离海最远的新疆,所产无污染的海鲜赢得市场青睐。新疆的海鲜被称为“新鲜”。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石斑鱼、海鲈鱼等海产,都在新疆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新疆虽整体缺水,但局部丰水。区内分布着20多条主要河流和100多个大小湖泊,宜渔水域、湿地面积超过4600万亩,相当于近5个上海市的面积。完成下面小题。14.新疆发展海鲜产业突出的气候优势是()A.大量雨水补给,水质清洁 B.四季光照强,水温季节变化较小C.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 D.沙尘暴频发,带来丰富营养物质15.新疆发展海产的基本条件是()A.水域、湿地盐碱化 B.内流河流域面积广阔 C.陆地内循环活跃 D.高山湖泊、沼泽众多16.为了提高“新鲜”品质,新疆应立足于()A.扩大规模,拓展出口渠道 B.完善交通,销往东南沿海C.科技创新,因地制宜 D.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答案〗14.C15.A16.C〖解析〗【14题详析】新疆水域、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选项A错误;新疆气候干旱,四季晴天多,光照较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水温的季节变化大,选项B错误;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保障了高产和优产,选项C正确;海产需要的营养物质可由河流、湖泊等提供,而不是沙尘暴,选项D错。故选C。【15题详析】海产是在海洋环境中生长的渔产品,海水具有一定的盐度。新疆多盐碱地,多咸水湖和咸水性沼泽湿地,与海洋环境相近,故而是新疆发展海产业的基础条件,选项A正确;内流河流域面积广是发展海产的优势条件,不是基础条件,B错误;陆地内循环活跃和发展海产无关,C错误;高山湖泊、沼泽众多,水质较好,为优势条件,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科技创新和因地制宜是新疆发展海产业的驱动力,之后才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扩展外销和内销驱动等,选项AB错误,C正确;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也有利于提高“新鲜”品质,但主要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加大创新,培育优良品种,D错误。故选C。“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之一。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是两城市()A.地域文化迥异 B.相互竞争激烈C.经济发展互补 D.产业结构趋同18.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辐射强度最大的是()A.重庆 B.雅安 C.内江 D.眉山1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①促进经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 ②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自成一体③增强成都和重庆的辐射功能 ④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都和重庆集聚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17.C18.D19.C〖解析〗【17题详析】成都、重庆成为该经济圈的核心,主要是因为二者在经济和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C正确,D错误;成都、重庆都位于蜀文化圈,地域文化相似,A错误;两城市相互竞争激烈不是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B错误。故选C。【18题详析】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其次是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从距离和交通条件看,眉山距离成都近、位于铁路线上,受成都的辐射强度最大,而雅安交通条件较差,内江距离成都较远,受成都辐射强度影响较小,D正确,BC错误;重庆和成都城市等级相同,受成都辐射强度较小,A错误。故选D。【19题详析】城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自成一体”不符合其发展的需求,②错误;城市圈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而不是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渝集聚,①正确,④错误;通过城市圈的建设,可以提高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C。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21.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A.① B.②C.③ D.④22.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答案〗20.B21.A22.C〖解析〗【20题详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A错误、B正确;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C错误;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土地保护,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B。【21题详析】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A正确;②③④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CD错误。故选A。【22题详析】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主要追求实用性,A错误;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从中间高处分散水流,减弱流水侵蚀,C正确;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不能防止坑水外溢,也不能增强坑埂的坚固度,BD错误。故选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3.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D.下游碳排放占比整体呈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24.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水平25.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②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③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3.A24.B25.C〖解析〗【23题详析】从甲图数量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正确;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且高耗能工业较多,产业结构未优化,B错误;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等省多为能源大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但对能源依赖性仍较强,C错误;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先增量后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是因为经过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地区产业依赖碳排放量大的煤炭工业,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总量均不如下游地区,A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25题详析】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应考虑各地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贸然转移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②错误;中游以山西、陕西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正确;因此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题,共50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完成相应的题目并书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赛里木湖(下图)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年降水量约257.4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0毫米,结冰期长达6个月;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溯岸多处坍塌,东岸尤为严重。研究表明,该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湖泊的影响超过气温变化。(1)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分析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的原因。(2)说明近60年来赛里木湖东岸坍塌严重的原因。〖答案〗(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2)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湖岸相对陡峭;为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解析〗【小问1详析】提炼题干信息“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由题干可知赛里木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蒸发量与西北地区正常水量的蒸发量有差异。由材料“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和图示可知,当地该地位于山间盆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蒸发较弱;该地四周环山,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蒸发较弱。结合图示可知,赛里木湖的湖水主要源自冰川融水,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较弱。结合该地纬度位置,以及材料“结冰期长达6个月”,因此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小问2详析】由材料“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可知,赛里木湖东岸的岩性抗侵蚀能力弱,容易坍塌。由材料“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可知,当地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导致东岸坍塌。结合图示可知东岸距离山地更近,地形较为陡峭,岩石土体更容易受到侵蚀而坍塌。由材料“全年盛行偏西风”可知,赛里木湖东岸为偏西风的迎风岸,易受风、风浪、湖冰的冲击而坍塌。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楚科奇半岛位于俄罗斯东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属楚科奇山脉东部,半岛最高峰海拔1158米,北部和沿海有狭长平原。楚科奇半岛地表冻土发育广泛,沼泽广布,并随季节而变化。半岛上植被以苔原(苔藓和地衣)为主,但地表苔原厚度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厚度明显大于北部。楚科奇半岛人口稀少,村落也很少,民居建筑独具特色。下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示意图。(1)简述楚科奇半岛地表冻土发育广泛的原因。(2)说明楚科奇半岛南部地表苔原较厚的主要原因。(3)根据自然环境与民居设计的因果关系,推测楚科奇半岛居民房屋建筑的特点。〖答案〗(1)①楚科奇半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②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云雨天气较多;③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多,利于冻土形成;④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2)①南部纬度较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②南部受楚科奇山脉阻挡,从极地吹来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③地处楚科奇山脉南坡,光照条件较好;④夏季来自南部海域的暖湿气流经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有利于苔藓和地衣生长。(3)房屋墙体较厚;房屋坡度较大、门槛较高;房屋较低矮,门窗较小;门窗朝向南方,门窗较高;房屋的屋基较深厚;建筑材料多采用兽皮等。〖解析〗【小问1详析】冻土是土壤的水分在低温状态下冻结的现象,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楚科奇半岛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临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楚科奇半岛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表沼泽广布,土壤水分多,利于冻土形成;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导致楚科奇半岛地表冻土发育广泛。【小问2详析】苔原带的生长受该地区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从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要素来分析南北热量和水分的差异。楚科奇半岛南部纬度低,气温高;南部光照好,太阳辐射强;南部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下,热量条件更好;南部夏季受南部海域的暖湿气流经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所以楚科奇半岛南部热量和水分条件更好,地表苔原较厚。【小问3详析】一个地区居民房屋建设特点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重要表现。楚科奇半岛纬度高,气温低,为了保暖,房屋墙体较厚;冬季漫长要储备大量脂肪越冬,所以大量猎杀动物获取脂肪,利用兽皮作为建筑材料保暖;该地区降水较多,房屋坡度较大、门槛较高;为获取更多光照热量,门窗朝向南方;该地区大风天气多,房屋较低矮,门窗较小,门窗较高;冻土广布,房屋的屋基较深厚。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2月,郑州入选为国家中心城市(图左)。郑州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宇通客车、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郑州制造”行销全球,且当地多家企业平台已经入选省级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打造国家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高地。《河南十四五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打造“豫东承接产业转移、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豫西转型创新发展、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图右),其中,豫东以商丘为中心,包括周口市、开封市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2021年,商丘常住人口为781万,其三大产业结构为18.7:37.4:43.9。周口港是河南第一个内河集装箱港口,是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1)分析郑州有效带动晋鲁豫皖四省周边区域发展的原因。(2)分析豫东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1)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晋鲁豫皖距离郑州近,带动能力强;郑州城市职能丰富,辐射范围广(或者城市的经济腹地范围广);郑州为交通物流枢纽,联通效率高;郑州通信网络发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联系强度大,辐射带动作用强。(2)商丘等城市产业基础较好;周口港为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提供发达的物流运输体系;劳动力丰富廉价;地形以(黄淮海)平原为主,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政策支持。〖解析〗【小问1详析】读左图,从地理位置来看,郑州为国家中心城市,与晋鲁豫皖的距离近,带动能力强;郑州城市职能丰富,辐射范围广。由材料“郑州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可知郑州交通便利,是全国性的物流枢纽,运输效率和联通效率高;“郑州制造”行销全球,以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使得郑州通信网络发达,加强了人流、物流、资本流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辐射带动作用强。【小问2详析】从材料可知,“商丘常住人口为781万三大产业结构为18.7:37.4:43.9”,人口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周口港是河南第一个内河集装箱港口,是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物流发达;读图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是人口大省,豫东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多;《河南十四五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的政策支持。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英飞凌、AMD等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2)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答案〗(1)周边研究机构和大学较多,技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政府政策支持,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协作条件较好,产业集群条件好。(2)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解析〗【小问1详析】本小题可从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德累斯顿...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可知德累斯顿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可知德国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可知德累斯顿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德累斯顿...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可知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劳动力技术水平较高。【小问2详析】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措施,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河南省三门峡市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点火发射,在轨完成既定任务后,计划于明年4月返回。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到12月21日21时35分,乘组人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下左图为出发当天上午8时26分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中航天员影子朝向方位是()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2.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A.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空间站自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C.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 D.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3.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全程在夜间观看了出舱直播B.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升起时间先变早后变晚C.位于郑州的李华感觉乘组人员返回当天比出发当天的夜更长D.位于重庆解放碑的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答案〗1.B2.D3.D〖解析〗【1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左图为出发当天上午8时26分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图中的航天员的影子朝向西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析】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因为天和核心舱绕地球公转速度(约92分钟绕地球一圈)快于地球自转,所以在核心舱里一昼夜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次数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据材料可知,出舱时间为北京时间12月21日14时05分-12月21日21时35分,历时7.5小时,莫斯科时区是东三区,出舱期间东三区区时为12月21日9时05分-12月21日16时35分,全程在白天,A错误;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期间,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南移,12月22日后再向北移,北京昼夜长短变化为昼渐短,冬至日昼最短,之后昼渐长,国旗升起时间与当地日出时间一致,日出先变晚,冬至日最晚,后变早,B错误;出发时是10月,郑州昼短夜长,返回时是4月,郑州昼长夜短,位于郑州的李华感觉乘组人员返回当天比出发当天的夜更短,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影长越短,反之越长,重庆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冬至日最小,再变大,因此正午影长先变长后变短,D正确,故选D。2023年12月14日河南郑州、洛阳一带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为郑州本次“雷打雪”现象发生时气象要素的时间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A.TO B.T1 C.T2 D.T35.“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答案〗4.C5.C〖解析〗【4题详析】根据材料“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可知,发生“雷打雪”时,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形成降雪并伴有雷电现象。由图可知,T2时刻温度露点差降至最低,最接近0℃(空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判断此时最可能有降水出现,且T2时刻风向由东南风变为北风,风速较大,可推断出此时刻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形成“雷打雪”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析】“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冬季,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受冷气团控制。“雷打雪”现象发生在南下的冷气团与暖气团强烈交汇的过程中,且“雷打雪”现象发生时伴有大量降雪,发生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较冷,由于前期出现大量降雪,“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短期),空气湿度大,空气较湿润。所以“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冷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土家湾地区“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①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②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型宽谷③地壳抬升速度加快④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型狭谷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7.推测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正确的是()A.甲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乙海拔较高,有利于防御外敌C.丙河流凸岸,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D.丁位于山腰,可预防汛期洪灾〖答案〗6.A7.C〖解析〗【6题详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由此可知应是先形成“U”形谷,再形成“V”形谷,故其形成过程应是:早期,土家湾地区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在经历比较长的平静期后,地壳抬升速度加快,使得该地地势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变快,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最后形成“V”形狭谷。由此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由于该图为地形剖面图,故甲乙丙丁四地纬度差异不大,虽然甲地海拔高,气候凉爽,但其坡度较大,不适合聚落分布,A错误;乙地虽然海拔也较高,但其处在谷地中,地势较低,不利于防御外敌,地势较高处有利于防御外敌,B错误;据图可知,丙地濒临桑干河,该处河床坡度较缓,说明其地处河流凸岸,且有黄土沉积物分布,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发展聚落,C正确;丁位于山腰的谷地处,易积水不利于防御洪灾,D错误。故选C。冰架是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揄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从罗斯冰架上分离入海后的冰筏,先漂向外海,然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罗斯海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冰架的有利条件是()①罗斯环流降温,利于海水大量结冰 ②高压带降雪多,利于形成冰川③沿海地形陡峭,陆地冰易滑入海洋 ④纬度高气温低,冰架不易融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从罗斯冰架上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向外海的动力来源是()A.冰一海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离岸风 B.垂直方向气压差异形成离岸风C.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离岸洋流 D.地转偏向力差异形成离岸洋流10.罗斯海洋流环境复杂的主要原因是()A.海底地形多样 B.海岸轮廓平直 C.海温差异明显 D.风向复杂多变〖答案〗8.D9.A10.D〖解析〗【8题详析】根据材料可得,罗斯环流为陆坡流受陆地阻挡向北运动汇合西风漂流形成,性质为寒流,使海水降温,有利于海冰的形成,①正确;极地高压带,酷寒、烈风、干燥、降雪少,②错误,④正确;沿岸地形陡峭,陆地冰向海洋滑落过程中易受重力作用产生断裂,与冰架分离,形成冰筏,③错误;综上①④正确,故选D。【9题详析】南极洲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极地冷高压,冰架区及内陆地区下垫面辐射冷却剧烈,散热快,海洋比热容大,相对散热慢,海陆气压梯度力大,即形成陆地冰面高压,海洋低压,形成向海气压梯度力,形成离岸风,A选项正确;风是大气的水平气压差产生,B选项错误;洋面在靠近南极大陆一侧,温度极低,低温和上覆冰层,使得海水具有其他大洋没有的最高密度,导致海水不断下沉,并沿洋底流向赤道方向,不是表层离岸洋流,C选项错误;该地离岸洋流成因为风海流,D选项错误,故选A。【10题详析】在极地东风引导下,南极洲沿岸形成了向西推行的陆坡流。纬度较低地区,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了西风漂流。受到风向、海陆轮廓的影响(约束),洋流发生变向,形成罗斯环流,使得当地洋流环境复杂,D选项正确;海底地形材料中无体现,A选项错误;罗斯海处海岸轮廓弯曲,向海洋处凸出,B选项错误;纬度高,靠近南极大陆,海水温度普遍较低,海温差异小,C选项错误,故选D。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乙 D.甲和丁12.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A.南坡都是阴坡 B.阴坡都是背风坡C.山顶都有冰川 D.南坡都是迎风坡13.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南坡光热条件都弱于北坡 ②冬季都盛行西北风③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 ④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1.A12.B13.A〖解析〗【11题详析】由图可知,甲山地7月气温高于1月气温,应该位于北半球;乙山地7月3℃等温线南坡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应该位于北半球;丙山地海拔3000m以下北坡气温高于南坡,说明北坡是阳坡,此山地位于南半球;海拔3000m以上北坡气温低于南坡,说明北坡可能是迎风坡,海拔3000m以上多地形雨,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气温;丁山地同一自然地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应位于北半球。综上,甲、乙、丁三地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地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A错误;甲山山顶(海拔2100m左右)7月均温大于10℃,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错误;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的一侧为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地的北坡及乙、丁两山地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地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迎风坡,D错误;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地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为阳坡和迎风坡,丙山地的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因此四座山地阴坡都是背风坡,B正确。故选B。【13题详析】根据上题可知,甲、丁两山地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①正确;甲山地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地南坡为阳坡,基带植被又是常绿硬叶林,故也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且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同,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近年来,作为内陆省份、离海最远的新疆,所产无污染的海鲜赢得市场青睐。新疆的海鲜被称为“新鲜”。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石斑鱼、海鲈鱼等海产,都在新疆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新疆虽整体缺水,但局部丰水。区内分布着20多条主要河流和100多个大小湖泊,宜渔水域、湿地面积超过4600万亩,相当于近5个上海市的面积。完成下面小题。14.新疆发展海鲜产业突出的气候优势是()A.大量雨水补给,水质清洁 B.四季光照强,水温季节变化较小C.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 D.沙尘暴频发,带来丰富营养物质15.新疆发展海产的基本条件是()A.水域、湿地盐碱化 B.内流河流域面积广阔 C.陆地内循环活跃 D.高山湖泊、沼泽众多16.为了提高“新鲜”品质,新疆应立足于()A.扩大规模,拓展出口渠道 B.完善交通,销往东南沿海C.科技创新,因地制宜 D.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答案〗14.C15.A16.C〖解析〗【14题详析】新疆水域、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选项A错误;新疆气候干旱,四季晴天多,光照较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水温的季节变化大,选项B错误;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少,保障了高产和优产,选项C正确;海产需要的营养物质可由河流、湖泊等提供,而不是沙尘暴,选项D错。故选C。【15题详析】海产是在海洋环境中生长的渔产品,海水具有一定的盐度。新疆多盐碱地,多咸水湖和咸水性沼泽湿地,与海洋环境相近,故而是新疆发展海产业的基础条件,选项A正确;内流河流域面积广是发展海产的优势条件,不是基础条件,B错误;陆地内循环活跃和发展海产无关,C错误;高山湖泊、沼泽众多,水质较好,为优势条件,D错误,故选A。【16题详析】科技创新和因地制宜是新疆发展海产业的驱动力,之后才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扩展外销和内销驱动等,选项AB错误,C正确;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也有利于提高“新鲜”品质,但主要还是需要因地制宜、加大创新,培育优良品种,D错误。故选C。“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之一。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是两城市()A.地域文化迥异 B.相互竞争激烈C.经济发展互补 D.产业结构趋同18.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辐射强度最大的是()A.重庆 B.雅安 C.内江 D.眉山1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①促进经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 ②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自成一体③增强成都和重庆的辐射功能 ④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都和重庆集聚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17.C18.D19.C〖解析〗【17题详析】成都、重庆成为该经济圈的核心,主要是因为二者在经济和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C正确,D错误;成都、重庆都位于蜀文化圈,地域文化相似,A错误;两城市相互竞争激烈不是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B错误。故选C。【18题详析】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其次是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从距离和交通条件看,眉山距离成都近、位于铁路线上,受成都的辐射强度最大,而雅安交通条件较差,内江距离成都较远,受成都辐射强度影响较小,D正确,BC错误;重庆和成都城市等级相同,受成都辐射强度较小,A错误。故选D。【19题详析】城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自成一体”不符合其发展的需求,②错误;城市圈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而不是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渝集聚,①正确,④错误;通过城市圈的建设,可以提高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C。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21.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A.① B.②C.③ D.④22.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答案〗20.B21.A22.C〖解析〗【20题详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A错误、B正确;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C错误;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土地保护,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D错误。故选B。【21题详析】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A正确;②③④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CD错误。故选A。【22题详析】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主要追求实用性,A错误;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从中间高处分散水流,减弱流水侵蚀,C正确;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不能防止坑水外溢,也不能增强坑埂的坚固度,BD错误。故选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3.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A.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D.下游碳排放占比整体呈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24.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水平25.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②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③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3.A24.B25.C〖解析〗【23题详析】从甲图数量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正确;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且高耗能工业较多,产业结构未优化,B错误;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等省多为能源大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但对能源依赖性仍较强,C错误;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先增量后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错误。故选A。【24题详析】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是因为经过了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地区产业依赖碳排放量大的煤炭工业,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总量均不如下游地区,A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25题详析】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应考虑各地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贸然转移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②错误;中游以山西、陕西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正确;因此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4题,共50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完成相应的题目并书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赛里木湖(下图)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年降水量约257.4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0毫米,结冰期长达6个月;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溯岸多处坍塌,东岸尤为严重。研究表明,该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湖泊的影响超过气温变化。(1)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分析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的原因。(2)说明近60年来赛里木湖东岸坍塌严重的原因。〖答案〗(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2)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湖岸相对陡峭;为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解析〗【小问1详析】提炼题干信息“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由题干可知赛里木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蒸发量与西北地区正常水量的蒸发量有差异。由材料“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和图示可知,当地该地位于山间盆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蒸发较弱;该地四周环山,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蒸发较弱。结合图示可知,赛里木湖的湖水主要源自冰川融水,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较弱。结合该地纬度位置,以及材料“结冰期长达6个月”,因此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小问2详析】由材料“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可知,赛里木湖东岸的岩性抗侵蚀能力弱,容易坍塌。由材料“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可知,当地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导致东岸坍塌。结合图示可知东岸距离山地更近,地形较为陡峭,岩石土体更容易受到侵蚀而坍塌。由材料“全年盛行偏西风”可知,赛里木湖东岸为偏西风的迎风岸,易受风、风浪、湖冰的冲击而坍塌。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楚科奇半岛位于俄罗斯东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属楚科奇山脉东部,半岛最高峰海拔1158米,北部和沿海有狭长平原。楚科奇半岛地表冻土发育广泛,沼泽广布,并随季节而变化。半岛上植被以苔原(苔藓和地衣)为主,但地表苔原厚度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厚度明显大于北部。楚科奇半岛人口稀少,村落也很少,民居建筑独具特色。下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示意图。(1)简述楚科奇半岛地表冻土发育广泛的原因。(2)说明楚科奇半岛南部地表苔原较厚的主要原因。(3)根据自然环境与民居设计的因果关系,推测楚科奇半岛居民房屋建筑的特点。〖答案〗(1)①楚科奇半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②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云雨天气较多;③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水分多,利于冻土形成;④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2)①南部纬度较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②南部受楚科奇山脉阻挡,从极地吹来的冷空气对其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③地处楚科奇山脉南坡,光照条件较好;④夏季来自南部海域的暖湿气流经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有利于苔藓和地衣生长。(3)房屋墙体较厚;房屋坡度较大、门槛较高;房屋较低矮,门窗较小;门窗朝向南方,门窗较高;房屋的屋基较深厚;建筑材料多采用兽皮等。〖解析〗【小问1详析】冻土是土壤的水分在低温状态下冻结的现象,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楚科奇半岛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临海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楚科奇半岛纬度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